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9年3期文献
  • WB条带重复使用检测HIV抗体的探索

    [目的]在确保检测质量的前提下,探索蛋白印迹(WB)确认实验阴性对照和阴性样本条带重复使用的可能性,以降低使用HIV抗体确认试剂的成本.[方法]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和Genelabs公司生产的H1V1+2型(HIV BLOT 2.2)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试验.用新试剂和已使用过的阴性对照和阴性样本的WB条带分别对8份阴性样本、12份卫生部艾滋病参比实验室提供的HIV抗体阳性样本和20份HI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IV抗体确认试验,用该试剂盒提供的弱阳性质控样品对试验样本进行5次重复比对实验.[结果]使用过的WB条带与未使用过的WB条带进行HIV抗体确认试验,结果是一致的.[结论]该方法一旦在全国近200家HIV抗体确认实验室推广使用,假设每个实验室每周进行1次确认实验,每年将可以为国家节约HIV抗体确认试剂费近200万元人民币.

    作者:梁跃波;李亚平;覃卫红;李相颖;张建生;王春梅;刘靖颖;段贵平;王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庆口岸出入境人群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重庆口岸出入境人群的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重庆口岸地区登革热监控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系统抽样抽取研究对象,进行登革热IgG抗体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测1556份样本,其中182份登革热IgG抗体阳性,阳性率11.70%.入境人员阳性率18.87%,明显高于出境人员;外籍人员阳性率超过20%;本市人员不足10%.不同国籍人员间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东南亚国籍人员阳性率62.16%,位列首位.不同职业人员间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6类人员阳性率超过10%,从高到低依次为渔民/船员、饮食服务人员、离退休人员、教师、商人、民工.曾经有国际旅行经历者阳性率(19.17%)高于没有国际旅行经历者(8.10%);出国频次越高的,阳性率也越高;不同目的国际旅行之间的登革热抗体阳性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出国劳务人员阳性率高(27.55%);曾经到达不同地区人员的阳性率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4个地区阳性率超过50%,从高到低依次为加勒比、东南亚、南美、南亚.来自/停留流行区人员的登革热阳性率(32%)明显高于未来自,停留流行区人员的登革热阳性率(9.85%).多因素分析提示:有国际旅行经历、境外人员血清登革热IgG阳性率高,特别是有频繁出国经历、来自,停留主要流行区、有东南亚居留史是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重庆本地人员登革热暴露机会较少、未发生或极少发生本地传播;对重庆地区而言,重点在传染源的发现和控制.对于口岸登革热防治工作,应有所侧重地对有国际旅行经历的人员的检疫和监测,特别要重点关注出入境频繁的、有登革热流行区居留史的人员.

    作者:冯翔宇;张华荣;刘启军;曾令聪;黄青徽;陈正明;沈滟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Ⅲ在江西口岸的应用

    [目的]寻找用于江西口岸的HIV抗体检测筛查程序,及时准确出具HIV抗体检测报告.[方法]分析本中心初筛确认为HIV抗体阳性的28份标本,应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的结果,再采用<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第2章HIV抗体检测中的替代策略Ⅲ进行验证比较.[结果]ELISA和另一种不同原理的胶体硒筛查方法呈阳性反应的标本,用明胶颗粒凝集方法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反应,与确认结果一致;仅ELISA筛查出现阳性的标本,用胶体硒与明胶颗粒凝集方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确认检测结果为阴性或不确定.[结论]应用HIV抗体检测的替代策略Ⅲ,可以为江西口岸HIV的筛查出具快速、准确的HIV抗体阴性报告提供技术上的依据.

    作者:刘岚;王建军;黄晶晶;廖立新;邓菲菲;吴燕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入境旱獭皮鼠疫危险性及快速侦检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中蒙边境口岸入境旱獭皮感染鼠疫的风险性,建立实用于口岸的快速有效的入境旱獭皮鼠疫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聚合酶链反应(PCR)、胶体金和免疫层析(UCP)方法检测旱獭皮携带的鼠疫杆菌,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测样品8060份,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出鼠疫F1抗原阳性120份,经复判阳性60份,阳性率0.74%;PCR方法检出阳性样品70份,阳性率0.87%;UCP检测到阳性样品45份,阳性率0.56%;胶体金快速试纸检测,未获得阳性结果.对新鲜旱獭皮样90份经过处理后进行细菌学检验,未发现阳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CR与RIHA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UCP与RIHA阳性率间差异有显著性(0.01

    作者:郝广福;斯勤夫;孟传金;王东胜;乔舜;魏怀波;田丽;李宏;葛润平;张胜;郝静云;云托娅;杨喜风;吴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福州口岸入境船舶上首次发现埃及伊蚊及其携带的病原体

    [目的]通过加强入境船舶医学媒介监测,防止新蚊种、蚊媒传染病传人和传播.[方法]对入境船舶的积水容器进行蚊幼虫监测,并采样送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病原检测,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对船员施行流行病学调查、体温检测、医学检查等措施.[结果]全船发现9处积水,1处蚊幼虫阳性,积水4000ml,幼虫70条,羽化后经实验室鉴定该蚊幼虫均为埃及伊蚊,未检出登革热、基孔肯雅、西尼罗、乙脑等病毒.对该轮船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检查,未发现登革、基孔肯雅热、乙型脑炎、西尼罗热、黄热病等病人.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措施后,未再发现成蚊和蚊幼虫.[结论]埃及伊蚊属福州地区外来蚊种,是传播黄热病、登革热等热带病的重要媒介.提示福州口岸应提高防范意识,特别应加强来自蚊媒传染病疫区船舶的蚊媒监测、卫生处理工作.

