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9年6期文献
  • 美洲、欧洲和澳洲进口废物携带的卫生性蝇类分析

    [目的]分析近年来从美洲、欧洲和澳洲进口的废物中截获卫生性蝇类的规律,为口岸对进口废物进行卫生检疫提供资料.[方法]对2003-2006年从新会、广州、东莞等口岸的518批次进口货物检出的卫生昆虫进行鉴定.[结果]共截获蝇类65种,其中蝇科24种、丽蝇科20种、麻蝇科17种,厕蝇科4种,其中有9种在我国无分布记录;另有26种广东省无分布记录,2者占截获蝇类种数的53.8%.以丽蝇科截获数多(2044只),蝇科次之,厕蝇科少.丝光绿蝇、红头丽蝇、家蝇和大头金蝇等蝇种占所截获蝇类数量的63.9%,是进口废物中携带的主要卫生性蝇类.[结论]外来蝇类侵入我国的风险很高.这些外来蝇种如果在国内定殖,会造成迅速繁殖,成为我国卫生昆虫系的主要成员.

    作者:陈玉排;区浩宇;林伟权;梁铬球;贾凤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黑龙江省2个边境贸易口岸蚊类本底调查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饶河、逊克2个边境口岸蚊种组成及生态习性,填补区域蚊类本底情况的空白.[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诱蚊灯法和挥网法收集蚊类.[结果]在黑龙江省逊克、饶河口岸捕获蚊虫8454只,计4属14种,其中逊克口岸4属8种,饶河口岸3属12种.针阔混交林、江边湿草地、牛舍3种不同生境均以刺扰伊蚊为优势种群.5-10月均有蚊类活动,高峰期出现在8月份(2493只),主要蚊种刺扰伊蚊的高峰期亦出现在8月份(2466只).[结论]本次调查为在饶河、逊克口岸深入开展蚊类防制工作提供了依据.

    作者:富英群;白阳森;李永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山东口岸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

    [目的]大力推行口岸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方法]通过对山东口岸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进行检测,并对其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结果]山东口岸公共场所单位室内环境监测平均合格率96.7%,检测公用物品合格率为85.2%.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各项指标得分均有所提高.各项卫生管理指标测评得分率经X2检验,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在产品索证、卫生管理档案建立、卫生组织管理制度健全和卫生操作规范方面的提高为突出.[结论]口岸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明显.它可以督促口岸公共场所经营者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口岸公共场所经营者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又能规范口岸卫生监督制度,提高口岸卫生监督水平,为新时期口岸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方法.建议在全国推广使用.

    作者:邵柏;姚斌;于浩;丛培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硫酰氟在口岸卫生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随着国际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淘汰溴甲烷计划的进一步实施,硫酰氟作为溴甲烷的替代熏蒸剂,其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尤其它在口岸熏蒸处理中的应用,更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在建筑、卫生、交通运输、食品加工、动物饲养等领域对硫酰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国家质检总局还制定了有关硫酰氟熏蒸制剂使用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为此,从基础研究、量效学研究、新型计量器研发、安全应用技术、现场应急处置、应用前景等方面对硫酰氟的应用研究概况作一介绍,供同仁们应用硫酰氟时借鉴.

    作者:郑剑宁;裘炯良;杨定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天河口岸国际候车厅卫生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目的]对天河13岸国际候车厅卫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其卫生状况,为强化国际候车厅的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天河口岸国际候车厅的卫生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2008年8月8-24日,天河口岸国际候车厅卫生质量均合格.其中8月22、19、17日卫生质量等级为1级,卫生质量良好;其他日期卫生质量等级为2级,卫生质量合格.[结论]模糊综合评价较单个指标能更为客观、合理地评价国际候车厅的卫生质量.

    作者:孙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6S rDNA序列分析法在国际船舶压载舱沉积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在国境口岸监测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可行性.[方法]按照0.5mg/0.5ml样品接种10ml增菌液的比例将压载舱淤泥样品分别接种到营养肉汤和碱性蛋白胨水中,37℃过夜,震荡摇匀.增菌后划线接种在选择培养基上,过夜培养后挑取阳性菌落纯培养,按照试剂盒说明提取细菌基因组,扩增细菌基因组16S rDNA片段,将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48份样品中共检测12种细菌,其中检测到的霍乱弧菌有1株为B33株.这株霍乱弧菌早在2004年分离自非洲东南部国家莫桑比克的贝拉港,是O1群霍乱弧菌的经典型与Eltor型杂交后产生的菌株,O139群霍乱弧菌尚未检测到.[结论]16S rDNA序列分析法可用作国境口岸外来微生物的监测和分析.

