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加强对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体检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方法] 对2001~2003年福州口岸入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2001~2003年福州口岸归国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的人数仅占出国人员体检总人数的8.7%,漏检率很高.其主要原因有:归国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未得公安机关的有力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自身把关作用弱化;多数劳务人员法律意识浅薄;少数有冶游史者具有恐惧心理;某些人出于经济利益,拒绝接受健康体检.[结论] 出入境人员属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必须加强传染病监测.①修改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②强化入境检疫查验作用;③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出入境人员卫生知识水平;④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争取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⑤建立监测网点;⑥加强口岸信息化管理;⑦加强归国人员的后续管理.
作者:郑尚毅;许榕;史灵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交通员工血压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健康咨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8 331名交通员工进行血压测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8 331名交通员工中高血压患者1 775例,检出率为21.4%.[结论] 交通员工高血压检出率偏高,这可能与长期从事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及身体肥胖有关.
作者:李微;李戈静;张树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被缅甸警方遣返回国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传染病携带情况.[方法] 对遣返人员逐一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一般健康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检出传染病4种(即HIV感染、梅毒、疟疾和乙型肝炎)24例,传染病感染率为35.29%,其中HIV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为14.71%;疟疾7例,阳性率为10.29%(其中间日疟5例,占41.43%;恶性疟2例,占28.57%);乙型肝炎6例,阳性率为8.82%;梅毒1例,阳性率为1.47%.[结论] ①遣返人员的传染病感染率与在缅甸居留时间的长短正相关,居留时间越长,传染病感染率越高,反之则低;②静脉吸毒而共用注射器和性乱是遣返人员中成人感染HIV的主要途径.
作者:黄兴周;唐晓萍;陈静;寸待凯;李梅;刘志星;王正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2004年中国国境口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口岸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特点,为口岸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机关上报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回顾分析.[结果] 我国口岸艾滋病流行呈明显增长趋势;2004年艾滋病检出率较高的口岸为云南(10.59‰)、河南(2.98‰)、广西(0.97‰)、新疆(0.91‰)等;在出入境人员中,外籍人员艾滋病检出率(1.47‰)远远高于中国籍人员(0.42‰),而外籍人员中以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感染多;口岸艾滋病感染者以男性中青年为主,并且司机、服务从业人员艾滋病感染率较高.[结论] 我国艾滋病传入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加强口岸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普及是防止艾滋病国际间传播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红兵;张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出入境旅行者死亡病例的死因,为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对上海浦江口岸2000~2004年出入境旅行者102例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0年1月~2004年6月上海浦江口岸出入境旅行者死亡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但年龄构成无变化;不同性别死亡原因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职业间死亡原因差异无显著性.意外(30.4%)、猝死(29.4%)、心脑血管疾病(22.5%)列死因前3位.[结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旅行者在华旅游、工作、学习期间发生意外死亡增加,人身保护亟待加强,同时如何对外国人在华期间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防和及时救治是保障国际旅行者健康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者:杜会春;吕岳;胡国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很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抓住机遇,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是涉及社会安定、民族兴亡的大事,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巨大的挑战[1].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发挥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艾滋病在中国流行高峰来临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针对目前北京口岸艾滋病的检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对策.
