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8年5期文献
  • 登革热传入防城港口岸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检疫对策

    目的]通过风险分析,评估登革热传入防城港口岸的风险,为实施检疫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防城港口岸的自然地理条件、周边疫情、交通运输状况、口岸蚊媒监测情况、口岸地区人群发病及输入性病例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防城港口岸地理条件适宜登革热病原及媒介的生存及繁衍传代;周边国家疫情严竣,给与之有着经常性贸易往来的防城港口岸构成严重威胁;存在通过交通工具携带而输入登革热病人、潜伏期带毒者或带毒蚊媒的可能;近3年来防城港口岸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和密度较低,伊蚊的传播引起登革热流行风险较低;防城港口岸所在地区未发现登革热病例,也无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结论]登革热传入防城港口岸的可能性及危险性不容忽视,应加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作者:陈建欢;周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太仓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太仓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清况,从而有效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对太仓口岸2003-2007年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共监测出入境人员4476名,检出各种传染病400例,总检出率为8.94%.其中HBsAg阳性354例,HCV-Ab阳性30例,梅毒8例,HIV-Ab阳性7例,活动性肺结核1例.[结论]HBsAg阳性是太仓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加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咨询力度,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将有利于防止传染病在国际问的传播.

    作者:杨凤英;罗建国;梅霓;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探讨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类型分布特征.[方法]调查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HBV血清学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Taqman探针技术对180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和基因分型;对非B非C型HBsAg阳性血清标本采用通用引物PCR方法结合序列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80份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B型23份(40.35%);C型30份(52.63%);D型4份(7.02%),其余123份血清HBV DNA浓度均低于定量检测试剂盒的下限(500IU/ml).(结论]天津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D型极少.

    作者:何晨光;王馨;刘振宇;左锋;周沫;王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丹东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2006-2007年丹东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丹东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梅毒的感染情况,为加强传染病监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经丹东口岸出入境的12102名出入境人员进行HBsAg、抗-HC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2102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3种传染病感染者839例,总检出率为6.3%,其中HB8Ag阳性630例,检出率为5.21%;抗-HCV阳性101例,检出率为0.83%;梅毒感染者108例,检出率为0.89%.从年龄分析来看,以30~39岁年龄组传染病检出率高,为8.87%.从国籍分析来看,朝鲜籍和中国籍人员传染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33%和7.08%.[结论] 乙型肝炎是影响丹东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为切实保护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安全,丹东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将朝鲜籍和中国籍以及30~39岁中年出入境人员列为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作者:毕秀欣;乔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江西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

    [目的]加强口岸传染病的监测力度,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方法]通过对2006-2007年江西口岸传染病监测结果的分析,找出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结果]江西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中存在传染病监测率偏低的问题,接受传染病监测的人员仅占出入境人员的3.19%,其中旅游探亲商务人员接受口岸传染病监测率低,为0.12%.接受传染病监测体检的14647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传染病患者1527例,检出率为10.43%.影响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的因素有:①口岸检疫查验不严;②传染病监测后续管理不完善;③现行卫生检疫法律法规存在缺陷.[结论] 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率不高,国境口岸存在传染病的传人和传出的风险,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黄友洪;胡婷;黄丽莉;刘伟;廖立新;王建军;刘海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使用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对口岸入境人群体温监测的效果,为提高口岸传染病检出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福田口岸2007年8月-2008年7月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对入境人员的每月监测数据,统计每月发热病例的检出率,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报警的准确率、精确度.[结果]在12个月中,入境人员中发热病例的检出率,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报警的准确率及精确度均不断提高,其中2008年7月份高,分别达到了2.21/万、43.9%及0.86℃.[结论]该系统在口岸传染病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用检出率、准确率、精确度作为评价该系统使用效果的参考指标,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作者:吕志平;林汉廷;杨建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HIV诊断应用性研究

