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2年1期文献
  • 自主研制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自主研制的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30株标准菌株及50份自然样品检测试验,比对自主研制的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梅里埃(R&F)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培养基(XLD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选择性.结果 自主研制的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能有效分离志贺氏菌属菌株,50份自然样品的检出率与R&F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相同,均达到10%.结论 自主研制的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与R&F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在特异性及检出率达到一致.

    作者:胡杨峰;何艳玲;刘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国境口岸疟疾快速联合检测方法应用评估

    目的 对疟疾快速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进行评价,探索适用于口岸的疟疾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疟原虫镜检阳性滤纸血样本,其中30例恶性疟,28例间日疟和20例正常人对照样本;同时使用检测疟疾的实时荧光PCR方法、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方法、胶体金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各方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恶性疟原虫的灵敏度高于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和胶体金法(P值分别为0.019、0.043,P<0.05));对低原虫密度的恶性疟样本(原虫密度10~100及101~1 000个/μl),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的灵敏度较高,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和胶体金法对于低原虫密度的恶性疟样本检测灵敏度显著低于PCR法;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和胶体金法联合检测在恶性疟各原虫密度下的灵敏度均高于使用单一方法的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法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原虫密度下,两者比较的P值分别为0.29、0.302、1.000、1.000,P>0.05).实时荧光PCR法对间日疟样本检测灵敏度较高,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和胶体金法的灵敏度显著低于实时荧光PCR法,两者共检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结论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和胶体金法联合检测,可以较好地筛选出各种原虫密度的感染者,该联合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实时荧光PCR法相当,适合国境口岸对疟疾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作者:方筠;韩晓辉;贾哲甫;叶魏;章琪;张晓航;王健;陆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巢式RT-PCR检测及分型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基因的巢式RT-PCR方法,以及HCV核心蛋白基因区测序分型方法.方法 从国际HCV数据库查找HCV核心蛋白基因序列,设计HCV RNA巢式RT-PCR引物及测序引物,并建立巢式RT-PCR反应体系.采用出入境人员抗-HCV阳性血清60份,及50份标本为HCV抗体检测阴性,且谷丙转氨酶(ALT)> 100 U/L的血清进行巢式RT-PCR检测,阳性结果使用本研究建立的测序引物进行基因测序以确定HCV基因型.结果 60份抗-HCV阳性血清中,42份(70.0%)核心蛋白基因RT-PCR扩增阳性,其中1b型27例、1a型12例、6a型1例、3a型1例、2a型1例.50份ALT> 100 U/L且抗-HCV阴性标本中,1份HCV核心蛋白基因RT-PCR扩增阳性,测序鉴定为3a型.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HCV RNA核心蛋白基因的巢式RT-PCR检测和分型方法,为出入境人员HCV的诊断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古莉冰;朱玉兰;徐媛;孙杰;王佃鹏;董瑞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珲春口岸出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珲春口岸出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控制丙型肝炎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出境人员血清中HCV抗体,对HCV抗体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检查出境人员15 246人次,检测出HCV抗体阳性者541例,阳性率为3.5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66%,女性为5.06%.结论 对出境人员进行HCV检测是控制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环节,要加强有关丙型肝炎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穆翠英;李哲;马长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出国留学生心理评估在出入境体检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出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付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SCL-90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自编个人信息问卷,对388名出国留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 留学生心理异常率为20.36%,男生阳性筛查率为18.47%,女生阳性筛查率为21.65%.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留学生心理症状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和1986年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付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付方式为主.结论 出国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对照组和全国常模,应付方式积极.

    作者:陆勤;陈小刚;卓锦雪;王冰;何洪涛;温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出国体检人员中可疑氯胺酮阳性病例确证分析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用于氯胺酮初筛为阳性后的确证.方法 采用传统的液-液萃取法进行人体尿液样品前处理,并结合单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样品进行确证分析.结果 该氯胺酮初筛阳性尿样在确证分析中未检出氯胺酮.被检尿样的GC/MS谱图中未见明显的氯胺酮色谱峰;而经质谱定性后发现谱图中有较高的麻黄素色谱峰.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GC/MS分析方法对于毒品确证十分准确、有效,可推广应用于其它毒品初筛为阳性的进一步确证实验中.

