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80-993
  • 国内刊号:1674-3946
  • 影响因子:1.46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东城区南门仓5号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2018年2期文献
  •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5例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对照组4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对侧腺叶近全切除,一侧颈清扫;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无出血、无淋巴瘘,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3例、手足麻木7例、饮水呛咳6例;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2例、手足麻木5例、饮水呛咳5例.两组并发症均为暂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是安全的,要选择适当的清扫方式,术中应用喉返神经全程显露和甲状腺被膜精细解剖技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吴骥;顾书成;郑向欣;袁牧;邱兴;侍孝红;管小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近期疗效比较、手术切除率以及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为79.4%(27/34),降期率为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1%(16/34),降期率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近期生存率,且毒副作用较轻,而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梁江;张云生;金雄伟;李宏帅;郭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两种胃切除术式对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对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的172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组(83例)和全胃切除组(89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对患者出院后生存、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性别、肿瘤部位等无序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有序二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全胃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近端胃切除组患者偏高,其余术中及术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胃切除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吻合漏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近端切除组患者显著偏低(P<0.05).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近端切除组患者分别为71.1%、45.5%和34.2%明显低于全胃切除组83.1%、67.2%和56.6%;(F=10.746,P=0.001).结论 全胃切除能减少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作者:马永恩;李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3D腹腔镜在提高胃癌根治术成功率及安全性中的作用及对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D组(3D腹腔镜技术,38例)、2D组(2D腹腔镜技术,38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术前术后各项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D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清扫阳性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与2D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的小于2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并发症率7.89%显著的低于2D组患者的26.32%(χ2=5.322,P=0.021<0.05).结论 3D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较2D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率更低的优势.

    作者:严平雄;王正文;崔海宁;李军;许荣华;何冬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应用对比

    目的 比较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3D腹腔镜手段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确诊为进展期胃癌并分别接受3D腹腔镜(3D组)和2D腹腔镜(2D组)D2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各34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 ±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2D组比较,术后3D组出血量明显较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近切缘及远切缘距离、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1年、2年生存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2D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辅助下实施D2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方便医生操作使用,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或降低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铭;邢俊杰;刘宏;付会芳;康建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中结直肠癌患者体位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不同体位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的手术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确诊并进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时体位的不同分为A组(46例)和B组(40例),其中A组患者在改良截石位下进行腹腔镜手术,B组患者在人形平卧位下完成腹腔镜手术.数据由SPSS20.0软件完成分析.手术时间以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2 ±0.9)h明显少于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8 ±0.7)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3,P<0.05.本研究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下肢疼痛、麻木、肿胀,腹痛等,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选择改良截石位体位,能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旸;王自强;杨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TPN组),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各项营养指标、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采用(-x ±s)表示,独立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营养指标以及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且肠内营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肾衰、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了患者的APACHEⅡ、Ranson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廖真防;龚时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1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术式不同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腔镜(A组悬吊式35例、B组气腹式35例)和开腹式(开腹组40例);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和抗生素使用时间以 -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A组悬吊式和B组气腹式患者的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缩短;与B组气腹式相比,A组悬吊式患者的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更低,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A组悬吊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例(8.6%),B组气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例(14.3%),开腹组为14例(35.0%),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技术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老年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9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LCBDE+LC组49例和ERCP/EST+LC组49例;LCBDE+LC组给予LCBDE+LC手术治疗,ERCP/EST+LC组患者采取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手术治疗.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成功率、结石残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分析;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BDE+LC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复查后结石残留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相当.LCBDE+LC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ERCP/EST+LC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RCP/EST+LC组,提示LCBDE+LC组手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LCBDE+LC与ERCP/EST+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相当,但LCBDE+LC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更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手术费用低,可作为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束长新;李明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经腹顺行引导法逐级导管乳头扩张术253例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逐级扩张导管乳头扩张术(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2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253例;胆管镜取石、逐级导管扩张乳头并行一期缝合术88.1%(223/253),因胆总管残石或狭窄留置 T形管6.3%(16/253);中转为术中内镜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3.2%(8/253);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2%(3/253),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2%(3/253).一期缝合术后残石1例(0.4%),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3例(1.2%),胆汁漏17例(6.7%),轻症胰腺炎5例(2.0%).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3%(26/253).结论 从本研究对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陈安平;曾乾桃;周华波;高原;李华林;索运生;刘安;刘进衡;张胜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减孔腹腔镜辅助右半肠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减孔腹腔镜辅助右半肠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孔组(45例)和5孔组(41例),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以(-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内复发率和病死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明显短于5孔组,术后第1d、2d、3d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5孔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5孔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近切缘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内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减孔腹腔镜辅助右半肠切除术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匡荣;张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动脉入路与传统入路胆囊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动脉入路与传统入路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病例24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动脉入路组与传统组,动脉入路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胆囊切除术,传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传统入路胆囊切除术,每组各120例.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动脉入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3.8 ±11.1)min和(6.3 ±2.1)d,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2 ± 3.3)ml,明显少于传统组(17.4 ±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脉入路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脉入路组未出现胆管损伤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胆囊切除术可精确胆囊三角解剖,避免胆管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彭一峰;莫晔;陈国斌;叶必鹏;刘海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与腔镜毕Ⅰ式吻合用于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的研究

