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出入境人员肝、胆B超检查结果,探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对出入境人员开展健康咨询并进行健康指导.[方法]使用麦迪逊公司产的SA-3200 B超机,用扫查腹部的频率为2~5 HMz的探头,对2006年3~11月份经二连口岸出入境的5000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肝、胆B超检查.[结果]检出异常结果380例,检出率为7.6%,共检出6种疾病,分别为脂肪肝、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胆囊息肉、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结论]其检查结果为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评价提供了依据,对患有肝、胆系统疾病的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咨询,降低出入境人员旅行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星历;宋爱英;赵宇;孙燕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相关态度、行为和需求.[方法]对上海口岸海港、空港、铁路、保健中心等地的出入境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共收取有效问卷2307份.所有数据经SPSS12.0统计分析.[结果]出入境人员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和宣传资料;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89.6%以上,艾滋病的其他知识知晓率在60%~90%,艾滋病知识的影响因素是职业和文化程度;艾滋病的正确态度率为58.8%~91.6%;在性伴侣人群中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不固定的占10%左右;假设发生邂逅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实际生活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艾滋病知识影响态度,但对行为影响不明显;国际旅行人员所需艾滋病方面的帮助依次为知识宣传教育,提供免费的病毒检测,提供免费安全套和电话咨询.[结论]需要加大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以外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重点加强文化程度较低、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关注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不固定的人群;需要根据相应的行为改变理论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史方;何宇平;李平;王征;高勇;孙玥;顾晶晶;罗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对赴新加坡劳务人员的胸部X线检查做出较为正确地诊断,及时发现胸部患病者,以避免劳务人员出国后因健康原因被退回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日本岛津RS50A诊断X线机,相对固定投照焦点距离、电压范围和mAS值范围,对715名出国劳务人员作胸部X线检查.[结果]检出胸部异常者77例,检出率为10.77%.其中疑似肺结核检出率为1.67%;陈旧性病灶性质检出率为9.09%;男性检出率为10.27%,女性检出率为12.17%,女性检出率略高于男性.在胸部异常者中,40~4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大,占异常者总数的50.65%;男性占70.13%,女性占29.87%;从职业上看,胸部异常者中97.40%为农民.[结论]检查结果显示,在正常人群中肺结核和胸部其它疾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出国劳务人员中的农民工更为突出,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胸部X线检查,及早发现胸部疾病,保护劳人员身体健康的有效方法.
作者:邹洪久;艾晓光;姜永莉;范国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瑞丽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登革热的流行情况.[方法]对出入境重点人群进行登革热监测.[结果]瑞丽口岸第1次检出登革热病人,检出的1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职业分布以商人多,发病地点以缅甸密支那为集中.[结论]随着境外登革热疫情的日益严峻,应加强口岸登革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在做好出入境人员登革热监测及卫生检疫查验工作的同时,应注重出入境人员登革热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有效防止登革热流行和传播.
