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2005年辽宁各口岸传染病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传染病监测工作情况,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方法]对2005年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全国其他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传染病监测结果,对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传染病监测工作进行分析.[结果]辽宁检验检疫系统传染病监测病例检出率为5.1‰,传染病监测工作及传染病检出率仍有提高的潜力;口岸传染病监测病例检出数占总检出数的3%,口岸传染病监测率及检出率(非出境人员传染病体检监测)亟待提高.[结论]通过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提高口岸传染病监测及检出率是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传染病监测工作的重点;国家质检总局应加强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的管理,统一传染病上报、诊断标准,制定全国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案.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特点,为加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法)、胶体硒法;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确认.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5年共对22996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2‰.28例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占60.7%,外籍人员感染率为0.46%;30~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42.9%;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未婚感染者高于已婚感染者;从职业分布来看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和驾驶员所占比例较高;并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我国艾滋病传入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应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作者:李微;李莹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的登革病毒抗体水平.[方法]随机抽样810名出入境人员进行登革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37例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者,阳性率为4.57%.[结论]来自登革热流行区的入境人员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高达42.86%,表明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进行登革病毒血清学检查,严防输入性病例的发生.
作者:朱玉兰;莫建华;张登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简便而准确的丙型肝炎血清学诊断方法,并了解一般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况.[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主要检测方法,用金标法复核,并与HCV-RNA的检测进行对比;同时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的26366份血样抗-HCV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ELISA法为主,结合金标法来判断抗-HCV的检测结果,与HCV核酸检测的方法符合率为96.0%;在出国移民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0.44%,且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有64.10%的人丙氯酸转氨酶(ALT)超过正常值范围.[结论]用ELISA与金标结合的方法判断抗-HCV检测结果,可避免单纯使用ELISA方法假阳性较高的现象;有2/3的HCV感染者中ALT超过正常值范围.
作者:李华;谭终意;何洪涛;张琳;史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控制输入性疟疾在国内进一步传播.[方法]对从巴基斯坦回国的劳务人员中发现的疟疾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对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对环境进行灭蚊处理.[结果]4例恶性疟病人全部康复,未发生新病例和第2代患者.[结论]由于疟疾在湖南省已基本消灭,多年未发生,易造成误诊,流行病学调查应结合国际疫情,考虑媒传传染病.同时应加强劳务人员出国前国际疫情咨询和针对性的预防服药或接种疫苗.此事件还体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建立突发公共卫生处置专家组的重要性.
作者:万向阳;易祥龙;周围;高勤;钟和平;王福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出入境人员这一特殊人群中肺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有效地防止肺结核在国际间的传播,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肺结核的防治工作.[方法]采用X射线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询问病史及做痰涂片检查,对2001~2005年龙口口岸的5756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活动性肺结核的监测.[结果]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29例,其中,男性检出28例,女性检出1例.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其中50~59岁年龄组检出率高.经过痰涂片检查,29例肺结核患者中,阳性5例.[结论]出入境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应加强这一人群的结核病监测工作.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预防肺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认真做好疾病监测工作,有效地防止传染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作者:傅军;姜媛;田颖;徐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江西口岸2005年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从而了解江西出入境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为做好口岸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度江西口岸5737名出入境人员采取静脉血,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并结合对梅毒感染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年从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35例,梅毒感染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在性别分布中,男性相对女性感染率高,男性感染率为0.73%;在年龄分布中,20~50岁的年龄段的感染者较多,占感染者总数的97.14%;在人群分布中,劳务人员中感染者多,占感染者总数的71.43%.[结论]出入境人群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人群,国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梅毒的监测,对防治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友洪;刘伟;刘岚;黄丽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加强对出国移民的活动性肺结核监测和控制,严把国门,防止结核病在国际间传播.[方法]对2003~2005年49141名福建省出国移民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和痰培养.[结果]对49141名出国移民的检查中,共发现182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男性86例,占病例总数的47.25%;女性96例,占病例总数的52.75%,人群总检出率为0.37%,其中男性为0.38%;女性为0.36%.[结论]结核病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为防止结核病在国际间传播,应重视对出国移民的胸部X射线检查,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的监测和卫生控制,严把国门.
