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2年4期文献
  • 上海洋山口岸外籍船员耐多药肺结核病例的确诊及处置

    目的 确诊及处置外籍耐多药肺结核船员病例,总结和完善国境口岸传染性肺结核的排查及处置方案.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技术结合痰液涂片、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确诊病例.结果 该病例浓集法痰液涂片抗酸染色3+,液体及固体培养均为阳性,细菌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耐药,乙胺丁醇敏感.结论 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加分子生物学检测,结合临床症状能快速有效的判断传染性肺结核,出入境交通工具工作人员患传染性肺结核后缺乏规范治疗,成为传染源.口岸检疫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救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口岸防疫工作,发挥服务码头、服务船方的作用.

    作者:陆晔;王健;章琪;张晓航;顾超;贾哲甫;周浩;韩晓辉;田桢干;方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8种重大烈性传染病病毒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基于多重PCR技术结合液相芯片技术同时检测汉坦病毒(HTV)、裂谷热病毒(RVFV)、黄热病毒(YFV)、西尼罗病毒(WN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拉沙热[下同]病毒(LFV)、埃博拉病毒(EBV)和马尔堡病毒(MBV)的方法.方法 建立8种病毒同时扩增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分别用各种病毒特异的核酸探针偶联不同编码的微球,将获得的PCR产物与偶联核酸探针的微球混合物进行杂交,建立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及特异性检测评价.结果 建立的8种重大烈性传染病病毒的液相芯片筛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对8种病毒进行特异的检测.灵敏性实验结果表明,RVFV为10ng/PCR、WNV为1 ng/PCR、EBV为10ng/PCR、CCHFV为10 pg/PCR、MBV为1 ng/PCR、HTV为100 pg/PCR、LFV为1ng/PCR、YFV为10 pg/PCR.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病毒液相芯片筛查方法能快速、敏感、特异地同时检测8种重大烈性传染病病毒,对口岸入境人员是否携带重大烈性传染病病毒的快速筛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欧青叶;顾大勇;胡春凌;李永进;史蕾;刘春晓;赵纯中;徐云庆;张妮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4-2011年上海口岸国际旅行者性传播疾病分析

    目的 评估上海口岸出入境旅行者中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上海口岸国际旅行者中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和梅毒)监测结果,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人群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国际旅行者523731人次,检出性传播疾病感染者613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平均检出率为27.30/10万,大部分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梅毒平均检出率为93.94/10万,超过半数为本地出境人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感染者中以男性20至4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19岁女性和≥50岁男性所占比例近年有所增加,平均年龄有增高趋势.性接触尤其是与商业性工作者及男性同性接触仍是主要传播途径.共发现22例HIV/梅毒双重感染病例.结论 上海口岸出入境国际旅行者中性传播疾病感染率有所上升,在旅行医学工作中应该重视采取提倡安全性行为,筛查高危人群及宣传教育等干预措施.

    作者:王惟信;何莓;华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8-2011年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感染现状,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1年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江西口岸4年间共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38226人次,检出各种传染病5095例,总检出率为13.33%.检出率高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4815例,为12.60%;其次是梅毒抗体阳性181例,为0.47%;肺结核92例,为0.24%;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7例,为0.02%.不同职业人群传染病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272,P<0.01),其中以劳务人员检出率高,其次为涉外婚姻人员.结论 乙肝和梅毒是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感染的主要传染病,劳务人员和涉外婚姻人员是江西口岸传染病重点监测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和行为干预措施,减少传染病的流行.

    作者:胡婷;黄丽莉;刘伟;廖立新;邓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11年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12月30日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临测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全年共监测体检19227人,检出各类传染病983例,总检出率为5.1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740例,检出率为3.85%;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22例,检出率为0.63%;丙型肝炎抗体(HCV-Ab)阳性52例,检出率为0.27%;肺结核63例,检出率为0.33%;艾滋病病毒携带者(HIV)阳性6例,检出率为0.03%.劳务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高(4.05%),其次是交通员工(3.95%);其他人员HCV-Ab阳性检出率高(1.49%)、其次是旅游探亲人员(0.51%);交通员工梅毒螺旋体阳性检出率高(1.32%),其次是商务人员(0.82%);活动性肺结核在劳务人员中检出率高(0.38%);6例HIV阳性者全部为劳务人员.结论 在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检监测中HBsAg阳性检出率高,梅毒、肺结核有抬头趋势,HIV检出数相对以往大幅度上升.劳务人员、商务人员、交通员工是出入境体检监测的重点.应继续加强口岸传染病监测,加大传染病防治力度,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咨询、宣传、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出入境人员自身素质,增强其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的传播与流行.

