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对健康人群进行疾病筛查,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和患病特点.[方法] 收集了1 314名健康体检者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检出12类疾病761例,占参检人数的57.91%;其中脂肪肝415例,占参检人数的31.58%;30~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49.94,P<0.01).胆囊结石和息肉125例占参检人数的9.51%,胆囊疾病高发人群亦集中在30~60岁之间,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男女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χ2=10.00,P<0.01).另外还检出1例肝脏恶性肿瘤.[结论] 通过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阳性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护人体健康.
作者:肖利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福州口岸出入境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及趋势,我们对2001~2003年福州口岸出入境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被检者血清进行梅毒筛查,并用梅毒螺旋体微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1~2003年福州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率为4.99‰,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23,P>0.05).介于21~50岁之间的感染者占总感染者的80.56%.有婚外性史的感染者约占总感染者的47.81%.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感染者无自觉症状.[结论] 为了防止梅毒的传播和扩散,必须加强对出入境人群的梅毒监测.除此之外,在人群中开展梅毒筛查工作将有助于梅毒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范建华;蔡怡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珠海口岸各类出入境人员中疾病分布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监测工作.[方法] 对2004年经珠海口岸出入境的11 478名出入境人员的疾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被监测对象中存在着多种疾病,按检出率的高低排列如下:HBsAg阳性、肝功能(ALT)异常、心电图异常、血压异常、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开放性肺结核、HIV抗体阳性;不同类别人员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差异.[结论] 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卫生监管工作,加强与当地医疗部门、政府部门的合作,普及预防疾病传播的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蒋小燕;杜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员中的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深圳口岸2002~2004年165 19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一般检查和实验室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HIV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交通人员多,占体检总人数的59.42%.共检出各种传染病16 497例,检出率为99.86‰.其中HBsAg阳性15 735例;梅毒659例;肺结核88例;HIV抗体阳性15例.[结论] HBsAg阳性和梅毒是影响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肺结核和HIV阳性也在逐年升高;商务人员、交通人员、劳务人员是传染病的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口岸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加大传染病的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
作者:孙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鼠形动物繁殖力的情况,为防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笼)夜法,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捕获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辨别雌雄,解剖观察其性器官发育和妊娠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捕鼠828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7种,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板齿鼠、黑家鼠和臭鼩鼱.其中,雄鼠429只,雌鼠399只,雌雄比例为1:1.08,孕鼠117只,妊娠率29.32%,胚胎503只,平均胚胎数4.30.年度中,3月、4月、6月、9月的妊娠率较高,分别为65.38%、37.50%、50.00%、44.90%.在不同种类的鼠形动物中,臭鼩鼱的妊娠率高,为39.20%,其次是小家鼠,妊娠率为30.93%,黄毛鼠与黑家鼠的妊娠率低,为0 .不同生境中的鼠形动物的妊娠率分别为:跑道区34.13%;生活区27.50%、办公区23.40%、货运区30.30%.[结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鼠形动物一年四季均有繁殖,而繁殖高峰期在春、夏季,秋末亦有一小高峰,妊娠率的高低与鼠密度不成相关关系.
作者:陆敏;闫清丽;符玉飞;肖舒;周剑华;胡龙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盐田港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3年对盐田港的媒介生物开展了为期1年的调查.蝇类采用蝇笼诱捕法;鼠类采用鼠夹法;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蜚蠊采用盒式诱捕法.[结果] 捕获蝇类4科19属28种,平均蝇密度为267只/笼·天;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蝇密度高峰出现在5月;非生活区的年平均蝇密度和构成比均高于非生活区.捕获鼠类3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为0.42%,季节消长不明显;鼠体染蚤率为22.2%,总蚤指数为0.39.捕获蚊类2属3种,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蚊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形;在不同的生境中,以查验场蚊密度较高.捕获蜚蠊2属3种,美洲大蠊为优势种.[结论] 本次调查为盐田港进一步开展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依据.应根据媒介生物随季节消长的特点适时采取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曾建芳;夏新生;徐云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口岸病媒监察工作香港口岸病媒监察工作由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辖下的防治虫鼠事务咨询组负责.所监察的口岸有:香港国际机场、铁路货物装卸区, 陆路边境口岸、出入境码头、货柜码头、公众海傍货物装卸、私人海傍货物装卸区等共30处地点.监察的病媒包括可传播鼠疫的鼠类和鼠体蚤及可传播登革热的病媒白纹伊蚊.监察工作于2004年开始全面进行.病媒的防控工作在定期跨部门会议中商讨.
