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1年3期文献
  • 2007-2010年宁夏朝觐人群携带圣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测

    目的 了解宁夏朝觐人群所携带的圣水卫生细菌学指标状况,加强对圣水饮用的指导,防止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入.方法 对2007-2010年朝觐人群携带圣水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 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严重超标,超标率均为100%.未检出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肠道致病菌.结论 朝觐圣水未受到肠道传染性致病菌的污染,但圣水总体卫生状况较差,加强朝觐人群圣水饮用指导.

    作者:茹淞;马红霞;徐勤伟;朱玉香;聂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技术在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技术检测人类甲型流感病毒的方法,并进行初步诊断应用.方法 分别设计基于甲型流感M基因的引物和探针,制备RT-PCR扩增产物,优化并确定基于传感技术的实验条件,建立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方法.结果 缓冲液的盐离子强度和pH值是影响杂交效果的关键因素,对其优化后标准曲线参数良好,甲型流感病毒标准品的Ru值与其相应梯度稀释标准品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同时,该传感器在200mmol/L氯化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可以有效区分DNA的完全匹配与单碱基错配,以乙型流感探针作为质控,该探针并不与甲型流感扩增产物发生特异性杂交.结论 成功建立了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的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或感染病例提供了技术平台.

    作者:滕娟;徐云庆;顾大勇;史蕾;刘春晓;赵纯中;杨燕秋;孙秋香;欧青叶;季明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的调查报告

    目的 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的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进一步扩散.方法 接卫生部门电话通报后,对2例确诊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结果 通过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并采取疫情监控、卫生处理、宣传教育等处理措施.结论 目前,各类输入性传染病疫情越来越严重,许多地区受到输入性恶性疟疾的威胁.各级医疗单位和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疟疾等传染病的认识;各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制定有效措施,以达到防止传染病传人的目的.

    作者:鲁少平;龙妍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在输入性蜚蠊携带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应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江苏口岸输入性蜚蠊携带的细菌进行快速检测.方法 用研磨器将蜚蠊研碎,用LB培养基增菌和分离培养,随机挑选细菌单克隆,提取DNA,对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比对,确定细菌种属.结果 从输入性蜚蠊中共分离鉴定出23种细菌,分属15属.结论 输入性蜚蠊携带多种重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应加强口岸蜚蠊类监测和卫生处理,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朱临;孙立新;胡红霞;叶松;朱国强;杨庆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埃博拉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制备初探

    目的 制备检测埃博拉病毒(EBOV)的基因芯片,并探索利用EBOV质粒对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设计20条特异性70mer寡核苷酸探针,点样制备成9×8的芯片阵列.采用phi 29 DNA聚合酶多重置换扩增(MDA)和荧光标记PCR技术,将标记好的样本与经过预杂交的芯片杂交、洗脱、扫描、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埃博拉病毒质粒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后,经扫描出现特异性的荧光信号,部分信号值已达到饱和,阳性对照有明显的杂交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则呈弱或无荧光信号.芯片可检测的灵敏度达到104拷贝数.结论 本实验表明该芯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可为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为进一步建立埃博拉病毒的高通量筛查和鉴定技术平台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夏文英;郑夔;黄吉城;伊怀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口岸蝇类本底调查

    目的 掌握杭州机场口岸蝇类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1-12月,采用蝇笼捕诱法对杭州机场口岸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1695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3属19种,优势种群为大头金蝇;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蝇密度为176.59只/笼·d,在6、10月份出现两个高峰期;不同生境的蝇密度也各不相同.结论 本次调查填补了杭州机场口岸蝇类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传染病监测提供了依据;做好媒介生物防制工作的关键是根据本地自然环境和媒介生物随季节性消长的特点,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作者:薛仕杰;魏莹;曹新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疆伊犁都拉塔口岸啮齿类动物及体外寄生蚤调查报告