作者:李力;郑尚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摸清逊克口岸鼠类本底,掌握鼠类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防止外来媒介侵入.为今后继续开展媒介监测及控制提供真实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1~12月在逊克口岸对小型鼠类每月进行1次野外调查.野外小型鼠类采用Elton夹日法,每次选3个调查点,每个不同生境的调查点布放100个2号标准木板鼠夹,诱饵采用油炸花生米,连续调查3d.[结果]共布鼠夹10800夹次,捕鼠522只,经鉴定为:3科8属9种.平均鼠密度为4.83%,黑线姬鼠是优势种,占捕获鼠类总数的73.56%,其次是黑线仓鼠.[结论]黑线姬鼠是出血热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在逊克口岸控制黑线姬鼠的密度及季节消长至关重要.其它鼠类密度和季节消长也要做好相应的控制,将鼠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
作者:杨军;关承春;温占清;孙秀峰;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扬州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蜚蠊和鉴别外来种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对扬州口岸蜚蠊采用瓶诱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296只,分类鉴定为2科2属3种,优势种为德国小蠊,蜚蠊全年密度为0.14 只/瓶.[结论]扬州口岸蜚蠊密度低于国家标准,但仍需进一步做好口岸蜚蠊监测工作.
作者:李文华;顾杰;卢雅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确认新疆境内于2001年在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首次发现的家鼠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是否已在该地区生存下来.[方法]采用夹日法,用鼠夹和鼠笼捕获该蚤的宿主褐家鼠,并采集鼠体蚤类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004年9~11月,在调查区内共捕获褐家鼠58只,其中有5只鼠体携带印鼠客蚤,共采集到10匹.染蚤率8.62%,平均蚤指数0.2.7匹雌蚤腹中均有不同发育程度的蚤卵,其中2匹的腹腔中充满发育成熟的卵,分别为5和6个.在捕获的其它9种啮齿动物体表均未发现印鼠客蚤寄生.[结论]印鼠客蚤已在口岸地区生存下来,并有可能已形成种群.有必要全面开展对印鼠客蚤的调查和监测,以判断该蚤究竟是内源性(在国内)的扩散,还是外源性(从国外)传入的,为防止其进一步播散和切断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尹小平;朱敏杰;阿娜尔古丽;苏海滨;李东;彭国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加强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方法]结合工作实践,对目前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工作建议.[结果]主要问题有:①卫生标准滞后;②对企业的卫生监督依据不足,存在重检验轻监督的倾向;③部分产品缺乏具体标准;④标签管理仍不到位;⑤对进口原料调配和进口分装产品、进出口套装化妆品监管有难度;⑥沐浴类化妆品未列入<目录>内货物监管;⑦对来自疯牛病疫区的化妆品管理有待加强;⑧应对贸易壁垒措施不足;⑨对非法入境化妆品的监管不够.[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以对进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卫生注册登记管理为契机,从强化源头监管、实施分类管理、促进卫生标准制修订、加强进口化妆品原料的检验检疫监管、加强进出口化妆品后续监管、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与其他机构联合执法等方面加强管理,把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蔡淑琴;温少优;张春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出入境人员大多数处于健康状况,了解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误差,可导致不能出入境,因而可能出现投诉、纠纷或诉讼;通过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消除风险隐患;积极推行质量管理,加强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原始记录的保管,可控制风险发生频率,避免危机的产生.
作者:熊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从2002年首次发现某些食品中含有可能致癌物丙烯酰胺后,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研究机构高度重视,开始研究不同的检测方法,降低其含量的有效措施,开发安全、方便,适用于食品生产和家庭烹饪的制作程序.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食品源、暴露量、形成机制和含量控制的措施.为此,对为该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作者:侯咏;富英群;孙长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含氯消毒剂在实验室水平对船舶压舱水中赤潮藻的杀灭效果,为现场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比较药物作用前后的藻细胞数量,反映药物对试验藻种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药物浓度、作用时间与杀灭效果呈现正相关趋势,但较高的作用浓度决定了高昂的投药成本和潜在的环境代价.[结论]含氯消毒剂不宜单独用于杀灭压舱水中的赤潮藻类,可以考虑作为压舱水综合处理体系中的高层次处理方法.