作者:袁铭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山口岸入境集装箱携带医学媒介生物情况,探讨入境集装箱卫生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4年1~10月中山口岸的入境集装箱携带医学媒介生物情况进行监测,并对卫生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次调查共从入境集装箱中检获医学媒介生物55 046只,经实验室分类鉴定出医学媒介生物2门2纲2目10科15属16种,其中黑线姬鼠、大仓鼠、斑蠊、紫真鳖蠊为中山口岸首次发现.[结论] 口岸正面临外来生物入侵的现实威胁,目前的卫生处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应加快开发高效、低毒、安全、廉价和作用时间短的卫生处理药剂和技术.
作者:张景明;黄新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了保证对医学媒介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又能防止自身感染和从实验室扩散病原微生物,依据国内外有关实验室建筑设计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提出医学媒介实验室的建筑规划标准、建筑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供系统内同行开展此项工作时参考.
作者:娄东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各种疾病对人类的危害非常严重,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速度的加快,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逐年剧增,随之而来的是输入性医学媒介及其传染病传入的风险性进一步加大.为了防止传染病及其传播媒介的传入传出,充分发挥卫生检疫的把关防病作用,必须全面掌握国境口岸及输入性媒介生物的本底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情况,对其传播传染病的风险程度作出科学分析和预测,因此,设计了医学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研究项目.
作者:曾建芳;夏新生;徐云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基本概况香港新国际机场于1998年7月6日正式开始启用,目前每年处理的货物量及人流量大约为300万吨及3 500万人次.在机场主要受到监控的媒介生物分别为蚊类及鼠类,而针对蚊类所采取的监控工作主要由卫生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的同事负责,后者已有另文作出分析.在监控鼠类方面,除上述2个政府部门外,还有机场管理局的虫鼠监控组的专业人员连手进行.
作者:连俊增;马宝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鼠疫是中国法定甲类传染病.在香港,我们将鼠疫的病原体-鼠疫耶氏菌或称鼠疫杆菌分为第3类危害群,即高危害病原体.所有检查的程序,必须在设有严格防护措施的专用实验室内进行.
作者:马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对新塘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啮齿动物、病媒昆虫等医学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对鼠、蚤、蚊、蝇、蠊等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鼠类分2科3属5种,优势种为臭鼩鼱和褐家鼠,季节消长从3月份开始升高,于10月份起开始下降至次年2月,其中1月份低,(1.15%);口岸区年平均鼠密度为2.56%,峰期在6月份,达4.31%;居民区年平均鼠密度为3.81%;峰期在5月份,达5.76%;居民区各月的鼠密度均略高于口岸区;鼠体染蚤率为26.09%,染螨率34.78%;蚤、螨类分别为印度客蚤、猫栉首蚤、缓慢客蚤、纳厉螨和毒历螨.蚊类分3属5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次为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呈双峰型(5月、10月),年平均蚊密度为24.22只/人工小时;蚊幼的容器指数平均为22.96%.蝇类分4科13属17种,优势种为大头金蝇,次为家蝇、市蝇;季节消长与气温相关,于6月份为高.蠊类分2科2属4种,口岸区的优势种为美洲大蠊,船舶上的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季节消长以2月较低,6月达高峰;蠊类侵害率和密度高为饮食场所(86.36%、2.24只/盒),次为船舶(80.04%、1.73只/盒).
作者:何耀明;袁志洪;陈国雄;李彦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全球登革热、日本脑炎的流行情况1.1 登革热(dengue fever DF)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作者:郑国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州白云新机场口岸小家鼠的外形特征,探讨其在不同环境中的改变.[方法] 采用电子天平测量捕获鼠的体重,游标卡尺度量体表,观察毛色,并对捕获鼠进行解剖,观察其性器官的发育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解剖小家鼠211只,雌鼠占52.6%,雄鼠占47.4%.成年小家鼠和幼体小家鼠比例分别为88.15%和11.85%,其体征数据:头体长分别为(70.21±6.61)mm和(58.68±4.80)mm;尾长分别为(75.11±6.50)mm和(66.44±4.47)mm;耳长分别为(11.56±5.08)mm和(9.83±1.46)mm;后足长分别为(15.72±1.79)mm和(14.86±1.46)mm;体重分别为(12.02±2.75)g和(7.08±0.67)g.小家鼠按腹部毛色不同分2种,中亚小家鼠(占35.5%)和小家鼠(占64.5%),生活区小家鼠占87.80%,非生活区小家鼠占49.20%;2个区域进行比较(χ2=32.289,P<0.001 ).生活区与非生活区2种小家鼠性别构成相同(χ2=3.457,P=0.063).[结论] 建议以体重作为划分成、幼鼠的初步指标,性器官发育情况作为终划分指标,而头体长、尾长、后足长只可以作为划分参考.不同生活环境可能对不同种的小家鼠生存有影响.