    [目的]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技术分析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的多肽指纹图谱,建立HIV血清多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的血清样本经Zip Tip C18层析预分离,运用MALDI TOF MS分析检测,获得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的多肽指纹图谱,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在分子量为800~4000Da范围内,共发现500个多肽峰,其中11个多肽峰在HI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中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5个在HIV感染组中表达上调(m/z 1 418.67,1 465.67,1 777.82,1 864.82和2080.23),6个在HIV感染组中表达下调(m/z 904.71,920.73,1 076.73,1 521.79,1 552.75和2080.78);(m/z2080.78+2080.23+1 777.82+1465.67)组合的P<0.05,回归系数、相对危险度都比较理想,其ROC曲线下面积是1.0,以此建立了HIV血清多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诊断模型可以有效区分HIV感染者和健康人,为HⅣ的诊断与筛查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

    作者:陈晓光;邵柏;张海波;张红花;成荣华;徐翮飞;张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福建省移民人群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加强对移民的性病监测与控制.[方法]对2003-2005年49141名福建省移民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在49 141名移民中,发现98例梅毒感染者.其中男性39例,占感染者总数的39.80%;女性59例,占60.20%.人群总感染率为0.20%,其中男性为0.17%;女性为0.23%.[结论]福建省移民的梅毒感染基本上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性病的蔓延.对高危人群应该进行传染病监测,发现患者进行规范性治疗;严厉打击卖淫嫖娼活动.

    作者:李力;郑尚毅;陈俊惠;吴小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庆铁路口岸蝇类本底调查报告

    [目的] 掌握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6年10月-2007年9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重庆铁路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捕获蝇类784只,4科13属30种,优势蝇种为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大头金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16.33只/笼·日;4月为高峰期;不同生境的蝇密度不同,其中垃圾站高.[结论]调查填补了重庆铁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蝇类的资料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制、蝇类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依据.对蝇类的控制应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重点在垃圾站.

    作者:王洪武;明建华;冯翔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福州海港口岸输人性蝇类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监测福州海港口岸输入性蝇类情况,严防境外蝇类的侵入.[方法]采用硫酰氟蒸熏法,对入境废纸集装箱进行卫生处理,采集蝇类标本鉴定种类及用荧光RT-PCR法检测蝇体内携带肠道病毒.[结果]2006-2007年共截获境外输人性蝇类标本11 840只,经鉴定隶属于5科15属23种,主要为丝光绿蝇、红头丽蝇和家蝇,分别占蝇类总数的40.80%、27.590k和9.42%.其中胖腐蝇、巴浦绿蝇、红头丽蝇、乌拉尔丽蝇、宽丽蝇等系本口岸没有分布的蝇种.这些境外蝇类输入地域来自欧洲、亚洲、美洲、及大洋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在丝光绿蝇、红头丽蝇等蝇种躯体上发现13批次有害寄生螨类活体,主要为粉螨科.4earidae,食酪螨属Tyrophagus,腐食酪螨Tyrophagusputrescentiae(Schrank);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28组,阳性率14%.[结论]鉴定结果说明查获的境外蝇类涉及的国家较多,种类呈多样性.蝇体表面发现活体螨类,提示硫酰氟蒸熏法不能全部杀死螨类;蝇体内检出肠道病毒,表明虫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依然存在,应引起高度重视及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张述铿;王宇平;徐保海;周天喜;李平航;高博;张建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管有关问题的思考

    对现行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2006-2007年深圳口岸特殊物品出入境情况,发现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特殊物品具有批次多、数量少,以进口医学科研用生物制品类特殊物品为主的特点.基于对出入境特殊物品种类/数量越来越多,传染病传人传出风险越来越高,以及存在恐怖分子通过邮寄或携带含有病原微生物特殊物品进出境的方式进行恐怖活动的认识,为解决目前出入境特殊物品审批、查验、后续管理环节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完善监管的对策:(1)对出入境特殊物品申请主体进行一定限制,并强化申请者责任;(2)对特殊物品类别重新进行梳理和明晰,避免不同部门在对同一种物品是否属于特殊物品判别上的不一致;(3)建立特殊物品相关主管部门、入境口岸和目的地检验检疫局的协作机制,强化后续管理,构筑互联互动的监管网络;(4)建立低风险特殊物品的核销制度.