    目的 掌握伊犁都拉塔口岸啮齿类动物及体外寄生蚤种类、分布、种群动态情况,为口岸鼠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路线洞群法和夹捕法捕获大沙鼠;采用夹夜法捕获小型啮齿类动物.结果 都拉塔口岸收集到啮齿类动物经分类鉴定隶属3科8属10种;节肢动物经分类鉴定隶属5科12属13种.居民生活区以小家鼠、灰仓鼠、小林姬鼠为主;路、田、沟边以红尾沙土鼠为主;灌木植被丰富的荒漠以大沙土鼠为主.红尾沙土鼠与大沙土鼠有混居现象,并发生寄生蚤的交换.臀突客蚤是大沙土鼠的主要寄生蚤.未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结论 鉴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巴尔喀什湖东南荒漠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都拉塔口岸与哈萨克斯坦边境鼠类生存生态环境相似,具有鼠疫流行病学监测意义,应加强对都拉塔口岸鼠疫监测和防治工作,尤以大沙土鼠为监测重点.

    作者:袁世荣;谢伟;徐琪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国际卫生条例(2005)》实施后国内媒体反应调查

    目的 研究<国际卫生条例(2005)>正式实施后,国内媒体的报道情况.方法 从国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期刊和互联网搜索引擎上收集<国际卫生条例(2005)>实施后,各种媒体对<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报道,实施分类统计,对其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互联网上有关于<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报道占总量的多数,涉及到政府官方网站、新闻媒体、BBS论坛等,报刊中有关于<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报道多数来源于检验检疫系统.除报道<国际卫生条例(2005)>实施外,部分媒体对如何将<国际卫生条例(2005)>与口岸工作结合进行了解读.结论 对于<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研读主要集中于检验检疫系统,需要加强宣传推广.

    作者:胡学锋;吴海磊;韩建平;漆少廷;凌刚;晏世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口岸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

    目的 建立口岸传染病传人、传播和扩散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方式评估传染病通过口岸传入的风险.方法 综合考虑病原学、流行病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果 研究确定了风险识别的过程框架和口岸传染病传人、传播和扩散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R、5个准则层(R1-R5)及若干指标层.结论 依据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传染病经口岸传入、传播及扩散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作者:许丽波;刘丰;孙丽萍;马晓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牛乳铁蛋白检测研究进展

    牛乳铁蛋白是商用乳铁蛋白的主要来源,是各种功能性食品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因子.本文主要对牛乳铁蛋白含量分析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结合当前实际检测需求,指出了未来检测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小雪;马孝斌;万宇平;陈燕勤;张林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部分功能性梅毒螺旋体蛋白的分子研究进展

    由于梅毒螺旋体不能在体外培养,抗原获取不易,因此梅毒的早期研究进展缓慢.梅毒螺旋体基因组测序完成后,得益于生物信息学技术,人们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与梅毒免疫应答、致病力和感染黏附相关的功能蛋白分子.这些蛋白的发现,使人们对梅毒的感染和免疫以及致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介绍了与梅毒免疫应答、致病和黏附相关的功能性蛋白的研究情况.

    作者:郑婧懿;张升;卢培恩;翟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人禽流感疫情分析及其防控策略探讨

    目的 了解近年来人禽流感疫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生部网站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信息公布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人禽流感防控策略.结果 全球自2003年以来累计报告人禽流感确诊病例516例,死亡306例,病死率为59.30%.其中,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例,死亡26例,病死率为65.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冬、春季为疫情高发季节;儿童、青壮年多发,中青年病死率较高;男女发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禽流感病死率高,病毒可能已经发生变异并突破种间屏障,传播能力增强,人传人风险增加,对人类危害大.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控人禽流感的发生.

