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寻找有效的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不确定结果作出快速、准确的确认.[方法] 当出现可疑或不确定结果时,通过对实验室技术因素、产生前带现象,个体与方法学差异及早期感染等相关因素的分析,寻找不确定结果产生的原因.[结果] 在排除了实验室技术因素后,可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对不确定结果进行确认.[结论] 当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出现不确定结果时,应从多方面因素加以分析,首先排除技术性因素,再选用其它适合本实验室条件的实验方法检测,快速得到确认结果.
作者:孙慈惠;邓红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为有效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0~2005年番禺口岸8841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检出各类传染病感染者865例,检出率为9.78%,其中检出HBsAg阳性者835例,检出率为9.44%;检出梅毒患者18例;检出率为0.20%;检出开放性肺结核9例,检出率为0.10%;检出HIV抗体阳性3例,检出率为0.03%.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3.545,P>0.05);35~54岁年龄段的传染病感染者占总感染者的57.34%;港澳台同胞和国际航行交通员工的检出率明显高出其他监测人群,不同监测人群间传染病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x2=45.377,P<0.01).[结论] 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以防止传染病通过国境口岸进一步传播.番禺口岸应将港澳台同胞、国际航行交通员工、货柜车司机、劳务人员作为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作者:李诗敏;罗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出入境人员性病艾滋病预测模型.[方法] 以330例患有性病、艾滋病的出入境人员和330例非性病出入境人员组成研究样本.在对研究对象问询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再运用BP神经网络(BP-ANN)拟合,以15个自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国籍、职业、文化程度、国内外劳务史、性伴侣数、生殖系统异常症状史、不洁性生活史、明确性伴侣是否是有性病、合法性伴侣是否性病的高危人群、输血史、吸毒史、是否有同性性伴侣和是否拒绝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对患病的预测模型.[结果] 性病、艾滋病患者与非性病者问在年龄、性别、国籍、职业、文化程度、国内外劳务史、性伴侣数、病史、不洁性生活史、性伴方面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1).以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7个BP-ANN模型中的预测效果好,网络的结构为15-7-1.该模型的准确率较高,训练准确率、校验准确率和测试准确率分别达到93.94%、88.48%和89.60%,同时稳定性高、复杂性低.[结论]BP-ANN较好的建立了性病、艾滋病预测模型,为口岸和国内外性病、艾滋病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钱吉生;吴海磊;徐兴大;张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员掌握艾滋病知识的现状,并针对现状进行对策探讨.[方法] 在南京口岸出入境传染病监测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对10项艾滋病知识点应答的平均准确率为77.43%,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还不完全,对艾滋病的流行态势了解不够,对艾滋病的危害性的了解也不够.[结论] 应尽快修订完善有关的卫生检疫法律法规,多部门合作,建立多监测网点,大力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自愿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等项工作.
作者:吴海磊;钱吉生;徐兴大;张纯;许琳;薛华月;刁越红;王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梅毒在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中的感染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梅毒在口岸地区的流行趋势,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满洲里翻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采用①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②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进行初筛,对阳性:结果使用①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②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同时使用TRUST或RPR法进行滴度测定.[结果] 共对44892名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进行了梅毒检测,检出梅毒抗体阳性88例,阳性率0.20%,其中男性59例,女性29例,男女之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x2=2.12,P>0.05).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31-50岁年龄段,占总感染人数的67.05%;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表明商务人员所占比例高,占总感染人数80.68%,其次为外出务工人员,占总感染人数的13.64%.[结论] 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口岸从业人员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梅毒等性病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达到从源头上切断梅毒传播的目的.
作者:郭美荣;高艳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右旋苯醚氰菊酯烟雾剂在口岸集装箱卫生处理中对蜚蠊的杀灭效果.[方法] 在集装箱中预先放置美洲大蠊,依据不同集装箱载货量和施药剂量检测杀灭效果.(结果] 集装箱空载情况下,5mg/m3右旋苯醚氰菊酯烟雾剂处理240min,美洲大蠊击倒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集装箱满载情况下,25mg/m3右旋苯醚氰菊酯烟雾剂处理240min,美洲大蠊击倒率和死亡率即达到100%.[结论] 右旋苯醚氰菊酯烟雾剂在集装箱中对蜚蠊灭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丹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及时掌握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蝇类密度及种群分布情况,为开展口岸蝇类控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年4~10月以机场生活区、野外、垃圾处理场为生态调查点,采用笼诱法,对捕获的成蝇用乙醚熏杀后进行种群鉴定、计数,选择完整成蝇制成标本.[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4497只,经鉴定隶属于有翅目4科11属25种.优势种为厩腐蝇、粪种蝇、灰地种蝇和黑尾黑麻蝇.平均密度39.45只/笼;6、7月份为高峰期.[结论] 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完善了口岸媒介本底档案,为科学制定防治蝇传疾病措施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硕;郑玉臣;王玉娟;王艳梅;柳红;温雪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充分利用现有卫生检疫网络系统的数据和资源,提高卫生检疫监管决策者的决策、预警预测能力.[方法] 利用具有灵活查询、动态分析功能的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建立基于完善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结果] 系统建立了包括总体评述、地理信息、预警信息、热点追踪、管理预测、综合分析、质量监控、相关信息等8大功能模块.[结论] 系统的建立改变了原来数据分散、手工统计分析的问题,增加了趋势分析和预警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决策者的分析决策能力.
