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1年1期文献
  • 广东口岸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疟疾的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经广东口岸入境疑似疟疾的旅行者和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6-2010年8月间对226份血样进行检查,共检出疟疾32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感染者主要是中青年、劳务工人,多数来自非洲地区,发病季节以6-8月份居多.结论:广东口岸地区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作者:苏锦坤;师永霞;洪烨;郑夔;李小波;黄吉城;相大鹏;幸芦琴;郭波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鼠类生境样本鼠疫耶尔森氏菌的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鼠类生境样本中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优选、评价鼠类生境样本DNA提取方法,提取疫区鼠类洞穴土壤、粪便等生境样本中DNA,应用RT-PCR试剂盒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pla基因.结果:柱式土壤DNAout法提取DNA效果好,回收率是24.54%.联合应用柱式土壤DNAout法和RT-PCR法检测鼠类生境样本,鼠疫耶尔森氏菌pla基因的阳性率为3.44%(10/291).结论:应用柱式土壤DNAout法提取鼠类生境样本DNA,RT-PCR法可以检测到鼠类生境中鼠疫耶尔森氏菌pla基因.

    作者:潘光合;梁亮;万道正;梁中平;杨会敏;于建国;田珍灶;蓝翊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检中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76名口岸出入境体检者的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776名口岸出入境体检者中,体检异常者1056例,疾病检出率为10.80%;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的检出率;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以5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高,以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检出率高.结论:超声检查具有简便、无创、快速等功能,在疾病的早期发现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状况评价提供了依据,有针对性地为口岸出入境人员提供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凤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首例入境集装箱中发现疑似鼠疫感染死鼠的检测

    目的:通过对入境集装箱中发现的死鼠进行实验室检测,加强叫岸对入境啮齿动物携带鼠疫杆菌的监测力度.方法:分别用胶体金和PCR方法对入境集装箱中发现的死鼠进行鼠疫杆菌检测.结果:该样本鼠疫杆菌F1抗原阳性,pla基因和fra基因PCR扩增均为阳性,判定该样本为疑似鼠疫杆菌感染.结论:在口岸一线加强对入境鼠类携带鼠疫杆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不断加强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没,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建没及重大疫情检测技术储备.

    作者:胡群;童淑梅;马思杰;郭利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一起外轮群体性腹泻事件的实验室检测及分析

    目的:调查一起外籍船员群体性腹泻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腹泻疫情进一步扩散,并防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集腹泻船员的肛拭子、粪便样本,处理后利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样本同时进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0157:H7的检测;同时对以上样本进行增菌和分离培养;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结果: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14份样本(12份肛拭子、2份粪便)中13份沙门氏菌检测阳性,1份阴性,其他指标检测均为阴性;阳性样本中分离到的特征性菌落均符合沙门氏菌生化反应特征;血清学反应结果显示,以上菌株为沙门氏菌Ⅱ型.但从该外籍船上采集的食品、饮用水及环境样本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结论:引起本次群体性腹泻事件的原因为沙门氏菌Ⅱ型感染.

    作者:李小波;师永霞;相大鹏;黄吉城;洪烨;苏锦坤;幸芦琴;郑夔;郭波旋;凌展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口岸检出HIV感染者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目的:研究HIV感染的直接、间接影响因素,探索其对HIV感染影响程度.方法:以口岸检出的HIV感染者和非HIV感染者各133例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国籍、文化程度、职业、劳务史、输血史、吸毒史、性伴侣数、是否有同性伴侣、不洁性生活史、是否为HIV感染者为显变量,以人口特征、社会因素、行为因素作为隐变量,构造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人口特征、社会因素和行为因素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不洁性生活史、性伴侣数和文化程度的作用.隐变量对HIV感染影响程度的排序依次为行为因素、人口特征和社会因素,同时三者之间两两有关联.结论:显变量对隐变量有直接与间接效应的双重作用,隐变量之间又存在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HIV感染.

    作者:吴海磊;钱吉生;张纯;丁永健;陆永昌;尹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HIV质控血清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温度、冻融、运输等因素对HIV抗体质控血清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配置的HIV质控血清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置于-20℃、4℃、室温、37℃不同时间;(2)反复冻融;(3)模拟运输.之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样本的反应OD值,统计分析处理后与样本参考值的差异.结果:质控血清在-20℃可以保存1年,在4℃不超过3周,在室温下不超过1周,在37℃不超过2d是稳定的.反复冻融对检测值绝对影响不大,但统计学差异显著.运输路途时间超过15d,样品稳定性得不到保证.结论:HIV质控血清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保存、运输和使用.