作者:朱红;郭辉;张园园;张绍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吸毒人员的行为特征及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梅毒的感染情况,以期为制定防治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依赖性药物相关人员;调查表,并由专业技术人员逐一对452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做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TP)的血清学检查.[结果] 性行为:吸毒人员中有婚前性行为者212人,占吸毒者总数的46.96%;有多个性伴侣的14人,占3.10%.仅有1.11%的人使用安全套;44.91%的人从不使用安全套.吸毒行为:单纯口吸的占40.93%;单纯静脉注射的占5.97%;口吸并静脉注射的占53.10%.实验室检查结果:检出HIV抗体阳性5例;HBV阳性112例;HCV阳性178例;TP阳性47例.HIV、HBV、HCV、TP合并感染者42例.[结论] 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持续上升,受毒范围不断扩大.显然,在进一步强化缉毒斗争的同时,使未曾吸毒者远离毒品;使已经吸毒者成功戒毒;使已戒毒者不再复吸,是使禁毒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佳选择,也是控制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它是一项系统工作,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黄金宝;欧阳钦芬;刘依德;蔡怡珊;张柳;周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各类人群中高脂血症、高血糖、脂肪肝的分布情况,为及早采取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检查健康人群中,年龄在20~59岁之间的在职机关、国企、外企工作人员进行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B超脂肪肝检查.[结果] 共检查2 530人,其中男性检查1 438人(占56.84%),女性检查1 092人(占43.16%).高脂血症检出率为24.03%,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脂肪肝平均检出率为13.20%,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高脂血症伴高血糖有113例,占高脂血症的18.58%;高脂血症伴有脂肪肝有227例,占高脂血症的37.34%;高脂血症同时伴有脂肪肝及高血糖的68例,占高脂血症的11.18%.[结论] 高脂血症、高血糖、脂肪肝在这次受检的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并出现低龄化现象,应采取有效预防保健措施,改善健康状况.
作者:黎满全;白静;贾莱梅;吴佩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上海口岸中国籍出入境人员2001~2003年间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提供开展疾病监测工作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健康体检和检测方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海口岸中国籍人群以劳务、留学生为主(占50.98%),传染病以乙型肝炎为主(HBsAg阳性为79.4%);传染病阳性率在各类人群所占顺序为公务人员、劳务人员、海员.18~29岁,30~39岁年龄组为传染病高发年龄组.[结论] 应建立全系统重要传染病保密计算机资料库,便于有效监控传染病;口岸可按人群的健康状况、收入、需求、职业,来分类提供不同的健康检查项目和服务,提供国外旅行和将从事职业的健康评估.
作者:张宏;张继伦;张琳;田桢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全面掌握太原航空口岸鼠类、蚤类密度、种群结构和季节消长规律,指导制定长期有效的鼠类防制措施,为控制口岸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2年4月~2003年3月采用Elton夹日法对太原航空口岸的鼠类、蚤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经调查共捕获鼠类115只,经鉴定啮齿动物种群构成1目3科5属6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大仓鼠和长尾仓鼠,分别占35.6%和20.8%.6月份鼠密度高为9.06%,1月份低,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98%.鼠体染蚤率为27.59%.[结论] 做好口岸鼠类本底调查工作,根据鼠类、蚤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特点,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鼠密度.
作者:宋立忠;李润恒;乔东生;张雅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进一步摸清青石口岸蝇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今后采取消杀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口岸区域内设3个调查点,采用诱蝇笼法,诱饵为臭鱼内脏和腐烂苹果混合,每点每旬布放诱蝇笼各1个,日出前30min放笼,日落后30min收笼.将诱捕到的蝇类用乙醚熏死,带回实验室分类计数.[结果] 全年共捕到蝇类1 889只,分类鉴定为4科6亚科12属18种.[结论] 本次调查摸清了青石口岸蝇类的本底情况,为今后采取检验检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柄奇;崔世全;房德奎;吴艳;王丙兰;曹向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泰州口岸蚊类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3年4~12月,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媒介生物区系调查有关方法>,对泰州口岸蚊类进行调查.[结果] 共捕获成蚊215只,经鉴定隶属2亚科4属6种,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年均蚊密度为9.9只/人工小时,6、9月为密度高峰期.[结论] 进一步做好口岸蚊类本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加强高峰期蚊类密度监测,在繁殖高峰期到来之前,适时灭蚊,可有效的降低蚊类的密度.
作者:刘建国;朱伯林;冯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晋江深沪口岸蚊类本底情况,为口岸今后鉴别外来蚊种和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3年8月~2004年7月对深沪口岸进行了蚊类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结果] 共捕获蚊类254只,分类鉴定为3属6种,优势蚊种为骚扰阿蚊,占捕蚊总数的53.15%.白纹伊蚊的房屋指数为18.51%,容器指数为12.96%,布雷图指数为5.55%.[结论] 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深沪口岸的蚊类种群构成,今后在开展灭蚊时,应根据各蚊种的生态习性,采取有效灭蚊措施.
