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2年2期文献
  • 上海口岸结核分枝杆菌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口岸结核分枝杆菌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水平,为制定口岸传染性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也为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 course,DOT)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针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上海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胸部影像学诊断疑似肺结核患者,采集其连续3d的晨痰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用MGIT960培养法检测其一线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的耐药情况.结果 共分离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38株,其中有11株至少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总耐药率为29.0%(11/38),接近国内报道数据31.7%,显著高于国际中位数12.2%(x2=8.777,P=0.003)及香港地区14.4%(x2=6.433,P=0.011)的耐药水平.单耐一种药物的耐药率为23.7%(9/38),其中单耐异烟肼5.3%(2/38);单耐链霉素5.3%(2/38);单耐吡嗪酰胺13.2%(5/38),未检出单耐利福平和单耐乙胺丁醇耐药株.耐多种药物的耐药率为5.3%(2/38),其中多耐药结核(mulitdrug resistance TB,MDR-TB)2.6%(1/38),异烟肼合并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耐药率2.6%(1/38).结论 上海口岸面临耐药性肺结核病传播风险.其一线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接近我国国内报道水平,但高于我国香港地区和国际中位数水平.单药物耐药特征为高吡嗪酰胺耐药率、低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耐药率.多耐药率接近国内外报道水平.采用目前的DOT方案仍应有效.有必要建立口岸特色的传染性结核病防治措施,有效地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王健;方筠;叶魏;陆晔;张晓航;韩晓辉;贾哲甫;鞠志英;周娴;章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方法在口岸体检中的应用评估

    目的 循证检验医学(EBLM)指导下,对电化学发光法(E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3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为口岸出入境人员寻求佳的快速HBsAg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ECLIA、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40份(HBsAg)标准血清盘标本,以血清盘预期结果为标准,比较3种方法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同时应用成本小化分析方法,分别计算3种方法的成本.结果 在血清盘HBsAg检测中,ECLIA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总符合率皆达100.0%,Kappa值为1.000;而ELISA法国产科华试剂灵敏度76.9%、特异性100.0%和总符合率85.0%,Kappa值为0.432;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灵敏度34.6%、特异性100.0%和总符合率57.5%,经Kappa检验其值为0.216.成本小化分析结果显示:ECLIA法成本20元,ELISA法(科华,国产试剂)成本3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成本3元,ECLIA法成本高.结论ECLIA方法适用于需评估免疫状态,为接种疫苗做准备的出国留学人员、出国商务人员、入境留学生、入境商务人员的HBsAg检测.ELISA国产试剂适用于出国劳务人员、海员等一般人群.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紧急事情人员和日常复查的检测.

    作者:陈晓光;张娟;徐翮飞;张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9年深圳口岸流感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口岸2009年流感监测结果,了解口岸这一特定人群流感流行特征.方法 选择监测期内由深圳罗湖口岸、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3个传染病监测口岸工作部采集入境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旅客鼻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共采集鼻咽拭子样本2166份,其中497例阳性,总阳性率为22.95%.甲型H1N1流感阳性264例(占53.12%),季节性甲型流感阳性220例(占44.27%),季节性乙型流感阳性13例(占2.62%).男性样本1 590份,阳性339例(阳性率21.32%);女性样本576份,阳性158例(阳性率27.43%).10~19岁年龄组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高,为21.91%.2009年7、8月流感阳性率高,阳性率分别为46.70%,41.44%;其次为2009年1、2月,阳性率分别为19.61%、21.70%.结论 深圳口岸存在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和乙型3种流感流行,以甲型H1N1和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流行毒株;青少年易于感染甲型流感.

    作者:刘春芳;刘君;叶健忠;辛本强;李东晓;辛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起外轮群体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及分析

    目的 分析、溯源一起外籍船员群体性流感的原因.方法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集所有船员的鼻咽拭子,处理后利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样本进行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禽流感、甲型H3N2流感及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检测;同时对所选样本进行RT-PCR确证检测及HA基因测序分析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 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6例患者的甲型流感病毒及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均为阳性,但均未检出乙型流感、禽流感及甲型H3N2流感病毒;RT-PCR确证实验以及HA基因测序结果也表明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结论 引起本次群体性流感事件的原因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分子进化分析表明,引起本次流感事件的病毒株与从香港分离得到的病毒株属同一分支.

