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阐述白云机场口岸防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卫生检疫应急反应机制的特征,总结其成功经验并提出建议,为口岸预防和控制烈性传染病的传播提供管理范例和科学规律.[方法]描述了2003年初为防制SARS,白云机场口岸所确立的卫生检疫应急反应机制的内容、形成过程、运行情况和发挥的作用,并总结分析了该机制所取得的成效.[结果]以疫情分类管理为特征,以健康筛查和检疫监测为工作核心的白云机场口岸防制SARS卫生检疫应急反应机制在口岸卫生检疫实践过程中得到确立、完善并有效运行.[结论]确立一个发展的防制SARS国境卫生检疫应急反应机制,是预防和控制SARS这类全球性、烈性传染病通过口岸传播的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
作者:胡龙飞;吴惠明;张建明;钟玉清;陈太铨;闫清丽;续敏;李玉娟;黄宝春;叶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加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物资的管理,保障防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物资的供给.[方法]通过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物资管理有关制度,探讨其物资管理的方法.[结果]通过建立并实施物资管理相关制度,确保了物资保质保量供给.[结论]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起病急,传染性强,必须尽快完善相关的物资管理制度,建立和规范物资的管理方法,有效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
作者:韦文平;谢永生;王立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面对国内外各种形势,国境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已受到广泛关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爆发流行和防治给口岸有关部门发出了警告.为此从口岸卫生检疫工作实际出发,结合SARS突发事件防制过程和美国应对的经验,从信息、实验室、专业队伍和应急物品4方面探讨建立国境口岸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快速反应体系(模式),确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在紧急事件处理中的地位和职责,快速应对,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作者:陈胤瑜;吴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完善的卫生检疫传染病监测机制.[方法]总结防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卫生检疫监测工作,提出建立完善的卫生检疫传染病监测机制的条件.[结果]应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建立公共卫生知识培训机制;建立传染病的专业疾病控制队伍;统一制定传染病管理和技术指南;建立疫苗接种研究机制.[结论]面对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应充分发挥卫生检疫传染病监测的优势,以便更加有效地应对下一次公共卫生威胁.
作者:雷达;邓红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促进国境口岸防制SRAS检疫措施的完善.[方法]对我国国境口岸防制SARS检疫措施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国内外国家或地区防制SRAS检疫措施的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国际上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在出入境口岸实施了主要针对来自SRAS感染区人员的入境检疫,措施主要是要求旅客填写登记卡(申明卡)和进行体温检测2方面,有些国家和地区禁止来自一些SRAS感染区的旅客入境或实行强制性的隔离检疫.我国的措施也主要是上述2方面,但和国内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申明卡内容较复杂,体温测量及处理的操作方面还不够科学.[结论]借鉴某些国家在实施防制SRAS检疫时的经验,并随着对疫病的认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通过调整和改进,促进防制SRAS检疫措施的完善,防止SARS的传入和传出.
作者:陈玉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剖析2003年发生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给人们的启示和教训,为建立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搜集SARS在全球发生流行的有关资料,以及各国科学家对SARS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阐述建立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尤其是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快速反应机制的理由和方法.[结果]SARS的流行,人们为忽视传染病控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付出了血的代价,使大家认识到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紧迫性.[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应当构建总局、直属局和现场3个层次的快速反应体系.
作者:潘德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省报道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2003年7月5日,WHO宣布后一个SARS疫区中国台湾被解除,标志着SARS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是我们应意识到对于SARS,我们还知之甚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为此就SARS病毒和疫苗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国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发的人类传染病,经研究确认病原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的首例病例由广东省报告,而后迅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现.传播途径主要以近距离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为此,从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口岸预防与控制策略方面对SARS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景明;黄新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3年冬春之交,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肆虐全球.SARS的流行,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也使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巨大的影响.面临与SARS不期而遇的遭遇战,医务和科技工作者在几乎毫无所知和准备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3年3月12日发出关于SARS的全球性警告之后,经11个国家和地区13个实验室的通力合作,经过不到一个月时间,科学家们就确定了导致SARS的元凶为一种以前未知的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 Coronavirus SARS-Cov).
作者:张育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疫情与国际旅行的关系,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检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全球及中国SARS疫情资料和广东出入境人员资料,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03年7月15日,中国大陆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 327例.4月下旬~5月上旬中国大陆SARS发生病例数仍处在高峰,由5月中旬开始发病明显下降,6月2日开始出现0病例报告,末例发病时间为6月25日.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出SARS全球警告后,3~4月份广东出入境人数降至低.4月15日~4月30日中国春季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出入境人数微弱增多,5月初出入境人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5月中旬后缓慢回升.至8月份出入境人数仍然在逐步增加,但未达到稳定水平.[结论]SARS疫情对国际旅行的影响迅速并且是长时间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等各种未知因素和国际社会对SARS采取的过激措施是造成SARS爆发流行对国际旅行影响主要原因.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必须对口岸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做出合理调整,迅速增加卫生检疫专业人员,以便进行科学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紧急控制,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在发生后,及时对公众进行正面宣传和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是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对国际旅行负面影响的佳方法.
