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2年1期文献
  • 湛江口岸人群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掌握湛江口岸人群中梅毒的流行动态.[方法] 湛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从1998年~2001年4月,对11571名出入境人员和口岸饮服从业人员进行了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 检出梅毒感染者50例(男性44例;女性6例),感染率为0.43%.不同职业人员感染率为:交通员工0.34%;劳务人员1.13%;口岸饮服从业人员0.30%;其他人员0.08%.[结论] 劳务人员、交通员工应作为梅毒感染监测的重点人群;对口岸涉外宾馆的饮服从业人员应结合年度体检工作,加强性病监测.

    作者:陆明哲;陈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对赴澳门劳务人员HIV感染情况的调查

    [目的] 输澳劳务人员作为流动人群,具有它的特殊性:年轻、多为男性、文化程度低、流动频繁、经济困难及素质低等,这些因素使其具有更大的可能暴露于感染和传播AIDS的危险行为.掌握这一人群的HIV感染情况,有利于控制AIDS传入我国.[方法] 对1994年1月~2001年8月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赴澳门劳务人员中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HIV感染的途径为性接触;传染源境内境外均有;性乱、性病知识的贫乏是他们感染HIV的重要原因.[结论] 对赴澳门劳务人员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重点是切断性传播的途径,应提倡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提倡安全的性行为,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多部门参与,综合治理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作者:伍碧梅;谭华;蒋小燕;许文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石岛口岸出国劳务人员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石岛口岸出国劳务人员疾病谱,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 收集整理石岛口岸5072名出国劳务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按年龄、性别等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 检出HBsAg阳性351人,阳性率6.90%,以中青年为高;胸片异常30人,检出率0.59%;心电图异常158人,检出率3.12%.[结论] HBsAg阳性和肺结核是影响石岛口岸出国劳务人员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重点进行监测.

    作者:逄炳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清远口岸交通员工中检出7例梅毒感染者的报告

    [目的]对清远口岸交通员工中梅毒感染情况进行监测.[方法] 对2000年度到清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的交通员工441人开展了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检出梅毒感染者7例,均无阳性临床体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潜伏梅毒患者.[结论] 应加强对交通员工这一高危人群的性病监测和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周虹;何建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云南口岸检出首例入境登革热病例的报告

    [目的] 防止登革热通过入境旅客传入国内.[方法] 对2001年10月25日从老挝万象-昆明入境航班旅客中发现的1名登革热染疫嫌疑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登革热病毒IgM特异性抗体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 初检和复检的值分别为2.74和2.28,均超过判定阳性的临界值1.00,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为登革热感染恢复期.[结论] 为控制登革热的传染源,加强入境人员的登革热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姜鹤;高风;车红;温萍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对入境人员中的梅毒患者开展治疗工作的探讨

    [目的] 探索对外籍梅毒感染者更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 从治疗对象的选择、血清学试验的使用、治疗方案的选择、后续管理等方面研究对外籍梅毒感染者开展正规治疗的可行性.[结果] 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同时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可提高梅毒的检出率;用酶免疫测定方法可准确诊断梅毒感染阶段;对抗体滴度的测定,是评价治疗效果、临床随诊和监测的重要指标;选用头孢曲松作为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可收到疗程短,复作用小的效果.[结论] 在外籍梅毒感染者中开展正规治疗,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做好把关服务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

    作者:阎俊;叶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了解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病毒(HBV)携带情况,为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及旅行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8092名出入境人员在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时采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92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者1254例,阳性率15.5%,其中“小三阳”738例,“大三阳”390例,其他组合126例.[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的监测与防治,并向国际旅行者提供相应的旅行卫生保健措施与知识,保护人体健康.

    作者:邹自杰;李亚伦;连文;孟列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湛江港港区成蝇密度及孳生地调查

    [目的] 全面了解湛江港港区内蝇密度和孳生地情况,为开展苍蝇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0年6~9月,每旬以目测法检查成蝇密度和孳生地.[结果] 特殊行业325间受检房间中阳性房间7间,阳性率为2.15%;发现成蝇12只,蝇密度为1.71只/间;一般房间2596间,阳性9间,阳性率为0.35%;发现成蝇14只,蝇密度为1.56只/间;调查蝇类孳生地818处,阳性2处,阳性率为0.24%;放捕蝇笼41笼次,捕蝇233只,蝇密度为5.68只/笼·日.[结论] 湛江港的蝇密度保持在国家蝇类控制标准以下.搞好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的关键是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蝇类密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蔡传烈;斯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石湖口岸蚊类本底调查报告

    [目的] 掌握石湖口岸蚊类的本底情况,为灭蚊防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石湖口岸的蚊类进行了蚊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结果] 共捕获蚊类4属8种,骚扰阿蚊及致倦库蚊为当地优势种;蚊密度高季节,骚扰阿蚊为9月,致倦库蚊为8月,其季节消长与气象变化有关;白纹伊蚊幼虫的房屋指数为39.56%;容器指数为30.91%;蚊幼孽生场所因蚊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别.[结论] 今后在开展灭蚊时,应根据各蚊种的生态习性,采取有效的灭蚊措施.

