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东盟来华人员登革热IgG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东盟来华人员登革热(Dengue Fever,DF)IgG抗体水平,为口岸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F IgG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数东盟国家来华人员的DF IgG阳性率都较高;东盟来华人员的DFIgG总阳性率(44.00%)与中国广西人员的阳性率(14.29%)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χ2=15.2381,P<0.01).[结论]东盟来华人员DF感染率较高,必须加强对他们的DF监测,防止传染病传入.

    作者:潘光合;曾爱英;黄彩凤;陆秋妮;李庆;谢扬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瑞丽口岸出入境缅甸籍卡车司机中HIV新感染情况的调查

    [目的]通过对瑞丽口岸出入境缅甸籍卡车司机HIV新感染情况的调查,了解瑞丽口岸缅甸籍卡车司机中艾滋病感染和流行的真实情况.[方法]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02~2006年6月瑞丽口岸送检的271份缅甸籍卡车司机HIV抗体阳性血清,采用微量明胶颗粒凝集近期感染检测法(PA-LS)进行HIV新发感染检测.[结果]自2002~2006年6月,瑞丽口岸出入境缅甸籍卡车司机人群中总的HIV新感染率为7.4%,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瑞丽口岸出入境缅甸籍卡车司机中艾滋病的流行有所减缓.

    作者:梁跃波;李洪;李亚平;王春梅;张光彩;杨瑞清;王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物梅里埃第4代HIV初筛试剂假阳性率增高问题的探讨

    [目的]寻求更为敏感和特异的用于出入境人群的HIV初筛检测方法或检测流程,及时准确出具HIV抗体检测报告.[方法]从本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的送检标本中,选取经免疫印迹法(WB)确认为HIV抗体阳性标本30份,和经WB法确认为阴性及不确定标本30份,分别用生物梅里埃和丽珠试剂同时做ELISA法筛查,比较其阳性率.分析比较近3年来由于生物梅里埃试剂换代,确认实验室送检样品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生物梅里埃试剂在用于HIV初筛检测中假阳性率高于丽珠试剂.随着梅里埃试剂由第3代更换为第4代,其检测假阳性率提高显著.[结论]用于出入境人群的HIV初筛检测试剂应选择敏感性高、特异性高的试剂;在保证结果准确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第2章HIV抗体检测中的替代策略3,以便快速准确地出具HIV检测报告.

    作者:殷竹君;杨启生;田玲玲;轩芳;赵久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上海口岸蚊蠓的调查

    [目的]调查了解上海口岸蚊蠓种类、分布及习性.[方法]用帐诱、灯诱和捞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口岸捕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8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库蠓属5种,骚扰人类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为多.蚊类活动季节为4~11月,6~8月达到高峰,夜间活动为库蚊和按蚊,活动高峰为日出前1h和日落后1h,白昼为伊蚊.[结论]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是上海口岸侵扰人类的主要蚊蠓;窄翅伊蚊在上海口岸首次捕获.

    作者:曹敏;何宇平;李平;王桂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输入性蚊类携带虫媒病毒监测研究

    [目的]研究输入性蚊类携带虫媒病毒情况.[方法]在检疫锚地采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蚊类进行虫媒病毒培养分离鉴定.[结果]2004~2005年共检测7 706只输入性蚊类.在来自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的6个国家的15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935只输入性蚊类体内分离出13株虫媒病毒,其中乙脑病毒8株;甲病毒属病毒5株,平均病毒检出率为1.39%(13株/935只)(自高1株/19只至低1株/135只).此次研究结果为我国首次发现.[结论]结果证明输入性蚊类可携带虫媒病毒的事实和风险,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李俊成;付士红;聂维忠;孙肖红;李德昕;梁国栋;王海军;汪仁杰;刘恩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调查报告

    [目的]掌握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发现蚊类4属8种,以骚扰阿蚊及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蠓类2属7种,以荒川库蠓为优势蠓种;鼠类2目2科4属8种,优势鼠种室内为黄胸鼠,野外为黑线姬鼠.鼠密度全年以4月份和10月份高,分别为2.94%、2.77%.鼠体外寄生虫革螨隶属2科4属7种;蚤3科5属5种;蜱1科2种.蝇类4科22属36种,优势种以大头金蝇为主占20.92%,巨尾阿丽蝇次之占14.31%.全年蝇密度呈双峰型,其中5~6月为第1个高峰,10月为第2个高峰.蜚蠊2科3属5种,优势种为美洲大蠊.密度指数全年高峰为8月份.[结论]本次调查摸清了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控制媒介疾病发生提供了依据.

