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2年5期文献
  • 新型冠状病毒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

    目的 为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疫情的输入,建立一种快速的双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 对WHO公布的单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引物和探针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建立双重荧光RT-PCR反应体系,分别采用羧基荧光素(FAM)和绿色荧光蛋白(VIC)荧光基团标记探针,实现双基因的同时检测.结果 经优化的双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阳性对照质粒检测灵敏度为31拷贝/μl,检测健康和普通发热人员咽拭子以及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 建立了双重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应急检测.

    作者:杨宇;刘丽娟;赵婷婷;李辉;王莎莎;徐焕州;杨鹏飞;王旺;孙肖红;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疆南疆地区朝觐人员肺结核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新疆南疆地区朝觐人员肺结核患病情况的分析,为肺结核防控明确工作重点提供参考,有效地控制南疆地区肺结核的流行和通过朝觐活动在国境口岸的传播.方法 对2010-2011年南疆地区申请参加朝觐人员通过临床体检、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确定肺结核患者,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3 674名体检朝觐人群中检出肺结核患者89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2例.肺结核检出率为2.42%,阿克苏地区肺结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结论 南疆地区朝觐人员肺结核流行情况严重,应加强该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朝觐活动中肺结核的监测和口岸肺结核监管.

    作者:王树祥;苏艳丽;廖凌;刘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3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筛查入境人员中疑似肺结核病例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3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试剂检测痰标本中结核杆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探讨FQ-PCR在国境口岸快速检测结核病人的价值.方法 对12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分别采用FQ-PCR试剂法、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以培养法为金标准比较艾康、匹基和博奥3种FQ-PCR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艾康检测疑似肺结核病病例、涂片镜检阳性和涂片镜检阴性者的灵敏度为90.12%、93.55%、78.95%,特异度为95.65%、100%、95.65%;匹基检测疑似肺结核病病例、涂片镜检阳性和涂片镜检阴性者的灵敏度为87.50%、95.16%、61.11%,特异度为100%、100%、100%;博奥检测疑似肺结核病病例、涂片镜检阳性和涂片镜检阴性者的灵敏度为86.59%、95.24%、57.89%,特异度为100%、100%、100%.结论 FQ-PCR是一种简便快速方法,对于涂片镜检阳性结核病病例的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涂片镜检阴性结核病病例检测有很高的特异性,适于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结核病病例的快速检测.

    作者:马艳艳;王永亮;李辉;石洁;马晓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液相芯片检测3种发热伴出疹病毒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发热伴出疹症候群中的肠道病毒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CA16)和麻疹病毒(MV)的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EV71、CA16和MV全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多重PCR扩增并用生物素标记相应的基因片段,建立EV71、CA16和MV高通量核酸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进行验证.结果 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对EV71、CA16和MV的检测结果与多重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能同时完成对其中任何1种及3种病毒的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低可达2.14 pg/μl.结论 该方法用于3种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毒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EV71、CA16和MV的实验室检测.

    作者:刘丽娟;姜超;杨永莉;王莎莎;于珊珊;王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3种甲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的性能评价

    目的 比较3种甲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的灵敏度.方法 利用病毒分离培养液和入境人群的鼻咽拭子标本考查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结果 甲型流感抗原快速检测试剂(FluA-DOT)对8份病毒分离培养液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0-2HA,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检测试剂;FluA-DOT对入境人群鼻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为91.67%,也远远高于其他两种检测试剂.结论 甲型流感抗原快速检测试剂(FluA-DOT)的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适用于口岸现场的甲型流感快速筛查.

    作者:杨坤宇;陈慧;陈毅歆;张毅;李庶甘;郑清炳;杨剑;郑燕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

    目的 掌握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7月,每月对再生园区医学媒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类73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5种,优势种为臭鼩鼱;捕获蚊类588只,经鉴定隶属1科4属8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捕获蝇类1046只,经鉴定隶属5科13属16种,以大头金蝇为优势种;捕获蜚蠊7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3种.结论 本次调查较全面掌握了再生园区医学媒介生物本底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防控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唐丽琼;陈宙;李圃一;郑胜新;邓建新;莫少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卫生检疫电子监管体系建设的探讨

    目的 探讨完善卫生检疫电子监管工作,进一步提升电子监管卫生检疫能力.方法 对电子监管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卫生检疫电子监管体系具有流程公开、远程申报、智能判断、电子证单、数据共享、风险管理、诚信管理等多种功能.结论 卫生检疫电子监管体系需通过调研摸底、统筹规划、重新改造、数据共享等方法进一步提升卫生检疫行政执法的效能.

    作者:李继宇;高涛;邵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口岸应对自然灾害中传染病威胁的措施研究

    目的 探索自然灾害对口岸传染病流行规律和传播风险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常见自然灾害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以及给口岸带来的传播风险,提出检验检疫部门应采取的针对性防控措施.结果 检验检疫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体系,建设预警机制,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不断跟踪检疫新技术发展,以适应复杂的疫情形势.结论 完善的综合防控体系有助于口岸应对自然灾害中传染病的威胁.

