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对2000年云南各检验检疫局检出的51例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2000年云南省检验检疫系统检出的51例HIV感染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掌握HIV在该地区的传播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51例HIV感染者从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出入境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感染者中,男性29人,女性22人,男女性别之比为1.3:1;年龄小者12岁,大者51岁,其中21-40岁年龄组的人数占总数的86.2%;缅甸籍感染者占总数的60.7%;边民及按摩小姐分别占总数的52.9%和29.4%.[结论]云南国境口岸HIV流行分布相当广泛,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艾滋病的监测工作.

    作者:郭英;高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宁波口岸1987~2000年梅毒监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14年来宁波口岸梅毒监测情况分析,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增加的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4年来宁波口岸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年来宁波口岸梅毒监测人数达52098名,共检出梅毒感染者153例,梅毒年平均感染率达293.7/10万,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梅毒患者男女之比为1:1.5;年龄集中在20-39岁;职业构成以出国劳务人员、交通员工、口岸从业人员为多,传染源以性接触传播为主.[结论]①加强重点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梅毒监测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②大力开展性知识及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重点是农村),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和青壮年)防患意识;③及早诊治性病,既是性病的二级预防,又是艾滋病的一级预防.

    作者:卢岳云;郑剑宁;于吴;施惠祥;王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741名出入境人员高血压病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掌握出入境人员高血压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增城新塘口岸741名传染病监测体检人员的高血压检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该口岸741名体检人员中已达到高血压标准的为5.26%,而处于临界状态的为6.74%,总患病率为12.01%,高于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的结果(9.41%).[结论]应在出入境人员中加强防治高血压病的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何耀明;邵丹;傅远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涉外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掌握梅毒在各类涉外人员中感染情况.[方法]对1762名各类涉外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梅毒感染14例,阳性率为O.79%.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但已婚者高于未婚者.不同涉外人群中,自费出入境人员明显高于涉外婚姻人员.[结论]应加强对涉外人员的性病监测.

    作者:刘星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000年首都机场口岸检出的12例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首都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对由首都机场口岸入境的在境外居住3个月以上的归国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结果]2000年1~12月共检测16411人次,检出艾滋病感染者12例,检出率O.73‰,是该口岸年检出率高的1年;其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这一结果再次证明,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巳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就在我们的身边.

    作者:黄秀生;赵良刚;汪万春;康燕龄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467例性病患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感染情况的分析

    [目的]掌握性病在漳州地区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以便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1998~2000年到漳州局保健中心门诊的467例性病患者的奈瑟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UU)、溶脲脲原体(C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67例性病患者中NG总阳性率为38.8%,cr总阳性率51.4%;UU总阳性率为65.3%.[结论]漳州地区性病患者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对于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传播不但要注意典型病例的发现,更要注意轻型和隐性患者的发现.

    作者:黄海国;辛锡龙;张十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海口岸1992~2000年HIV感染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1992~2000年上海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以摸清该口岸艾滋病流行的规律.[方法]对上述时间内检出的93例HIV感染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从时间上分析,这一期间HIV检出率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1993~1995年,第2个高峰为2000年;男女性别比为4.5:1;国籍分布涉及17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籍为67例,占72%;年龄大59岁,小13个月,高发人群为20~49岁;职业以商人居第1位,占15.1%;工人居第2位,占11.8%;3种主要感染途径均有,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结论]应关注男性在艾滋病传播中的作用,加强来自境外高发地区人群的监测.

    作者:朱锦德;田桢干;方筠;张晓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太仓口岸1997~200O年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报告

    [目的]掌握太仓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的传染病病谱,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对太仓口岸1997~2000年5794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传染病监测.[结果]在太仓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外籍人员、港澳台胞多,占总人数的61.70%.检出的传染病病谱为:HBsAg阳性,活动性肺结核,梅毒和HIV感染者.经统计分析,共计检出HBsAg阳性603例,阳性率为1O.41%;检出梅毒感染者12例;HIV感染者2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3例.[结论]HBsAg阳性是太仓口岸影响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外籍人员、港澳台胞劳务输出人员是重点监测人群.

    作者:杨凤英;罗建国;范英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企沙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报告.

    [目的]为做好企沙港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对企沙港媒介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发现鼠类2目2科4属8种,年平均鼠密度为9.54%,码头区鼠密度高,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鼠类季节消长呈多峰型,以9月份高,鼠体染蚤率12.06%,主要为印鼠客蚤和仁氏病蚤雷州亚种;鼠血清F1抗体检测阴性.蚊类4属9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其次为中华按蚊;年平均密度为57.33只/人工小时,以街区高;季节消长曲线成3峰型,以4~5月份密度高;成蚊密度与降雨量、气温有一定的关系.蝇类3科7属10种,以家蝇为优势种,其次为大头金蝇;年平均密度为91.53只/笼,以街区密度高;以夏季为高峰期,蝇类月平均密度随月平均气温的上升而升高(r=0.6339,Tr=2.5926,P<0.025),但与相对湿度无相关关系(r=0.2352,Tr=0.751,P>O.10).蜚蠊5属8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其次为澳洲大蠊;年平均密度为0.40只/瓶,以街区密度高;以夏秋季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随气温升高而升高(r=0.745,Tr=4.135,P<0.0025),但与相对湿度无关(r=0.048,Tr=O.153,P>0.25).

