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在单侧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学习和使用帝视内窥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掌握帝视内窥镜下找寻声门的方法与手法。方法85例ASAⅠ-Ⅱ级拟行单侧甲状腺切除的手术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帝视内窥镜(D组,54例)和Macintosh直接喉镜(M组,31例)引导气管插管,统计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插管期间的循环波动。结果首次学习和使用帝视内窥镜引导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低于Macintosh直接喉镜组(48.1%vs 93.5%),插管时间明显延长[(58.9±37.8)s vs(28.5±11.2)s](P<0.01),但循环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帝视内窥镜有助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判断与处置,减少盲目插管可能引起的杓状软骨脱位和声嘶;初学者采用助手双手托下颌的方法可以有效拓展咽喉腔隙,声门显露和插管更简便。
作者:费建平;王欢锋;晋维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结合疾病病理特点,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成像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1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超声特征。结果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大,观察组患者病灶平均直径大于对照组,纵横比<1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灶微钙化程度高、血流少不规则、超声回声更不均匀、边界更为模糊,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超声特征中病灶形态、囊性变、回声、被膜受侵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癌患者以女性为主,未分化癌患者病灶纵横比一般都<1且具有微钙化程度高、血流少不规则、超声回声更不均匀、边界更为模糊的特点,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刘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犬体外膜肺氧合(ECMO)实验模型中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佳血管插管技术,以及半切开直视下切口内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选用Beagle犬20只,经右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管、桡动脉放置动脉测压管连接心电监护仪。采用半切开直视下切口内置管术行ECMO股动静脉插管。记录该置管方法的成功率、置管时间、出血量、术后出血并发症。结果半切开直视下穿刺置管成功率95%,平均置管手术时间为(41±18)min,平均出血量(16±8)ml,术后切口部位出血发生率15%。结论建立实验动物犬体外膜肺氧合模型时,采用股动静脉半切开直视下切口内穿刺置管术能快速有效地建立体外循环通路。
作者:朱艳平;曹璐;胡晓光;童荔;王皓晨;蔡常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阴性患者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SLNB后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61例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241例仅行SLNB的患者为非腋窝淋巴结清扫组(NALND组),220例加行ALND者为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LN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远期疗效。结果 NALND组和ALND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2±1.3)d和(8.1±1.8)d(t=1.450,P=0.003),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感觉异常分别为3.7%(9/241)和73.2%(161/220)(χ2=283.239,P<0.0001),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0(0/241)和10.9%(24/220)(χ2=7.735,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5.5%(χ2=0.231,P=0.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SLN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行ALND较ALND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远期疗效可与ALND相媲美,本研究结论支持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须进行ALND术。
作者:曾云龙;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术后生存数据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及53例癌旁组织中SIRT1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表达率的差异,以及乳腺癌组SIRT1表达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3%vs 34.0%,χ2=5.533,P=0.02)。临床病理指标分析显示,SIRT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及Ki-67表达情况呈密切相关性(χ2=6.790、21.316,P=0.009、0.000),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雌激素受体(PR)、He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SIRT1蛋白表达水平高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表达水平低的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0,P<0.05)。结论 SIR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随着肿瘤的增大而表达增强,且与肿瘤增殖指标Ki-67正相关,其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提示其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正向促进作用,高表达预示着乳腺癌细胞增殖较快,预后不佳。
作者:刘瑞磊;陈健宁;王佳妮;汤谧;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钳式LigaSure(LSJI)和钳式超声刀(FOCUS)在开放性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6月至10月行开放性甲状腺全切除术的189例患者资料,按照术中使用的辅助工具分为FOCUS辅助下手术组(F组)及LSJI辅助下手术组(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特点、切除甲状腺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L组切除甲状腺平均时间为(35.3±8.6)min,F组为(48.5±9.1)min。切除甲状腺时间长短与术中使用的辅助工具相关,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血肿发生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性声嘶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SJI和FOCUS作为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辅助工具均是安全、有效的,但LSJI有助于更高效完成手术。
作者:龙淼云;罗定远;彭新治;黄明清;黄楷;林少建;吴嘉瑜;黎洪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真空辅助活检与传统开放活检技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海南总队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9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超声或钼靶引导下行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组(观察组)和传统开放手术活检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率及术后保乳率、以及3年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活检手术时间、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8%,对照组为84.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活检术后行保乳手术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vs 12.2%,χ2=4.314, P<0.05)。患者术后随访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超声和钼靶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旋切活检术具有耗时短、创伤小等优势,3年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与手术开放活检术相当,但尚需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明确。