    目的 比较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与腔镜辅助下毕Ⅰ式吻合在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70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行远端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其中A组行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B组行腔镜辅助下毕Ⅰ式吻合.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B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1.4%、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随访期间均未见吻合口狭窄、肿瘤复发及死亡.结论 较之腔镜辅助下毕Ⅰ式吻合,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更具微创性优势,手术时间缩短、血量减少出,根治性效果更佳,术后恢复更快,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作者:黄庆录;李鸿飞;蔡小勇;覃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98例、传统开腹手术92例(开腹组),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描述,采用独立t 检验;并发症率、3年生存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时间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12.2%低于开腹组的25.0%(χ2=5.137,P=0.023<0.05);腹腔镜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2.5%低于开腹组的60.5%;腹腔镜组患者的中位平均时间31.2个月低于开腹组的32.6个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程度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同时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作者:陈世君;王勇强;刘文能;张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双镜联合微创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ST+LC组(54例,采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和开腹+引流组(54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治疗),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效果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等以(-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ST+LC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引流组(均P<0.05);EST+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引流组,远期疗效优于开腹 +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满赐;赵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逆行性经肝胆管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逆行性经肝胆管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胰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62例行逆行性经肝胆管引流PD术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逆行性经肝胆管引流的引流量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例PD术患者术中均行逆行性经肝胆管引流术,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胆漏等手术并发症;胆管引流量:术后1 ~4 d(343.17 ±36.97)ml/d 高于术后5 ~8 d 的引流量(183.68 ±74.94)ml/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胰瘘7例,其中A级胰瘘(生化漏) 2例;B级胰瘘7例(11.3%);无C级胰瘘.术后胰瘘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逆行性经肝胆管引流可以减少PD术后早期胰肠吻合空肠袢淤滞的消化液,降低肠腔压力,降低PD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是预防PD术后胰瘘的一种安全手术方式.

    作者:刘翔;张涛;金奎;段伟宏;陈道媛;曲霏;梁彦利;雷蕾;刘军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老年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28例.开腹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使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处理,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行独立t检验;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显著少于开腹组,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上下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有6例出现并发症(21.4%),开腹组有10例(3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6%(1/28)显著低于开腹组14.3%(4/28),P<0.05;结论 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较好,降低了切口感染率,安全可行,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樊建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和高位结扎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影响

    目的 分析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和高位结扎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影响.方法 以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5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术式,将接受IMA低位结扎者纳入低位结扎组127例,将接受IMA高位结扎者纳入高危结扎组88例.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手术情况、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位结扎组术中残端缺血性改变发生率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高位结扎组,其术后性功能障碍或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两种结扎方式疗效相当,IMA低位结扎对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但较高危结扎有着更高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风险,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作者:许涛;胡江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机器人与机器人辅助行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全机器人手术与机器人辅助手术根治远端胃癌的近期疗效,评估全机器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1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行全机器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TRDG组),100例行机器人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RADG组).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手术相关指标计量资料用(-x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RADG组相比,TRDG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 全机器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安全可行,且与机器人辅助组相比,其对患者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熊强强;刘东宁;唐城;曹传林;李太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1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保乳组(80例)和根治组(80例),其中保乳组采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中相关指标及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以(-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根治组相比,保乳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均为100%,保乳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年局部复发率和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0例(100.0%)、3例(3.8%)和1例(1.3%),根治组分别为78例(96.3%)、5例(6.3%)和3例(3.8%),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57,0.526,1.026,P>0.05);与根治组相比,保乳组患者的FACT-B和生理状况均显著提高(P<0.05);而两组患者的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和乳腺癌附加关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兵;陈意;赵霞;廖江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原则和疗效评价

    胃癌根治联合受累脏器切除可缓解一些局部晚期胃癌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甚至可以达到治愈.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有经验的中心逐渐尝试胃癌根治联合被侵脏器切除术.常见的联合脏器切除包括联合脾脏切除、胆囊切除、胰体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肝切除和子宫双附件切除等.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学习曲线较长,开展的中心和病例数较少,其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效果缺乏高级别的证据支持,需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去验证.

