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进一步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辖区内出口养猪场的卫生监管工作力度,保护养猪场饲养员的身体健康.[方法]应用我国常见的11种活钩端螺旋体做显微镜凝集试验,以抗体滴度1:100(++)为近期曾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判定标准.[结果]抽查的32名养猪场饲养员中有4人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2.5%.[结论]所抽查的养猪场饲养员的钩端螺旋体感染率远远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加强这一人群的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对控制该病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潘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群梅毒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梅毒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53例梅毒患者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出国人员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病率高,达到537/10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梅毒发病率(2.78/10万);梅毒感染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1.19:1;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73.9%;梅毒患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职业构成以个体经商者为主,占84.3%.[结论]应根据出入境人员中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梅毒的蔓延.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范东晖;呼满霞;王延禄;刘世福;张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青少年出境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和态度,为今后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江门地区青少年出境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对艾滋病过度恐慌,而希望增加了解艾滋病有关知识.[结论]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邓红樱;雷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B超检查结果的分析,确定这一人群的主要疾病谱,以便更加有效地为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指导.[方法]采用日立EUB-420型超声诊断仪,对2001~2003年8月份经台州口岸出入境的3 292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超声检查.检查部位为肝、胆、脾、胰、两肾.[结果]发现各种阳性体征811例,阳性检出率为24.64%,疾病种类达31种.在31种疾病中,以脂肪肝检出率高为314例,占病例总数的38.72%;胆囊息肉样变102例,占病例总数的12.58%;胆囊结石59例,占病例总数的7.27%;还有胆囊腺瘤1例;肝癌、肾癌各1例;4例输尿管结石中2例伴有肾脏重度积水;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伴假性膜部瘤形成1例.[结论]其检查结果为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咨询和医学指导提供了依据.
作者:邬贇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掌握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sAg阳性)及肝功能异常在新会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的流行特征,以便更好地实施卫生控制.[方法]对2002年度新会口岸所有出入境人员检测HBsAg、ALT;检出的HBsAg阳性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饮酒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1380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者126例;其中交通员工HBsAg阳性率为16.01%,且这部分人群的肝功异常率为32.65%,2项指标均高于非交通员工群体的水平.[结论]今后应加强对出入境船舶的卫生监督,改善其生活设施,加强对交通员工的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以降低乙型肝炎的感染率.
作者:梁锡球;区浩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开展口岸卫生监督与媒介生物控制及为评价泉州市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取得的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蝇笼诱捕法.从2002年1月始对泉州后渚港的蝇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本底调查.[结果]后渚港有蝇类4科12属17种,蝇类年平均密度32.28只/笼·日,其中家蝇、市蝇、元厕蝇为优势种群.在不同生境蝇类分布调查中发现杂货堆场的蝇密度高.通过季节消长分析,显示各优势蝇种的繁殖高峰期不同.[结论]通过该调查及时掌握了蝇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密度等情况.
作者:郑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掌握珲春口岸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体外寄生虫种类,防止鼠传传染病在珲春口岸传入、传出.[方法]于2002年5月~2003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珲春口岸辖区内4个出入境口岸区域的鼠情及鼠体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鼠类326只,经鉴定分类为1目2科4属4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2.45%;其次为黑线姬鼠,占41.72%.10月份鼠密度高,为3.50%;2月份低,为1.50%,年平均密度为2.26%.体外寄生虫检出蚤、革螨2类,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总蚤指数为12.88%;革螨分类鉴定为2科3属5种,总革螨指数为109.44%.[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珲春口岸的鼠类密度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应进一步加强鼠类控制,降低鼠密度.
作者:马长宏;李哲;张书民;林林;韩忠烈;谭立新;车平源;李广军;张巍;黄成柱;周恩田;王铁峰;王志军;穆翠英;刘丽;郝祥臣;席家文;王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进一步掌握宁波北仑口岸鼠类密度、季节消长、种群构成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鼠疫感染状况.[方法]于2002年7月~2003年6月进行了为期1年的本底调查.选取合适的调查点,以鼠夹(夹夜法)和鼠笼捕捉鼠类,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分别进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抗体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捕获鼠类共计565只,分别隶属2目3科6属9种.北仑口岸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11%,有2个增长高峰(2月和7月),社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群,拟家鼠首次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阳性率为5.07%;抗体阳性率13.51%;鼠疫F1抗体监测全部阴性.[结论]应定期开展系统性的鼠类本底调查,加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的监测,并根据口岸鼠类种群、密度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控制工作.
