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1年1期文献
  • 龙口口岸1995~1999年10种主要传染病的流行动态

    [目的]掌握龙口口岸主要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对龙口口岸1995年~1999年发生的10种主要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累计发生传染病22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2.95/10万.其中病毒性肝炎1041例,年均发病率为34.02%,居首位;痢疾506例,年均发病率16.59%,居第2位,其余依次为肺结核、性病、斑疹伤寒、流脑、流行性出血热、麻疹、乙脑、猩红热.[结论]10种传染病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制定有效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

    作者:李国华;付军;陈为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江门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江门口岸1999年3月~2000年6月间9361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结果]发现HIV抗体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0.032%;梅毒感染者48例,阳性率为0.51%.3例HIV抗体阳性者均经静脉吸毒感染.48例梅毒感染者,12例由性接触感染;2例由静脉吸毒感染;34例因逆反心理拒绝配合调查.[结论]应加强艾滋病、梅毒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打击吸毒贩毒的力度,尽快解决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医学保护和监测的问题.

    作者:邓红樱;闫剑勇;孙慈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马尾口岸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今后该口岸的疾病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对马尾口岸1996年6月~2000年5月共12602名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者1385例;梅毒74例;HIV感染者2例.[结论]应将船员作为性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加强HBaAg的监测.对船员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黄起翡;高思维;薛艳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防鼠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目的]解决目前国际航行船舶在防鼠板使用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提高防鼠板的防鼠效果.[方法]从防鼠板的锁定装置、规格大小、材料、气球或粘性物方面进行改进.[结论]新的改进措施可以确保防鼠板的使用科学、有效,控制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作者:杜希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岳阳口岸病媒生物本底调查报告

    [目的]掌握岳阳口岸病媒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1998年5月至1999年11月,对岳阳口岸病媒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发现蚊类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骚扰阿蚊和白纹伊蚊;其中优势种群人房为致倦库蚊,猪栏为骚扰阿蚊.蠓类2属7种,分别为荒川库蠓、原野库蠓、环斑库蠓、日本库蠓、异域库蠓、尖喙库蠓、和南方蠛蠓;优势种为荒川库蠓.鼠类啮齿目2科3属6种,食虫目1科1种;分别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社鼠、小家鼠、东方田鼠和中麝鼩,优势种为褐家鼠.鼠体外寄生虫革螨隶属2科3属4种,蚤3科3属3种;蜱1科1种;分别为毒棘厉螨、格氏血厉螨、纳氏厉螨、厩真厉螨;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粒形硬蜱.[结论]随着港口对外通航不断增加,做好口岸病媒生物本底调查和常规监测,采取有效防制措施,杜绝检疫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口岸检验检疫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后应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确保人体健康.

    作者:钟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霍尔果斯口岸啮齿动物种群及密度调查

    [目的]了解霍尔果斯口岸啮齿类动物的种群及密度,为科学地灭鼠和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诱饵采用新鲜的油炸花生米.[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45只,隶属于3目(啮齿日、兔形目、食虫目),6科(鼠科、睡鼠科、跳鼠科、仓鼠科、鼩鼱科、兔科),9种(柽柳沙土鼠、红尾沙土鼠、小林姬鼠、灰仓鼠、林睡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草兔、臭鼩鼱),以柽柳沙土鼠为优势种,密度为6.00%.[结论]该口岸啮齿类动物种群繁盛,鼠密度较高.

    作者:杨屹;黎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标本管制作方法的改进

    [目的]对旧标本管存在的问题,从制作方法上进行改进.[方法]从标本管的标签、底部木塞、防腐剂的放置等方面作适当的改动.[结果]新制作的标本管标签上的标识清楚、完整;立体放置平稳,管体透视度高,标本光亮清晰.[结论]此标本管适合展示之用.