    作者:丁国允;魏俊;卢林;何振毅;吕洁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南通口岸国际航行船舶医学媒介生物传入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国际航行船舶外来医学媒介生物传入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2011两年内南通口岸的1 187艘国际航行船舶截获的医学媒介生物情况进行调查,以医学媒介生物超标的船舶作为阳性组,未超标的为阴性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医学媒介生物检出超标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夏季到达的风险高于冬季(OR=11.413);曾检出医学媒介生物超标的船舶风险很高(OR=5.358);发航港来自欧美地区的船舶风险较低(OR=0.144,P<0.05).多数船员是泰国和伊朗、孟加拉的风险较高,分别是中国船员的4.076和18.122倍.结论 季节、曾检出医学媒介生物超标、发航港情况、多数船员国籍、载货种类有明显的风险指示价值,船龄、总吨位、免控证书等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林中;张明江;张珊珊;李峰;张家祝;丁锁顺;顾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口岸入境集装箱熏蒸剂及有毒有害气体残留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口岸入境集装箱熏蒸剂及有毒有害气体残留情况.方法 对国内外开展集装箱有毒有害气体残留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国外研究显示有70%集装箱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超过慢性参考暴露水平,有36%超过急性参考暴露水平阈值.苯和(或)甲醛污染程度超过熏蒸剂的4倍.溴甲烷及甲醛为国内集装箱超标的主要有害气体.结论 口岸入境集装箱有毒有害气体残留对职业安全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大口岸入境集装箱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力度,从多方面着手提出确实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口岸工作人员职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魏俊;何振毅;吕洁毅;叶丽虹;陈素英;卢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人员配置机制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建立有效的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人员配置机制.方法 通过采取调查问卷、建立人员配置应急预案、引入个人-岗位动态匹配模型、利用人员配置激励理论等研究分析方法,加强对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过程中防控人员有效调配的总结和探索,实现防控人员的有效配置.结果 防控人员配置机制的建立和应用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结论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证明构建有效的防控人员配置机制是检验检疫部门在国境口岸预防和控制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重要保障,应予以广泛推广.

    作者:齐京安;冷艳梅;王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应急物资配置机制的建立

    为了研究建立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应急物资配置机制,本文参考北京口岸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情况,首先阐述了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应急物资的定义和特点,进而按照用途和需求特征对应急物资进行了分类分级,明确了应急物资的储备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应急物资配置机制建设思路,从采购和管理方面提出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应急物资配置机制建设建议.

    作者:黄健华;王康琳;马利红;杨得泉;钟正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构建口岸突发疫情财务应急保障机制的探讨

    目的 建立口岸突发疫情财务应急保障机制,为口岸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方法 根据《预算法》和财政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分析评价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项经费管理情况,结合口岸检验检疫工作实际,从财务应急指挥系统、应急反应系统、应急保障手段、应急反馈系统等4个方面,探索建立口岸突发疫情财务应急保障机制的思路.结果 建立口岸突发疫情财务应急保障机制,明确了应急管理中财务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结论 通过建立口岸突发疫情防控专项经费应急保障机制,确保国境口岸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张志羽;鲍建华;祝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建立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方法 对北京检验检疫局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经验进行总结,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指挥动员、工作流程、联防联控及信息报送机制等组织制度,明确应如何开展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建设.结果 完善的组织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效率,控制疫情蔓延.结论 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权责明确的分级管理体系、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灵活的联防联控机制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应予以重视和推广.

    作者:宋悦谦;苏轶;丁星;秦宇;秦阿希;魏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国境口岸呼吸道传染病传入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建立一个科学的呼吸道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口岸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 对检验检疫机构在甲型H1N1流感中的防控经验进行回顾研究,同时采取德尔菲法对风险评估因素进行确认和判定,利用矩阵分析方法确认风险水平.结果 确立了口岸呼吸道传染病传人的可能性影响因素和危害程度影响因素,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早期的评估中客观准确.结论 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口岸呼吸道传染病风险评估体系.

    作者:王保刚;上官文学;黄健华;王康琳;刘德臣;许文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在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的建立与应用

    为证明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在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其建设方案,该文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协作机制的应用为例,描述了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务需求,分析单一主体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弊端,评价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对于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方案.

    作者:黄健华;王康琳;王保刚;戴晓理;张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山东口岸核与辐射有害因子监测处置工作现状

    目的 分析山东口岸核与辐射有害因子监测处置工作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通过分析2011年山东口岸核与辐射有害因子监测阳性案例和处置情况,探讨口岸核与辐射有害因子监测处置工作现状与对策建议.结果 口岸核与辐射有害因子监测处置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在有害因子确认、事件追踪与判定、标准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 结合口岸工作实际,在全国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口岸核与辐射监控体系.

    作者:朱思峰;王丽丽;陆地;刘明杰;邵柏;李继宇;张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07-2011年珠海口岸核与辐射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2007-2011年珠海口岸核与辐射超标检出情况,防止核与辐射物质通过我国国境口岸传入传出.方法 采用通道式、便携式辐射检测设备对入境人员、行李、交通工具、货物、快件和邮寄物等进行α、β、γ射线检测,并对核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珠海口岸共检出核辐射超标22起,其中接受放射性治疗的人员放射性超标14例,快件和邮寄物4例,船载货物4例.结论 继续加强珠海口岸核与辐射监测,防止放射性超标物质通过珠海口岸进出国境.

    作者:金大芳;叶冬青;路吉龙;王遇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