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掌握太仓口岸鼠类和蝇类的本底情况以便适时灭鼠灭蝇.[方法]1999年4月~2000年3月对太仓口岸鼠类、蝇类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鼠351只,隶属2目2科4属5种,以臭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密度季节消长以4~7月份为高峰,全年平均鼠密度为3.18%.共捕成蝇3548只,隶属4科6属,金蝇为优势种群,占51.83%,季节消长高峰为8、9月份.[结论]根据太仓口岸鼠类、蝇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应加强对办公、仓储、堆场的灭鼠、灭蝇工作,才能把鼠类、蝇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作者:罗建国;黄坚辉;傅虎;邱伟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哈尔滨空港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适时灭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1999年4月~1999年10月对哈尔滨空港蝇类进行了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结果]共捕蝇4497只,经鉴定分为4科17属34种,腐蝇属和种蝇属是优势蝇属,其次为黑麻蝇属和绿蝇属.蝇类平均密度为39.45只/笼,6~10月蝇密度较高.[结论]哈尔滨空港夏、秋季是灭蝇的有利时机.
作者:丛宣滋;富英群;于景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范畴.流行病学在传染病方面阐明流行规律,制订防制策略及措施,使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得以控制和消灭.检验检疫机关担负着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保护人体健康的重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如描述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都可从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上对检验检疫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苑勇业;刘成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前已发现的人类病毒性肝炎有6种:甲、乙、丙、丁、戊、庚型.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同,其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可采用疫苗预防接种的方法防止肝炎病毒感染的只有甲肝和乙肝.重点对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从品种、安全性、接种方法、免疫应答能力、预防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作者:郑谆;范桂高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丙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性分布,流行性很强,全世界HCV感染率高达3%,我国健康人群HCV抗体阳性率为0.7%~3.1%.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很强,一旦感染很难治愈,并极易转为慢性肝炎和发生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对人类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为此,从病原学发病机制的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诊断学,预防方法等方面对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阐述,以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作者:丁兆丰;杨文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的资料报告了世界上暴发流行的几种传染病,如黄热病、霍乱、流感.针对这些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各国采取了不同防治措施.可用疫苗进行预防的传染病(如黄热病)采取高危人群应急接种为主,切断传播途径为辅的预防措施;目前尚无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立夫特山谷热)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预防措施.这些资料可为国际旅行者提供传染病预防信息,也可为检验检疫人员在进行出入境卫生检疫时提供参考.
作者:朱红;陈建雄;刘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丹东口岸国境外环境水体中霍乱弧菌感染情况.对丹东口岸2000年中朝界河(鸭绿江)水体进行霍乱监测.[方法]采用GB15948-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310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27株霍乱弧菌.血清学试验,24株霍乱弧菌为O1群小川型,3株霍乱弧菌为O1群稻叶型;噬菌体生物分型均为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1b流行株.[结论]2000年鸭绿江水体霍乱可能由朝方传播过来,需加强对朝方进口水产品及食品的霍乱检测工作.
作者:于兵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小型船舶的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00年3月~7月对53艘往返香港和新塘口岸的小型船舶开展了卫生监督工作.[结果]发现卫生状况良好的船舶有5艘,占9.43%;中等的有42艘,占79.24%;较差的有6艘,占11.32%.有轻度鼠患的占86.8%,无鼠患的占13.2%.有中度虫患的占15.1%,轻度虫患的占84.9%.并发现有医疗急救药品缺乏、消毒除虫药械不足不够等现象.办理各种证书情况尚好.[结论]针对小型船舶的特点应向从业人员积极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的力度,指导船舶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管理制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潘海强;何耀明;曹福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我国进出境海运集装箱检验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法]依据集装箱卫生学、动植物检疫学的污染来源及类型,近几年我国入境集装箱卫生状况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外相关的检验检疫方法,结合南通口岸集装箱检验检疫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空箱具有非常严重的卫生学及动植物检疫学问题,且在日常工作中常被忽视;从某一害虫非疫区国家的货物包装中检出该害虫;集装箱清理及清洗缺少相应的标准.[结论]因目前卫生检疫及动植物检疫的协调不到位,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检疫风险.根据卫生学、动植物检疫学的基本原理,参照国外有关的检验检疫方法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设想.
作者:吴建峰;林何燕;张士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2000年6月5日,珠海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对出入境人员实施传染病监测体检时,从1名首次申请出境人员的血清样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此为珠海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开展传染病监测以来首次从出境人员中检出的HIV感染者.
作者:谭华;叶立青;黄卓恒;杨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病例1女,28岁,因外阴破溃半月于1999年8月就医.查体:系统检查无异常所见.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右侧小阴唇下缘可见直径约1.0cm暗红色边缘较高、触之较硬的溃疡面,表面污秽.右侧腹股沟处可触及两个较硬、表面光滑、触痛明显的淋巴结.
作者:赵鸣;金慧心;谢珍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对可疑菌落进行属性鉴定.[方法]对可疑菌落作O139、O22、O155诊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凝集菌落进一步作试管凝集和生化试验.[结果]初步鉴定为O139乱弧菌;再经生化鉴定并结合形态特征,确定为麦氏弧菌.[结论]对霍乱弧菌的实验室鉴定,应以血清学性状为主,并结合形态学和生化学性状作出判定.应采用单克隆抗体作后鉴定,以排除假阳性.
