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江苏口岸800 838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使用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以劳务人员为主(56.16%),年度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传染病检出率分析表明近2年较2007年以前有增加的趋势,疟疾以2008年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2006年后不断增加,梅毒、开放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总体呈增长趋势,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呈波浪形趋势.病例构成比分析表明,疟疾以2008年高,病毒性肝炎以2007年高,HIV感染、梅毒近3年持续增长,开放性肺结核呈波浪形趋势.不同年度病例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呈年轻化;国籍(地区)分布越来越广,特别是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结论 口岸传染病防控应关注劳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关注HIV感染等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的疾病.
作者:吴海磊;钱吉生;张纯;丁永健;陆永昌;尹军;罗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新疆口岸朝觐人员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为进一步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新疆口岸,对由新疆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的朝觐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和血清反应素试验(RPR)法进行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检测.结果 2001-2009年,新疆各口岸共对18 877名朝觐人员进行体检,检出梅毒感染者192例,检出率为1.02%; HIV-Ab阳性9例,检出率为0.05%.结论 加强朝觐人群传染病监测工作,了解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和传播途径,制定有效防控对策,降低发病率,对控制国际旅行者传染病传播非常重要.
作者:古丽努尔·买买提;朱琳;王凌冰;贾翠英;周晓斌;包拉提别克·斯兰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含有西尼罗病毒(W NV) prM和E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为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筛选典型西尼罗病毒株,构建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表达并纯化西尼罗病毒prM-E蛋白,利用透射电镜、免疫印迹试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产生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 VLPs),转染细胞上清纯化物中透射电镜观察到重组蛋白形成的球型颗粒,免疫印迹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表达的病毒样颗粒蛋白能够与抗西尼罗病毒抗体特异结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间接ELISA证实,重组蛋白可以作为抗原用于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结论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西尼罗病毒样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西尼罗病毒感染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咸庆杰;姜宝芹;郭雪;王琳;杨鹏飞;张丽萍;平芮巾;岳启安;胡孔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STAT3信号分子是否参与电磁辐射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方法 Western-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STAT3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表达变化,凝胶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小胶质细胞STAT3的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结果 电磁辐射后小胶质细胞STAT3磷酸化增强,STAT3核转位与DNA结合活性在辐照后6-24 h增加,并以12h为明显.结论 STAT3信号分子参与了电磁辐射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
作者:郝玉通;杨学森;陈纯海;张广斌;余争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从外界因素和人体生理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了人体额温的变化规律.方法 基于头部的生理结构,将人体头部分为5层建立了头部生物传热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稳态情况下头部的径向温度分布.结果 通过理论分析发现,环境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两个外界因素对头部表面温度的影响较大,即环境温度变化2℃,造成额头温度变化约0.5 ℃;而对流换热系数每变化2W/(m2· K),额头温度变化约0.5 ℃.而血液灌注率对脑组织深部的温度分布有影响,对额头表面温度影响不大,而额头表面温度随着新陈代谢和头皮层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升高.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了外部因素对头表面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变化具有较好一致性.本研究为体温筛查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都小鹏;原遵东;乐恺;冯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人禽流感病毒、鼠疫耶尔森菌、SARS冠状病毒、结核分枝杆菌5种发热病原抗体蛋白悬浮芯片方法.方法 分别用各病原体的诊断抗原耦联不同编码的微球作为反应载体,采用间接反应模式,建立蛋白悬浮芯片方法检测引起发热体征的5种病原的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对人血清中的流感、禽流感、鼠疫、SARS、肺结核等特异性抗体进行复合检测.结果 建立的蛋白悬浮芯片5种病原抗体快速筛查系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检测鼠抗流感NPIgG、兔抗禽流感H5N1IgG、兔抗鼠疫F1 IgG、兔抗SARS N IgG、兔抗结核分枝杆菌IgG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68.80 ng/ml,69.40 ng/ml,6.30 ng/ml,15.50 ng/ml,1.60 ng/ml.结论 重要发热病原悬浮芯片快速筛查系统能快速、敏感、特异、同时检测人血清中的5种病原抗体,对口岸出入境人员是否携带病原的快速筛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永莉;王静;杨宇;孙肖红;王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肇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现状,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0年在肇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体检人数为2224人,检出各种传染病220例,总检出率为9.89%,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98例,检出率为8.90%;梅毒14例,检出率为0.63%;丙型肝炎抗体阳性7例,检出率为0.31%;开放性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04%;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未检出.结论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和梅毒螺旋体阳性是影响肇庆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梅毒感染者明显增多.公务商务人员、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是肇庆口岸的重点监测人群.加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普及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
作者:范秀莹;彭静雄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该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加强实验室结核病病原体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核病病原体的水平,确保结核病细菌学检测的质量,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方法 能力验证样本由10张含不同抗酸杆菌数量的未染色痰涂片组成,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收到样本后于2周内完成检测并回报结果.检测方法是用抗酸染色法将痰涂片染色后,用显微镜检测其中的抗酸杆菌.结果 全国13个省市的44家实验室参加了本次能力验证项目,其中43家实验室回报了结果.在回报的430张样本中,412张样本的回报结果正确,占95.81 % ; 4张样本的结果为低假阳性,占0.93%;14张样本的结果为量化误差,占3.26%;没有高假阳性和低假阳性的结果出现.结论 本次能力验证样本质量和检测结果评估方法满足本次活动的需要;本次能力验证活动客观反映了参加实验室在此项目上的检测能力;开展类似的项目有助于了解该项目的 整体水平和督促实验室加强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综合竞争力.