    作者:曹洁;郑可芳;黄金宝;肖武;张绍雨;高博;刘依德;魏春华;柯秋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掌握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疫情特点、流行病学特征,正确评估出入境人员健康风险,为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10年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统计.结果 4年间共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9104人,检出各种传染病481例,总检出率为5.28%,各年度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检出率高的疾病是HBsAg阳性,为3.93%,其次是HIV抗体阳性、HCV抗体阳性、疟疾,检出率分别为0.63%、0.31%、0.28%;HIV抗体阳性和疟疾感染呈现境外输入性传播特点;调查对象以劳务人员和外籍人员为主,不同职业类别传染病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sAg阳性和HIV抗体阳性是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感染的主要传染病,劳务和外籍人员是重点监测对象.

    作者:侯中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霍乱弧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基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的霍乱弧菌简便快速分子分型方法.方法 选择16株霍乱弧菌代表性菌株,包括O1群、O139群和非O1/非O139群等血清群,通过40条随机引物的RAPD-PCR实验,筛选出理想的随机引物,要求其产生的DNA指纹图谱多态性高,并有足够的分辨力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通过一系列RAPD-PCR实验和统计学聚类分析,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条符合要求的引物.16株霍乱弧菌的分析结果显示,2条引物对于O1群和O139群产毒株、O1群非产毒株和非O1/非O139群均有很好的聚类分辨率.结论 本研究筛选获得了2条随机引物并建立了基于RAPD的分子分型方法,该方法简便、省时、省力,适用于地方疾控部门和口岸检疫部门的基层实验室开展霍乱监测和流行病学溯源工作.

    作者:莫秋华;谭华;安胜利;杜坚;林继灿;刘志明;王琪;涂承宁;叶立青;杨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10-2011年河南口岸朝觐人员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口岸朝觐人员腹部超声检查情况和异常情况特点,为提供健康咨询和医学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河南口岸共736名朝觐人员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36名朝觐人员中,检出异常者522例,检出率为70.92%.脂肪肝检出率高,为31.66%;6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有脂肪肝、肾囊肿、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肝囊肿等;胆囊结石和胆囊切除以女性为多;肾囊肿、肾结石和肾积水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朝觐人员腹部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高朝觐人员的健康水平.

    作者:薛云红;侯瑞生;李丽;张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珠澳跨境工业区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

    目的 掌握珠澳跨境工业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2月,每月对跨境工业区口岸医学媒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采集到媒介生物10397只,查明有6目14科35属54种,建立了8种医学媒介生物资料库.初步摸清了跨境口岸的蚊、蝇、蜚蠊、鼠类等病媒生物的种群结构、季节消长等基本情况.结论 珠澳跨境工业区的鼠类、蝇类、蚊类密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应采取措施加强灭蚊、灭蝇、灭鼠工作.继续开展口岸生物媒介本底调查,掌握医学媒介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作者:陶国宏;孙虹;柯明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中采获蠓科一新种李俊成贝蠓和淡角贝蠓(双翅目:蠓科)

    目的 了解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蠓类的情况,以便科学指导今后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秦皇岛港检疫锚地采取一系列的媒介监测措施,在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的生活区内采集蠓类,并于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2002年12月和2003年7月分别在2艘入境船舶上采获2只贝蠓.经分类鉴定,其中1只为新种,命名为李俊成贝蠓(Bezzia lijunchengi Yu,Nie et Li,sp.nov.);另1只为淡角贝蠓(Bezzia albicornis (Meigen),1818).这是我国第二次报道在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上采获输入性贝蠓.结论 应高度重视外国蠓种入侵造成的潜在危害.