作者:刘小平;唐利立;杨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乳晕边缘弧形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及腋前皱襞切口治疗乳房肿瘤效果,探讨美乳切口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乳房肿瘤患者80例,采取配对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美乳切口手术治疗,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实施乳晕边缘弧形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腋前皱襞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瘢痕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4±11.3)min vs(36.9±12.1)min,(25.6±12.5)ml vs(27.8±14.5)ml,均P>0.05]。观察组瘢痕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98,P=0.09)。观察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8,P=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结论美乳切口治疗乳房肿瘤效果较佳,瘢痕程度较轻,且患者满意程度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任洪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肌肉移植瘤纳米刀(IRE)、冷冻、射频消融术后的肿瘤凋亡、机体免疫及血管生成因子情况,观察不同微创技术对肌肉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兔肌肉移植瘤模型8只,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纳米刀治疗组、冷冻治疗组及射频治疗组,每组2只。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新西兰大白兔的生命体征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术后24 h全部处死,分离血浆及血清检测,取瘤块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HSP70和VEGF在肌肉移植瘤中的表达,并运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肉眼观肿瘤表面血管丰富,触之质地软;各组术后治疗区域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改变,冷冻及射频术后临近肌肉组织充血水肿明显。HE染色显示纳米刀组治疗区域边界清晰,冷冻及射频术区仍可见部分存活细胞。Tunel结果显示纳米刀治疗组可以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凋亡,各治疗组均可通过升高血浆Caspase-3水平及降低术区Bcl-2表达促进肿瘤组织凋亡,升高血浆TNF-α水平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同时促使血浆VEGF因子分泌短期内升高;肿瘤组织术区边缘HSP70及VEGF因子表达水平各组不一。术后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治疗后新西兰大白兔的肌酸激酶水平升高,CTnI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纳米刀、氩氦刀冷冻、射频均能够通过直接消融、诱导细胞凋亡、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来抑制兔肌肉移植瘤的生长,且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纳米刀在诱导细胞凋亡、周围重要脏器的保护及治疗时间短均有明显优势,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作者:宁周雨;王鹏;陈颢;解婧;林钧华;朱晓燕;徐立涛;陈其文;高嵩;宋利斌;姜峰;孟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含洛铂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不良反应。方法3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含洛铂(30 mg/m2)的联合化疗方案,21 d为1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性不良反应。结果3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性不良反应。获CR 1例,PR 11例,SD 14例,PD 7例;有效率为36.4%,疾病控制率为78.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1年生存率为75.8%。主要毒性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含洛铂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性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洛;李青;林海峰;林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患者女,17岁,因“体检发现腹部巨大肿物半月余”入院。患者无自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长期服用雌激素,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等病史;全腹部CT平扫+增强+三维重建:腹膜后相当腰1-骶1水平脊柱前方及右侧见一巨大混杂密度肿块影,大小约22 cm×19 cm,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较前明显,右侧腰大肌显示不清,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静脉及左右髂总动脉受压左移。右肾受压外旋,肾盂扩张积水;脊柱受压轻度侧弯,相邻骨质未见破坏,椎间孔未见扩大。CT诊断:腹膜后巨大软组织肿块,考虑间叶组织来源低度恶性肿瘤可能大(图1)。
作者:张朝晖;赖佳明;梁力建;毛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在股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股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重建检查,均采用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临床随访。结果58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100%;踝肱指数由术前平均(0.72±0.12)上升到(0.8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39,P=0.001)。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11例于1年内出现支架再狭窄,术后1年内通畅率为81.0%。结论腔内治疗股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创伤小、通畅率较高的手术方式。
作者:邢越;朱峥嵘;谭羽灿;徐国建;何志坚;曹健强;罗灿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行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4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进行随访。结果42例患者术后均无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患侧上肢无淋巴水肿。术后美容效果良好的有40例,2例患者美容效果一般。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出现局部胸壁复发,1例在术后20个月出现肺转移。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蔡凤林;邵稳喜;章佳新;符德元;何春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前B超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05枚甲状腺结节其术前B超特征,其中良性461枚,恶性244枚。结果恶性结节的大径均值较良性结节小[(10.57±7.62)mm vs(18.94±13.70)mm, t=8.75,P<0.01],其纵横比较良性结节大(0.85±0.29 vs 0.68±0.32,t=6.8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超中边界不清(χ2=61.918,P=0.000)、形态不规则(χ2=62.749,P=0.000)、伴钙化(χ2=37.355, P=0.000)、低回声(χ2=47.704,P=0.000)对于鉴别良恶性结节有价值。结论 B超提示纵横比>0.8的甲状腺结节应考虑恶性结节可能,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伴钙化、低回声的结节倾向于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
作者:金慧;周晓倩;郑淼;李想;闫欢欢;明旭;王瑞涛;蒋永新;刘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临床上胰腺良性肿瘤发病率较胰腺恶性肿瘤低。但随着检查技术的提高,胰腺良性肿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就胰腺良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仇智;涂蓉;赵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热消融技术在治疗甲状腺结节中的特点,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消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分析微波、射频、激光等热消融术的原理,回顾近年来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明确各方式的优缺点。结果虽然众多研究证实热消融在治疗某些甲状腺结节中疗效肯定,但随着临床应用增多其并发症也逐渐被重视,在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淋巴结方面尚有其局限性。结论各种热消融术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故在选择热消融治疗时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作者:郝少龙;马纪红;姜立新;郑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F/AHA)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中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ASO)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立项的电子连续出版物之一,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系列杂志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承办,由多媒体光盘(DVD-ROM)配纸质版杂志导读组成。该杂志保留传统杂志的全部内容和功能,在光盘上除以电子资料的形式编录纸版的全部内容外,同时运用数字化出版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发挥图文声像并茂、存储资源丰富的优势,传播视频讲座、手术演示、会诊录像、新技术介绍、会议录像等多媒体声像内容。本刊的办刊宗旨:集中反映国内外普通外科各方面的重大进展,推动国内外普外科学术交流,努力使之成为有历史价值文献性刊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本刊2015年第4期“临床总结”《钳式LigaSure和传统方法在开放性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第二作者“梁施华”应更改为“梁思华”,特此更正。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