    作者:刘文正;胡命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蛋白芯片技术在卫生检疫中的应用前景

    阐述了蛋白芯片技术基本原理、制备及分析过程、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卫生检疫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对蛋白芯片技术应用于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方面进行探讨.由于出入境人群具有复杂多样、流动性高的特点,并有快速通关的要求,这就要求传染病的检测必须快速、高效、高通量和准确.蛋白芯片技术能进行传染病的检测和特异性分析,具有高通量、快速、高效、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在卫生检疫传染病检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忠华;李禾;杨宁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国际候机厅和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状况,为口岸疾病监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冬季至2007年夏季对国际候机厅区域内的4个场所以及国际交通工具机舱等公共场所的微小气候、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结果]候机厅各区域的温、湿度合格率均为77.8%,机舱的温、湿度合格率为66.7%,检验检疫工作区、候机区以及登机口区的照度合格率为88.9%,其余公共场所的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候机厅和国际交通工具的公共卫生总体状况较好,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大部分符合国家标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罗娜;韩勇;周元汪;汪行海;秦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顺德口岸从非法入境人员中首次检出HIV感染者

    2007年8月29日顺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对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时,首次从非法入境人员中检出1例HIV感染者,现将其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宋家乾;匡雏华;刘文彪;王树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冷饮制品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调查

    [目的]探讨控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冷饮制品的方法,防止食品安全危害.[方法]先后3次深入冷饮制品生产企业,对在生产加工环节李斯特菌污染冷饮制品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应用HACCP原理,对多次检出李斯特茵的环节进行潜在危害分析;采用3M快速检测法对生产加工过程各个环节采集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检验结果表明.在天花进风口冷凝水中检出李斯特菌.此处位于灌注机上方.通常冷饮制品加工环境湿度大,易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经风力在空气中扩散.若空气中存在李斯特菌污染源,冷凝水通过水珠下滴或风力经空气污染产品,造成潜在危害.[结论]在冷饮制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风险较高;在冷饮制品生产企业的SSOP控制中,对李斯特菌的控制是薄弱环节.

    作者:王冬;冯云;邓涛;罗诗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汕头口岸2005-2007年出口水产品卫生质量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本辖区出口水产品的卫生质量情况,提出加强检验检疫监管的措施,保证出口水产品卫生质量. [方法]对汕头口岸2005-2007年出口水产品卫生质量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品种包括有冻虾产品、冻烤鳗、冻鱿鱼等头足类,冻牛蛙腿、冻蟹肉、冻鱼、海鲜什锦、冻贝类、鱼浆制品和其他水产品等.[结果]2005年、2006年、2007年出口水产品批次不合格率分别为0.926%、0.875%、0.145%,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合格种类包括冻虾产品、冻牛蛙腿、冻养殖鱼、海鲜什锦、冻蟹肉、鱼浆制品、冻鱿鱼等.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谢物、呋喃西林代谢物等药物残留超标;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等微生物超标或阳性.[结论]汕头口岸出口水产品不合格检出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是实施了加强源头管理,实行兽药残留监管新模式,加强出口前检验和有针对性的检测,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等措施.今后加强出口水产品检验监管应进一步做好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电子监管,强化日常监管,完善监管模式改革,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和加强重点种类检验监管等工作.

    作者:沈烨;纪强;肖德雄;高丽芳;黄俊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引入HACCP体系创卫生监管新模式构建航空食品安全双重保障

    [目的)改革卫生监管模式,保障航空食品安全.[方法]对引入HACCP管理体系以来,福州空港口岸保障航空食品安全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用HACCP体系进行管理,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在口岸卫生监督中应用HACCP原理进行关键点控制,双管齐下,大限度地避免了航空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结论]在航空配餐企业和口岸卫生监督中应用HACCP原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航空食品安全的双重保障.

    作者:陈颖;陈坚;李小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卫生防疫工作初探

    通过亲身参与汶川大地震的灾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总结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模式:一是在地震灾区开展应急防疫工作要严格区分疫区和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重点;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三是应及时开展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应急培训.

    作者:杨承峰;杨浩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