作者:陈卫军;谭绪良;冯庆文;王遇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为北仑口岸进口废物中的疫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分2种模式进行,分别为先实施查验后卫生处理及先卫生处理后实施查验.[结果] 共查验来自9个国家的进口废纸共计199批678个40英尺集装箱(1356标箱),截获各类疫情59种322批次,其中包括截获与红火蚁形态及生活习性非常相近的热带火蚁3批次.[结论] 进口废纸集装箱疫情携带情况严重,口岸卫生处理十分必要.
作者:张晗;梁定东;周荣球;顾浩雷;水红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进口石材的放射性水平,为加强检验检疫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来自30个国家或地区、386个品种、7978批的进境石材进行了γ辐射剂量率检测和抽样核素分析.[结果] 进口大理石、板石的放射性水平低,γ辐射剂量率全部<0.5μSv/h,全部属于建筑主体材料;花岁岗岩γ辐射剂量率<0.5μSv/h的占87.1%;≥0.5μSv/h的占12.9%.经核素分析,有7.4%为B类或B类以上的石材,不能用于住宅、托儿所、老年公寓、医院、学校等I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装修,其中有1%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和室外其他用途,O.1%只可用于海堤、桥墩及碑石等其他用途.[结论] 依据上述检测结果,为了加快口岸验放速度,可根据不同品种和产地对进黻石材实行分类管理.
作者:林振基;洪节省;孙德华;姚井福;黄卫东;汪东风;白清洁;曾宪章;尹明端;谷松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乙腈一次萃取,标准系列加入阴性样品中同待检测样相同步骤同等条件下操作,待测样品萃取的不完全性误差可由与标准系列同等操作而基本抵消.优化了仪器检测条件,达到足够的灵敏度,样品提取液可不经浓缩直接进样测定,从而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初筛方法.[结果] 本方法加标回收率在68.4%~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5.9%~10.8%,孔雀石绿及代谢物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50μg/Kg和0.20μg/Kg,检出限(LOD)分别为0.16μg/Kg和0.07μg/Kg.样品前处理到测定完成仅需30~40min.[结论] 本方法相对于国标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物力,适用于日常的大批量样品检测,相对于试剂盒和ELISA法更节约操作成本和操作更简便快速,但使用仪器较昂贵.
作者:蔡泓;陈伟;岑小青;孙良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了O1群霍乱弧菌免疫层析试纸的制备方法,通过对试纸材料的处理达到优化胶体金免疫层析体系的目的.[方法] 建立了快速检测食品中O1群霍乱弧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弧菌属、假单胞菌属及其他常见肠道致病菌,共29株进行检测,同时对180份水产品进行了样品添加试验,并用<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SN/T1022-2001)进行确证,全面评估了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等.[结果] 该方法检测食品中O1群霍乱弧菌的灵敏度为105cfu/ml,与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水产品中O1群霍乱弧菌的假阳性率为6.2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高,适用于食品的快速检测.
作者:何艳玲;林松;王陆迪;唐慧林;刘振;王静;李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多重-巢式PCR联合检测体系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方法] 针对单增李斯特菌中多个稳定的特异性基因(hlyA、plcB、prfA、iap),设计并筛选出6对引物用于多重PCR、2对引物用于巢式PCR,组成多重-巢式PCR联合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并对珠海地区6类冷冻冷藏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带菌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 建立的多重-巢式PCR联合检测体系特异性良好,多重PCR的灵敏度达到1×102cfu/ml,巢式PCR的灵敏度达到1×101cfu/ml.在检测的3439份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达22.39%.[结论] 该检测体系具有快速可靠、灵敏准确及特异性好的特点,有效缩短了检验周期,从传统的14d缩短到2d.对珠海地区6类冷冻冷藏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带菌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作者:冯家望;吴小伦;王小玉;李丹琳;陈静静;唐食明;游淑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入出境快件中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监管方式,有效防止特殊物品的检疫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相关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方法] 对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口岸入出境快件货物中特殊物品从报检、施检、签发单证到后续监管全过程进行调查研究,寻找现行监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对今后加强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目前出入境快件中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存在一定检疫风险,如:物品复杂,危险性高,容易夹带,检疫设施落后等.[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通过加强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监督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大行政处罚的力度;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养检疫人才;完善检疫设施;建立绿色通道等措施,降低入境特殊物品的检疫风险,有效防止疫病的传人和传出,保障相关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敏钦;高伟锋;丁会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降低接触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污染食品的风险,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方法] 应用HACCP管理体系,对接触食品包装容器和材料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具体的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结果] 危害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应将原料验收,配料,高温融化、红外干燥生产加工,使用助剂、添加剂、溶剂中有毒有害化学物,重金属,加工卫生,产品卫生,包装卫生,仓储环境卫生等作为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结论] 生产接触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产品的企业通过建立HACCP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卫生质量管理,才能将接触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污染食品的潜在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作者:王宝根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