    作者:聂维忠;李德昕;汪仁杰;刘恩东;杨晨光;虞以新;张晓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蚊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

    目的 探讨蚊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并优化蚊AFLP反应体系.方法 以淡色库蚊成蚊为研究材料,对AFLP反应中的关键步骤,即多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提取、酶切及连接反应、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进行探索.结果 酶切及连接反应5h完成,将产物稀释10倍进行预扩增得到清晰的弥散带;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及调整选扩循环数,可获得带型丰富且重复性好的结果.结论 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胡红霞;孙立新;叶松;陆军;朱国强;杨庆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国境口岸生物恐怖特征及医学现场关键应对要点的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国境口岸生物恐怖特征及医学现场关键应对要点.方法 结合《国际卫生条例(2005)》和卫生检疫工作实践,对国境口岸生物恐怖特征及医学现场关键应对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我国面对国际生物恐怖活动的威胁依然存在,国境卫生检疫机构作为第一道防线,应提高认识,从人员防护、技术能力建设、生物战剂样品采集与制备、现场监测、现场排查以及现场处置等方面制定应对措施.结论 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生物恐怖医学应对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并提高针对生物恐怖活动的防备和应急能力.

    作者:车志军;陆琳;孙福军;王飞;杨秀娟;刘国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快速筛查及国际邮轮卫生检疫措施体系的建立

    目的 为及早发现可疑危害因子,进一步提高国际邮轮传染性疾病暴发后的病原体筛查速度和处置能力.方法 通过分析邮轮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与传染病种类的关系,确定病原体的重点筛查范围.结果 初步建立邮轮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快速筛检程序及卫生措施体系.结论 通过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结合相关快速检测试剂,达到快速筛检和查找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目的.

    作者:陈清国;荆良;陈佳奇;靳海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加强卫生法学研究 提高检疫执法水平

    目的 从2010年中国卫生法学会国境卫生检疫法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大会看卫生检疫法制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设思路.方法 对大会与会人员结构、参会单位分布、大会主题、论文涵盖业务类型进行分析,总结本次学术大会及论文的特点.结果 本次大会参会人员中基层检验检疫工作者比例大,年轻工作者比例大,口岸发达地区检验检疫机构入选论文多,大会论文涵盖面广、主题突出,研究内容紧密结合业务实际.从论文反映出当前国境卫生检疫法制建设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结论 本次大会提出诸多关于卫生检疫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方法,并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吕志平;周李承;陈启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缓释型消毒剂研究进展

    化学消毒剂自发明使用以来,历经数次更新换代发展成种类齐全、高效广谱,缓释消毒剂由于具有释放速度可控、较长的释放周期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新领域和新热点.为此,对缓释消毒技术、缓释原理和动力学、常见的缓释消毒剂和缓释消毒剂应用前景等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吕永生;韩建平;钱吉生;吴海磊;晏世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目的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梅毒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高度流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先进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梅毒的研究.本文介绍近年来关于梅毒螺旋体的进化变异特征及时间、地域及人群分布特点等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国境口岸积极有效的防控梅毒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周冬根;孙大为;张锜;张升;卢培恩;翟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采血室空气实时消毒灭菌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实时消毒灭菌方法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采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臭氧(O3)消毒机对采血室进行消毒灭菌后再采样进行检测.每次实验时采集3组不同的空气样本进行比较:1组为工作时间内未消毒灭菌的空气样本,2组为工作时间内实时消毒灭菌后的空气样本,3组为休息时间内消毒灭菌后的空气样本.采样时每个房间放置3个细菌计数培养皿,每次采9份标本.对样本进行培养并进行菌落计数.结果 连续采集12周的标本,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消毒灭菌后的采血室空气细菌菌落数为105~314 cfu/m3,空气质量合格.结论 可以利用臭氧消毒机对采血室进行实时消毒灭菌.

    作者:苏水宽;李庶甘;杨坤宇;张毂;郭美华;郑燕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