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威海口岸外国人传染病监测现状,建立外国人入境后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国境卫生检疫监管水平.[方法]依据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威海2000-2007年入境的外籍人员传染病监测的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用Saaty's法估计各指标的权重.[结果]依据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和效率性原则,确定外国人入境后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项目指标构成,包括评估体系的层次结构和权重系数.评估体系包括3个方面的风险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预防控制措施;包括传染源的全球分布等14项子风险因素.并对评估体系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结论]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外国人入境后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科学、可行,有利于明确工作重点,维护国境口岸卫生安全.
作者:张亮;阮国栋;丛培质;梁师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H37RV株HSP65基因与IL-12基因的共表达载体pVIV02-HSP65-IL-12,并研究其在Vero-E6细胞内表达的可行性,为新一代结核多价DNA疫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培养的结核杆菌H37RV中抽提HSP65基因,克隆到pVIV02-MCS上的一个多克隆位点,构建pVW02-HSP65,将质粒pORF-IL-12上的IL-12基因经双酶切后,亚克隆到pVIV02-HSP65上,构建成共表达载体pVIV02-HSP65-IL-12.并经XbaI/AvrⅡ和NeeI/NheI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HSP65和mIL-12基因在Vem-E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和测序分析证明HSP65基因和mIL-12基因成功克隆到pVIV02-MCS上,且方向正确,序列无突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为阳性.[结论]共表达载体pVIV02-HSP65-IL-12构建成功,且pVIV02-HSP65-IL-12可在Veto-E6细胞中获得共表达.
作者:朱振华;王双桂;潘永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入出境人员近5年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6年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反应(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微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在289339名受检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751例,总感染率为0.2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0.25%,女性感染率为0.01%,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感染率(χ2=33.874,P<0.01);感染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0~49岁,占感染者总数的63.3%;职业以交通员工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62.1%;港台人员及境外人员占感染者总数的55.8%.[结论]应加强对口岸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及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梅毒等性病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梅毒通过国境口岸传人传出.
作者:刘春芳;庄宏杰;叶健忠;林勤丰;陆家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加强来自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的疫情处置,防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方法]对从赤道几内亚回国劳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时,发现有高热、畏寒症状的疟疾疑似病例及时进行血液涂片疟原虫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证24例疟疾病例,经病史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输入性疟疾,并进行了卫生检疫处置.[结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快速处理疫情是防止输入性疟疾播散的关键.
作者:王静;王绪发;杨绪理;伏明;徐聪灵;江永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认2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Real time RT-PCR)、逆转录PCR(RT-PCR)检测方法对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通过实时荧光RT-PCR、RT-PCR 2种实验方法在该病例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出的521个碱基与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比对,结果同源性高达99%.[结论]2病例为输入性基孔肯雅实验室确诊病例.
作者:洪烨;李小波;黄吉城;郑夔;师永霞;相大鹏;幸芦琴;郭波旋;李华;戴俊;钟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区分、简便诊断日本脑炎病毒的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并标记日本脑炎病毒的NSl的抗体,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对试纸条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价,并对三带喙库蚊进行模拟添加日本脑炎病毒检测.[结果]用三带喙库蚊研磨悬液上清、正常的昆虫细胞液进行测试,呈阴性反应;检测日本脑炎病毒的灵敏度均为1×105 pfu/ml,对三带喙库蚊添加日本脑炎病毒进行检测也取得同样结果,并在10~15min即可得到结果.[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可以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日本脑炎病毒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为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鹏飞;米超;平芮巾;张丽萍;王静;张乐;胡孔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比对检测,探讨诊断试剂盒的性能效果.[方法]采用6种第三代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抗-HCV,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作为验证试验.[结果]对2005-2007年518份血清(包括抗-HCV检测阳性血清)进行检测,A试剂阳性检出率高为5.79%,C、D试剂检出阳性率低为3.47%.与12份PCR检测阳性结果为吻合的试剂为A、F试剂,都是11份阳性(符合率为91.7%).[结论]A和F试剂是检测抗-HCV较理想的试剂.
作者:麻慧君;傅圣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阐述了灭蚊磁场的工作原理、设计特点、型号类型,对成蚊飞行行为的影响和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口岸媒介生物监测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着重探讨了灭蚊磁场在蚊类监测中的应用及与传统监测手段的比较.口岸地区人员货物流动频繁,是蚊媒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及关键地带.灭蚊磁场蚊虫监测效率高、设计独特使其在口岸蚊类监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曾潇;李学云;陈剑雄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一种适合现场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对蚊虫携带登革病毒的初步筛查.[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技术,建立上转换发光(UCP)免疫层析方法,筛查蚊体携带的登革病毒.[结果]该方法能在15min内对蚊虫携带的登革病毒进行快速筛查.[结论]建立的免疫层析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适合卫生检疫工作现场使用.
