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对中上部进展期胃癌(AGC)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AGC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78例中上部AGC手术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辅助组(LATG组,n=40)及开腹组(OTG组,n=38),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指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OTG组比较,LATG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较少,切口长度明显减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流质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1周、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TG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在治疗中上部AGC患者上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切口短、恢复周期短,疼痛低,不增加并发症,能达到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数,近期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穆同生;安翎;马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2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组(行急诊LC术,n=152)、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LC组(n=46)、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n=23).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⑴PTGD+LC组的年龄、胆囊炎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三组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PTGD+LC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LC组,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OC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LC组和PTGD+LC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而言,急诊LC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暂时不直接实施手术者可先行PTGD术,之后再考虑下一步治疗.
作者:洪文斌;顾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及TSHR-mRNA的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122例,利用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并将其分为BRAFV600E基因突变组和BRAFV600E基因野生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SHR的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进行验证.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TSHR及TSHR-mRNA的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SHR及TSHR-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RAFV600E基因突变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SHR及TSHR-mRNA表达水平较BRAFV600E基因野生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TSHR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郝少龙;马纪红;刘新承;陈焕杰;郑海涛;宋西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术中鼻胆管引流术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确诊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76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LC+LCBDE+术中ENBD+CBD一期缝合)和对照组(术前ERCP+LC),每组各38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情况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ASA分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9.5%,P=0.040;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1.3±0.1)万元vs.(1.6±0.1)万元,P<0.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C+LCBDE+术中ENBD+CBD一期缝合术较术前ERCP+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其治疗效果更优.
作者:汪启乐;冯伟;仇毓东;林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在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乳晕根治术后乳房再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进行诊治的乳房癌患者6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改良组(32例)和传统组(32例),改良组患者给予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的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相关指标及FACT-B评分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FACT-B各分项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的健康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关注及FACT-B总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4%,传统组为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应用于保留乳头乳晕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吕帝;金臻;丁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siRNA特异性靶向沉默Livin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多药耐药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ADM低浓度梯度递增结合大剂量间歇诱导方法建立5-FU诱导的多药耐药细胞系,采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检测技术(ATP-TCA)法检测细胞耐药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vin蛋白在MCF-7耐药细胞株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Livin SiRNA联合表柔吡星、5-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健择诱导乳腺癌MDR细胞的凋亡.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耐药情况、细胞的凋亡情况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果显示,MCF-7多药耐药细胞存在多药耐药问题;联合组MCF-7增敏(19.48±12.00)μM、MCF-7/MDR增敏(35.62±2.37)μM,与转染组与加药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特异性靶向沉默Livin基因可增强人乳腺癌MCF-7多药耐药细胞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凋亡率.
作者:段文晶;李少游;尧乾;蒋爱梅;马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血管标志物CD31及CD105与胃癌分期及预后的关联性分析.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胃癌根治术48例患者病理标本中COX-2、CD31及CD105的表达水平,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CD31、CD105、COX-2表达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相互关系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OX-2、CD31及CD105蛋白表达与胃癌分期及预后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因素无关(P>0.05).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5%,而CD31及CD105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和70.8%,COX-2与CD31(r=0.532,P=0.032)及CD105(r=0.544,P=0.029)的表达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COX-2、CD31及CD10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COX-2的表达与血管标志物CD31及CD105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可协同作为判断胃癌分期及预后的临床指标.
作者:刘晔;李葵芳;顾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巨大复发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实施巨大复发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的25例患者资料.结果 本组2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3.5 h,术中失血量10~100 ml,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别为1例(4%)和2例(8%).结论 对于巨大复发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术者需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使用术中神经监测,可保障手术的安全.