    作者:钟和平;万向阳;鲁少平;王福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黑龙江口岸蜱类及其携带病原体状况的初步研究

    [目的]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可能存在的新发蜱媒传染病及复合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黑龙江10个口岸的蜱类,通过病原培养分离,动物试验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检出4种病原微生物,发现了复合感染蜱,其中,人巴贝西原虫为国内首次检出,人埃立克体为质检系统内首次检出.全沟硬蜱可同时携带这4种病原体.[结论]黑龙江口岸蜱类及蜱携带病原体情况复杂,引起蜱传疾病的风险巨大.

    作者:杨丽炜;侯咏;李明;温占清;杨军;范东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鲅鱼圈港蜚蠊侵害情况调查及防制方法

    [目的]为指导港务局等有关单位在港口地区开展蜚蠊的综合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港区内食堂、宾馆、住宅区、入境船舶为调查点,采用定点目测法、药击法、粘捕法对鲅鱼圈港区的蜚蠊侵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港区及入境船舶发现的蜚蠊为日本大蠊和德国小蠊;蜚蠊阳性房间率为8.0%;蜚蠊平均密度指数为6.5只/间;入境船舶蜚蠊侵害率为13.0%.[结论]鲅鱼圈港区内和入境船舶蜚蠊的侵害情况较为严重.港区内各有关单位,应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蜚蠊的综合防制工作.

    作者:刘锋;王大力;李德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类寄生螨区系调查

    [目的]掌握口岸及辐射区域螨类本底属种及医学意义,控制疫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近2年来,从在6大生态环境区捕获的鼠形动物体表采集螨类,制成封片标本在镜下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采到革螨11属24种,恙螨2属2种.家栖鼠类携带螨类数量多的宿主是褐家鼠,携带种类多的是灰仓鼠;野栖鼠类携带螨类数量多的宿主是大沙鼠.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多集中在4~10月.[结论]能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螨类在本口岸均有分布,故对其流行病学意义应深入调查和研究.

    作者:尹小平;彭定希;李东;张杰;扎伊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口岸卫生检疫监管体系研究

    [目的]在人们对健康、疾病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探讨我国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机制、模式的转变,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WHO《国际卫生条例(2005年)》要求的口岸卫生检疫监管体系.[方法]通过对《国际卫生条例(2005年)》对口岸卫生控制核心能力的要求、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物品等卫生控制的规定,以及我国口岸卫生检疫监管工作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完善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新机制、新模式的建议.[结果]①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由口岸卫生安全维持系统和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2部分组成,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有赖于口岸卫生检疫监测预警应对机制的建立;②口岸卫生检疫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包括科学决策的组织指挥体系、快速获悉疫情的监测网络与预警系统、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不同应对的响应系统、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系统.[结论]适应《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要求,承担国际条约的义务,提高口岸应对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核心能力,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促进和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增长,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作者:宋诚本;姜荣富;赖天然;于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口岸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模式的研究

    [目的]为了提高口岸食品卫生监管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口岸卫生监管工作模式,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口岸食品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出现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流行,保障人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方法]利用HACCP系统方法,对整个食品链的每一个环节中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危害进行分析,对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采用HACCP体系将企业行为评价、食品风险评估与量化管理纳入到口岸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之中,对口岸食品企业重点场所、重点阶段、重点食品的监督管理,对不同类别、不同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合理安排,使有限的监督资源发挥了大作用;也使企业本身在自检、自律中发挥自我监督管理作用.[结论]HACCP体系对生产各环节的控制,能大限度地降低产生食品危害的风险,从而避免单纯依赖终产品的检验来判断食品安全程度的传统方法,是口岸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国际通行做法.

    作者:詹大江;吴隆德;吴毓南;关培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船坞维修中的国际航行船舶的卫生监督管理

    每年数千艘国际航行船舶在我国的船坞进行维修,使我国口岸发生卫生事件的风险剧增.近几年不断发生的案例表明:船坞和在其维修的国际航行船舶已成为卫生检疫高风险区域.为探究致使船坞维修区域发生卫生事件风险凸增的因素,避免口岸发生各种卫生事件,对在船坞维修中的国际航行船舶应实施的卫生检疫监管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卫生检疫部门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部门法律、法规寻找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的依据,同时,探讨了有关法规存在的盲点;其次,从船坞、国际航行船舶和卫生检疫人员3个操作层面,提出了加强对船坞和在其维修的国际航行船舶的卫生监督管理具体措施.

