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腾冲口岸出人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了解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病谱,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对腾冲口岸2000~2002年4921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以中国籍人员,尤其是劳务人员多,占总人数的88.64%.共检出各种传染病155例,检出率为3.15%;其中HBsAg阳性113例;HIV抗体阳性26例;淋病14例;梅毒2例.[结论]HBsAg阳性和HIV抗体阳性是腾冲口岸影响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外籍人员,劳务人员是重点监测对象.
作者:侯中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掌握舟山口岸归国渔民中HI和梅毒感染情况,以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对1 286名(2 590人次)归国渔民,采用酶标法和金标法,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采用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HIV感染者3例,检出率为0.23%,以中年人为主,40~50岁2例,占感染者总数的66.67%;检出梅毒感染者10例,检出率0.78%,以青、中年为多,30~40岁8例,占感染者总数的80%,传播途径均为性接触.[结论]必须加强对劳务输出渔民这一高危人群的HIV感染和梅毒监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防止艾滋病、梅毒通过国境口岸传播和蔓延.
作者:李献华;王伟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建立口岸出入境人员血清样品库模式.[方法]论证建立口岸出入境人员血清样品库的意义;收集不同国籍、不同人群的血清,建立出入境人员血清库,提出建立血清库的方法步骤.[结果]结合保健中心传染病检测工作,收集整理出入境人员原始资料,建立血清样品原始资料基础数据库,记录血常规及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肝功能、梅毒及其他生化检测项目结果,提出建立规范、完善的血清库的模式.[结论]血清样品库的建立,可以为研究人类新的传染病提供可追溯性资源及为重大科研课题提供充足的研究素材,对保证口岸传染病检测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远忠;邢少军;张岳林;赵丕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梅毒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流行情况,以确定重点监测人群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2001~2002年福清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年共检测14 172人次,检出梅毒抗体阳性99例,感染率为0.70%;感染者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段,占总感染人数的76.76%;感染者的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劳务人员.[结论]在出入境人员中性接触是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对该人群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不良性行为.
作者:方祥;梁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确定口岸传染病监测重点,尤其是乙型肝炎监测的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ABsAg)的携带者294例,HBsAg阳性率4.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以中国台湾地区高为12.8%,中国大陆为4.85%,韩国为4.09%;年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以20~29、30~39、40~49岁年龄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09%、5.82%和4.74%;HBsAg阳性数多的是交通员工,占病例总人数的53.74%.[结论]应加强对交通员工和20~49岁年龄段出境人员的检测,加强韩国籍入境人员的检测;应在出境渔船的船员中推广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降低船员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
作者:刘福奎;周尚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2000~2002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了解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清学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15 148人次,检出HBsAg阳性1 291例,感染率8.52%;梅毒感染41例,感染率0.27%;未检出HIV感染者.各类人员之间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于其它4个年龄组;各年度比较,HBsAg阳性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各类人群中,交通员工、从业人员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3类人群间相比,归国人员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公务、商人员和出国劳务人员;不同性别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性;20岁以下年龄组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4个年龄组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2000~2002年,梅毒感染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结论]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应在该人群中积极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其感染率.应将归国人员作为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
作者:李群;柳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老年旅行者健康情况.[方法]收集、整理武汉口岸1999~2002年4月间981名60岁以上出、入境老年人的传染病监测资料,按年龄、地区、职业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检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7例;梅毒感染者1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例.[结论]部分老年人(感染者)仍有传播性病、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提示在出入境传染病监测中不能忽视老年人群,尤其要加强港、台地区老年人的性病、艾滋病的监测.
作者:刘小桂;罗一红;汪桂芝;罗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熟练掌握口岸霍乱处理程序,应对疫情突发事件.[方法]对假设的染疫人、染疫嫌疑人进行隔离、留验处理.[结果]对隔离、留验的染疫人、染疫嫌疑人,应掌握和控制其行踪,阻止其离境,防止造成检疫传染病新的污染和扩散.[结论]做好集安口岸霍乱演练工作,对于应对霍乱疫情突发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更佳的蚤类标本制作、保存方法.[方法]从玻片的消毒、蚤体的冲洗、针对蚤体差异分别消化、增加脱水步骤等方面进行改进,研究提高标本清晰度、延长保存时间的标本制作方法.[结果]采用本方法制作的玻片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蚤体结构清晰、视野干净,有利于蚤的分类鉴定;玻片内不易生长杂菌,有利于标本的长时间保存.[结论]此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范东晖;呼满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掌握常熟口岸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消况,深入开展虫媒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工作,为该地区蚊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人、定时、定点捕捉蚊虫,室内采用电动吸蚊器人工捕捉;室外采用在蚊蝇诱捕器内加入蚊蝇引诱剂进行诱捕蚊虫,对常熟口岸蚊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经过对捕获的蚊类进行分类鉴定,共捕获蚊类4属6种,共计4756只,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活动高峰期为6~8月.[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常熟口岸蚊类的种群结构.今后应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在蚊类密度高峰前开展灭蚊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蚊媒传染病的传入传出.