作者:杨浩;陈帆;熊焕昌;杨清双;李振华;梁君荣;邢小丽;高亚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国际航行船舶载自境外压舱水中携带的浮游水生生物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口岸的52艘国际航行船舶作为监测对象,进行压舱水一般性指标监测,以及浮游植物细胞计数、种类鉴定,浮游动物种类鉴定、个体密度计算等,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85%以上的压舱水监测水样中检出至少1种浮游水生生物种,并检出4种外洋种与14种与赤潮发生密切相关藻种.[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中携带的浮游水生生物,包括有害生物的情况较为严重,船舶压舱水已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有害生物传播途径.
作者:郑剑宁;裘炯良;薛新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湖南口岸3年入境集装箱携带病媒生物及有害生物因子查获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阐述加强入出境集装箱检疫查验和卫生除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采用统一标准,印发调查表格,下发各国境口岸集装箱场站和有关单位填写,在规定时间统计,并作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湖南口岸出入境集装箱数量及入境集装箱携带病媒等有害生物因子的种类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集装箱的报检率、查验率,出境箱适载检验一次检验合格率和入境箱熏蒸处理比率不断提高.[结论]针对出入境集装箱的数量逐年增加,入境集装箱携带有害生物因子的风险日益加大,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大对入出境集装箱尤其是来自疫区集装箱的检疫查验力度和卫生除害处理力度,及时发现有害生物因子,做到就地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控制.
作者:钟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旅行者口腔健康基本状况,找出来自不同地区人员之间在龋齿、牙结石以及牙列缺损发病率方面的差别,并比较其发病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的差异.[方法]根据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标准,对深圳口岸2004年9月~2005年3月期间10170名出入境旅行者进行常规口腔检查.[结果]10170名出入境旅行者的龋齿平均发病率为133%;牙结石平均检出率为45.2%;牙列缺损发病率平均为23.6%.[结论]10170名出入境旅行者总体口腔健康基本状况较好,各项发病率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在中国内地、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外籍4组人员中,以外籍人员各项发病率为低.
作者:杜国媛;李东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花生及花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粉碎、由甲醇/水提取、Afla-P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衍生器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出限分别为0.5、0.15、0.5、0.15 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回收率为64%~9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满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需要.
作者:裴道国;刘冰;张立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丹东口岸中朝界河鸭绿江中的水产品进行霍乱监测,从而了解鸭绿江中水产品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情况.[方法]对可疑菌落做霍乱弧菌O1群、O139群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凝集菌落作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和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从水产品中检出非流行株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结论]鸭绿江中水产品对健康人群存在感染风险,应注意水产品的饮食卫生和安全.
作者:麻丽丹;王殿夫;金东权;于兵;李劲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为防止霍乱的传入和传出,防止霍乱弧菌经水生动物通过国境运输传播,保护人体健康.[方法]采用霍乱弧菌增菌分离培养法,对入、出白云国际空港的水生动物进行霍乱弧菌检测.[结果]从泰国入境的中华鳖蛋中检出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小川型(151)1株.[结论]霍乱弧菌可通过水生动物的运输而传播,应加强该类产品的入、出境检测工作,防止霍乱弧菌通过水生动物的运输在国际间传播和流行.
作者:贺姬平;黄少英;陆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确保出口水果的质量,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方法]对2005年从龙邦口岸出口的1556批柑桔进行现场查验、抽样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在1556批出口柑桔中发现有472批存在问题,占出口总批次的3033%.主要问题有:(1)未按标准挑选、分级、打蜡、精选的占17.67%;(2)包装箱说明与实际果品情况不符的占7.78%;(3)存在腐烂、霉变现象的占238%;(4)有不同程度机械伤和压伤的占2.06%;(5)果表存在斑疤、青疤、砂皮、油斑病病斑的占8.68%;(6)包装纸箱质量低劣.[结论]出口水果的质量会受到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确保质量,一方面要保证严格按水果出口加工包装程序操作;另一方面,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严把现场查验关.
作者:杨明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