作者:宋锋林;王静;周蕾;吴刚;薛芳;张晓龙;姚李四;杜海方;张冠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区系研究,客观、科学表述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组成、分布规律,以有效管理和监测媒介生物,提高对媒介传染病可能从国境口岸传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判断,保护国境口岸安全和人体健康.[方法]收集全国口岸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不同时期的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类、复核、补充完善.建立全国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区系分布信息资料数据库.[结果]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口岸统计有ll类媒介生物,共760种,分布于2界、3亚界,分布在7区、17亚区之中.[结论]该研究首次描述了中国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区系分布情况,在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管理上起指导和比对作用.
作者:王海军;李俊成;汪仁杰;刘恩东;杨晨光;聂维忠;李德昕;杨冰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掌握福建省重要口岸辖区吸血蠓类的本底情况,为该地区内吸血蠓类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个客货流通量较大的代表性口岸,采用灯诱和挥网等方法采集蠓成虫,并制作玻片标本进行蠓种鉴定.[结果]共采获吸血蠓科2属39种,其中有11种为福建口岸辖区新纪录.将捕获的蠓类与福建省蠓类本底数进行比对.87种蠓类中有28种已有分布,占福建省本底蠓种的32.2%.[结论]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福建省重要口岸辖区内的吸血蠓类种属分布情况,为今后口岸预防控制吸血蠓传传染病的传入提供有价值的本底资料.
作者:张述铿;黄恩炯;姜荣富;高博;张建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了解温州口岸蝇类携带肠道致病菌情况的研究,为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1-12月在温州机场、龙湾码头、七里港码头3个地方,选择生活区、食堂、垃圾场作为调查点.将各点捕获的蝇类分类、分组后,对蝇体表、体内携带的细菌进行定量培养和鉴定.[结果]蝇类体表、体内携带的细菌很多,但绝大部份为人体肠道正常菌和条件致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除外)以变形杆菌属和普罗威登菌属为常见;其次为哈夫尼菌属和肠杆菌属等细菌;偶有检出沙雷菌属、摩根菌属、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等的细菌.[结论]蝇类携带的细菌与其孳生环境密切相关,故搞好环境卫生是防止蝇类机械性传播疾病的关键.
作者:黄建可;杨寿旺;徐建设;顿玉慧;吴海;李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卫生检疫标准管理,利用信息平台,实现网上标准的查阅、审定、应用后评估.[方法]研制卫生检疫标准管理系统,在信息平台上建立卫生检疫标准数据库、标准审定专家数据库,设定标准审定授权和标准评估要素,所有结果在系统中自动生成.[结果]该项目为总局科研课题,系统研制正在进行中.[结论]该系统的应用,可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网上标准的查阅、审定、应用后评估,把会议审定、评估等工作通过网络实现,节省了大量开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刘云凯;关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汕头陆运口岸进境车辆、货物的检验检疫情况进行评估,探索既符合全申报要求,又能达到有效把关与服务的方法,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传入.[方法]对2006-2007年经汕头陆运口岸进境的车辆及货物实施检验检疫监管,对截获的有毒有害物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汕头陆运口岸进境车辆及货物申报数量逐年增长,申报车辆及货物达到100%全申报;输入性有毒有害物质呈增长态势,其主要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美国、菲律宾;发现问题数量多的是几家日本、中国台湾三资企业.[结论]陆运进境车辆及货物存在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携带问题,面临外来有毒有害物质的威胁和环境污染.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应实施全申报制度,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把关,不断提高现场查验和防范能力,严防有毒有害物质的输入.
作者:韦文平;林静芳;陈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诺如病毒实验室诊断经验,进一步完善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上海口岸发生的又1起邮轮急性胃肠炎爆发疫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电镜观察等技术,对送检的9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运用2种EUSA试剂盒在9份标本中分别检出4份和5份标本诺如病毒抗原阳性;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方法,发现9份标本中有7份扩增出诺如病毒特异性条带;运用电镜在镜下观察到诺如病毒颗粒.[结论]诺如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将为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作者:王家栋;韩晓辉;刘江霞;章琪;方筠;田桢干;陆晔;张晓航;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国卫生检疫监管工作会议.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人大、政协两会刚刚结束,质检系统正抓紧贯彻落实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精神.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6步洗手法除菌效果及其受所用自来水和皂液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医护人员236名,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用6步洗手法而对照组用普通洗手法洗手,分别采集所有人员洗手前后手部皮肤拭子进行细菌总数、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检测,并对实验组洗手所用自来水和皂液各33份进行细菌总数计数.[结果]实验组洗手前后手部细菌总数合格率、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洗手前后手部细菌总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致病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总数合格率、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在洗手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洗手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抽检的自来水和皂液不合格率分别为3.03%(1,33)和12.12%(4/33),由此致5名医护人员洗手后细菌总数反而增加.[结论]医护人员采用6步洗手法的除菌效果优于普通洗手法,应大力推广使用,但应防止受污染的自来水及皂液对洗手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瑜珍;谢懿;何绪屏;何进才;刘文正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