作者:李亚平;陈国才;杨瑞清;苏慧;和志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珠海注册养猪场及珠海口岸地区的蚊虫体内黄病毒的带毒率、宿主动物(猪群)及其人群进行血清黄病毒类(日本脑炎、登革热等)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为控制黄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养猪场猪血清、养猪场和口岸蚊标本、养猪场从业人员、入境的东南亚船员和城区部分发热病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猪群和人群血清中的日本脑炎、登革热抗体;使用紫外灯诱蚊法在养猪场和口岸捕捉蚊类,经鉴定种类后,按20只蚊一组制成蚊悬液后,采用细胞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蚊体内日本脑炎病毒、登革和西尼罗病毒等黄病毒的携带情况.[结果]1.猪血清日本脑炎病毒IgG抗体:结果已发表于《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年第3期《珠海市部分注册猪场日本脑炎调查研究》.2.蚊媒带毒情况检测: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捕获的2763只成蚊,经鉴定隶属4属8种,其中白纹伊蚊所占比例高(32.75%),其次为致倦库蚊(26.06%)、三带喙库蚊(25.30%)、海滨库蚊(7.75%)、中华按蚊(3.84%)、骚扰阿蚊(3.18%),其他(常型曼蚊和巨型阿蚊等)(1.12%);在132组蚊研磨液的病毒细胞培养中,有7份标本出现CPE病变,使用黄病毒通用引物,RT-PCR反应能扩增出相应的阳性条带,其中白纹伊蚊组阳性3份,致倦库蚊组阳性3份,三带喙库蚊组阳性1份,但用日本脑炎病毒、登革病毒Ⅰ-Ⅳ型和西尼罗病毒等特异性引物,未能扩增出相应的阳性条带,说明可能存在着其它黄病毒类的病毒感染;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蚊悬液和细胞培养液日本脑炎、登革和西尼罗病毒进行检测,从1组海滨库蚊标本中检出日本脑炎病毒核酸阳性,但强度较弱,这与珠海地区是乙脑低发地区相一致.3.人群登革热和日本脑炎血清抗体检测:从东南亚的入境船员、本地发热病人和养猪场从业人员等血清标本511份中,登革病毒抗体IgG总阳性率为7.24%,其中以东南亚的入境船员的阳性率高,为12.76%,没有检出登革病毒抗体IgM和日本脑炎IgM抗体.[结论]珠海地区存在日本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并且在蚊媒中携带有日本脑炎病毒;蚊标本细胞培养出现细胞病变和RT-PCR扩增出黄病毒基因的特异性片段,提示在捕获蚊标本中可能存在着其他病毒感染的可能;虽然养猪场猪群日本脑炎感染率不高,但存在着日本脑炎病毒的隐性感染或曾经感染过,提示不能够放松对乙型脑炎的预防控制工作,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人群和猪场日本脑炎的发生与流行.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东南亚船员有较高的登革热感染率,因此,在登革热流行期间,我国口岸应加强对来自东南亚国家交通工具员工和旅客的登革热的监测,以及有可能藏带、孳生蚊虫的废旧物品、集装箱等的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登革热的传入与流行.
作者:马洪波;前田秋彦;孙虹;柯昌文;杜坚;谭华;姚若东;高岛郁夫;柯明剑;郑夔;王遇春;前田润子;曾新宇;冯子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掌握北京地区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增加的因素.[方法]对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1~2006年236081名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共290人次,年平均感染率122.84/10万,其中出境人员梅毒感染者174人次,感染率111.76/10万;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者116人次,感染率144.30/10万.梅毒感染者中以30~3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高,为34.14%;20~29岁次之,为25.52%.男性占64.14%,明显高于女性.传染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文化程度大学以上和初中以下居多,分别为38.62%和27.93%.[结论]2001~2006年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性健康教育,做好梅毒监测及防治工作.
作者:孙福军;范波;王飞;田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境外边民疟疾感染流行情况调查分析,掌握边境一线疟疾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采用美国进口疟疾快速检测试剂(OnSite Malaria Pf/PV Ag Rapid Test)对境外边民进行疟疾检测,阳性标本用厚血膜(吉式染色)镜检法涂片镜检确诊.[结果]本次调查的境外边民疟疾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感染率高,达到55.88%;疟疾感染者中性别差异明显,女性高于男性,比例为5:1;感染者年龄以40~49岁年龄组居多.[结论]加强入境人员疟疾监测,并根据疟疾的流行特征,加强防蚊、灭蚊知识宣传,普遍提高人们对疟疾的认知水平,是边境口岸预防和控制疟疾传播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志娟;张建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出口猪以及不同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湖北地区8个出口猪场中共采集3个月龄以下猪的血清203份,3个月以上猪的血清637份.从不同人群(包括猪场和屠宰厂从业人员、农村居民以及献血员中共采集1 585份血清样品.用酶联免疫方法分别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抗原,对部分样品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核酸.[结果]3个月龄以下和3个月龄以上猪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6.65%和87.13%,2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t=7.79,p<0.01);戊型肝炎病毒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9.35%和10.36%,2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在328份猪血清中,抗原和核酸的符合率为78.80%.猪场和屠宰厂从业人员、农村居民以及献血员中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5.72%(263/472)、31.63%(99/313)、27.00%(81/300)和33.40%(167/500).猪场从业人员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与其他3类人群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8.88,P<0.01).[结论]猪群中戊型肝炎感染率较高,与猪密切接触人群的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应加强出口猪场的管理,减少戊型肝炎病毒在人畜之间的传播.