    作者:刘建礼;朱红;张绍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09-2010年广东国境口岸军团菌检测结果及分析

    目的:对广东地区国境口岸中央空调冷凝水进行军团菌检测,调查军团菌各血清型在口岸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2009-2010年广东地区国境口岸中央空调冷凝水的采集、处理,利用分离培养、乳胶凝集试验、血清学分型等方法对样本进行军团菌的检测及血清学分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检测口岸中央空调水样16批,检测样本42份,从中检出军团菌12例,阳性率为28.56%,其中嗜肺军团菌11例;2010年1-8月检测样本10批,从48份样本中检出军团菌21例,阳性率为43.75%,全部为嗜肺军团菌.结论:2010年度军团菌检出率明显高于2009年,阳性样本中嗜肺军团菌L1型占比率较大.

    作者:幸芦琴;李小波;洪烨;苏锦坤;师永霞;郭波旋;黄吉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02-2010年二连浩特口岸鼠类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2002-2010年二连浩特口岸鼠类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24h弓形夹法和5m夹线法调查啮齿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对口岸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对捕获的宿主动物体的媒介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10年,鼠类监测共布夹18688次,捕鼠1449只,鼠密度为7.75%;以长爪沙土鼠和达乌尔黄鼠为优势种群;鼠体外寄生蚤平均染蚤率为40.17%;解剖并培养鼠脏器1449份,从鼠体和体外寄生蚤中共检出鼠疫菌6株;检测鼠血清324份,间接血凝法(IHA)检测阳性8份.结论: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动物鼠疫疫情活跃,应做好鼠疫防控工作.

    作者:田丽;魏怀波;云托娅;杨喜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福州海港口岸蝇类携带病毒状况的监测分析

    目的:掌握福州海港口岸不同生境和季节蝇体表和体内携带病毒状况,为防治蝇媒传染病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2007年7月-2008年6月在福州海港口岸,随机抽取8个不同类型的监测点7个不同生境,实施为期1年的成蝇监测.捕获成蝇按照7个生境分类,采集成蝇体表和体内样本进行病毒检测,包括:病毒分离;病毒荧光PCR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轮状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EV71、通用肠道病毒(未分型).结果:蝇体表病毒检测均为阴性;体内病毒分离阳性率22.03%;体内病毒荧光PCR检测阳性率13.56%,其中柯萨奇病毒阳性率1.90%,轮状病毒(A组)阳性率5.08%,通用肠道病毒(未分型)阳性率6.78%,肠道病毒EV71、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阴性;办公室外、杂物间、食堂和2007年7月检出阳性比高.结论:蝇体内携带不同病毒,不同生境和季节蝇体内病毒分离和荧光PCR检测结果不同,应重点关注阳性比较高的生境和季节,采取相关措施,予以重点防范.

    作者:高思维;周天喜;高博;胡江雯;吴青;林醒忠;刘宝利;吴剑文;黄起翡;李平航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海南蠓科昆虫名录(双翅目:蠓科)

    本文根据1996-2010年间海南蠓类分类学研究的新进展,对海南蠓科名录进行修订,新名录中收录我国海南蠓类共21属190种,其中有1新属和5新种及30种海南新记录.该名录是目前海南蠓类的完整记载,对蠓类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崇财;陈星恒;谭润谦;徐选举;余章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完善我国国境口岸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完善我国国境口岸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的对策.方法:对美国在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方面的规划、监测体系、提高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目前我国困境口岸传染病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美国具有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能有效控制突发传染病的传播,而我国国境口岸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还存在不足.结论:结合口岸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国境口岸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

    作者:杨坤宇;熊焕昌;张毅;李庶甘;汪晓丹;杨剑;杨苹;郑燕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浅析DPSIR模型在口岸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目的:根据月前口岸传染病防控的现状,引入一种新型的口岸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分析传染病传播特性,确立DPSIR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各项指标.结果:通过与传染病防控指标的结合,建立了基于DPSIR模型的口岸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体系.结论:基于DPSIR模型建立的口岸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口岸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方法,对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雷丹;徐云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预防朝觐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措施的探讨

    目的:分析朝觐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以提高在朝觐期间该特殊人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方法:通过分析近几年朝觐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检疫应急处理工作经验,总结朝觐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特点.结果:注重朝觐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细节,能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朝觐人群的影响,保障朝觐人群身心健康.结论:朝觐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强的跨国群众性涉外宗教活动,规模大,人数多,做好朝觐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十分关键,对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重大意义.

    作者:茹淞;徐勤伟;马红霞;朱玉香;聂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加强出入境邮检工作确保口岸卫生安全

    目的:加强出入境邮件检验检疫工作,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随邮寄物传入、降低口岸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的风险.方法:通过长期的丁作实践与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出入境邮件检疫工作在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加强邮件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果:加强出入境邮件检验检疫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邮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提升邮件查验水平,扩大舆论宣传,建立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结论:必须加强出入境邮件检验检疫工作,才能确保邮路口岸卫生安全.

