学术投稿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80-993
  • 国内刊号:1674-3946
  • 影响因子:1.46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东城区南门仓5号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全胃切除术行非离断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与空肠ρ袢代胃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非离断式食管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URY)与空肠ρ袢代胃术对胃癌全胃切除(PRY)术后患者消化道重建的临床优势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消化道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接受全胃切除术的62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URY组PRY组,每组31例.术后定期随访12个月,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营养学指标等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及死亡例数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URY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死亡例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PR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8,P=0.003;t =4.002,P=0.002;x2=3.649,P=0.010;x2 =4.334,P=0.001).URY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总蛋白变化与预后营养指数显著优于PRY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P=0.011;t=3.922,P=0.002).URY组术后12个月腹胀、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及Visick分级等指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RY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52,P=0.032;x2 =4.004,P=0.021;x2 =3.441,P=0.014;x2 =3.940,P=0.003). URY组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在手术3个月和6个月后明显高于PR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2,P=0.030;t=4.036,P=0.012).结论 URY手术对于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具有快速、有效、并发症少及安全性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平;粱杰雄;邵天松;宋辉;张钊;李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观察

    目的 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对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胃癌患者,按照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组,41例)和对照组(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组,41例),数据经过SPSS19.0进行处理,消化道重建的时间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肿瘤类型、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均采用%的方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所有的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结果 治疗组消化道重建时间(36.9±4.8) min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消化道重建时间[(45.1±5.3) min] (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消化道重建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2.4%)显著性低于对照组(34.1%)(x2 =6.332,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胃炎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2.4%,2.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2%,17.1%)(P<0.05).结论 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术对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的预防胃炎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章银蓉;程国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精准医学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准医疗对胃癌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8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常规手术组(40例)和精准手术组(45例).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术后恢复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f检验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精准手术组术中出血量较常规手术组少,清扫淋巴结数明显较常规手术组多;精准手术组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手术半年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术前增高,且精准手术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精准医疗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对胃癌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镇;苏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单中心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1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接受机器人胃癌手术的患者140例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均成功,其中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98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32例,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24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8 ml,平均清扫淋巴结32枚.术后平均进流质饮食时间3.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d,手术后并发症11例(7.9%).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创伤小,安全可行,近期临床疗效好.

    作者:杜晓辉;邢晓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下腹部辅助切口选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采用下腹部辅助纵切口(简称纵切口)与耻骨上辅助横切口(简称横切口)两种切口方式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有术后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临床资料,按腹部辅助切口方式分成纵切口组和横切口组,术后采用复查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16年5月.采用SPSS 19.0软件,术中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有93例患者纳入了本次研究,纵切口组42例,横切口组51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切口长度为(4.4±0.8) cm,纵切口长度为(4.9±0.7)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横切口组在24 h和72 h低于纵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切口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4.3%,横切口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采用耻骨上横切口在减少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下腹部纵切口,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杰;汤东;王伟;黄玉琴;熊清泉;王森;王道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CASBO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CASBO)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CASBO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90例CASBO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开腹组),每组45例.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t检验方法进行组间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发现腹腔镜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组(x2=3.852,P=0.018).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2,P =0.015;t=4.226,P=0.008;t =3.886,P=0.012;t=4.018,P=0.004).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4%显著低于开腹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52,P=0.014).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改善,且腹腔镜组的评分在手术3个月和6个月后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72,P=0.033;t=3.911,P=0.016).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于CASBO具有快速、有效、分辨率高及安全性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蒲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快速康复外科监护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监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选自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300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随机分为两组,即以传统监护的传统组和快速康复外科监护的实施组各150例.数据采用软件SPSS 16.0进行处理,术后并发症、满意度调查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0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实施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例数5例(3.3%);传统组中术后并发症总例数13例(8.6%),实施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1,P=0.033).同时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实施组满意率98.0%(147/150),传统组满意率93.3%(140/150),实施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0,P=0.047).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快速康复外科监护,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微微;王彬;侯彩平;马飞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的12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下进行穿孔修补手术,62例)和开腹组(传统开腹穿孔修复手术,62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各种指标及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术后体温高于38℃例数、胃肠道不良反应、术后疼痛程度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率表示,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7.7±1.1) ml,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高于38℃例数、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第1天和第3天疼痛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术后12个月,腹腔镜组复发率为9.7%明显低于开腹组25.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具有安全性好、疗效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松;李超;姚立彬;王辉;时林森;朱孝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保乳术中癌及切缘组织中IDO的表达与T细胞和MVD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保乳术中癌组织、切缘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Tregs)、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 1年收集的63例保乳术患者癌组织、切缘组织60例及正常乳腺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标本中IDO、Tregs、CD105标记的MVD(MVD-CD105)表达情况,数据分析在SAS 9.3软件包中处理,乳腺组织中IDO、MVD-CD105、Tregs阳性着色指数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IDO、MVD-CD105、Tregs阳性表达率、生存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IDO、MVD-CD105、Tregs阳性表达率均显著的高于切缘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IDO阳性着色指数与MVD-CD105、Tregs阳性着色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71.11%显著的低于阴性患者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0,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水平显著的增高,并且与MVD形成有关,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博;朱长才;梁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60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2例采用传统可吸收线缝合为传统缝线组,28例采用倒刺线缝合为倒刺线组,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资料,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倒刺线组缝合时间[(6.4±2.8)min比(41.8±6.5)min]、手术时间[(18.6±4.5) min比(65.8±8.3)min]均明显少于传统缝线组(均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22个月,平均随访11.5个月.所有患者出院1~3个月返院行胃镜检查,无幽门狭窄、溃疡出血等.结论 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应用是安全有效,能够缩短缝合时间及手术时间,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学习曲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廖梓群;陈维荣;陈喜贵;蔡高阳;邓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放修补术治疗超重与肥胖患者腹壁切口疝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修补术治疗超重与肥胖患者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5例超重和肥胖的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4例,传统开放手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情况等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76±19.3) min、住院时间(7.4±2.3)d、术中出血量(23±9.5)ml均少于传统开放手术组(96 ±21.2) min、(9.1±1.2)d和(185±32.4) ml(t=3.291,t=3.162,t=22.892,P均<0.05);术后疼痛程度(3.0±0.8)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6.3±0.9)(t=12.073,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x2=5.017,P<0.05);但两组患者在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x2=1.416,P>0.05).结论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超重与肥胖腹壁切口疝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值碍提倡.

