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连续截获铅蓝丽蝇Calliphora livida Hall,1948.该种类分布于北美,是一种重要丽蝇种类.本文描述了该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并提供了根据截获标本所绘制的雄性尾器及雌性产卵器图.
作者:邓耀华;王广鹏;周庆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掌握皇岗口岸蝇类、蜚蠊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12月采用笼诱法对皇岗口岸的蝇类进行了调查,采用盒式诱捕法进行蜚蠊调查.[结果]捕获蝇类2436只,经鉴定为4科10属16种,其中大头金蝇为优势种群,年平均蝇密度为20.3只/笼·d.捕获蜚蠊357只,经鉴定为2科2属2种,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年平均蠊密度0.58只/盒.[结论] 皇岗口岸蝇类密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应采取措施加强灭蝇工作.继续开展口岸生物媒介本底调查,掌握其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作者:叶颖;李孟仁;徐斌;雷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符合各口岸工作实际的进境集装箱空箱检验检疫模式.[方法] 对厦门检验检疫局东渡办事处进境集装箱空箱检验检疫模式进行剖析,对进境集装箱空箱检验检疫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当前进境集装箱空箱检验检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果]检验疫部门采取的监管模式:检验检疫部门于码头抽查+辖区堆场和码头协检+检验检疫部门有效监督管理.这种检验检疫模式,检疫部门在码头实施检疫的基础上,提高辖区内堆场,码头协检的成效,保证疫情得以有效监管和处理.[结论] 进境集装箱空箱的检验检疫是防止疫情传入境内必不可缺的环节.其终目的是服务于外贸需求,有效防范疫情的传入.
作者:汪东风;姚力;孙先昌;黄伟民;张冬冬;林振基;谢团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实验室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在食品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国内外技术标准要求,为了保证所提供的数据公正、准确和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控制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本文概述了食品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并对内部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作者:王昌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艾滋病病毒(HIV)具有高度变异性,根据基因序列的同源性,HIV被分为多个亚型,HIV亚型检测对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核酸分析的亚型检测方法近些年出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异源双链核酸泳动实验、限制性片度长度多态性分析、DNA酶联免疫技术、基因芯片技术(DNA microassay)和多重PCR等多种亚型检测新方法.
作者:刘建礼;孙福军;朱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掌握船舶压载舱结构及其管系运行基本情况,为科学开展压舱水监测和消毒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登轮实地察看各类船舶压载舱结构及其管系运行情况,结合走访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调查20艘次船舶.船舶的压载舱总体分为顶边舱、底舱和边舱3种类型.左右两侧舱内的压舱水可通过压载管系相互循环调换.[结论] 为科学开展压舱水检测和卫生处理,应根据船舶压载舱结构和不同部位选用适当方法采集压舱水样本,应首选压载舱的空气管和人孔为实施消毒处理的投药口.
作者:聂维忠;杨晨光;刘恩东;李德昕;汪仁杰;李俊成;赵彬;张乐;胡孔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全自动卫生处理设备的消毒效果,为评估该设备的应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消毒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样品分别进行增菌培养,菌落计数采样方法按照<微生物检验抽样原则>(GB/T47891-2003)进行,实验室检测菌落总数参照<菌落总数标准>(GB/T4789.2-2003)方法进行.[结果]经检测采用自动消毒喷洒装置消毒前与消毒后杀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经检测该设备性能可靠、高效、实时性好,符合卫生处理标准,可完成消杀灭任务,适用于进出境货物和交通工具的卫生处理.
作者:郝静云;于占海;朱明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食品中β-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技术的研究,选择操作性强、证实方法简便准确、检测周期较短的检验技术,为今后修订国家标准,向国际标准化靠拢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利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增菌液、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平板厌氧培养、API 20STREP生化鉴定试剂盒及常规生化鉴定检测食品中的β-溶血性链球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适用于β-溶血性链球菌的培养、分离与鉴定.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增菌液、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平板的增菌、分离效果优于GB/T4789.11-2003中的葡萄糖肉浸液肉汤和普通血琼脂.[结论]API 20 STREP快速鉴定系统更是为简化操作程序,缩短检测周期提供有效方法.