    作者:史建华;唐慧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口岸传染病风险预警与快速决策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立

    目的: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口岸传染病风险评估流程和开放的应用系统平台,提高卫生检疫工作信息化水平.方法:以口岸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为基础,利用成熟的Microsoft.NET2.0与AJAX技术.结果:本系统的研制为卫生检疫风险分析提供了有关传染病、媒介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专业知识的共享平台;对建立口岸传染病风险预警与快速决策的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也为建设科学的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分析体系提供技术支持.结论:口岸传染病风险评估进程需要进一步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应继续推进卫生检疫风险预警与决策的信息化进程.

    作者:刘丰;于珊珊;马晓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传染性肺结核病是世界上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影响全球的主要健康问题,对结核病的检测和控制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缺少快速、灵敏和准确的诊断方法是无法有效控制结核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国际上出现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新技术做简单的介绍,为检验人员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平台上提供一些建议,对研究者建立和开发快速、准确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甚至是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技术研发上,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刘芳;李亮;畅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乙肝疫苗接种无(低)应答原因及相应对策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了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接种无(低)应答产生的原因,丰要包括人体机体本身的因素,低水平乙肝(HBV)感染,接种部位、途径、接种次数,下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遗传冈素,乙肝的S基因变异,疾病因素,疫苗改造等;并就目前提高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免疫应答率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肖士海;刘连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进口废旧物品携带微生物状况初步研究

    目的:调查进口废旧物品携带微生物状况.方法:按集装箱采样,用试纸片法对样本微牛物进行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计数,用致病菌增菌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检测片、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检测93份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61.29%,沙门菌阳性率为33.33%,腊样芽胞杆菌阳性率为72.04%,副溶血弧菌58.06%,致泻大肠埃希菌29.03%.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土拉热弗朗西菌、肺炎链球菌、麻疹孪生球菌、志贺菌、粘质沙雷菌、阴沟肠杆菌、红斑丹毒丝菌等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及非致病菌.在93份样本中均未检测出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霍乱弧菌O139二种致病菌.结论:进k口废旧物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较高,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危害的评价,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李金有;李西标;王林;张顺合;陈春田;程晶晶;慈颖;常琳;郭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烟台航空口岸放射性超标物品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进行航空口岸核与辐射监测工作.方法:采用放射性检测仪器对出入境人员和行李进行放射性监测.结果:从入境人员行李中检出燃油添加剂、负离子粉和汽车冷却系统添加剂3种物品放射性超标,3种物品表面0.1 m处γ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3.42、6.50、4.30μSv/h,放射性核素(230)Th(钍-232)分别超过国家规定的豁免水平的26倍、144倍、28倍,负离子粉中的(226)Ra(镭-226)也超过了豁免水平的1.96倍.结论:应加强对航空口岸核与辐射监管工作,防止放射性超标物品流入我国.

    作者:张红生;陆地;曲志勇;张宏伟;任义广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贝类及其产品中甲型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检测贝类中甲型肝炎病毒RT-PCR方法,能够有效防止甲肝病毒的传播和对口岸进口贝类产品的监控.方法:通过对病毒富集的3种方法(大体系PEG8000、小体系PEG6000和小体系PEG8000富集法)、提取RNA的2种方法(Trizol法和试剂盒法)以及RT-PCR检测的2种方法(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比较,确立一种快速检测贝类中甲肝病毒的RT-PCR方法.结果:经比较,采用小体系肠道样本检测比采用全贝检测的富集效果更佳,并比较了小体系PEG8000与PEG6000和大体系PEG8000对病毒富集的效果,回收率分别为13.3%、7.5%、10.0%;对HAV总RNA的2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均获得了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的总RNA,以此为模板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反转录和PCR反应.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从人工污染的阳性样本中扩增得到一段长度为192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应用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对大连地区85份贝类及产品进行HAV检测,结果未显阳性,说明样本中不含HAV.整体用时仅为5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HAV的RT-PCR方法灵敏特异、操作时间短,该方法可对贝类及其产品进行确实有效的HAV的检测.

    作者:吴斌;肇慧君;王玫;袁文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一起国际航行船舶船长突然死亡病例的死因探讨

    目的:通过一起国际航行船舶船长突然死亡病例的死因探讨,对事件发生过程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现场检查和病史等进行传染病排查,分析和探讨死亡病例的死因.结果:排除传染病致死的可能性,提出死因假设.经分析,死因可推断为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口岸医院应完善检查手段;用药应符合指征;同船船员应密切关注患病者并及时救助;检疫人员应尽早登轮检疫.

    作者:沈瑞丽;高军;刘茂华;潘国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