    作者:李云峰;吴刚;薛芳;宋锋林;蔡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建立寄生虫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初步应用

    [目的]采用生物分子技术更快更准确地检测食品中寄生虫,提高检测效率.[方法]应用纳米金标记磁珠分离电化学检测DNA方法.以纳米量子点为DNA标记,夹心法为目标捕获方法,通过磁珠分离富集途径,利用电化学方法检测纳米金标记在碳电极表面的还原信号,建立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结果]目标DNA样品出现明显信号;非碱基配对样品中无信号.在无磁性的电极上检测也无信号,说明Au67没有非特异性吸附.[结论]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它可以从复杂的样品中快速分离、纯化、浓集出目的物.它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先进的检测技术.

    作者:齐震玉;卢行安;秦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计快速测定核桃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计法,快速定量地测定核桃和核桃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总量.方法的检出限为2.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回收率>8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满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需要.

    作者:王勇;张朋杰;李蓉;果旗;王雄;吴继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冰淇淋中紫色色杆菌的分离鉴定

    [目的]对进出口送检冷冻食品及市售冷冻食品进行食品安全调查.[方法]按<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2-2003)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挑取平板上的紫色菌落纯培养,获得的菌株在VITEK微生物鉴定仪中进行鉴定.[结果]从1份冰淇淋样品中分离出1株紫色色杆菌.[结论]由于紫色色杆菌感染病死率极高,对食品中该菌的检测值得重视.

    作者:彭小莉;陈伟玲;陈双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珠海保税区发生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

    [目的]调查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口岸区域内再次发生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法]对疑似食物中毒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采集确诊病例呕吐物、肛拭子,食堂从业人员肛拭子,以及发病前一天早、中、晚餐和当天早餐食物留样以及可疑食品生河粉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临床诊断,28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中有8例确诊为食物中毒.所有食物留样和生河粉样品以及病例呕吐物中均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生河粉样品的蜡样芽孢杆菌计数为13×107cfu/g.从业人员肛拭子中2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检出大肠埃希菌,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这是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口岸辖区内的企业职工食堂存在食物中毒隐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将其作为食品卫生监督的重点,加强管理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作者:陶国宏;姚若东;孙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浙江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监测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索浙江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艾滋病的口岸监督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8-2007年浙江口岸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浙江口岸20年共检出HIV感染者107例,总检出率为0.18‰;以中青年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4.35:1;3/4以上是已婚者;以商务、劳务人员和船员居多;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浙江口岸HIV感染的流行状况依然严峻,必须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与干预,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

    作者:李莉;齐润姿;沈若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深圳口岸甲型H1N1流感医学排查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阻断疫情的传播,并为下一阶段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5-7月皇岗口岸入境人员采用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检测体温、口岸现场医学巡查、健康申报等技术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的医学排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是皇岗口岸对入境人员进行甲型H1N1流感医学排查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系统误差,并受到环境的影响;医学巡查可以有效提高传染病检出率,是口岸开展传染病医学排查工作的重要补充方法.[结论]应对红外体温监测设备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升级,提高其监测的准确性;同时进一步发挥医学巡查的积极作用,将高科技手段与传统做法相结合,从而提高传染病的检出率,保护国人的健康安全.

    作者:伍锡南;李戈静;黄宇峰;周俊平;董凤武;闫晗;卢明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液相蛋白芯片法与BAS-ELISA法检测病原抗体的方法比较

    [目的]分别建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鼠疫耶尔森菌、SARS病毒、结核分支杆菌等发热病原抗体的液相蛋白芯片定量检测方法,比较液相蛋白芯片方法与生物紊-亲和素系统(BAS-ELISA)方法的检测能力.[方法]用诊断抗原包被编码微球,应用间接法检测模式,建立液相蛋白芯片定量检测病原抗体的方法,用液相蛋白芯片和BAS-ELISA方法检测相当样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建立的液相蛋白芯片分别检测流感、禽流感、鼠疫、SARS、结核特异性抗体,低检测限分别为5.68ng/ml、1.50ng/ml、50.30pg/ml、105.57pg/ml、14.06pg/ml.液相蛋白芯片方法和BSA-ELISA方法的检测性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于相同样品2种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与BAS-ELISA方法相比,液相蛋白芯片检测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为同时检测多种病原抗体、任意组合检测目标物提供了平台.