    作者:许庆华;谭绪良;毕玉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应对《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实施完善船舶压载水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国际贸易和航海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压载水在国际间的装载和排放不断增多.船舶压载水携带外来生物和病原体造成的卫生、环保、海洋生态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关注.2004年2月9~13日,关于船舶压载水管理的外交大会在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大会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该公约旨在通过对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控制与管理,来防止、尽量减少和终消除因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对环境、人体健康、财产和资源引起的风险.该公约将于2009年生效.为些,对该公约的要点及全球压载水管理项目及其在我国的实施情况作一介绍,并提出积极应对公约实施,完善我国船舶压载水控制与管理的工作建议.

    作者:刘明杰;李志胜;于健;张宏伟;顾军;贾世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二溴海因消毒剂的杀菌原理与应用

    二溴海因是一种新型的消毒杀菌剂.其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稳定性高,使用量小,无毒低味,安全环保,不受pH值影响及水体条件限制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国境口岸消毒,以提高口岸卫生处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拓宽口岸消毒用药范围.为此,对二溴海因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以及在口岸的应用范围作一综述,以便在国境口岸卫生处理工作加以推广.

    作者:陈常森;李西标;邵柏;黄佳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对基因芯片技术及该技术在转基因食品、食品微生物、食品原料、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研究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与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张高祥;陈一资;黄小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进口石材放射性研究

    [目的]全面系统研究进口石材的放射性水平.[方法]对721批进口石材的放射性水平进行检测,并对γ辐射剂量率和核素分析结果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γ照射剂量率检测结果与核素分析结果有对应关系,并找出了线性回归方程.[结论]绝大部分进口石材是由外照射指数而影响其放射性水平分类

    作者:孙德华;谷松海;林振基;曾宪章;洪节省;姚井福;汪东风;黄卫东;白清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温州口岸外环境水体中致病性弧菌的监测

    [目的]了解温州口岸外环境水体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为预测霍乱疫情以及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口岸内有代表性的外环境水样(包括淡水、沿海水域、下水道排放口和集中式供水网点),进行弧菌科的分离鉴定,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份样品中55份检出了弧菌科,总检出率为57.3%.检出弧菌共分2属7种85株,其中弧菌属68株(80%);气单胞菌属17株(20%);优势菌为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和创伤弧菌.(2)4类外环境水样中弧菌检出率由高到低顺序为:淡水、海域水、下水道排放口、集中式供水网点,其中集中式供水网点无致病性弧菌检出.淡水、海域水、下水道排放口3类水的检出率和构成比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检出率=0.37,P构成比=0.99);(3)6个月中,共检出2株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在温州口岸外环境水体中未检出所监测的O1群O139群霍乱弧菌,但检出了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

    作者:顿玉慧;徐建设;赵更峰;刘飞兰;吴海;陈建国;邱永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丹东口岸2003~2005年进口海产品中3种致病菌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丹东口岸进口海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VP)污染情况.[方法]对丹东口岸2003~2005年3年期间进口海产品3种致病菌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检验进口海产品1965批,检出不合格产品39批(1.98%).不合格产品主要为冻章鱼、冻海螺、冻紫石房蛤、活河螺、冻江瑶贝、冻河螺肉等.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7批(1.37%);沙门菌6批(0.31%);副溶血性弧菌6批(0.31%).[结论]检测结果在从朝鲜进口的海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确定丹东口岸进口海产品的致病菌检验重点提供了依据.

    作者:于兵;王殿夫;麻丽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进口化妆品曲酸添加情况的调查

    [目的]通过对目前国内进口化妆品市场中曲酸使用情况的调查,形成1份比较有应用价值的报告,填补这一领域的科研空白,为今后加强进口化妆品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9份涉及20个品牌的进口祛斑美白化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曲酸含量.[结果]39份样品中,有3份检出含曲酸,检出率为7.69%,曲酸浓度低于0.01%.[结论]通过分析可知,技术能力强的化妆品企业比技术能力弱的企业更可能使用曲酸;但也不能忽视规模较小企业在技术未成熟下为降低成本,追求美白效果而使用曲酸.对曲酸安全性有了明确认知后,将有助于检验检疫机构科学地开展进口化妆品曲酸使用情况监管工作.

    作者:魏芳;杨明;郭德华;杨蕙琴;陆解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A型禽流感在人类中的年龄分布

    截至2006年7月4日,在这之前的30个月内,从非洲、亚洲和欧洲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确诊的人感染A型禽流感(H5N1)病例为229例[1].

    作者:胡学锋;刁越红;漆少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昆虫分类学研究领域的显微成像新技术——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

    对于昆虫分类学家而言,一张栩栩如生的昆虫图片可以使他们在描述物种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传统的几种拍照方法都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为此,从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等方面对它作了简单介绍,以期成为专家学者们科研、工作的好助手.

    作者:刘红霞;黄智宏;曹正非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