    作者:周冬根;孙大为;张升;翟敏;毛宗礽;郑婧懿;赵瑞;戚立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

    目的 建立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O104的wzx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倍比梯度稀释法检测该体系的灵敏度,以另外34株肠道致病菌评价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感染食品的检测模型以验证方法的适用性.结果 建立了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的方法.每次检测低限为12.0 copies,特异性为100%.结论 该法缩短了检测时间,并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在疾病防控及食品卫生行业中具有应用前景.

    作者:刘雅婷;杨宇;王旺;吉尚志;刘丽娟;曹刚强;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DPO引物技术同时检测5种蚊媒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

    目的 应用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ual Priming Oligonucleotide,DPO)技术建立同时检测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t.Louis encephalitis virus,SLEV)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5种蚊媒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方法 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5种病毒的特异性DPO引物,对引物浓度、Mg2+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测定多重RT-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应用DPO引物技术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特异性扩增JEV、YFV、WNV、SLEV和DV的142bp、293bp、377bp、630bp和521 bp基因片段,灵敏度分别为5000PFU/ml、4 500 PFU/ml、2.3×105 copies/μl、2.6×104 copies/μl和1.37×104 copies/μl,蚊虫模拟添加实验未发生非特异反应.结论 应用DPO引物技术建立的针对5种蚊媒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同时对JEV、YFV、WNV、SLEV和DV进行检测.

    作者:徐焕洲;平芮巾;季汝武;王琳;杨鹏飞;张丽萍;岳启安;胡孔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5-2010年国际邮轮急性胃肠炎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10年期间国际邮轮暴发急性胃肠炎疾病流行的状况与特征,探讨大型船舶暴发胃肠道传染病流行的规律和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 收集美国CDC国家环境卫生中心船舶卫生项目(VSP)及文献报道的邮轮急性胃肠炎疾病暴发等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与分析.结果 收集2005-2010年期间的暴发疫情中明确病原体的有100起,其中病毒性胃肠炎疾病94起(76.4%),细菌性及其他6起(4.9%);病原体未知及未获得样本有23起(18.7%).诺如病毒、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沙门菌在邮轮急性胃肠道疾病疫情病原体中占主要地位.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为邮轮急性胃肠道疾病疫情发病高峰,其中诺如病毒引发的发病高峰季节是10月至次年3月.邮轮乘客胃肠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邮轮发生胃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频率及乘客发病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控制由诺如病毒引起的邮轮急性胃肠炎疾病暴发疫情对胃肠道疾病暴发相关性发病率的降低至关重要.

    作者:孙丽萍;韩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前纳豆激酶原基因化学诱导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克隆前纳豆激酶原基因,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研究.方法 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分离纯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前纳豆激酶原基因,将其克隆到质粒pUC19中,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NK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将目的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NK,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对其表达条件进行研究.结果 序列检测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段全长1 152bp,与Genbank中已报道序列相比较,同源性达到100%.转化菌pENK108-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产物,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具特异条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确系目的融合蛋白.转化菌pENK108-BL21(DE3)在LB培养基中经37℃培养,1mmol/L IPTG诱导4h后,目的产物表达量达到大,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1%.时间凝块法显示表达物具有一定的纤溶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前纳豆激酶原基因化学诱导型表达载体,并对转化菌的表达条件进行了研究.

    作者:郭文秀;孙志;云华;陈宇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口岸医学蚊媒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

    目的 建立一个可实时收集医学蚊媒及其疾病传播情况,并及时与各口岸交换流行性蚊媒疾病等的信息平台.方法 以java开发和SQL Se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技术支持,采用Hibernate数据访问层技术,建立口岸医学蚊媒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典型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以接口和模块组件的思想实现系统功能.结果 系统主要由标本管理、疾病管理、信息预警预报等五大模块构成,不仅可以为蚊虫鉴定、蚊媒疾病提供专业的查询信息,还可实时收集各口岸新的蚊媒相关信息,并将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同时具备数据统计和风险预警的功能,并可将预警信息以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通知用户.结论 该系统界面实用性强,能为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提供专业的医学蚊媒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各口岸信息交流合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袁雄峰;马爱敏;马晓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引入ISO/IEC17020和ISO/IEC17025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关键点分析

    目的 探讨国际标准ISO/IEC17020和ISO/IEC17025管理体系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用的适宜性、必要性以及运行的关键点.方法 比较分析ISO/IEC17020和ISO/IEC17025管理体系条款的异同.结果 两个体系既协调统一,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结论 ISO/IEC17020和ISO/IEC17025管理体系同时运行,确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各个工作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有力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