作者:章琪;王健;方筠;张晓航;韩晓辉;陆晔;成玉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2010年6月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1月-2010年6月共监测体检987人次,检出各类传染病97例,总检出率9.83%.其中HBsAg阳性85例,检出率为8.61%a;HCV-Ab阳性5例,检出率为0.51%;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10%;梅毒5例,检出率为0.51%; HIV抗体阳性1例,检出率为0.10%.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检出率高于非劳务人员(χ2=5.194,P < 0.05).传染病检出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416,P > 0.05).男性的传染病总检出率及HBsA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χ2=3.877,P < 0.05及χ2=3.910,P<0.05).结论 HBsAg阳性为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入境商务人员及出境劳务人员是河源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作者:曾潇;李学云;陈剑雄;廖志红;马洁萍;钟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阿拉山口口岸地区的蝇类种属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于2008年5月-2009年4月,在阿拉山口口岸选取5个固定蝇类监测点,采用诱蝇笼捕获法进行蝇类调查.结果 通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成蝇27 76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8科29属37种,丝光绿蝇为优势种,占总数的77.96%.平均蝇密度为231.38只/笼·d.结论 加大相关专业人员培养,做好口岸蝇类本底调查工作对于防治口岸蝇传相关疾病意义深远.
作者:郭刚;阿不都·扎伊尔;周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褐家鼠体内检出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的情况进行分析,为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对褐家鼠血清中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检测出血清中流行性出血热抗体IgG的浓度为46.50 ng/ml.结论 医学媒介携带病原微生物潜在危险性存在且不容忽视,为保障口岸卫生安全,口岸医学媒介监测工作应由单一的种群本底调查转向种群、病原体等多元化监测.
作者:王颖;于长友;张宏伟;邵柏;耿金培;刘明杰;方绍庆;王黎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开展国境口岸生物反恐和传染病监测现场快速侦检辅助系统应用研究,保障国境口岸卫生安全.方法 利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国境口岸生物反恐和传染病监测现场快速侦检辅助系统软件应用情况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该系统在机场口岸安装运行以来,共监测入境人数1 476 575人次,其中有症状的37人次,依靠系统软件进行医学排查26人次,发现疑似病例23例.结论 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的全面监控,提高了口岸传染病防控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陈磊琼;田祯干;何宇平;金亦民;王晓东;万明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推进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律体系的建设,提高国境卫生检疫立法水平.方法 通过研究船舶压舱水管理的国际法规、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国船舶压舱水管理现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提出船舶压舱水卫生检疫监管的法规要求对策与建议.结果 目前,中国针对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携带外来生物和病原体的问题没有专门的立法,现行的国境卫生检疫法律法规对压舱水管理方面的规定比较片面.结论 为确保口岸卫生安全,应切实加快船舶压舱水卫生检疫监管立法建设.
作者:李西标;刘明杰;张军伟;李磊;王颖;于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黄热病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蚊媒传播,主要发生在非洲和美洲地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治疗,接种疫苗是好的预防途径.虽然亚洲地区尚未发现黄热病,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人群交往更为便利,全球贸易一体化和都市化生活等因素使得病毒和传播媒介更易在各个国家之间传播.我国应长期保持警惕,及时预防、控制该病通过国境口岸传入.本文就黄热病流行病学、预防控制,以及疫苗研究等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苏锦冲;师永霞;洪烨;郑夔;李小波;黄吉城;相大鹏;幸芦琴;郭波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气候变化,一系列媒介传播传染病(VBI)的流行病学特征在全球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VBI对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的依赖程度很大,了解气候变化对VBI的影响,对进一步预防VBI的流行非常重要.本文对气候变化与VBI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概述,综述了气候变化对各大洲VBI发病模式的改变,并就此阐述了应对方法,力求全面了解气候变化对VB1的影响.
作者:王晓中;孙时;耿丽梅;刘洪文;唐修湖;宋锋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婴幼儿配方粉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情况,评估深圳市婴儿感染风险.方法 对抽取的144份婴幼儿配方粉进行阪崎肠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参照GB/T4789.40-2008<阪崎肠杆菌检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共5份样品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出阪崎肠杆菌阳性;1份进口样品分离出菌株.结论 深圳市进口婴幼儿配方粉中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隐患.需加大抽样检测比例,并加强检验监管力度
作者:李维克;朱凤;袁月明;刘春晓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