作者:顾锦清;孙英;卢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掌握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鼠类的本底情况.[方法]从2000年12月~2001年11月采用EL-TON夹日法,对郑州新国际机场口岸鼠类的密度及季节消长、种群构成、繁殖力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鼠类353只,隶属3目4科7属8种,即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棕色田鼠、臭鼩舜、草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调查年度平均鼠密度2.44%,以10月份为高(3.98%).鼠类平均雌雄比为1.25:1(188/150),雌鼠平均妊娠率为2.13%[结论]本口岸啮齿动物种群具有多样性,应加强不同生境各种鼠类高峰期防制工作.
作者:田海中;李永强;邢磊;田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南海石油湛江基地蚊、蝇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笼捕法、手网捕捉法.[结果]蚊类:有2亚科4属4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65.4%;年平均密度为了32.0只/人工小时,高密度和低密度月份分别为2月和7月.蝇类:有6科20亚科57属128种;金蝇为优势种,占笼捕总数的63.4%;年平均密度为36.6只/笼/日,高密度和低密度月份分别为2月和12月.[结论]南海石油湛江基地存在传播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的蚊、蝇种类.掌握蚊、蝇种群、密度等变化,及时做好蚊、蝇的控制工作,可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蔡伟烈;王爱民;钟伟雄;方平兰;梁文;林政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保障国境卫生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从医学和法学的角度对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对这种犯罪的理解和法律适用.[结果]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是指违返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的传播,或者有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本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国境卫生检疫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的行为或该行为引起了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和单位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是过失犯罪.对本罪的认定应注意:1.有无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的行为;2.是否引起检疫传染病或者有传播的严重危险;3.把握本罪与其他有关传染病防治犯罪的界限.[结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国境卫生检疫的执法工作应进一步得到加强.
作者:朱兆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加强进口水果的检验检疫监管,确保进口水果的安全、卫生、健康和环保.[方法]针对越南及东南亚国家进口水果的特点,分析进口水果携带危险性病虫害情况,立足于严格把关,逐步形成对进口水果的监管特色.[结果]采取前期风险评估、关前检疫、后续追踪调查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达到了严格检疫、加速通关的目的.[结论]加强进口水果检验检疫要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风险评估和产地检疫,完善流向管理,使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检验检疫和流向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后的续监管达到有序、有效地运行.
作者:李振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3年12月起,禽流感在亚洲许多国家、地区陆续暴发,这是世界迄今为止范围大的禽流感疫情暴发,禽流感疫区内无数禽类惨遭灭绝,疫区内的相关产业惨受重创.疫情不仅危害禽类,我们人类也深受其害,越南和泰国已有多名人员因禽流感患病或死亡.
作者:方松;张宝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非典型肺炎发生以来,我国和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正夜以继日地加紧对其病原的研究,主要包括病原的鉴定、全基因序列的检测、诊断方法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研制以及疫苗的研制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此,对目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综述,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和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等,以期使人们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技术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作者:孔繁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弥补传统法的局限.[方法]用改进碱性胨水(MAPW)和盐结晶紫增菌液(SVPE)同时对5种冷冻海产品50份样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至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CV)和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糖培养基(TCBS),以评估2种增菌液和2种分离培养基的效果;随机选取改良方法检出的10个分离株,用PCR技术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特有tl基因,以认证改良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当采用改良方法,即MAPW增菌CV分离时,检出率为100%;当采用传统法即SVPE增菌TCBS分离时,检出率为60%-80%;用PCR技术在所选取的10个分离株中都扩增出了tl基因.[结论]改良方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验方法.
作者:高旗利;罗茂凰;张海滨;张海英;蔡国瑞;高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