作者:吴福平;邵景东;姚卫蓉;王毅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回顾调查国际旅行者黄热疫苗预防接种资料,为监测黄热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对辽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和沈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5-2007年的黄热疫苗预防接种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07年共有8492人次接种黄热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副反应者共有150例,副反应发生率为1.77%.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而性别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接种黄热疫苗发生不良反应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因此在接种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对接种人员给予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并且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于畅;张明;李云峰;吴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肺炎球菌可引起肺炎、脑膜炎、败血症、中耳炎等疾病,在2岁以下婴幼儿和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实践证明,接种肺炎疫苗是安全、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本文介绍了肺炎球菌疫苗的发展及其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和应用,旨在为肺炎球菌疫苗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黄婷婷;高锦平;何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监测应用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及意义,为今后应用在出国劳务人员健康体检中探寻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阐述,分析其检测技术的发展,探讨其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与DNA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比现在使用的乙肝两对半指标更能反应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状态.[结论]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肝内病毒继续复制或复制活跃程度的指标,在出国劳务人员健康体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体检单位评价体检者的健康状态.
作者:胡云;张培男;钱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口岸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方法] 对2009年4-12月357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及13例确诊病例基本情况、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结果] 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与既往流感大流行特征基本类似,控制输入性病例有助于延缓疫情在国内的传播.[结论]检验检疫部门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从严从紧从细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到来的疫情新态势.
作者:钱吉生;胡学锋;韩建平;张纯;晏世武;凌刚;吴海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掌握口岸归国人员中艾滋病的感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口岸艾滋病监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黑龙江省曾设在口岸上的艾滋病监测点的归国人员艾滋病监测数据,并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设置艾滋病监测点的5个口岸中,东宁口岸检测出5例艾滋病感染者,检出率为0.40%;绥芬河公路口岸检出1例艾滋病感染者,检出率为0.10%;绥芬河铁路口岸、牡丹江机场口岸、哈尔滨机场口岸均未从归国人员中检出艾滋病感染者.各口岸艾滋病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异性性接触.[结论]此次监测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艾滋病监测点试行期间对归国人员采血检测的结果.由于监测点采集样本数较少,很难得到更多的监测数据.在口岸现场,入境人员中的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按照法规的要求主动申报的极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归国人员的艾滋病监测,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是口岸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一大隐患,因此,必须尽快制定有效地口岸归国人员艾滋病监测方法.
作者:王晓杰;侯咏;丁淑丽;王勤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结合WHO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引物和探针,探索合适的实时荧光RT-PCR试剂应用于国境口岸甲型H1N1流感病毒疑似标本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连续梯度稀释阳性对照品进行检测,从而分析AB AgPath-ID、Qiagen QuantiTect和Takara One Step PrimeScript 3种常用实时荧光RT-PcR试剂的灵敏度、信号强度、反应效率等因素.[结果]3种试剂的检测下限均为1:1000倍稀释阳性对照品;AB AgPath-ID、Qiagen QuantiTect和Takara One Step PrimeScript检测的线性斜率分别为-5.517、5.214和-4.600;信号强度上Qiagen QuantiTect相对于其他2种明显偏弱.[结论]为国境口岸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检测和监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作者:黄宗炎;朱玉兰;刘胜牙;王佃鹏;高朝贤;董瑞玲;黄彤文;李政良;胡孔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2008年上海出入境人员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情况.[方法]对2008年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检疫疾病监测过程中,胸片X射线检测怀疑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进行痰液的抗酸染色检查、分支杆菌培养以及细菌鉴定.[结果] 2008年1-12月上海地区出入境人员X射线检测怀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8人.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共5例(占17.86%),其中1~9条/100视野的3例,1~2条/300视野的2例.痰培养阳性16例,占57.14%;阴性12例,占43.86%;其中液体培养及LJ培养均为阳性9例;液体培养阴性、LJ培养阳性1例;液体培养阳性、LJ培养阴性6例.培养阳性的菌株中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的为4例,占25.00%;鉴定为非结核分支杆菌(MTM)的为12例,占75.00%.经核酸测序显示NTM中,胃、堪萨斯分支杆菌2例,脓肿、龟分支杆菌8例,戈登分支杆菌1例,偶然分支杆菌1例.[结论] 加强对出入境重点人群的结核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实验室需要提高痰涂片的检出率,重视疾液培养技术,努力提高检测能力.