作者:刘小桂;李秀记;陈平;宋爱京;罗一红;樊金萍;罗静;赵晨燕;章金刚;牛丽莉;王汉华;王佑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莆田市秀屿港蝇类种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情况.[方法]选择码头、生活区为观察点,调查不同环境蝇类组成和种群密度,观察重要蝇种季节消长.每月观察2次,以笼诱法计算种群密度(只/日·笼).[结果]2003~2004年在秀屿港共捕获各种蝇类9757只,录属5科25属31种,平均密度指数为106.05只/笼·日.家蝇是当地优势蝇种,占全部捕获蝇数的33.07%,其次是市蝇和丝光绿蝇,分别占全部捕获蝇数的19.37%和18.64%.当地蝇类于2~12月均可捕获,3月份种群密度明显上升,5月份为活动高峰期.重要蝇种家蝇于5~7月份为活动高峰,大头金蝇于7月份为活动高峰,而巨尾阿丽蝇则活动于春季于5月份为活动高峰.[结论]秀屿港蝇类种类丰富,种群密度较高,环境整治是控制蝇类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作者:黄素兰;林新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掌握肖厝口岸蜚蠊的本底资料,为今后开展口岸卫生监督与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12月采用盒式诱捕法对肖厝口岸蜚蠊的密度指数、种群构成以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布放有效诱捕盒592只,捕获各种蜚蠊610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4种,具体为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德国小蠊.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蜚蠊总数的52.46%.蜚蠊全年平均密度为1.03只/盒,全年只有1个高峰期,为8月份,其密度为2.61只/盒,为全年的蜚蠊繁殖生长的高峰期.[结论]肖厝口岸蜚蠊密度相对较低,种群构成相对简单,蜚蠊密度消长与气温的高低有密切的相关关系(r=0.8592,tr=5.3103,P<0.001).每年的8月份是防治蜚蠊的好时机,尤其在港区某粮油工业公司、与港区连接部的某餐馆、港区食堂3个蜚蠊密度相对较高的调查点,要经常对存放的食物及有利于蜚蠊生长及藏匿的场所进行清理,定期采用药物杀灭,破坏其生长繁殖环境,这是防治蜚蠊的必要措施.
作者:蒋惠坚;蔡光增;苏触景;黄文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蝇类与船舶上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以便有效指导控制工作.[方法]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存在蝇类的部位场所的微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进行测定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4月~2006年11月共调查230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秦皇岛港入境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蝇类自4月初当室外气温高于10℃时开始出现,至11月初气温低于10℃时基本消失.输入性蝇类主要栖息于船舶生活区外后甲板等特定场所,其密度与栖息场所的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风速大于5m/s时基本不再飞翔.[结论]结果显示入境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蝇类与栖息场所的微小气候因素特别是温、湿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作者:聂维忠;刘恩东;李德昕;汪仁杰;于长利;李俊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目前质检系统已经建立起来的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医学媒介生物远程鉴定与预警分析系统.系统设置远程专家鉴定、自助鉴定、预警分析、公共信息及系统管理5大功能模块.远程专家鉴定模块实现了实时和非实时远程视频鉴定功能.自助鉴定模块提供了多种医学媒介生物鉴定方式,实现二叉式检索方式、多路存取检索方式以及2种检索方式相结合的检索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预警分析模块中通过医学媒介生物密度指数、种群变化、季节消长、外来新物种及是否来自疫区等相关指标实现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数据自动预警分析.