作者:檀谊洪;涂星强;曾昭游;王昆;肖玉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ERCP联合EST与LC术不同序贯次序在高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行LC及ERCP+EST的高龄患者共114例,经计算机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7例.A组予LC术前行ER-CP+EST术,B组予LC术后行ERCP+EST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3.2统计软件包处理,年龄、BMI、结石大小等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性别构成比,术后并发症等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手术间隔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取石成功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5%(6/57),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3%(15/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30),尤其是B组胆道感染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LC术前行ERCP+EST术可明显降低手术间隔时间,降低患者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术后胆道感染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贯斗;包光鑑;王辉;孙建堂;陈青云;张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消癌平注射液+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XELOX方案化疗,消癌平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在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数据采取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以百分率(%)表示,运用χ2检验;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及EORTC QLQ-C30评分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消癌平组有效率为80.0%(32/40),与对照组的57.5%(23/40)比较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CRP浓度及外周血MDSCs、Treg占PBMC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以消癌平组减少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EORTC QLQ-C30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症状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消癌平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化疗能显,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并能调节免疫细胞,改善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军艳;陈建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快速康复外科(FTS)对结直肠癌患者微创治疗后胃肠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FTS组)与非快速康复外科组(非FTS组);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不同时点IL-6、CRP、TNF-α等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FTS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非FTS组显著降低(P<0.05);术前两组间IL-6、CRP、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间IL-6、TNF-α无显著差异,其余各时点FTS组患者IL-6、CRP、TNF-α均较非FTS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FTS理念对结直肠癌患者微创治疗后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加速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及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葛宏升;周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对患者实施分组,开腹组27例,给予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33例,给予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采用统计学软件SPPSS18.0进行处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以及总体健康评分选择标准差(x-±s)表示,采取独立t检验;两组并发症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占6.1%,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5.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创伤小、安全性高,有利于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增战;李树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作为结直肠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健康体检组.纳入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术,在术前、术后分别采集一次新鲜粪便,测定采集粪便中肠道菌群DNA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情况,根据测定结果绘制相应的图谱,分析手术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采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或F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粪便进行PCR扩增,获得的肠道菌群各带均处于200 bP左右,与预期的DNA片段长度相吻合;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多样性指数(H)为(5.6±0.2),丰富度(E)为(77.1±0.4)条;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粪便标本多样性指数(H)为(3.8±0.1)、术后为(4.1±0.1),术前丰富度(E)为(45.3±0.9)条、术后为(50.6±0.6)条,术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比术前增加(P<0.05),但仍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病程、肿瘤类型无关(P>0.05).结论 正常人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较结直肠癌患者高,其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关.临床通过肠道菌群变化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苏超云;施奕君;魏庆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经腋下入路与胸乳入路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腋下组(83例)与胸乳组(65例).采用Stata 14.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腋下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皮下积液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胸乳组患者(Z=6.377,P=0.000).结论 经腋下入路腔镜下单侧切除甲状腺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世胜;王新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管镜、扩张导管(逐级扩张导管、球囊导管)、T管支架(T形管+塑料胆管支架,LCDTS)治疗肝左外叶及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7年9月间符合入选标准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下切除肝左外叶和探查胆总管17例,切除胆囊12例.胆管镜取石、逐级导管扩张左肝管和乳头并留置LCDTS 52.9%(9/17),逐级导管扩张左肝管和推挤左肝管结石出总管切口并留置LCDTS 23.5%(4/17),逐级导管联合球囊导管扩张左肝管并留置LCDTS 11.8%(2/17),因肝内胆管残石和狭窄扩张左肝管并留置LCDTS 11.8%(2/17).术后残石2例(11.8%),胆汁漏1例(5.9%).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6%(3/17).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TS治疗肝左外叶及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陈安平;曾乾桃;周华波;高原;索运生;刘安;刘进衡;张胜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新辅助放疗组与新辅助化放疗组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检索2002年至2017年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关于新辅助治疗联合TME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检验异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272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放疗组1133例患者,新辅助化放疗组1139例患者.与新辅助化放疗组相比,单纯新辅助放疗组的完全病理缓解率更低(OR=0.32,95%CI:0.22~0.44,P<0.05),5年局部复发率更高(OR=2.13,95%CI:1.62~2.79,P<0.05),严重不良反应更少(OR=0.38,95%CI:0.17~0.8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发病率、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放疗总体上优于单纯新辅助放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但临床应用中仍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作者:孙家琛;陈俊榕;赖明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LC治疗高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80例高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ERCP/EST+LC组和LCBDE+LC组各40例.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和分析,手术效果相关指标等采用(x-±s)描述计量资料,运用独立t检验;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BDE+LC组与ERCP/EST+LC组的手术成功率(95.0%比90.0%)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比1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EST+LC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LCBDE+LC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5.0%)(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建议临床实践中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病情加以选择应用.