    作者:李殿启;崔伟;李健;赵晓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免辅助切口自制套管器在腹腔镜辅助降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免辅助切口自制套管器在腹腔镜辅助降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免辅助切口腹腔镜降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6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在免辅助切口全腹腔镜降结肠癌手术后,标本均经过自制套管器经肛门取出,对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术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299 ~ 326 min,平均手术时间(306.4±8.5) min;术中出血量46~85 ml,平均手术出血量(63.0±15.3) ml;清扫淋巴结12~15枚,平均(14±1.0)枚;切除标本大小2.8cm×2.2 cm×1.3 cm~3.2cm×2.6cm×1.8 cm;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7 ~ 28 h,平均(23.8±4.0)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d,平均(3.1±0.6)d;术后第4~5天患者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肠道狭窄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 ~ 12个月,患者排便功能正常,未出现复发、转移及死亡患者.结论 免辅助切口自制套管器在腹腔镜辅助降结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作者:黄亮;余壮明;李军;李昌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围术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模式下围手术期序贯肠内营养在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将入选的115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模式下的围手术期准备+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准备+传统静脉营养支持,其中实验组55例,对照组60例.数据处理使用SPSS 19.0软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变化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组不同时间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别.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营养指标: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实验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术后第5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RP水平及WBC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IgA水平在术后第3、第5天时较对照组同期水平增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肠道菌群变化:术后两组患者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而致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的计数则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临床观察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均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模式下围手术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调节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失调,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王伟;汤东;黄玉琴;周怀成;史友权;王杰;徐明皓;王道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种甲状腺手术方法对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三种甲状腺手术方法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2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其中A组57例行甲状腺全切+颈淋巴结清扫术,B组3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C组32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数据分析用SPSS16.0软件进行,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和血清钙中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低血钙发生率用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手术后3d三组患者的T3和FT3以及T4和FT4均显著低于术前,而TSH显著高于术前(P<0.05);C组患者的PTH(29.6±12.6) pg/ml显著高于A、B组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68,P<0.05);三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清钙均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而C组患者的血清钙显著高于A、B组的患者,且术后低血钙发生率(18.7%)也显著低于A(59.6%)、B组(41.67%)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对甲状癌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旁腺功能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随着甲状腺手术方式和范围的扩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发生率增高.

    作者:刘国松;薛会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c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选择性保留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外科手术治疗的77例c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9例患者采用选择性保留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保留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常规组),数据分析采用SAS10.0软件,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感觉功能优良率、手术并发症率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保留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3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保留组的术耳廓区、颈肩区的皮肤感觉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74%、87.17%均高于常规组的71.05%和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的手术并发症率10.26%低于常规组的2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选择性保留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是可显著的改善患者术后术区皮肤感觉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李秉寿;刘琳;李哲;路健;李志鹏;李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与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疗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300例,分别行超声和MSCT检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良恶性病灶CT增强时间比较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对不同大小病灶诊断正确率比较使用x2检验;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409,P<0.05;MSCT诊断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24,P<0.05;MSCT在直径≤1 cm微小病灶诊断正确率为83.7%,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MSCT和常规超声在直径1~3 cm、3~5 cm以及≥5 cm微小病灶诊断正确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FNH始增时间、持续时间和始消时间分别为(204.3±4.1)s、(101.2±8.3)s和(51.1±6.7)s,均明显长于恶性肿瘤,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在肝癌及FNH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在微小病灶诊断中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作者:杨耀华;赵现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复发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LC+ LCHTD治疗的31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2~5年内患者胆囊结石复发情况,并探讨影响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SA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性别、饮酒率、吸烟率、糖尿病患病率、胆囊管扩张率、高血压患病率、≥15 mm胆总管直径患者所占百分比、多发结石患者所占百分比、≥10 mm结石患者所占百分比、胆总管扩张率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1年累积复发14例(4.4%)、3年累积复发30例(9.4%)、5年复发累积47例(14.7%);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数目多发、采用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是LC+ LCHTD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21,OR =1.582,OR =1.404,OR=1.381,P<0.05).结论 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是LC+ LCHTD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羊乃亮;王敏;邱永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切除胆囊术中巨大结石嵌顿32例的处理体会