作者:赵瑞;张升;夏德峰;蔡高宏;蒋柏敏;李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花都口岸白纹伊蚊幼虫的季节消长.[方法]用塑料诱蚊筒盛水诱蚊,对幼虫进行鉴定并计算幼虫容器指数.[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呈双峰型,5月、6月、9月和10月份的幼虫容器指数相对处于高峰期.[结论]应在白纹伊蚊幼虫高峰期前加强对环境积水的综合治理,消灭白蚊伊蚊的孳生场所,防止蚊媒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
作者:谢仕明;黎群兴;曾海华;侯智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云南德宏口岸辖区内鼠、蚊、蝇、蚤4种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和分布情况.[方法]2001年4月~2002年3月,鼠类、蚤类采用夹日法和笼捕法;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笼捕法,对芒海和章凤口岸媒介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①共捕获鼠类3种408只,夹日法平均鼠密度为4.23%,笼捕法鼠密度为1.47%;②在鼠体中拣获蚤类2种209匹;鼠体染蚤率为65.71%;③捕获蝇类3科6属11种2 771只,平均密度为25.66只/笼;④捕获蚊类4属43种1876只,平均密度为31.27只/人工小时.[结论]①鼠密度与是否经常开展灭鼠活动有关;②蝇密度与环境卫生有关;③蚊类季节消长与消灭蚊类孳生地密切相关.
作者:黄兴周;曹玉仙;焦小品;李梅;刘志星;宋永建;岳小岩;黄学荣;蒋如东;王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完善电讯卫生检疫机制,促进船舶电讯卫生检疫的发展.[方法]对当前船舶电讯卫生检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结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船舶卫生检查评分卡>不完善;对电讯卫生检疫船舶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行政处罚的力度不够,削弱了行政执法的威慑力.[结论]应将卫生管理体系纳入<船舶卫生检查评分卡>,并将该卡的项目细化,使得评分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提高对电讯卫生检疫船舶的监督率,加强行政处罚的力度.
作者:袁信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提高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从取样工作、分析方法及测试手段、检测程序等方面对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取样时要保证样本的数量及均匀性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测试手段要具有可靠性;分析检测应从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3个方面实施质量控制.[结论]对分析检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无误的重要手段.
作者:马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2003年暴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SAKS)防控工作的回顾,提出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应吸取教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方法]简要回顾了国境卫生检疫的历史,以及SARS在全球爆发流行的过程,各国采取的防控措施,对照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存在着5方面的不足和差距,提出了实现我国卫生检疫可持续发展5方面的建议及对策.[结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对于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现状与发展的反思.国境卫生检疫作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重组成部分,肩负着防止传染病经由国境口岸传入传出的重任,吸取SARS的教训,实现卫生检疫可持续性发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作者:孙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监测艾滋病在入境外籍人员中的感染情况,严防艾滋病由国外向国内传播.[方法]采集被监测人员的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初筛检测,用蛋白印迹法进行确认检测.[结果]在来威海的外籍人员中查出2例HIV-1型感染者.[结论]应将外籍人员这一特定群体,应列为艾滋病重点监测对象.
作者:毛文光;刘海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加强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工作.[方法]对监测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对其血样进行HIV-Ab检测.[结果]检出1例HIV-1型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为急性感染期患者.[结论]入境口岸检疫机关与监测对象户籍所在地口岸检疫机关加强联系与沟通,形成对归国人员特别是归国劳务人员的健康监测网络,完善监管模式.