    作者:孙燕茹;白长江;包勇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起国际航行船舶传染性肺结核调查处置

    目的 总结传染性肺结核病例的调查处置的经验,完善口岸密切接触者排查处置体系.方法 对疑似肺部结核病患者进行诊断,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取一系列医学排查和卫生处置措施.结果 未发现22名密切接触者患有“传染性结核病”的明确证据.结论 本次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严格的医学筛检和流行病学调查,为口岸密切接触者排查处置体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作者:程春明;周楠华;胡春立;陶镭;郁施伟;荆良;陈清国;宦成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9-2010年珠海口岸入境人员中发热病例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研究2009甲型H1N1流感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珠海口岸入境发热旅客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经珠海各口岸入境的976例发热旅客(体温≥37.5℃)为研究对象,采集咽拭子样本并提取病毒核酸,采用3个多重RT-PCR实验进行甲型、乙型和2009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筛查以及甲型流感病毒的分子分型检测.此外,随机选择8株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HA和NA基因全长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对流行病学和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76例发热旅客中检出流感病毒阳性病例331例,其中甲型流感占96.98% (321/331),乙型流感占3.02%(10/331);321例甲型流感病毒分子分型结果为新甲型H1N1流感92例,占28.66%,人季节性H1N1流感65例,占20.25%,人季节性H3N2流感164例,占51.09%.序列分析显示珠海口岸输入性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与甲型流感典型毒株A/California/04/2009(H1N1)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86%和99.89%.结论 本研究所阐明的珠海口岸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于指导国境口岸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莫秋华;谭华;林继灿;刘志明;杜田;史咏梅;涂承宁;叶立青;安胜利;杨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EV71和Cox A16型肠道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咽拭子标本中EV71和Cox A16型肠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EV71和Cox A16型肠道病毒的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选择基因组的保守序列,并借助引物设计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筛选出一套针对EV71和Cox A16型肠道病毒的RT-PCR扩增的引物.从特异性、低检测限、重复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建立了EV71和Cox A16型肠道病毒RT-PCR检测方法.结果 RT-PCR方法对EV71和COXA16病毒的低检测量分别为63 TCID50/ml和32 TCID50/ml.其他病原微生物及人类基因组在该系统无反应信号,显示方法特异性良好.结论 RT-PCR对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具有快速、经济等特点,适合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胜牙;朱玉兰;王佃鹏;古莉冰;甄胜西;徐媛;赵倩;高朝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皇岗口岸首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措施

    目的 探讨国境口岸归国劳务人员疟疾检疫防控方法,优化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模式,提高口岸截获输入性疟疾的能力.方法 通过医学巡查手段在皇岗口岸从入境归国劳务人员中筛查疟疾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并采集血液样本送检.结果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1例归国劳务人员为恶性疟疾病例,3例为既往曾患疟疾病例.结论 口岸应加强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医学巡查等主动性工作手段,达到快速、准确、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的目的,为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刘伟河;孙大治;孔文浩;杨辉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网络信息技术在传染病舆情监测中的应用

    介绍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国内外传染病舆情监测的一些常见实例,建议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传染病舆情信息监测中的作用,建立国外传染病舆情信息监测系统及传染病国际疫情长效监测机制等.