    作者:王清松;陈志刚;陈文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对入/出境尸体棺柩、骸骨卫生监管工作的探讨

    对入/出境尸体棺柩、骸骨的卫生监管工作,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的一项特殊工作.这项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但至今未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的与国际通行做法相适应的一套工作程序.为提高我国对入/出境尸体棺柩、骸骨的卫生监管水平,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将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入/出境尸体棺柩、骸骨进行卫生监管工作的经验加以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吴金禄;陈亦农;苏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监测系统·防治对策

    [目的]认清目前艾滋病在中国流行的现状、防治工作中的不足,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方法] 对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监测系统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 中国艾滋病流行分3个时期,现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流行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如周边国家的艾滋病流行日趋严重;国内流动人口数目庞大且难于管理;吸毒和卖淫嫖娼活动在短期内难以禁绝和我国目前阻止艾滋病流行的能力仍然不足.艾滋病流行特点为HIV感染者分布于各种职业人群,主要是农民、归国劳工、无业游民及个体从业者;青壮年占感染者的大多数(86.7%),感染者年龄为20~50岁;约有2/3HIV感染者是通过注射毒品而感染;职业供浆者约占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数量的11%.[结论] 目前,中国已建立HIV/AIDS常规监测和中国HIV哨点监测2个监测系统;我国政府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组织科技攻关;进行HIV感染者的研究,这些举措都对有效的控制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邵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PCR实验室的污染与控制

    [目的] 研究控制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室污染的策略和技术方法.[方法] 从PCR技术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的3个来源分析污染的原因,提出应采取的控制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 控制污染的方法有:分区控制、UNG控制、紫外线控制、化学加合物控制;预防措施包括:分区进行控制、保证高质量的实验用水、手套的使用、正确的试剂配制与贮存、加样器的妥善保管、器材的处理、风淋的使用、良好的实验室操作.[结论] PCR技术在不断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出现,PCR技术及其污染控制策略将会更加完善.

    作者:李德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发现4例肾脏肿瘤的报告

    苏州出入境检验疫局在2001年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验中,通过超声检查发现了4例肾脏肿瘤患者,在我国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尚无此类报道.由于肾脏肿瘤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及体征,因此,常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本组中有3例无自觉症状及体征.由于超声检查方便易行,安全无创、准确可靠,已成为肾脏肿瘤的主要检查及确诊方法.本次检查结果提示: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中的超声检查十分必要.

    作者:陈佩琴;范钦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品中亚硫酸盐测定应注意方法的选用

    [目的] 探讨采用GB/T5009.34-1996标准检验方法进行亚硫酸盐残留检测样品的方法适用性,以避免因采用方法不当产生假阳性,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对国际中2种检验方法的原理分析,结合实际检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确定方法选用依据及条件.[结果] 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法、蒸馏法对有色干菜如黑木耳、香菇等样品进行亚硫酸盐残留检测,结果完全不同.[结论] 不同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应选用不同的方法.

    作者:王连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出口18L水煮笋加工工艺与国家标准的适用

    [目的] 对不同工艺生产的出口18L水煮笋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以便选择适当的国家标准进行监管.[方法] 将3种工艺的致病指标菌杀灭效果进行比较,并根据其产品的不同属性选择检验标准.[结论] 属酸性罐头食品适用标准的QB/1407-1991;半成品适用标准为SN/TO628-1997;低酸性罐头食品的适用标准为QB/3621-1999.[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对出口18L水煮笋的生产进行监管时,应根据不同工艺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出口食品安全.

    作者:孙有恒;范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对输美日用陶瓷中铅、镉含量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和监控

    [目的] 研究控制输美日用陶瓷中铅、镉金属含量的方法,以达到美国FDA对此类出口产品的检测标准.[方法] 采用HACCP的管理体系,对生产陶瓷产品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选择和监控.[结果] 加工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应该在上釉、烤花、窑烧上;成品检测时的关键控制点应设在缺漏釉、毛孔、裂纹上.[结论] 生产企业做好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和监控,就可以比较顺利的通过美国FDA的考核认证,使产品打入美国市场.

    作者:黄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分子检测技术的新动向Gen-Probe探针检测仪

    追求及时和准确结果的临床医学实验室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分子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可提供细胞中微生物核酸的阳性鉴定结果,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另外,它们极短的报告时间也可使病人及早得到治疗.

    作者:刘来福;侯明;车志军;陈健雄;姜丽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李适时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颁布1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在这里召开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颁布15周年座谈会,共同总结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经验,研究当前国境卫生检疫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更好地为保护人体健康服务。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我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公布施行以来的作用,如何进一步严格执法及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应对工作谈几点意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颁布1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彭珮云副委员长、各位来宾、同志们:首先,我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席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颁布15周年座谈会的各有关部门、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怀和支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