    作者:史玲莉;闫冀焕;沈军;董辉;王慧兰;崔鹰;韩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口岸体检管理和传染病电子监管系统创建及应用

    目的 创建和应用口岸体检管理和传染病电子监管系统,提高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检和查验效率,建立口岸传染病防控屏障.方法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口岸体检管理和传染病监控的共享服务系统.结果 基于体检管理、预防接种管理、检验管理、仪器接口管理、医学影像管理、信息查询、业务统计、检疫查验、疫情管理、后续监管、风险预警、外籍人员管理及系统设置等15个功能模块的开发与融合,创建了交互式的口岸体检管理和传染病电子监管平台.结论 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保健中心监测体检与口岸查验的有效协作,加快了疫情信息上报和传输,实现了远程病例会诊,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监测效率与准确率,并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了体检信息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共享,提高了口岸传染病防控力度.

    作者:史灵梅;张述铿;沈晓燕;杨立;江盛球;李军;陈翰林;林玲;郑正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海港口岸输入性创伤弧菌分离鉴定与分子分型研究

    目的 对海港口岸输入性创伤弧菌DXV1108进行鉴定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 从一艘越南入境船舶的压舱水中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分类鉴定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该菌株99%的概率为创伤弧菌,对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敏感,MLST分析显示为一新发现的序列型.结论 本研究对海港口岸防控输入性致病弧菌引发的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群;韩辉;雷磊;邹春颖;马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上海港外来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的调查及风险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港外来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及入侵风险.方法 对2007-2011年上海港的60艘外来船舶压舱水样本进行和分析.结果 外来船舶压舱水中发现浮游植物共8门63属152种(包括62种赤潮生物).其中,常见种主要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中肋骨条藻(Skelrtonema costatum)、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结论 进入上海港的外来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较高,初步评估显示外来船舶压舱水的排放对上海港生态影响具有一定风险.

    作者:周淑辉;吴俊;孟庆松;秦玉涛;顾雪峰;黄锳钢;曹国佩;陈家正;陆春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流脑多糖疫苗在出境人群中的应用

    流脑对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流脑的抗生素治疗日益复杂,因此,接种流脑疫苗仍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研究证明,流脑多糖疫苗安全有效,并能与其他疫苗一起对前往疫区的旅行者、劳务人员、留学生等进行联合免疫.

    作者:何莓;王健;王惟信;张宏;华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方法用于霍乱弧菌相关性分析

    目的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分析辽宁丹东和广东珠海两地区从水体和水产品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9株霍乱弧菌用内切酶Not I酶切DNA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并在0.5×TBE电泳缓冲液中加入终浓度为3.8 mg/L的硫脲溶液电泳.结果 所有39株霍乱弧菌的基因组DNA显示出良好的分型结果,从朝鲜排污口、丹东鸭绿江水体中的鲫鱼、河蟹以及丹东排污口分离出的霍乱弧菌之间的相似度达到100%,说明这些产品之间应为同一个污染源;珠海的大头鱼和鳙鱼之间的相似度达到100%,说明这两者之间应为同一个污染源;珠海鲫鱼中检出的霍乱弧菌和鸭绿江水体中检出的霍乱弧菌之间的相似度达到88.4%,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为同一个污染源.结论 PFGE技术适用于霍乱弧菌环境样品分离菌株的相关性分析和传染源的追踪.

    作者:于晓婕;麻丽丹;杨帆;刁保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出口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风险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

    目的 分析存在孔雀石绿残留风险的出口水产品,确定出口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状况及相对严重程度.方法 应用层次分析法食品安全预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汕头出口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进行风险评价.结果 综合考虑检出率和检出构成比,存在孔雀石绿药物残留风险的10种出口水产品中,金鲳鱼、鲈鱼风险程度大,其权值>0.2;其次为甘鱼、冻生鱼片、包公鱼3种,权值在0.1左右;其余罗非鱼、真鲷鱼、鳗鱼、美国红鱼、黑鲷鱼5种鱼风险程度相对较轻,权值在0.03~0.05之间.结论 该数学模型可以综合多个评判指标,对出口风险相对严重的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实施适宜的风险监管措施.

    作者:魏建华;许慨;蔡颖;林文华;林隆强;朱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