    作者:陈佳木;李亚伦;李平航;周天喜;吴青;蔡亨忠;张建庆;黄恩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中国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名录

    [目的]掌握国境口岸新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组成情况,提高对媒介生物传出传人可能引发传染病的反应速度及控制能力.[方法]搜集公开发表的刊物和书刊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核对、补充和完善.[结果]截止2006年底,共发现医学媒介生物11类(鼠、蚤、蚊、蝇、蜱、螨、蜚蠊、蠓、虱、臭虫、自蛉)760种,比1997年的11类,513种,新增250余种.[结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组成的研究,是口岸医学媒介控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控制医学媒介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的传出或传入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海军;李俊成;杨晨光;李德昕;聂维忠;刘恩东;汪仁杰;杨冰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首次从入境旅客耳内发现病媒生物——血红扇头蜱

    2009年2月15日,1名中国籍旅客从首都国际机场入境后出现头痛耳鸣等身体不适症状,自行前往航天中心医院就诊,该院医生从其耳内取出1只活体小虫.2月16日经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医学媒介检测实验室鉴定,该虫为蜱类.后经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请许荣满教授鉴定,结果为血红扇头蜱若蜱.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旅客是由马来西亚旅游回国,而血红扇头蜱是马来西亚常见蜱种.这是一起典型的有害生物入侵案,如未及时发现,极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输入和外来生物的扩散,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郭天宇;任彤;郭敏卓;刘韦华;李宝明;汪涛;刘艳华;曾召鹏;王文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南方五省口岸蚊类携带虫媒病毒调查

    [目的]掌握南方口岸蚊媒携带病毒的本底资料,为蚊传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动吸蚊器人工法和捕蚊磁场自动法采集南方5省口岸各类蚊虫.采集到的蚊类超低温送至实验室,研磨处理后用荧光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乙脑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等重要蚊媒病毒,结果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蚊标本研磨液同时用C6/36细胞进行虫媒病毒分离培养,出现细胞病变后分别用黄病毒科、甲病毒科各自的通用引物进行鉴定;对未能鉴定的未知病毒进一步用随机PCR方法进行扩增、克隆、序列测定、Blast搜索.[结果]从南方5省口岸采集到各类蚊虫12575只,鉴定后共分成254组.各组标本经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果登革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均为阴性;检测到2份福建省来源三带喙库蚊的标本乙脑病毒核酸阳性,经乙脑病毒E基因引物PCR扩增、测序分析证实为G Ⅰ型病毒.254份标本经C6/36细胞分离培养出现42份细胞病变,用黄病毒科、甲病毒通用引物PCR扩增,均未得到特异片段.选取1份典型病变的细胞培养物进行随机PCR鉴定,结果发现了1种潜伏于C6/36细胞中的浓核病毒.[结论]南方5省口岸蚊媒中可能未携带登革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等重要蚊媒病毒,只有少量蚊虫携带乙脑病毒,蚊虫体内检测到的G Ⅰ型乙脑病毒属于福建省首次发现,出现病变的C6/36细胞可能是由自身潜伏的1种C6/36细胞浓核病毒引起.

    作者:郑夔;黄吉城;李小波;洪烨;师永霞;幸芦琴;相大鹏;郭波旋;胡龙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发挥卫生处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卫生控制水平

    [目的]口岸卫生处理工作应以卫生控制为宗旨,不断提升口岸卫生服务效能.[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探讨口岸卫生处理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果]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口岸卫生处理服务效能.(1)加强理念转变,提高热情服务能力;(2)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开拓创新能力;(3)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技术装备能力;(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有效把关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口岸卫生控制水平.[结论]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口岸卫生处理工作,充分发挥其服务效能,才能促进口岸卫生控制工作科学发展.

    作者:邵柏;丛培质;姚彬;李福义;王洪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罗湖口岸出入境大厅空气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目的]发现影响罗湖口岸出入境大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在罗湖口岸4层出入境大厅各设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对空气中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每月进行1次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楼大厅空气中甲醛和一氧化碳含量均高于其它楼层,3楼北侧空气中甲醛和一氧化碳含量均高于3楼其它位点;地库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其他楼层.[结论]汽车尾气是造成罗湖口岸出入境大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作者:肖安涛;曾卉;金春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流感大流行特征启示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

    [目的]将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点和20世纪3次流感大流行特征相比较,以期对优化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比较20世纪3次流感大流行与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特征,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优先防控策略.[结果]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除目前尚不能确定多个发病高峰以外,已呈现出与既往大流行相似的其余4个特点:(1)病毒亚型的转变;(2)年轻人群高死亡率;(3)传播性高于季节性流感;(4)地域性差异.[结论](1)对流感病毒相关宿主的病毒学监测及相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可以提前预警,是流感防控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防控策略的优化.(2)进一步探索本次甲型H1N1流感出现的年轻人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机制,了解高死亡风险人群,将有利于优化控制策略.(3)积极的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实时病毒监测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很重要.(4)充分估计流感大流行的传播态势,可能有助于防控策略的成功.(5)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实现全球信息和经验共享有助于互相借鉴、改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策略.

    作者:雷达;艾立新;邓红樱;丁国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茂名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

    [目的]对茂名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法对采集的病人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采集病人2份咽拭子标本,其中1份咽拭子标本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H1及N1的RT-PCR反应体系扩增曲线有明显对数增长且Ct值分别为25.21(H1)和25.07(N1),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另1份咽拭子标本则呈阴性.后采集第3份咽拭子标本连同第1分标本送广东省疾控中心复检,结果2份标本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结论]这名病人为福建省第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由于及时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的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检测,快速确诊了病例,为疫情的控制争取了时间,防止了2代病例的出现.

    作者:廖国东;陈家图;罗光毅;何展;杨适乡;胡乐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