    作者:杨永莉;王静;乔舜;孙肖红;杨宇;单麟军;谢士嘉;胡孔新;张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艘外轮上同时发现多例传染病感染者的调查报告

    [目的]加强对国际航行船舶的卫生监督,防止传染病通过外籍船员传人传出.[方法]对l艘外轮上发现的传染病可疑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诊艾滋病病人1例,HIV感染者1例(合并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者1例,丙肝病毒感染者2例.[结论]同1艘外轮上同时发现多例、多种传染病感染者,说明通过外籍船员将传染病传入国内的风险很大.口岸和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这一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力度,保障口岸卫生安全.

    作者:张军伟;刘明杰;刘福奎;李磊;于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2007年4月,烟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采用ELISA法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感染初筛时,发现1份HIV抗体检测结果为强阳性血清.随即将阳性血清送山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采用ELISA法复检,结果仍为强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出现gp160、p24双条带.然而在对受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其强烈否认有高危性行为,怀疑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随后,阳性血清被送往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疑难确证,结果同样出现gP160、p24双条带.进一步用核酸定量检测(NASBA)进行HIV载量检测,结果为阴性.因此,建议作为HIV抗体阴性不确定进行随访.后经1年的多次随访检测,终排除了其HIV感染.上述情况表明,对WB检测结果仅出现gp160和p24条带的样本直接判定为阳性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结合核酸检测等辅助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综合考虑,艾滋病实验室在出具检测结果报告时,一定要慎重.

    作者:刘建礼;朱红;陈晓光;张齐;刘福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深圳湾口岸甲型H1N1流感染疫嫌疑人咽拭子样本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湾口岸甲型H1N1流感染疫嫌疑人咽拭子样本采集情况,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样本阳性检出率,为今后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5-7月份从深圳湾口岸入境的789例甲型H1N1流感染疫嫌疑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医学检查、咽拭子样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因素及专业体格检查情况对咽拭子样本阳性检出率影响较大.[结论]准确、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专业、细致的医学检查,规范的样本采集,科学的检测手段有助于提高样本阳性检出率.

    作者:徐媛;黄彤文;罗婷婷;赵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梅毒感染者处置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梅毒感染者的处置方式.[方法]分析实验室梅毒检测方法现状,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机制及疗效,目前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者处置方式.[结果]目前尚无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反映梅毒(尤其是经治疗后的梅毒)是否有传染性的实验室指标作为能否给梅毒感染者签发<健康证书>的依据.但青霉素治疗梅毒的疗效是肯定的,治愈率几乎达到100%.[结论]可以把是否已接受过正规驱梅治疗作为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者签发证书的依据.

    作者:杨寿旺;李睿;黄建可;吴昊;周振达;徐建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008年深圳口岸外籍人员血清登革病毒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外籍人员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感染状况,为我国口岸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8年8-9月入境体检的外籍人员进行血清DV IgM、IgG抗体检测,ELISA可疑结果采用登革热IgG/IgM联合快速检测卡进行复检以终判定结果.[结果]共对440名外籍人员进行了血清DV IgM、IgG抗体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2.27%(10/440),IgG抗体阳性率为1.14%(5/440).未检出IgM、ISG抗体均阳性者.东南亚地区人员的DV IgM、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9%(6/79)和3.80%(3/79);拉丁美洲人员的DV 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均为6.67%(1/15);北美地区人员的DV IgM抗体阳性率为0.99%(1/101)且未检出DV IgG抗体阳性者;欧洲地区人员的DV IgG抗体阳性率为1.59%(1/63)且未检出DV IgM抗体阳性者;非洲和大洋洲人员均未检测出DV抗体阳性者.[结论]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入境人员携带DV的可能性较大.随着全球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应进一步加大对口岸传染病的防控力度.

    作者:董瑞玲;朱玉兰;张登峰;俞杨;刘胜牙;王佃鹏;黄宗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总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总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的相关性,了解用TLC预测CD4+T淋巴细胞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136例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共计144对TIE与CD4+T淋巴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敏感度、特异度、功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预测CD4<200个/μl和CD4<350个/μl时的TLC佳临界值.[结果]CD4+T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总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81,P<0.01).用TLC<1300个/μl预测CD4<200个/μl敏感度为42.42%,特异性为91.74%,功效率为81.17%,阳性预测值为58.33%,阴性预测值为85.38%;用TLC<2 200个/μl预测CD4<350个/μl敏感度为72.50%,特异性为76.19%,功效率为74.39%,阳性预测值为74.36%,阴性预测值为74.42%.回归方程:CD4+T淋巴细胞数(个/μl)=16.708+0.158×总淋巴细胞数(个/μl).[结论]在条件有限的地区,可以用淋巴细胞总数预测CD4+T淋巴细胞数,监测HI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情况,粗略判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作者:潘光合;谭勇;吴文旺;甘洁;梁也;曾爱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