作者:谢昭聪;司徒翠华;宋志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对进口血蚶进行食品卫生检验,以保证进口食品安全.[方法]对血蚶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三糖铁试验、嗜盐性试验、生物检测、生化鉴定、动物试验.[结果]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血蚶中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结论]应加强对进口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以防止由该菌引起的人类食物中毒发生.
作者:陈信忠;龚艳清;孔繁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目前国内对进口保健食品的质量卫生评价主要侧重于食品安全性检验和功能成分鉴定方法,而功能复核试验未见有报道.因此做一次这方面的尝试.[方法]对深圳口岸进口的高丽人参饮品抗疲劳作用进行了功能复核试验.[结果]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高剂量组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水平和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进口高丽人参饮品具有抗疲劳的保健功能.
作者:吕敬章;郑卫平;黄李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水产品的消化体系、消解程序及称样量.[方法]用原子荧光法实际测定了几份水产品中汞的含量.[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2.2%~8.3%;回收率为92.8%~101.5%.[结论]微波消解配以原子荧光法分析,可用于水产品快速分解和汞含量的测定.
作者:阮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防止不卫生与不安全的食品进入远洋船舶食品供应市场,保护远洋船员的身体健康.[方法]对上海龙吴港区的食品供应商进行了抽查.[结果]发现供应商存在着如下问题:1.无证经营现象严重;2.供应人员食品卫生知识贫乏;3.货源渠道多而滥,食品卫生质量差;4.运输设施差,污染严重;5.以次充好,劣质产品占相当比例.[结论]加强对远洋船舶食品供应市场的卫生监督管理已是刻不容缓.
作者:袁信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确保进口保健食品的安全、卫生.[方法]对1999年4月~1999年12月在河南口岸报检的进口保健食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郑州市19家商场现售保健食品进行抽样调查.[结果](1)国外进口的保健食品按有效成分的原料来源可分为10大类;(2)将保健食品按适宜人群可分为7大类;(3)按保健食品的主要保健功能可分为9大类.[结论]由于各国文化背景、饮食习惯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科技水平的差异,开发保健食品的方式和选择不同,进出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人员应掌握这种差异,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督检验工作.
作者:李永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人员的执法水平.[方法]对增城检验检疫局查出的8起因质量不良、标准差异、运输不当或其他因素所致进口食品不合格的案例进行逐一的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卫生处理办法.[结果]对于涉及政治因素的,禁止进口;对于蓄意违法的,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对于不熟悉食品卫生法规的货主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其守法的自觉性.[结论]某些口岸实施的预报检工作,对提高进口食品到岸时的合格率很有意义.
作者:江银娣;何耀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通过与WTO的一些协议和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进行比较,指出我国现行进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有一些与之不相适应之处,对今后加强进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作者:李强;孟庆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分析了进口食品电子商务活动特点,列举了对通过电子商务活动进口的食品进行卫生监督检验时遇到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今后如何对网络经济实施政府管理进行了探索.
作者:傅世煜;梁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卫生检验检疫技术控制立法紧迫性及其目的、作用、任务和程序进行了论述,指出为完善检验检疫法规体制的建设,应将卫生检疫技术控制立法应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作者:贝荣辉;曾爱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听、看、议等方式,认真把这次会议开好,这里我强调三点.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出国移民这-特殊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在2000年1~6月份,对到江门局进行出国移民前健康体检者作艾滋病监测.[结果]检出HIV感染者3例.[结论]全社会应共同参与控制艾滋病;预防艾滋病重在宣传教育;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监测的力度;配合地方防疫部门作好HIV感染者的管理工作.
作者:孙慈惠;莫广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解姐告口岸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IV感染情况,做好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更好地为边境贸易保驾护航,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方法]从1997年~1999年采用普生快速全血HIV检测试剂和明胶颗粒凝集法(P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血样送云南省艾滋病监测检验中心确认.[结果]对1 162名从业人员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共检出HIV感染者73例,感染率为6.28%;15~30岁之间境外发廊从业人员为该地区HIV感染的高发人群;1997年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1999年感染率高于1998年;国内HIV感染者在逐年增多,该地区艾滋病流行速度呈上升态势.[结论]HIV感染对象主要是处于性活跃年龄段的青壮年,性接触是该地区HIV传播的主要感染途径,HIV感染率的高低与特定人群的暴露因素及程度有直接关系.为控制HIV在该地区传播及向国内进一步蔓延,必须加大监测力度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陈国才;李亚平;王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掌握艾滋病、梅毒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感染情况.[方法]从1987年~1999年对45050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艾滋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检出HIV感染者1例,并监管2例;梅毒感染者101例.[结论]①应将来自艾滋病高流行区的入境人员作为重点监测对象;②由于性病患者更易感染艾滋病,所以控制梅毒感染率对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意义重大.
作者:卢岳云;郑剑宁;施惠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旨在对旅行者接种流脑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00年2月底,对164名赴麦加的朝觐者实施了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并在其归国后对免疫效果进行追踪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64名朝觐者,无1人感染流脑.[结论]对前往流脑流行地区的旅行者接种流脑疫苗,是防止感染流脑的有效措施,在预防医学免疫学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姜鹤;温萍茵;王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