作者:闫清丽;符玉飞;潘德观;张建明;肖舒;胡龙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防止登革热通过口岸传入我国.[方法] 于2001~2003年(4~6月)对盐田口岸伊蚊幼虫密度指数进行监测.[结果] 2001~2003年伊蚊幼虫平均容器指数为8%~14%,平均房屋指数为6%~13%;平均布雷图指数为8~14.[结论] 盐田口岸伊蚊幼虫的布雷图指数虽逐年呈下降趋势,但年平均容器指数仍然偏高,如果有感染登革病毒的媒介,这种密度指数足以引起登革热爆发.
作者:曾建芳;夏新生;徐云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鼠害的防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夹(笼)夜法.[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828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7种,分别为小家鼠、鼩鼱、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板齿鼠和黑家鼠.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0.67%,其次为鼩鼱,占30.43%;再次为褐家鼠,占11.23%.年平均鼠密度为4.46%,鼠密度高出现在11月,为9.28%,低出现在6月,为2.16%.[结论] 机场范围内鼠密度较高,未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灭鼠先进的标准.应注意系统地设立防鼠设施,定期开展全面的灭鼠工作,防止鼠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符玉飞;闫清丽;潘德观;肖舒;陆敏;林长欣;周剑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控制口岸医学媒介生物,保护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方法] 对口岸媒介生物的控制措施、杀虫方式、杀虫药械使用方法、控制指标、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控制措施有:环境防制、化学防制;杀虫方式有:滞留喷洒、空间喷洒、直接喷洒、滞效熏蒸等;杀虫灭鼠药剂的选用应参照国家质检总局经专家审批通过的药剂目录;提出了蚊、蝇、蚤、蜚蠊、鼠类的控制指标及效果评价方法.[结论] 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控制应采用综合防制方法,在用药械除虫灭鼠的同时,进行环境治理,切断病媒传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媒传疾病在口岸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曾建芳;夏新生;徐云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较强.自2004年4季度起,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5年1月乍得、苏丹发生爆发流行.为防止流脑通过国境口岸传入传出,对流脑的国内外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口岸监测措施进行了综述,以供口岸一线检疫查验人员参考.
作者:王淑锦;安秀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发育和行为异常以及某些肿瘤的发病率上升与环境荷尔蒙类物质有关.为此,重点介绍了环境荷尔蒙类物质的分类、危害、作用机理.该类物质主要通过污染食品这一途径被人体摄入而影响健康.环境荷尔蒙类物质通过污染食品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富英群;杨德文;侯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突发年龄段,但许多人往往因为平日自觉身体健康而忽视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通过对1例心源性猝死案例从发生到死亡情况的分析,警示机关工作人员应及早改变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重视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坚持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和干部职工年度休假制度对提高机关干部这一人群的生存质量十分必要.
作者:赵笑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辣椒制品中的苏丹色素含量.样品中的苏丹着色剂用乙腈提取后,再经浓缩过滤,直接用反相液相色谱测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准确性.检测低限为0.5mg/kg,线性范围为0.5mg/L~5.0mg/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986,回收率为80.3%~101%,相对标准差(RS)小于9.8%.
作者:刘昱;岳振峰;彭艳;李戈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简介登革病毒(黄病毒家族科)是热带传染病的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日本境内目前没有发现埃及伊蚊和登革病毒.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等国家地区是许多日本游客热衷的旅游地,而这些地区的登革热病例有所增加.随着到上述地区旅游人数的增多和当地登革热个案数的增加,对游客的建立在风险评估和传染病学资料基础上的旅行前的医学指导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前往登革热疫区航班的增多亦增大了携带病毒的蚊媒输入日本的可能性.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这些蚊媒很快获得了在日本度过寒冬的能力.甚至以往登革热爆发(1942~1945年),本土的白纹伊蚊亦可能具有传播疾病的能力.
作者:戴俊;胡龙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