    目的 总结腹腔镜切除胆囊术中巨大结石嵌顿的治疗经验,为基层临床治疗胆囊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开腹组(OC组),每组3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等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方法进行组间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少于O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43,t=5.228,t =5.836,t=5.845,t=5.722,t=4.867,P<0.05).LC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2.50%(4/32)显著低于OC组43.75%(14/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826,P=0.002).结论 LC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较短、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明高;谭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术式对Ⅳ期胆囊癌生存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探究不同外科手术对于Ⅳ期胆囊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42例Ⅳ期胆囊癌患者资料,其中38例接受扩大根治术的患者为A组,27例接受胆囊全切术的患者为B组,31例接受姑息切除术的患者为C组,46例接受胆道内外引流术的患者为D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术后随访,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各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生存率比较用Kaplan-Meier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于Ⅳa期胆囊癌患者,A组患者生存状况更优,其1年生存率为63.2%、2年生存率为34.2%、3年生存率为10.5%,中位生存时间为(18.7±2.9)个月.A组1年生存率与B组差异不大,但2、3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较B组更长.A、B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C、D组;且中位生存时间也较高,A、B组与C、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 =0.036).对于Ⅳb期患者,4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较其他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更长.A组1年生存率21.1%、2年生存率10.5%、3年生存率2.6%,中位生存时间(11.3±3.4)个月.4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9,P=0.036).结论 对于Ⅳa期胆囊癌患者扩大根治术以及胆囊全切术比其他手术方式效果更优,尤其是扩大根治术能够更好的提高Ⅳa期患者生存状况.对于Ⅳb期胆囊癌患者采用扩大根治术则可以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因此临床上对于Ⅳ期胆囊癌患者可以采用扩大根治术为主要外科治疗方式.

    作者:陆欢华;吴伟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达芬奇机器人胰腺癌根治术与技巧

    近十年来,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在国内外逐渐得到开展.尽管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传统腹腔镜技术的突破,但与传统腹腔镜胰腺手术相比,应用机器人行胰腺手术在trocar孔布局、切除程序、淋巴结清扫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仍不尽相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复杂、高危、昂贵,每一例均需严格认真对待,每一个微小和不经意的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患者巨大的精神、身体创伤.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规范化,本文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例,重点介绍了机器人胰腺癌根治术的经验与技巧,希望笔者的经验可以给予学习曲线内的同行提供临床借鉴和帮助.

    作者:刘荣;赵国栋;尹注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与要点

    达芬奇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在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低位前切除术,拖出切除吻合术等术式中均有应用.相较传统腹腔镜,机器人手术更为精确、稳定、灵活,不仅保证手术安全和肿瘤根治,更有利于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机器人用于直肠癌手术同样需要注意患者选择,Trocar布置,机器人安装.机器人也有其特定的手术技巧.

    作者:许剑民;冯青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达芬奇机器人疝手术与发展趋势

    机器人手术给微创外科带来划时代的改变.近年来,其成功用于食管裂孔疝、腹股沟疝、腹壁疝和切口疝的修补术中.研究显示,机器人辅助疝修补术和传统腹腔镜以及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展示了其更加微创的技术优势.但是,对于患者远期获益情况,需要开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和论证.另外,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普及和手术量增加,对于手术适应证的把握也更加准确,手术技能也会不断提高,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定会给我国广大疝患者带来益处.

    作者:田文;郗洪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达芬奇机器人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由于具有除颤,三维视野及操作灵活等优点,在胃肠外科领域,逐步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胃底折叠术、Heller肌切开术、减肥手术和小肠手术等手术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对于传统的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机器人手术操作更精准、灵活,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前景,但仍存在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费用高等不足需进一步改进,应用于胃癌、结直肠癌手术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作者:余佩武;罗华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胆囊肉瘤样癌的诊断与治疗

    胆囊肉瘤样癌是一种具有上皮性癌与肉瘤样癌双相成分的少见恶性肿瘤,其生长速度快,易发生转移,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预后与大多数胆囊腺癌类似或更差.由于目前文献多为散在个案报道,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诸方面的了解尚缺少系统性认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无特异性,该病确诊主要在手术后依靠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结果;对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均不敏感,及时彻底的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探讨其病理特性,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是临床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尚培中;李永庆;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