    作者:刘健;刘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技巧及意义

    中上部胃癌易发生脾门淋巴结转移,脾门淋巴结清扫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重要部分.脾门结构及血管分布复杂,一定程度限制了保脾淋巴结清扫的应用.随着外科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逐渐受到认可及应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防控术中出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有望成为胃癌根治术的标准之一.

    作者:杜晓辉;胡时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试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

    手术是胃癌治疗的基石,但关于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东西方学者一度有过争论.基于2010年Dunch研究15年随访结果,D2淋巴结清扫作为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标准术式方得到普遍认同.至此也为胃癌腹腔镜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开启了胃癌外科治疗的新纪元.自从1994年日本Kitano教授进行了首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其应用于胃癌的证据越来越多,现已被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推荐为早期远端胃癌的标准治疗选择.在我国,依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收集2014年至2016年间3年来自全国73家中心88000余例胃癌手术病例数据来看,接受腔镜手术患者的比例已超过30%,并呈每年上升趋势.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视野放大、操作精细、便于沟通、交流及学习等特点,其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笔者团队既往的经验,讨论腹腔镜下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特点.希望借此文对读者有所启发.

    作者:李子禹;高翔宇;贾永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难点与争议

    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已20余年.虽然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手术指征不断扩大,但由于胃周血管丰富、解剖层次多、淋巴结清扫复杂、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众多,因此该手术难度仍然较大,技术要求高.重视手术的安全性和关注手术的难点,不仅可以促进胃癌外科的发展,还可以增加患者的获益.

    作者:胡建昆;赵林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腔镜全胃切除术

    切开胃结肠韧带,游离至脾脏下极,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左血管,清扫第4组淋巴结,离断胃短血管直至脾上极.游离胃窦部,于胰腺上缘离断胃网膜右静脉,显露胃十二指肠动脉后,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右动脉,并完成第六组淋巴结的清扫.显露胃窦后壁,离断胃右血管,清扫肝门部淋巴结.距幽门2 cm离断十二指肠.沿胰腺上缘解剖脾动脉根部,于根部离断胃左静脉.显露腹腔干及胃左动脉,向右侧清扫第8组淋巴结,于根部离断胃左动脉后,向头侧清扫第1,2组淋巴结.游离食管腹段,解剖出迷走神经左右支后离断.悬吊肝左叶后,距贲门2 cm离断食管,取上腹正中辅助切口3 cm,移除胃标本及大网膜.重建气腹后,距TREIZ韧带20 cm离断空肠,行食管左后壁与近端空肠侧侧吻合(OVERLAP法),手工缝合共同开口.距此吻合口40 cm,借助辅助切口完成小肠侧侧吻合(ROUX-Y)吻合.

    作者:张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机器人下近端胃癌根治术

    患者为老年男性,68岁,发现贲门巨大肿物,进行新辅助化疗,TC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部分缓解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鳞癌,分期ypT2N1M0.主要步骤:离断胃周血管,清扫相应部位淋巴结(D2),离断食管贲门部,经口置入Orvil吻合器,上腹部正中开口,将游离胃体提至腹腔外,距肿瘤远端约5 cm处离断胃体,移除大体标本.纵向切开残胃4 cm,置入胃肠吻合器,与吻合器抵针座衔接,旋紧,激发.置入空肠营养管,检查无出血后,逐层关腹.手术结束.

    作者:贾宝庆;李鹏;王白石;郭少华;刘新;王绪宁;徐茂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进行辅助小切口下的消化道重建有时较为困难.一些应用机械吻合为主的体内食管空肠吻合技术被开创应用,其中线性吻合器overlap法因易于操作且吻合口宽目前受青睐.近期报道的基于倒刺线改良的overlap法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已作为我中心全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主要技术.

    作者:季加孚;李子禹;陕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