作者:郑晨;黄新;李万林;曾文;申亚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联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导管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利伐沙班治疗.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及治疗前后测量患肢周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χ2=5.36,P=0.0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凝血指标D-D、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PT、APTT则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膝上20 cm处、膝下15 cm处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71,P=0.02);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联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军;林瑞敏;陈占;张军;张在兴;张玉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双极电凝在甲状腺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行开放甲状腺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双极电凝分为双极电凝组(A组)40例和单极电凝组(B组)32例.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手术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手术时间(46.4±7.5)min显著短于B组(70.8±11.1)min;A组出血量(6.0±3.4)ml显著少于B组(15.5±6.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淋巴结清除个数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术后出血病例,A组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显著低于B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极电凝是施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时的理想工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崔伟;耿金璐;陈纲;李世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但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预后.尤其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复发风险及预后的高危因素.因此,适当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征、范围及术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治疗不足及过度治疗仍然普遍存在.如何合理选择颈淋巴结清扫,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同时保证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孙辉;李世杰;付言涛;薛高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发生于高达8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但对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对临床检查阴性的中央区淋巴结(cN0)行预防性清扫(pCLD),可清除潜在病灶,有助于术后的准确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指导后续治疗,并降低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可能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风险.所以,对是否需常规性pCLD,各家指南或多或少有所保留,但对肿瘤较大、分期较晚、多灶癌、有包膜侵犯、或不良病理学亚型的PTC,建议积极的pCLD,同时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全程暴露和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保护.大宗的临床研究数据将为争议的解决提供依据.
作者:陈曦;陈海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淋巴结转移率高和患者年轻化的特点,腔镜甲状腺手术因颈部不遗留术后疤痕,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广受欢迎.对于存在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全腔镜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给患者带来较好的美容效果及较小的心理创伤.然而,由于该术式工程量大,对术者团队配合要求高.需要把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团队的协作、合理灵活运用针式辅助技术是使这该术式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对该术式的技术难点进行阐述,分析腔镜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存在的争议.
作者:田文;赵文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经口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术式.通过口腔前庭向颈部建立手术腔隙施行微创手术.适用于甲状腺良性病变以及没有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优点是颈部无疤痕;手术入路相对临近;暴露良好并可以一次处理双侧甲状腺病变和中央区淋巴结.本例患者诊断为甲状腺癌,经口施行了甲状腺全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清晰暴露上位甲状旁腺并全程解剖喉返神经.利用超声刀安全稳固处理甲状腺上动脉和下动脉,失血少,术野清晰,而且术后无需置放引流管.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术野区疼痛以及下唇周围麻木,通过术后镇痛和休息可以得到完全恢复.经口甲状腺切除术需要严格选择病例并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施行才能安全,有效.
作者:刘巍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手术要点:采用胸乳入路,直视下用超声刀在颈阔肌深面建立空间,两侧达胸锁乳突肌外缘,上界达甲状软骨上缘;使用超声刀纵向切开颈白线,在真、假被膜之间疏松间隙内分离甲状腺前方、下极和外侧面,使用腔镜拉钩拉开颈前肌群来扩大手术操作的空间,充分暴露甲状腺分离气管前间隙,靠健侧离断峡部,沿甲状腺被膜精细化解剖游离患侧腺叶,避免损伤甲状旁腺;应用神经探测四步法寻找并监测喉返神经信号;保持超声刀工作刀头距神经>3 mm,将患侧腺叶完整游离;夹闭并切断甲状腺上动脉,防止迟发出血;标本袋取出标本送检.可吸收线缝合颈前带状肌,留置引流管.
作者:周勇;江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重要的可逆性危险因素,40%的肥胖患者同时遭遇OSAS,而70%的OSAS患者均属于肥胖人群[1].OSAS的治疗中,2013版的美国《OSAS规范诊疗指南》[2]中明确指出,强烈建议肥胖型OSAS病人进行减重治疗,减重代谢手术目前作为肥胖症唯一且长期有效的治疗手段[3],不仅治疗肥胖,对于肥胖合并症如OSAS、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性疾病也具有显著疗效,其中OSAS的治愈高达84%,缓解率可达86%[4].但其治疗肥胖型OSAS的机制尚未明确,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未有统一共识参考,为此综述减重代谢手术治疗肥胖型OSAS的应用现状.
作者:阿迪力·艾尼瓦尔;艾克拜尔·艾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甲状腺日间手术目前在国外正逐步开展,但因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较高,国内尚未大范围尝试.主要从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来对甲状腺日间手术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作者:马驰;郑桂彬;孙海清;王晓杰;吴国长;郑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经过近20年的研究,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手术是局限型无转移GIST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进展期GIST患者来说,伊马替尼为一线靶向治疗药物,辅助治疗尚未完全结合不同的基因型进行个体化指导.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结果的公布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作者:张哲鹏;朱宏艳;单冠男;段利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