    作者:吴志新;陈建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绥芬河公路口岸附近地区鼠类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的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绥芬河公路口岸附近流行性出血热(EHF)在鼠类中的流行动态.[方法]对鼠类进行EHF IgG抗体监测.[结果]检测5种142只鼠类的血样,检出EHF IgG抗体阳性29只,阳性率为20.42%.其中黑线姬鼠的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0.95%.[结论]EHF的宿主为多源性动物宿主,而黑线姬鼠是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应在该区域加强防鼠、灭鼠工作.

    作者:呼满霞;张少华;王军勇;杨军;胡德强;牟柏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秦皇岛口岸仓储库鼠患情况的调查报告

    [目的]调查秦皇岛口岸仓储库的鼠患情况.[方法]随机选取秦皇岛口岸8个仓储库,观察鼠类活动情况,用夹夜法捕鼠并将捕到的老鼠计数、分类.[结果]每个仓储库都有老鼠活动的痕迹,夹夜法捕鼠发现,在8个仓储库中有4个库鼠密度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占50%,本次调查总鼠密度为1.31%.[结论]应加强对秦皇岛口岸仓储库灭鼠工作的管理,防止鼠传疾病的传人与传出.

    作者:常征;张文波;陈雍雅;李波;赵小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清远口岸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

    [目的]为开展传染病监测,防治白纹伊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清远口岸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4~8月为白纹伊蚊幼虫的繁殖高峰,全年平均容器指数为35.62%,经统计学处理,其季节消长与气温、降雨量密切相关.[结论]清远口岸白纹伊蚊容器指数较高,存在着传播登革热的危险性.应加强白纹伊蚊的防治工作.

    作者:周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国际航行船舶媒介生物控制标准及监测方法的研究

    对国际航行船舶进行媒介生物控制是防止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保护人体健康的有效措施.而媒介生物控制的实施,应有统一的、规范的、易行的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使船舶的卫生监督、传染病监测、卫生处理工作更具规范性,有效性.因此,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合船舶结构和航行特点,参照其它方面的媒介生物考核标准及监测方法,提出国际航行船舶的媒介生物控制标准及监测方法.

    作者:刘洪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试述艾滋病预防工作面临的形式及对策

    世界艾滋病疫情发展迅猛,我国艾滋病流行存在爆发的危险.针对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和传播流行环节,提出预防艾滋病必须从处理公共卫生问题的角度出发,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是阻断经血传播,二是干预高危行为,三是对流行区和危险区采取综合治理.

    作者:陈方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与评价

    乙型肝炎,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病,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已高达10%以上.乙型肝炎,也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所监测的传染病之一.因此,对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g、HBcAb、HBV-DNA、HBV-DNA-P)检测的临床意义与评价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作者:张韶;张秀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分子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及前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国际旅行与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在传染病监测与控制方面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疾病流行趋势,仅按照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来监测传染病已不能满足需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其在流行病学领域中的应用,产生了一门新学科--分子流行病学.它可根据实验室检测到的病原体及其生物学标志物,从分子水平更深入地揭示病因联系或致病因子的致病机制,在传染病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此,从病原体的分型和检测、传染病监测、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对分子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田桢干;朱锦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进口废旧物品的卫生学调查分析

    [目的]防止国外病媒昆虫、医学动物、病原微生物、放射性物质随废旧物品带入我国,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方法]对进口数量较大的旧设备、废纸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旧设备细菌总数1~100个/ml的72份,占65.45;>100个/ml至无法计数的38份,占34.55%.废纸1~100个/ml的38份,占34.55%;>100个/m1至无法计数72份,占65.45%.大肠杆菌旧设备阳性14份,阳性率12.73%;废纸阳性36份,阳性率32.7%.金黄色葡萄球菌旧设备阳性7份,阳性率6.36%;废旧物品阳性17份,阳性率15.45%.绿脓杆菌旧设备未检出;废纸阳性6份,阳性率5.45%.霉菌检出1~100的32份,占29.09%;101至无法计数的78份,占70.91%.HBsAg旧设备阳性14份,阳性率73%;废纸16份,阳性率14.55%.另外,还检出部分条件致病菌.[结论]进口废旧物品存在严重污染情况,亟待制定出进口废旧物品的卫生学标准.

