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年2期文献
  •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抗凝和纤溶指标的研究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产生及抗凝和纤溶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德国BE公司生产的Compact-X全自动血凝仪对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抗纤溶酶(a2-APL)、纤溶酶原(PLG)的检测.[结果]PT在急性、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有显著性;在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IB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下降更为显著(P<0.01).APTT在肝硬化与对照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TT在4个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T-Ⅲ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肝硬化降低更为显著(P<0.01).在PLG肝硬化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a2-APL在肝炎组降低依次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肝病伴有出血患者的凝血因子、抗凝和纤溶指标异常改变较非出血患者明显.[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因子,抗凝及纤溶功能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对疾病的病情预防及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赵素萍;汪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上海长期居住境外人员传染性肺结核诊断程序研究

    [目的]探索对上海长期居住境外人员传染性肺结核的诊断策略.[方法]选择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87例肺结核病人作为病例组,以27名上海入境的健康体检的境外人员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及相应的痰标本,通过平均对比试验,对结核主要检测或诊断方法(包括胸部X线摄片、痰液染色涂片、痰培养、免疫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进行评价;同时考虑检测时间、操作难易程度、成本、产品许可证等情况.[结果]研究显示按照检测灵敏度的高低排序依次为:X射线、奥普结核抗体试剂(奥普)、PPD、PCR、痰培养、申能结核抗体试剂(申能)、荧光染色、OMEGA结核抗体试剂(0MEGA)、博赛结核抗体试剂(博赛)、CHECK-1、抗酸染色;按照检测特异度排序依次为:PCR、申能、博赛、OMEGA、X射线、抗酸染色、痰培养、奥普、CHECK-1.按照Kappa值的大小依次为:痰培养、申能、荧光染色、OMEGA、博赛、CHECK-1、抗酸染色、奥普.Kappa值均在0.2以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上海长期居住的境外人群的传染性肺结核的诊断程序为:首先进行X射线检查,若为阴性即可排除;阳性则进行PCR检测和结核抗体的检测;如同为阳性则初步报告阳性,如同为阴性则报告阴性,如二者之一为阳性,则进行痰培养;培养结果阳性则报告阳性,培养结果阴性则报告阴性.

    作者:阎俊;田桢干;张继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国国境口岸监测传染病分类研究(一)--应用赋值加权和聚类分析法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目的]对传染病进行合理的分类,以利于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合理有序地开展.[方法]将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监测传染病和我国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包括1997年后发生的新传染病)合并同类后确定100种为研究对象.将传染病的医学本质、流行病学原则、传入风险和国境口岸检疫机构的职能作用和监测、检疫等处理检验的有效性等影响因素进行等级评估,通过赋值加权法、危险因素聚类分析,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结果]100种传染病被分成3类:1类(重点监测传染病)44种;2类(建议监测传染病)43种;3类(一般监测传染病)13种.[结论]制定和发布我国口岸监测传染病名录对于发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作用及合理进行传染病控制资源的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龙飞;吕志平;林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性病感染危险因素的累积Logit模型分析

    [目的]探讨性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口岸性病监测重点人群模型.[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层分析,建立累积Logit模型,研究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性病种类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累积Logit模型表明国籍和职业对不同性病的概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洲国籍、外籍职员、船员和多性伴侣是相对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累积Logit模型确定了口岸性病监测重点人群.

    作者:钱吉生;吴海磊;徐兴大;覃都安;张纯;许琳;吕永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出入境人员3种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快速检测基因芯片的研究项目设计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西尼罗热是3种重要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这3种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日益严峻,引起了全球世界的广泛关注.快速识别病原微生物是目前检验检疫机构在国境口岸对出入境人员实施卫生检疫时所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出现的生物芯片技术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本研究其目的在于用基因芯片检测多种蚊媒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实现大规模集成化的快速检验,从而适应对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的需要.

    作者:徐云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疟疾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疟疾的流行特征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法对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疟疾抗体检测.[结果]从4 870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疟疾抗体阳性者5名,阳性率10.27/万.[结论]东莞口岸仍然存在疟疾传入和再度流行的危险,东莞出入境人群中仍需加强疟疾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者:钟其浪;李祖海;周润华;黎志刚;唐益明;陈晓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东山口岸5年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防止传染病由国境口岸传人与传出,为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山口岸2001~2005年3861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传染病446例,检出率为11.55%,其中HBsAg阳性527例;肺结核7例;梅毒14例;HIV感染2例.[结论]传染病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梅毒检出率远高于全国统计数据.HBsAg、肺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HIV感染者的检出打破了东山口岸无艾滋病的记录,提示加强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的重要性.