作者:黄鹏;郑裕强;冯庆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对国际旅行人员造成的心理影响,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旅行卫生保健工作.[方法]对2003年6月1~30日到东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办理无SARS健康证明的65名中国籍出境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SARS对其心理影响的程度.[结果]被调查者中71.4%的人出现过Ⅰ级心理反应;消失时间也均为Ⅰ级,未发现Ⅱ级以上的心理反应,出境前心理反应调查均为正常.[结论]产生应激障碍是一种普遍现象,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人员应注意对国际旅行人员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帮助其解决心理存在的问题,保护国际旅行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黎志刚;钟其浪;李祖海;王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赴美领养儿童这个特定的群体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筛查情况,研究出简便、实用的儿童SARS筛查方法,为出入境儿童的SARS防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对2003年3月1日~5月31日在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办理赴美领养体检的儿童做体温测量和体格检查并对发热、咳嗽和肺部听诊异常的儿童加做普通X线胸片检查.[结果]共有43例儿童加做了胸片检查,19例被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2例被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2例被诊断为普通肺炎,未检出SARS或疑似SARS病例.[结论]对出入境体格检查的儿童经体温测量和体格检查,有异常的加做X线胸片检查,可以方便、快捷地筛查SARS,同时对被检出异常的儿童给予相应的处理,既方便了患儿及家长,又可为出入境口岸的抗SARS工作提供临床客观依据.
作者:王向阳;林潮双;钟劲;陈建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合理使用体温检测方法,提高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SARS)筛查的准确度.[方法]对4种体温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寻找不同体温检测方法适应的情况.[结果]体温检测前被强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采用额温法检测体温,其结果与实际体温有较大误差,而其他几种方法,受环境影响的幅度较小.[结论]对处于不同工作环境的船员应采用不同的体温检测方法,可提高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作者:蔡耿民;林禧;李广;杨树源;陈粤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索科学、规范的口岸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防制措施.[方法]在口岸建立一系列符合口岸实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宣传措施、检疫查验措施、快速反应措施、疫情报告措施.[结果]共检疫查验出入境人员79172人,SARS可疑症状者21人,经送医院排查,均排除SARS疑似病例.[结论]SARS防制工作应建立长效机制,口岸应进一步完善预警、检疫、救治、指挥等系统的建设.
作者:曾伟文;钟文渊;雷莺;潘宏强;何德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对目前已研究出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比较.[方法]用2种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试剂盒对无SARS体征的出入境人员进行SARA-CoV抗体检测.[结果]对随机抽取的276份无任何SARA体征的出人境人员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阳性率为7.6%(7/92);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检测,阳性率为0.[结论]此次SARS爆发前SARS-CoV未曾在人类中发生过广泛传播.
作者:罗小光;李华;沈镜生;黄康华;彭重存;毕胜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测量体温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采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测定条件和测量方法用红外测温仪对人体进行测定并与医学水银体温计测定结果比较,观察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测量距离超过30cm时,测量误差将超过0.2°C,受试者额头汗水和化妆品因直接参与额头热交换,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红外测温仪测量体温存在误差,使用前需要校正,不同测温仪误差大小各不相同.测量方法和环境条件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作者:张德云;张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国大陆SARS发生的情况,探讨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对我国2003年4月26日~5月25日期间所发生的2715例SAR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在我国,2~5月是SARS的发病高峰期,SARS的爆发与季节有关,秋冬季将是SARS的发病高危期;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数存在着差异,0~9岁的儿童发病率低,20~29岁年龄段的人群发病多;SARS病例的发生在职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结论]结合SARS的发病特点,应采取分区分期控制的战略,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
作者:钟其浪;周润华;李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完善广东口岸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广东各口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及制定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03年4月15日~7月1日,广东各口岸出入境人员共计637 591人,申报、现场查验有症状者306人,送医院进一步检查者58人.全省(深圳、珠海除外)共有9个口岸报告可疑情况,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广州口岸占70%;可疑情况以出入境旅客为主,约占85%.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领导,各部门配合,保障防制经费,重视疫情监测报告,做好宣传及健康教育,加强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的管理.预防措施实施后,有效的防止了口岸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结论]总结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认识的同时,应吸取经验和教训,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情报系统和应对处理体系,做好应对其他传染病和生物恐怖的准备.
作者:罗李福;李彦克;陈国雄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安全、有效地预防接种方法,以方便国际旅行者的正常出行.[方法]统计和分析了2002年12月1日~2003年6月30日期间,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预防接种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发热副反应发生的报告情况.[结果]2002年12月1日~2003年6月30日期间,共有15603人次接种疫苗34639人份,仅收到3例接种后发热的报告.[结论]只要严格执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正确掌握接种禁忌症和有关注意事项,使用高质量的疫苗,做好疫苗冷链工作,预防接种导致的发热发生率是很低的;预防接种导致的发热一般是不严重的,可以对症治疗和预防;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为防止接种后发热副反应影响旅行,国际旅行者好至少提早10d接受接种;作者主张在SARS流行期间,应加强流感疫苗的推荐接种工作,可以预防流感及其导致的发热.
作者:何洪涛;李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有关SARS的早期报告描述了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近期的报告则更详尽地描述了其流行病学特点和疾病进程.基于医院的早期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和香港医院权威机构制定了SARS疑似病例和可能病例的定义,该定义可用于入院前病人的筛检,或非临床医疗机构如机场等地对人群的筛检.SARS病毒的发现及其血清学快速检测的发展有助于SARS病例的诊断,但这些快速检测法至今仍未能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邹海滨;张应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船舶实施化学药物预防性消毒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消毒管理原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采用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对106艘国际和国境船行船舶实施了预防性消毒[结果]使用化学药物对船舶实施预防性消毒是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通过船舶在国际间传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船舶结构的特殊性,在消毒药物的种类、浓度、消毒方式上要根据其船舶各部位的特殊性,灵活掌握.[结论]对消毒药械亟待开发和完善,以提高消毒效果.
作者:许炳芬;黄周生;方平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