作者:申忠泽;田洋;郑仁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汕尾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在汕尾口岸对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结果]汕尾口岸2003年5月份检出2例HIV感染者.[结论]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和部分高危人群HIV感染的监测,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传入传出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盛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外籍船员艾滋病的感染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艾滋病通过外籍船员这一特殊途径传入我国.[方法]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颗粒凝集试验;确认采用蛋白印迹法,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名船员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2名船员确认为HIV-1感染者.经流行病学调查,3名船员均有性乱史.[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加强对外籍船员的艾滋病监测工作,防止艾滋病通过外籍船员传入我国.
作者:薛芳;刘淑琴;蔡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保障旅行者的身心健康,防止由精神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方法]依据旅行保健医生的调查咨询和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查验过程中的观察,对旅行者精神障碍医学观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旅行者常见的精神障碍有:旅途性精神病、应激因素诱发的癔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非器质性睡眠障碍、酒精或药物滥用所致精神障碍.对上述精神障碍患者可通过旅行过程中的观察;体检现场或口岸查验现场的精神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以确认是否为疑似精神病人或确认精神病人.[结论]上述医学观察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入境的精神病人患者并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对一般精神障碍者,给予适当的心理咨询和对症治疗,使旅行者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加旅行.
作者:欧阳钦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入境旅行者死亡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及危害因素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1998~2001年经广州机场口岸检疫出境的126例死亡人员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死亡人员中男性高于女性;50~60岁年龄组居首位,死亡原因中肿瘤占第1位(26.2%);猝死占第2位(22.2%),意外死亡占第3位(15.1%).[结论]肿瘤、猝死、意外伤害是导致入境旅行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防范其发生.
作者:闫清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选择一种高效、省时的测定食品中铅含量的方法.[方法]将样品制成均匀的悬浊液,以磷酸铵作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改进后的方法选择了3步干燥程序,既可以防止暴沸,又可以使样品彻底干燥;灰化温度为550℃,灰化时间为45s;实验选择样品粉碎后过200目筛;搅拌时间选择为10min;回收率为98.5%,基本克服了基体干扰;用直接进样法与硝酸-硫酸消化法作平行测定,并用F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此方法既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又能节省检测时间.
作者:刘建;徐文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固体饮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固体饮料的安全性.[方法]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引入固体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分析各种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结果]对固体饮料生产而言,主要危害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品质危害.关键控制点包括:原料接收、烘干杀菌、分装.[结论]将HACCP应用于固体饮料生产过程,是确保固体饮料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邓全道;冉孟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将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应用于口岸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方法]针对我国食品卫生的监督现状和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阐述食品卫生监督实行量化分级管理能够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结果]食品卫生监督量化级管理制度,是一种新的监督管理模式,它运用危险性评估原则对企业进行风险分级和信誉度分级,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向风险度和诚信度管理转变的一种有益尝试,这对于科学监督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鼓励企业自律和提高诚信水平,加强对高风险、食品卫生信誉度低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提高食品卫生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结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将成为今后国境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食品卫生执法的有效管理工具.
作者:刘恩德;邵柏;陈常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酵母双杂交系统作为发现和研究在活细胞体内的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技术平台,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广泛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在真核模式生物酵母中进行的,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蛋白质之间微弱的、瞬间的作用也能够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敏感地检测得到,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灵敏度的研究蛋白质之间关系的技术.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酵母双杂交系统既可以用来研究哺乳动物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用来研究高等植物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它在许多的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酵母双杂交的技术平台和应用加以介绍.
作者:马洪波;杜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3月末,在香港淘大花园复合住宅区大规模暴发的SARS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感染了300多居民,使得全世界的流行病学家对这种新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迷惑不解,而那时该传染病被认为是单一地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这次暴发的源头后来追溯到1个曾在淘大花园呆过2晚的SARS患者.官方的解释难以阐释在短短的时间内、宽广的区域里,造成大量人群的感染.这次暴发必然由1种高效的环境传播机制所引发,该传播机制可有效地扩增并播散致病原体.此种传播机制也许是生物媒介,很可能是屋顶鼠,在其被源头病人感染后,将疾病播散给150户家庭.
作者:邹海滨;张应镇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