    作者:陈维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我国出境旅行者腹泻流行特征及其经济损失研究

    [目的]揭示我国当前出境旅行者腹泻(TD)的流行特征、规律及其对经济造成损失的情况,科学地指导我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工作.[方法]对2004年经广州机场口岸入境的中国籍回国旅行团进行整群抽样的问卷调查.利用计算机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计算,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对988名回国旅行者的问卷调查,共发现115例TD病人,总发病率为11.64%.去东南亚国家旅行组的TD发病率为15.31%,明显高于去其他国家旅行组(5.26%);探亲和文化科技交流活动组的TD发病率为20.23%,显著高于观光和商务旅行组(9.82%).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的中国出境TD发病的回归模型,同时反映了旅行目的地、旅行目的、职业等8个因素与TD发病的相关程度,其中旅行目的地与TD发病的相关程度大.旅行总消费费用中位数为人民币7800元的115例TD病例,每例TD的直接经济损失中位数为340元,占病例旅行总消费费用中位数的4.36%;每例TD因耽误旅行行程时间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中位数为2642元,占病例旅行总消费费用中位数的33.87%.[结论]面对当前较高的出境TD发病率及其巨额的经济损失,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口岸卫生检疫部门、航空公司等单位重点加强对去东南亚国家旅行的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同时采取其他行之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TD.

    作者:吴惠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出入境人员血清标本分类保存的意义

    [目的]探讨出入境体检人员血清标本分类保存在传染病监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出入境人员血清标本,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类后保存于低温冰箱中,并附之于相应的个人资料.[结果](1)为传染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2)对传染病的追踪调查提供资料;(3)有助于检出病例的病程监测.[结论]血清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标本,对出入境人员血清标本进行分类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大力;姜永莉;艾晓光;邹洪久;王岸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福州空港口岸偷渡遣返人员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偷渡遣返人员中梅毒的流行状况,为口岸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空港口岸偷渡遣返人员实施梅毒监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初筛;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确认.[结果]1998~2005年,福州空港口岸共接收了4220名偷渡遣返人员,检出梅毒感染者70例,感染率为1.66%.[结论]提示偷渡遣返人员是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要加强对偷渡遣返人员的性病及其它传染病的监测,同时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翁钦;张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港口码头鼠害防制对策

    [目的]加强港口码头的鼠害防制工作,将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方法]根据港口码头的特殊环境条件,分析港口码头鼠害的特点,研究防制原则和具体控制措施.[结果]港口码头的鼠害具有鼠种单纯分布广、活动范围广,繁殖力强,数量恢复快等特点.因此,港口码头应以搞好环境治理和防鼠建筑等生态学防制为基础,以灭鼠剂毒杀、迅速控制鼠种数量的化学防制为重点,以器械捕杀的物理防制方法为辅的综合防制方法来进行鼠害防制.[结论]综合防制鼠害的方法可以达到高效、安全、经济和持久地把鼠类种群数量控制不足为害的水平的目的.

    作者:杨绪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方式与保健中心日常管理的关系

    [目的]为有效提高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管理质量,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方法]结合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具体情况,并通过对福清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推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分析,为保健中心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提出建议.[结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合理选择内审模式、内审人员及内审关键控制点,实现内审同保健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一体化.[结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提高保健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快保健中心的全面建设.

    作者:黄晋峰;潘浩;黄健群;蔡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公布的卫生检疫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探讨

    [目的]了解新公布卫生检疫行业标准的总体情况,以便更好地执行标准.[方法]对部分卫生检疫行业标准进行归类比较以及在实际使用标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存在着标准名称的命名未尽规范、格式不统一、内容重复、个别条款过于理论化、标准之间衔接不足、对同一术语或定义的表述有差异等问题.[结论]应加强对卫生检疫行业标准的起草和评审工作的管理,及时对存在问题的标准进行修订,以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

    作者:蔡耿民;吴隆德;吴毓南;李灿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我国沙门菌污染分布概况

    [目的]减少沙门菌的污染和防止沙门菌引起的疾病发生.[方法]从我国已检出的292个沙门菌血清型分布情况、水的污染、饲料的污染、食品的污染、人和动物带菌、沙门菌的耐药性、食物中毒方面,对我国沙门菌污染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综述.[结果]目前我国已检出的292个血清型中,人体检出172个;动物检出146个;食品中检出82个;外环境中检出100个;猪或猪肉检出70个;禽类检出38个;蛋及制品检出43个;蛇检出38个;蝇检出1个;进口饲料检出9个.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水若污染将会产生连锁性的不良影响;由于某些地区存在制售变质饲料、掺假使杂以及贩卖病禽的现象,致使人畜感染沙门菌发病的事件时有发生;沙门菌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有些省、市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据榜首;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沙门菌出现多种耐药质粒;[结论]调查数据充分显示沙门菌污染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长期和广泛的问题,控制沙门菌污染的发生,必须采用整体防治的方法.