作者:王健;方筠;张琳;章琪;张晓航;田桢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查明进境狐狸的死亡原因,严防外来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传入,确保人类和动物安全,为同群进境狐狸和公共卫生安全评价、有效监管和风险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对进境的死亡狐狸进行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血琼脂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链激酶试验、杆菌肽敏感试验、CAMP试验和触酶试验,开展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结果]从死亡狐狸中检出停乳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并证明分离的停乳链球菌对小鼠有致病性,M.L.D为3.32×107活菌数,LD50为9.55×107活菌数.[结论]停乳链球菌对动物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该菌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同时提示在进出境动物贸易中应加强疫病检疫,关注运输途中温湿度、通风性和柄息环境条件以及条件性致病菌的危害.
作者:何永强;张弘;王华雄;黎昊雁;李可;张晓峰;程洁;方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为评估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红外测温仪快速体温筛查效果,规范国境卫生检疫中红外测温仪的操作应用,从而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方法]在经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入境人员中,随机抽样1 000名,严格按照3种红外测温仪和医用水银温度计的操作方法,对每一名抽样入境人员现场进行4种方法的体温测量,记录所得数据.以医用水银温度计为标准,比较3种红外测温仪的快速体温筛查效果;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样本.[结果] 与医用水银温度计相比,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的快速体温筛查效果好,TD400多功能红外温度计次之,便携式红外体表温度测温仪的效果不及前2种红外测温仪.[结论]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在快速体温筛查工作中快速、精准、方便、可同时对多人进行体温监测,在人流量大、通关速度快的国境口岸开展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无疑是3种红外测温仪中效果好的测温设备;TD400多功能红外温度计的效果也比较准确,而且检测快速,但不能同时对多人监测、也容易因操作不规范造成误差,在3种红外测温仪中效果次之;便携式红外体表温度测温仪使用时易受外界影响,有一定误差,测温效果不及其他两种红外测温仪,使用时需加校正值.
作者:黄鹂;林少佳;廖如燕;吴惠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针对国境口岸对出入境人员常规监测的4种传染病,研究和开发同步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蛋白悬浮芯片法的原理,建立传染病病原体及抗体单体系和复合体系检测系统;通过统计分析和对比的方法检测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4种传染病同步检测的方法,即对HBsAg、anti-HCV AB、anti-HIV AB、anti-Syphilis Ab同时进行检测;以检测HBsAg为例比较了悬浮芯片法与ELISA法的灵敏度;对4种病原体同时检测的复合体系中各种抗原与其对应抗体的特异性作了比较分析,特异性比较强;通过与ELISA法的比对,检测结果比较可靠.[结论]复合体系的悬浮芯片法利用免疫学原理,可以通过同步检测人的血清,诊断人是否感染所检测的4种病原;这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特异性强;其优点是样品用量小、可高通量检测、省时快捷.
作者:张会孝;吴晓康;王静;胡孔新;强军;吴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拱北口岸入境人员中有流感样症状的旅客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从而有效地开展口岸甲型H1N1监测工作.[方法] 对拱北口岸2009年5-12月份入境人员中有流感样症状旅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12月份共监测具有流感样症状旅客1 488例,经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70例,检出率为4.70%.70例确诊病例均以发热表现为主,伴有头痛、咽喉痛及咽部充血、咳嗽、肌肉关节痛等流感样症状.病例以从国外归来的中国籍旅客为主,占确诊病例的85.71%,10~19岁年龄组甲型H1N1流感检出率高,为8.28%.[结论] 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传播迅速,且拱北口岸入境人员中甲型H1N1流感病例逐渐增多,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已成为口岸防控传染病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入境人员甲型H1N1流感监测,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咨询力度,提高入境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将有利于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国际间的传播.
作者:吴惠清;林桂强;鄢勇俊;徐荣锋;王虾仔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