    作者:黄文金;宋诚本;赖天然;于勇;肖琦磷;胡江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口岸消毒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目的 通过对影响口岸消毒处理效果的因素分析,提出保障消毒处理效果的措施建议.方法 分析了当前影响口岸消毒处理中的影响因素和当前口岸消毒处理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控制措施.结果 只有加强内部管理、教育培训、环节控制和定期检查,才能做好口岸消毒处理风险防范.结论 通过实施消毒处理风险管理,可以改善和提高了口岸消毒处理工作质量,减少口岸消毒处理事故的发生.

    作者:邵柏;李国鹏;闫秋成;韩喜东;李继宇;朱思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二溴海因对几种微藻杀灭效应的研究

    目的 系统研究二溴海因对于三角褐指藻、小球藻、淡水混合藻、海水混合藻等藻类样本的杀灭效果.方法 模拟船舶压载水处理方式,利用二溴海因杀灭微藻.结果 各藻类样本在经过二溴海因处理后48h死亡率达到高值.有效溴浓度为6ppm时,二溴海因对于4种藻体杀灭效果依次为:三角褐指藻100.00%,淡水混合藻97.04%,小球藻94.00%,海水混合藻86.15%.结论 在本实验所采用的4种微藻中二溴海因对三角褐指藻的杀灭效果明显.

    作者:张兴魁;王林;刘延学;张伟;茅云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入境可再生废物携带重金属监测初报

    目的 调查研究入境可再生废物携带重金属状况.方法 按集装箱采样,采用超声波水洗的方法 对可再生废物进行前处理,对水样进行微波消解,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包括镉、铬、铅、镍、锌等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116份样本,其中镉检出率为44.83%;铬检出率0%;铅检出率34.48%;镍检出率75.86%;锌检出率为100%.结论 对于进口可再生废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限制,并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依据可查,入境可再生废物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危害的评价,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慈颖;文彦杰;韩晓玲;常林;张顺合;李金有;王林;陈春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天津港国际航行船舶卫生风险分析及评估模型的建立

    目的 通过对天津港2010年所有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船舶卫生状况的风险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方法 利用AMOS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方法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终得到国际航行船舶卫生风险数学模型.结果 筛选船员国籍、船舶经营者、来自疾病流行区、月份、船龄等16个危险因素,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结论 通过建立影响国际航行船舶卫生风险的数学模型,使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卫生风险定量化.

    作者:关淳;谭绪良;周君野;高旗利;孟东平;张志强;刘鹏;谢庚发;尹智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茂名口岸香港——水东航线小型货轮卫生监督报告

    目的 了解茂名口岸小型货轮卫生状况,防止疾病和医学媒介生物传播,保护人体健康,保证生产和生活条件符合卫生要求,为做好茂名口岸小型货轮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7月-2010年6月航行香港-水东航线的83艘次小型货轮卫生监督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船舶照明及通风不合格率为18.07%;饮用水卫生监督结果 合格;食品卫生方面的食物加工、储存不合格率为66.27%;废弃物处理不合格率为57.83%;防、捕鼠药械未配备或未保持使用状态,不合格为10.84%;船上未配备足够的口罩和手套或未建立健康异常记录本,不合格率为14.46%.结论 在茂名口岸,应重点加强出入境小型货轮卫生监督,同时加强对船员、代理公司代理员的卫生宣传工作,以督促他们协助做好卫生监督工作.

    作者:鲁建文;温叙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卫生检疫技术支撑建设探讨

    目的 探讨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卫生检疫技术支撑建设的依据、意义和可行性.方法 综合分析<国际卫生条例>(200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内形势和卫生检疫技术支撑历史沿革和现状,以及有关学术论文资料,并结合重庆、广东和深圳的实际探索经验,提出建议.结果 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卫生检疫技术支撑建设是有法律依据、有现实基础、有重大意义.结论 卫生检疫技术支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意义重大的工程.涉及面广,各地区差异大,情况复杂.有关部门宜早日统一部署,有计划地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口岸安全,保护公众健康.

    作者:张华荣;文海燕;冯翔宇;陈正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