作者:徐云庆;罗时龙;赵纯中;宋志平;李健男;尤洁贞;顾大勇;史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前卫生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实施传染病监测时,采用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原体抗原和抗体的血清学方法和以PCR为主的病原体核酸测定方法.血清学试验存在检测成本较高;PCR存在操作步骤复杂、实验周期长、易出假阳性结果的问题,均不适应传染病的大规模快速筛查.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敏感性、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靶分子种类多、效率高、省时、结果客观性强、价廉、适用于大规模样本分析、能够区分亚型等优势,在卫生检疫传染病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范围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韩伟;崔鹰;闫冀焕;史玲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铝对植物、动物及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植物生长;动物呈现骨病、神经毒性;水生动物死亡;人发生老年性痴呆、骨病、铝尘肺、肾病、肝病、肿瘤等.为此,着重分析了自然界铝残留:饮用水铝残留源于水体污染、含铝净水剂的使用、输配和烧制过程的2次污染;食物中铝残留的差异较大,含铝添加剂的食品和茶叶中含量较高,未加工粮谷蔬菜及动物产品中含量较低.对食用安全进行了评价,因国别食用习惯及食品种类差异其安全限值存在不同,提出了铝毒害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者:杨文友;张玉萍;王汝毅;吴德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对大窑湾口岸2004~2006年停靠的国际航行和内贸运输船舶进行卫生检疫查验和卫生监督,并对船舶媒介生物进行卫生学调查,随时掌握船舶啮齿动物和医学媒介生物携带情况.[方法]检疫人员通过对船舶实施卫生监督,每次做好媒介生物数量调查表,汇总统计,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大窑湾口岸2004~2006年停靠船舶总数5131艘次,卫生不合格船舶562艘次,不合格率达10.9%,携带媒介生物船舶452艘次,其医学媒介生物检出率达8.8%.[结论]来自国内内贸运输船舶和国际航行的油轮和货轮卫生状况不容忽视,它将直接影响口岸卫生状况的好坏和安全,因此检验检疫机构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高船舶卫生质量,是防止疫情传入传出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占奎;苑勇业;王建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鸭绿江水及水产品中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了解霍乱弧菌在其中的存活及菌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鸭绿江水及水产品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符合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者,按国标法进行系统菌株鉴定.[结果]从216份(江水189份、水产品27份)标本中检出9株O1群霍乱弧菌,全部为江水中检出,总检出率为4.17%.其中稻叶型2株,占22.2%;小川型7株,占77.8%.[结论]检出的9株O1群霍乱弧菌均属非流行株,江水中霍乱弧菌的检出率高于水产品的检出率.总检出率较高,提示在今后霍乱监测中,鸭绿江水应继续作为重点.
作者:高世光;金东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我国引进日本裙带菜苗种进行的风险分析,为引种日本裙带菜苗种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引进日本裙带菜苗种携带基因、优美德利菌、火神弧菌、钩凝菜、IPNV等危害,因而对进口后危害的暴露、扩散、感染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基因危害的释放和暴露风险都高;优美德利菌、火神弧菌的释放风险较低,而暴露风险高,综合风险低,但优美德利菌的危害是毁灭性的.钩凝菜的释放风险为高风险,但暴露风险非常低;IPNV的综合风险可忽略.[结论]采取高排分隔养殖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杂交的发生,降低基因的暴露风险;优美德利菌和火神弧菌对裙带菜养殖的危害很大,但如加强隔离检验,限定引进产地,严格执行《裙带菜引种检疫的一般卫生要求》、《裙带隔离检疫场条件》和《裙带隔离检疫方法》的要求,可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弘诣;谭学恩;张国辉;程刚;孙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为确定食品卫生监督方向,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对2003~2006年送检和抽检的食品样品3203份进行检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203份样品中合格2866份,总合格率为89.5%,不合格率为10.5%.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等指标超出国家标准规定范围,致病菌均未检出.不同年度间样品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41.87,P<0.01);送检样品和抽检样品间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186.82,P<0.01)不同种类食品间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410.14,P<0.01).[结论](1)企业为追求利益,送检样品往往并不能代表整批产品的质量,抽检结果更客观可信;(2)肉类与速冻食品检验结果不容乐观,应加大市场抽检力度;(3)样品种类、包装、来源,采样地点等多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所以仅以合格率评价卫生状况不够全面;(4)加大监督力度,抓好从原料、生产、运输、存储、销售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
作者:刘长宏;王安礼;连西兰;李雪梅;潘立;石一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