    作者:黎权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珠海口岸鼠形动物的调查报告

    [目的]对珠海口岸鼠形动物进行本底调查.[方法]从1998年1月至12月对珠海口岸鼠形动物进行种群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情况调查.[结果]珠海口岸鼠形动物种群有2目2科4属6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31.73%,全年平均鼠密度为4.53%,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曲线型.[结论]应加强高峰期鼠密度监测,在繁殖高峰期到来之前适时灭鼠,可有效地降低鼠密度.

    作者:邹力;李子怀;林桂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常熟口岸鼠类密度及种群构成调查

    [目的]掌握常熟口岸鼠类本底情况,做好鼠类监测工作.[方法]从1999年4月~2000年3月,采用夹夜法对常熟口岸的鼠类种群的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438只,隶属4属7种.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42.51%,屋顶鼠为首次发现;全年平均鼠密度为5.0%,3~7月为高峰期;鼠类繁殖高峰期为6、10月.[结论]应根据鼠类季节消长情况和繁殖高峰期特征,适时开展灭鼠工作,并与经常性灭鼠相结合,有效地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作者:李宗;卢建平;孙英;顾锦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品企业灭鼠方法探讨

    [目的]解决食品企业灭鼠难的问题.[方法]采用电猫、粘鼠胶板、鼠夹、大隆蜡块等综合防制方法,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东航食品公司实施灭鼠.[结果]灭鼠前鼠密度:室内粉迹法为54%,室外夹夜法为5%;灭鼠后鼠密度:室内粉迹法为0.98%,室外夹夜法为0,达到国家灭鼠指标.[结论]此种灭鼠方法在食品企业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钱吉生;韩建平;吴棣华;王伟;孙蔚;陈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与评价

    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转基因食品生产的增加,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综合评价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文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出现的食源性传染病及其预防

    目前,新出现的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地域不断扩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新出现的几种主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流行的原因,提出了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的对策.

    作者:刘成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臭氧技术在出口食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

    我国的出口食品加工企业虽然近10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出口食品卫生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出口食品企业.国外早在100多年以前便开始应用臭氧技术来解决这个难题.为此,从臭氧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臭氧技术对出口食品企业的作用、应用方式;臭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出口食品企业参考.

    作者:于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立夫特山谷热的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立夫特山谷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原立夫特山谷热病毒属布尼病毒科白蛉病毒属.该病毒传播媒介众多,可由多种属蚊子传播,也可经其它节肢动物传播.该病于2000年9月首次从非洲大陆入侵亚洲的沙特阿拉伯及也门,致使2国数百人发病,并各有数10人死亡.本文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流行现状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了综述.

    作者:吴建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国际卫生条例》修订展望

    随着新出现和再出现的感染性疾病的不断增多,已经实施了近50年的关于国际性流行病学控制的政策法律体系--<国际卫生条例>正由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修订.回顾近期历史和法律体系,以及实施国际法所采取的卫生措施,尤其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施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还有在航海和航空业中实施这些条例的历史,预计<国际卫生条例>的修订将着重注意以下2点:(1)条例中局限的报告疾病范围;(2)对条例实施管理的单部门与引起疾病出现和控制的多因子间的不协调关系.修订后的条例将扩大报告疾病的范畴,同时将加强国际组织间的广泛协调.

    作者:吴惠明;胡龙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层蓄水池水质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目的]对高层蓄水池水质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随机抽取15个蓄水池水作实验组,并以同楼底层的自来水作对照组,并按<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方法>中有关指标进行检验.[结果]有2个蓄水池因防护不严而在其水样中检出大肠菌群.蓄水池水样与自来水水样比较,除水温和游离性余氯含量两组水样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受检项目两水样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调查结果表明,自来水在蓄水池中暂时贮留后水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高层蓄水池作为生活饮用水的二次供水系统基本是安全卫生的,但必须加强卫生管理.

    作者:姚若东;林桂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上海口岸首例入境船载花岗石放射线超标处理情况

    2000年6月19日上海口岸发现的一起入境花岗石放射线超标的事件.该批花岗石的γ射线量用SRD-3002γ辐射仪测定,超标2.8~5.9倍,用FD-3413A辐射仪测定,超标1.2~1.4倍.经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理所进行复检,花岗石中的234钍、226镭、40钾的比活度较高.因该批花岗石的贸易性质为来料加工,故对其采取了相应的监督措施.