作者:蔡芳敬;苏友才;黄文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常熟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消灭和控制蜚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3年8月~2004年7月对常熟口岸蜚蠊采用药激法进行调查.[结果] 共捕获蜚蠊312只,经鉴定分为2科2属3种,以美洲大蠊为主,蜚蠊月平均密度为1.3只/间.[结论] 常熟口岸的蜚蠊密度低于国家标准,但是仍需要对蜚蠊做好杀灭工作.
作者:李宗;卢建平;孙英;顾锦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为口岸病媒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类采用紫外灯法和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捕集法;蜚蠊采用盒式诱捕法;鼠类采用鼠夹法;蚤类、蜱类、螨类与鼠类同时进行;蠓类采用紫外灯诱蠓法.[结果] 通过本次调查,经鉴定蚊类种群组成为4属8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蝇类种群组成为4科7亚科8属10种,优势蝇种为舍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蜚蠊种群组成为1科1属1种;仅见黑胸大蠊;鼠类种群组成为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小家属为优势种群.本次监测未发现蚤、蜱、螨、蠓等.[结论] 基本摸清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对实施媒介生物控制和开展传染病监测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张明江;陆永昌;张家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深圳口岸医院2003年初推行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并遵循了闭环式的PDCA(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的循环方式,不断的运行和完善,顺利地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的认证审核.实践证明,在医院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促进医院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持续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促使医院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入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作者:孙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采用条形码作为样本标识,以实现实验记录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 结合实验室自身特点选择编码标准、设计条形码标签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实验室.[结果] 改变了传统的记录模式,使实验记录准确、迅速,降低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了速度与可靠性.[结论] 条形码技术在实验室样本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实验室管理大有益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健忠;朱玉兰;王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核病的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诊断技术方法,加强口岸出入境人员结核病检测.[方法]分析目前国内外结核病流行现状,并对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正在研究与应用的结核杆菌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结核杆菌细菌学检查方法存在技术缺陷;免疫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特异性、灵敏度高的优点.[结论] 在出入境人员结核病监测工作中,将结核杆菌的细菌学检查方法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方法有机结合,可以提高结核病的诊断率,为国境口岸结核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樊学军;孙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珠海口岸出入境尸体、棺柩、骸骨的卫生检疫现状分析,引入CEPA理念,探讨珠海口岸出入境尸体、棺柩、骸骨的卫生检疫措施.[方法] 对珠海口岸2003年出入境尸体、棺柩、骸骨的申报、查验及卫生处理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珠海口岸2003年出入境尸体、棺柩790具;骸骨28具,共818具.其中入境802具,占90.04%.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疾病多,占31.66%;因传染病死亡的占0.61%.死亡地点绝大多数是在澳门,比例高达97.92%.[结论] 应加强与澳门相关部门的合作,完善出入境尸体、棺柩、骸骨的管理办法并加大对出入境尸体、棺柩、骸骨移运公司的管理力度.
作者:王宏;尹琦;许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航空食品的卫生质量并为卫生监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分别对24批乘客餐和22批机组餐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的检测.[结果] 24批乘客餐和22批机组餐中细菌总数不合格率为4.2%和18.2%;大肠菌群不合率为20.8%和86.4%.[结论] 检测结果显示,航空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至少有1个或1个以上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改进生产卫生条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航空食品的监管.
作者:苗丽;李志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丹东口岸进口水产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验结果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该口岸进口水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布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方法] 对2004年经丹东口岸进口的水产品共746批样品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1株,总检出率2.8%,以活的水产品检出率高,为38.9%.[结论] 朝鲜海岸很可能已被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应加强对从朝鲜进口的水产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测,并对从朝鲜入境人员进行李斯特菌病的监测.
作者:麻丽丹;尤永莉;陈晓东;于兵;王殿夫;高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船舶压舱水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强船舶压舱水的管理,研制合理的处理技术,已成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对国外船舶压舱水管理和处理技术方面新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船舶在公海更换压舱水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压舱水管理方案;过滤或旋转分离与紫外线辐射相结合处理压舱水则很可能将在今后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清双;陈凡;熊焕昌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