    作者:刘丰;韩辉;周蕾;齐峻瑶;徐宝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国境口岸输入性恶性疟的现状与预防控制

    目的 了解近年来我国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疫情,探讨现阶段恶性疟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查阅了2006年以来所有详细报道我国国境口岸输入性恶性疟的文献,对有关感染地区、诊疗状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输入性恶性疟主要的感染地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其中非洲地区的尼日利亚、安哥拉、几内亚、赤道几内亚,东南亚的缅甸是我国输入性恶性疟来源多的国家.恶性疟易引起误诊,感染者常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疟治疗而死亡.疟疾病人的实验室诊断率有待提高,采用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法和PCR法等疟疾诊断新技术作为镜检的补充,有助于提高疟疾诊断水平.赴非洲等恶性疟高发区的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发病率高、复燃比例高,采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可提高疗效和阻止疾病传播.结论 我国国境口岸输入性恶性疟防治重点是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与管理,提升恶性疟的诊疗水平,提高出国人员疟疾的自我防护能力.

    作者:王飞;杨秀娟;邹明强;刘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肠道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研究进展

    采用传统细胞培养、中和试验对肠道病毒进行分型费时、费力,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核酸杂交、基因序列分析、多重PCR、基因芯片等,更加快速、敏感、特异,越来越多应用于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本文对肠道病毒的型别、基因分型依据及分子生物学分型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王宇平;鄢雪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孔肯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属甲病毒属,披膜病毒科.近年来,该病毒曾引起全球多处疫情暴发,并造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基孔肯雅病毒及其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以指导国内开展对该病的检测.

    作者:李小波;丁国允;黄吉城;郑夔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集装箱硫酰氟熏蒸散气速率的研究

    目的 探索熏蒸处理后集装箱硫酰氟残留浓度散气规律以期确定合理散气时间.方法 在3个不同的温度段,选择不同装载货物及不同装载量的标准集装箱,按照SN/T1124-2002《集装箱熏蒸规程》进行硫酰氟熏蒸处理.结果 在进行试验的3种废物原料中,装载废塑料的集装箱散气速率慢,集装箱内硫酰氟浓度低于5 ppm所需散气时间较长.结论 集装箱熏蒸后残余硫酰氟浓度和散气时间与货物本身属性、集装箱货物装载量有关,与温度、不同集装箱规格关系不显著,在进行试验的3种废物原料中,装载废塑料的集装箱散气速率慢.

    作者:贾巍;金浩;杨昊松;徐柏林;李高扬;黄靖;娄亚婷;王桂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山东口岸船舶供应食品企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情况分析

    目的 对优化口岸船舶供应食品企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重新设计口岸船舶食品供应企业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全省65家口岸船舶食品供应企业进行食品卫生信誉度分级.结果 评为A级企业有3家,占4.62%;评为B级企业有46家,占70.76%;评为C级企业有16家,占24.62%.结论 实施口岸船舶食品供应企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可以优化卫生监督资源.

    作者:邵柏;杨冰;刘明杰;李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船舶外来医学媒介生物传入风险分析初探

    目的 探讨船舶外来医学媒介生物传入的风险评估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医学媒介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同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以实例数据进行医学媒介风险预测,与医学媒介实际检出情况进行比对,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2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 船员国籍、本地季节和历史医学媒介疫情是外来医学媒介生物传入的危险因素.医学媒介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77%;层次聚类分析法灵敏度为11%,特异度为93%;以ROC曲线比较2种方法的预测效果,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和0.52,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果略高于层次聚类分析.结论 2种预测方法(AUC)均在0.7以下,准确性不高,为国际航行船舶外来媒介生物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一种思路.

    作者:李翔;戚立松;戴明;俞智勇;杨学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密二维码技术在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单证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单证信息防伪,打击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单证制假行为.方法 将加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单证管理中.结果 实现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单证原始信息的携带、自动传递、防伪以及单证快速准确查验.结论 实现加密二维码在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单证中的应用,加强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单证的管理,杜绝假冒单证,加强了传染病监测力度,有效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

    作者:叶健忠;张妮奇;刘春芳;李微;李东晓;刘君;辛本强;刁慕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五常法”与HACCP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和探讨“五常法”与HACCP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 介绍“五常法”与HACCP在我国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应用现状及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五常法”与HACCP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中结合运用进行了讨论.结果 餐饮企业建立“五常法”与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企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结论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积极指导和帮助餐饮企业建立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作者:刘毛毛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