    作者:裴锡元;邹频;吕祥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用自动蛋白质测定系统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

    [目的]寻求一种解决用经典方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时存在的时间长、烦琐、用酸量大等问题的快捷有效的测定方法.[方法]应用特卡托基尔特克自动蛋白质测定系统装置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结果]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测定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84%,工作范围0.03~200mg氮.[结论]此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批量测定,用酸量少等优点.

    作者:张林田;苏建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对大肠菌群值认定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标准在食品中大肠菌群值认定上的相关性.[方法]对国内外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及其MPN检索表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认为国家标准GB4789.3-94和行业标准SN0169-92所采用的2种检索表中相同发酵管数组合而部分不同的MPN标示值可以相互认同.[结论]此种方法对相关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SN法的测定结果,尤其是对部分超标界值结果的判定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国辉;刘志坚;谢丽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进口葡萄酒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标准和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在葡萄酒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标准和方法上如何进一步统一国家标准,以避免因标准的不同而带来的检测结论错误的问题.[方法]采用盐酸副玫瑰法、蒸馏法、直接碘量法对一批进口的葡萄酒进行检测.[结果]由于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葡萄酒中游离二氧化硫,则可判定该批葡萄酒合格;而采用蒸馏法测定结果为总二氧化硫,则可判定该批葡萄酒不合格.[结论]对同一种样品不同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应相应地进行规范统一,以减少给检测和评估带来的困难.

    作者:邹建宏;乙小娟;刘强;何松涛;邵景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ICP-AES法同时测定蜂蜜中金属元素含量:铁@镉@铜@铅@镍@锌@铝

    [目的]研究对蜂蜜中所含7种金属元素同时进行测定的方法.[方法]用硝酸、高氯酸硝化蜂蜜,采用ICP-AES法技术同时测定蜂蜜中铁、镉、铜、铅、镍、锌、铝.对共存离子干扰和谱线干扰进行了试验,选择出佳谱线及仪器方法条件.[结果]方法的标准偏差:0.07%~0.44%,标准添加回收率:92%~109%.[结论]此种方法快速、可靠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易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加强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的新观念

    过去对入境船舶的压舱水管理一直从是否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角度进行检疫和卫生处理.但是,随着世界航运的发展,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侵袭性海洋生物藏在船的压舱水中随船转运到世界各地,并在新的地方建立种群,破坏当地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针对中国即将入世的大背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了入境船舶压舱水所带来的侵袭性海洋生物对中国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既不干扰经济的发展,又能防止新的有害生物的侵入并减少相关危害的措施.

    作者:邵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宋明昌副局长在全国检验检疫卫生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年十一月九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深圳召开全国检验检疫卫生监管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一年来卫生监管工作和推广深圳创建国际卫生机场经验,分析当前卫生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我着重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系统机构改革以来卫生监管工作的回顾自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建以来,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国家局党组有关机构改革和业务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系统机构改革,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各项改革工作,卫生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第九届国际传染病大会情况介绍

    为了解当今全球传染病流行和防制新动态,掌握与传染病有关的卫生检疫、国际旅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新进展情况,2000年4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成了由宋明昌副局长为团长,范国珍、吕志平、王春洁、胡龙飞同志为成员的代表团参加了由国际传染病学学会主办、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九届国际传染病学大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卫生监管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第十三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情况介绍

    由联合国、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发展项目委员会、联合国人类基金会、国际药物控制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银行主办的第13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于2000年7月9日~14日在南非的德班召开.为了全面了解全球艾滋病防治情况,学习国际先进检测手段及各国在控制艾滋病传入传播方面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我国关于出入境的艾滋病患者及其病毒感染者在检验检疫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加强对HIV/AIDS的传入与传播的控制,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成了以宋明昌副局长为团长、上海局陈心尧为副团长、王宝麟、赵阳、韩奕、黄闻同志为团员的代表团,参加了此次大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卫生监管司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