    作者:赵丕华;梁坚;石磊;杨永萍;杨淑亮;关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黑龙江省口岸卫生质量调查及卫生监督管理的研究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各口岸的卫生状况,为制定口岸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个具有代表性的口岸进行卫生质量调查.[结果](1)环境卫生:①环境清洁较好的12个,占83.3%;较差的2个,占16.7%.②港区内路面、露天货场全部硬化的7个,占50%;部分硬化的4个,占28.6%;未硬化的3个,占21.4%.③港区内绿化覆盖率达40%的有4个,占28.6%;10%~30%的5个,占35.7%;10%以下的5个,占35.7%.④对垃圾日产日清的口岸达到100%,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只有4个.⑤等候室微小气侯空气质量达标情况:湿度50%、风速57.1%、二氧化碳71.4%、一氧化碳78.6%、噪声85.7%、照度64.3%、细菌总数85.7%.⑥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的10个,部分符合的3个,不符合的1个.(2)交通工具:卫生状况较好,交通员工健康体检率100%,持证率100%.(3)饮食服务业:有9个口岸内设有饮食服务单位,其中免税店、中、高档饭店的条件基本符合卫生要求;食杂店、小吃店存在问题较多.(4)媒介生物控制:有近期本底资料的10个,占71.4%,设标本室的3个,占21.4%,14个口岸均没有具体的媒介生物防治措施.[结论]黑龙江省口岸卫生质量一般,急需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傅维明;王玉娟;郭晓明;王静;穆晓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3起进口活甲鱼污染01 39霍乱弧菌事件的处理情况报告

    在霍乱的传播因素中,食源性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霍乱关系密切的是海产品.国内外都有从海产品中检出霍乱弧菌的报道.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霍乱中心在1999年9月1个月内3次从进口活甲鱼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对这3起事件,检验检疫部门依法进行了处理.上述事件提示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品的霍乱检测,杜绝霍乱通过水产品途径传入我国,保护人体健康.

    作者:马洪波;黄新民;李子怀;杨泽;吴国华;黎挺为;邹醒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首次从导游中检出1例HIV感染者的调查报告

    瑞丽位于中缅边界,从事旅游团导游工作的人员,经常出入边境.瑞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0年7月5日对1名带团导游进行传染病监测时,检出HIV-1抗体阳性.提示对导游这一经常出入境的特殊人群,应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人传出.

    作者:李亚平;杨瑞清;苏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浦寨边贸点2000年进口水果监督结果的分析

    [目的]摸清浦寨边贸点进口水果的卫生状况,为加强检验检疫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边贸互市点对进口水果进行现场检疫查验.[结果]2000年检疫查验进口水果21480批次,重量224 818t,其中不合格水果42批次,重量318t,占总重量的0.14%.不合格水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SO2超标;携带二类危险性检疫害虫桔小实蝇、果实象甲、香石榴果实蝇、双钩异翅长蠹.另查出漏报进口水果117批次,重量1 352t.[结论]检验检疫机关在加强对重点月份,重点水果进行检疫查验的同时,要改进监管方式,严把水果进入交易市场关,把有害、不卫生的食品拒之于国门之外.

    作者:李振钊;白志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进口烤鳗酱油的卫生学评价

    [目的]为加强和规范进口烤鳗酱油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对烤鳗酱油的卫生学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汕头口岸近年来的进口烤鳗酱油的卫生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口烤鳗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明显低于普通酱油,两者的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且存在使用人工合成色素的问题.[结论]烤鳗酱油为烤鳗加工主要调味料,与普通食用酱油用途不同.目前,评价烤鳗酱油卫生质量时,应重点以黄曲霉毒素B1、重金属、添加剂的指标为主要依据;而质量指标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标准,不一定作严格的限制,加强氯丙醇含量的检测.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制订烤鳗酱油卫生学评价标准及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监管工作.

    作者:幸庆武;陈双鹏;郑子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检验检疫基层实验室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实验室工作是检验检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检验检疫事业顺利发合一”后检验检疫基层实验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转变观念、提高人员素质、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适应新形式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陈胤瑜;吴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新体制下集装箱监管方法的探讨

    在新的检验检疫管理体制下,增城检验检疫局对进出境集装箱监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凭证放行的准则下,确立以卫生检疫为执法主体并与动植检等相关职能科室共同协作建立把关体系,制定一套适用于实际工作监管流程.落实申报率、监管率、卫生处理率等行之有效的质控管理指标,是对进出境集装箱依法行政的主要措施.

    作者:温万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波技术治疗93例旅行者宫颈糜烂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波技术治疗子宫糜烂的疗效及预后,研究其与激光治疗的差异.[方法]将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到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时查出的186例官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微波组和激光组各93例,分析比较各组的特点和疗效,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果]应用微波技术治疗宫颈糜烂的治愈率97.8%;激光84.9%.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特点是:治疗部位、治疗范围、治疗深度较为准确;创面愈合时间短;局部渗液、出血均较少;渗液时间短.优点为: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治疗时患者无痛苦及出血,亦无组织烧焦的臭味和雾气,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较佳,特别是能恢复正常宫颈柔软的质地和外型,无疤痕,一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辅以其他治疗.[结论]治疗宫颈糜烂应用微波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值得宣传和推广.

    作者:蒋小燕;文群;李观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