    作者:彭海滨;吴德峰;孔繁德;徐淑菲;陈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拉山口入境交通工具携带有害物风险分析及卫生检疫监管对策

    [目的]防止交通工具、货物夹带有害物的传入,增强检疫监管力度,提高检疫监管水平.[方法]对从阿拉山口入境的交通工具进行检疫查验,对卫生除害处理机构的原始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在检疫监管的24890车箱次中携带有害物的有8 389车箱次,携带阳性率为33.46%,其中夹带垃圾的5 373车箱次;杂土的2658车箱次;有害生物、媒介的277车箱次;动物尸体的13车箱次.并对其在不同时间的携带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入境的废旧物及随货物携带的禁止入境的有害物存在着高度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应加强对入境交通工具的检疫监管.

    作者:尹小平;彭定希;苏强;彭国刚;刘勇;雍军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口岸卫生监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的卫生监督体系,完善国家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方法]对目前国境口岸卫生监督体系的现状和口岸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立完善的口岸卫生监督体系的方法及促进其发展的建议.[结果]完善的口岸卫生监督体系应由法律法规体系、指挥体系、组织体系、卫生监督预警及信息网络体系、口岸卫生监测体系、技术支持与研究体系、经费及物资保障体系、卫生监督的评价体系和非政府机构卫生监督等共同组成.[结论]口岸卫生监督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结合当前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检验检疫工作的实际开展此项工作.

    作者:关淳;赵清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生物安全工作探讨

    [目的]改进保健中心生物安全工作,预防和杜绝生物医学危害的发生.[方法]对照WHO和我国相关生物安全的规范和标准,通过分析保健中心业务工作流程、内容及对象,对保健中心的生物安全工作隐患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改进措施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保健中心工作范围内存在较多涉及生物安全的环节,一些环节应得到加强.[结论]加强保健中心的生物安全工作十分必要和迫切.改进生物安全工作是一个以防范于未然为原则不断循序改进的过程.

    作者:高博;肖武;黄金宝;蔡怡珊;张柳;周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谷物和酒类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目的]由于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可能污染赭曲霉毒素A,检验检疫机构为做好把关服务工作,需要筛选出快速、准确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对谷物和酒类中的赭曲霉毒素A,采用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手段,进行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本方法在1~50μg/kg范围内的添加回收率为60.3%~118.9%,符合SN/T0005-1996的规定.[结论]方法快捷,能快速筛选、快速确证,符合准确检测的需要.

    作者:褚庆华;郭德华;王敏;王雄;沈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苏丹红

    [目的]采用国标方法检测苏丹红,就其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值不稳定的现象,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方法]按照国际检测方法对辣椒粉做了苏丹红添加试验,样品溶剂换成乙腈.[结果]当将样品溶剂改作乙腈时,苏丹红Ⅰ、Ⅱ、Ⅲ、Ⅳ号染料的保留时间、峰面积日内RSD%值均小于1.回收率在80%~100%之间.[结论]将样品溶剂改为乙腈后,检测苏丹红可取得稳定结果.

    作者:李月琪;姚建国;端裕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0分钟快速检测单菌体新方法

    长久以来,等待细胞通过自然分裂或其DNA经生化扩增到一定程度以便于检测成为限制我们开发出快速、敏感的单菌体检测方法的重要瓶颈.现在,一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物理和分析化学专家谭伟宏(音译)率领的团队开发出的一种新方法,不仅可以在20min内进行单菌体快速检测,同时可以运用在病毒、药物残留、生化武器组分和许多环境污染成分的检测上.

    作者:郑俊超;黄晓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发展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

    [目的]学习和借鉴美国旅行卫生保健体系的经验,促进我国旅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方法]通过在华盛顿大学卫生保健中主的学习,对美国旅行卫生保健体系的结构、职能和特点进行研究,并对中国旅行卫生保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结果]在美国,旅行卫生保健属于初级卫生保健的范畴.其在设置机构时,需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经过严格的资质认证.卫生保健机构的职能主要包括:预防保健、免疫接种、安全行为保健、普通疾病的诊断、伤害的评估与治疗、旅行者旅行前的健康评估和拟定接种计划、旅途中的健康提示等;在医务人员配备上,重视业务素质和继续教育;人性化的环境布置和服务是美国卫生保健机构的突出特点;工作流程井然有序,有始有终.[结论]中国旅行卫生保健工作在制度管理、学术研究、队伍素质、信息化建设、服务理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应尽快改进.

    作者:欧阳钦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