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2年6期文献
  • 基于酪胺信号放大和金标银染的致病菌生物芯片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评价研究

    目的 对基于酪胺信号放大和金标银染技术的致病菌可视化生物芯片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以伤寒沙门氏菌和痢疾志贺菌作为检测对象,建立生物芯片的TSA-金标银染高灵敏度可视化检测技术,优化试剂浓度、反应温度、温育及银染时间等检测条件,比较了TSA-金标银染与单独金标银染、TSA-金标银染与TSA-荧光的检测灵敏度.并对进口水产品样品进行了伤寒沙门氏菌和痢疾志贺菌的应用检测.结果 检测条件优化结果为:Streptavidin-HRP稀释比例为1∶1 500,Biotin-Tyramine稀释比例为1∶200+ 0.5% H2O2,Streptavidin-Nanogold稀释比例为1∶100;温育温度37℃,温育时间20 min,银染显色时间8~10min.TSA-金标银染比单独金标银染的检测灵敏度提高10~100倍,与TSA-荧光的检测灵敏度相同,达到103 CFU/ml.检测进出口水产品样品伤寒沙门氏菌和痢疾志贺菌结果与SN标准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基于酪胺信号放大和金标银染技术的致病菌可视化生物芯片检测方法,为致病菌低成本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陆琳;车志军;孙福军;杨秀娟;刘国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蒙边境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 明确中蒙边境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的常见传染病和需要重点监测的人群,为有效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中蒙边境口岸62397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使用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397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各种传染病5054例,总检出率为8.10%.在监测的传染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为4.51%;其次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3.06%.2011年传染病检出率为14.43%,明显高于2010年以前的检出率.商务人员的传染病总检出率高,为11.32%,其次是劳务人员,为10.45%.蒙古国籍入境人员HBsAg阳性、HCV-Ab阳性、HIV感染、肺结核的检出率均高于中国,中国籍出境人员梅毒的检出率高于蒙古国.结论 商务人员、劳务人员是中蒙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以防止传染病通过国境口岸传入、传出.

    作者:张小玲;王志钢;孙志;任星历;范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6-2011年新疆口岸出入境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各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为今后国境口岸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2006-2011年新疆口岸出入境人群237737人HIV监测阳性资料进行统计病学的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HIV病毒感染者195例,总感染率0.082%;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的人群;其中,男性感染比例高于女性(男女比为3.5∶1);少数民族感染比例高;商务人员和交通工具驾驶员为高危人群;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 做好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止艾滋病传播知识的宣传是在国境口岸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作者:阿不都扎依尔·阿不都卡德尔;郭刚;古丽努尔;何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9-2011年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连云港口岸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群中传染病的感染和流行特点,为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连云港口岸33914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传染病727例,检出率为2.14%,其中HBsAg阳性546例;梅毒171例;肺结核6例;HIV感染4例.结论 HBsAg阳性是连云港口岸检出的主要传染病,交通员工HBsAg阳性检出率高.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两类人群传染病检出数占总检出数的95.32%,对这两类人群应加强疾病监测和健康宣传教育.

    作者:王静;王绪发;吴华连;徐聪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多重荧光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肠道病毒方法的研究

    目的 为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和感染情况,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本研究建立了含非竞争性内标的同时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EV71型及柯萨奇病毒CA16型的四重荧光RT-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评价,并对多份临床样本进行了应用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对肠道病毒及其他人类非肠道病毒进行了检测,显示了良好的特异性;该检测方法对EV71型和CA16型的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31.25TCID50和1.25×102TCID50;将浓度为1×104TCID50及5×102TCID50的EV71样本进行重复性实验,其变异系数均小于1.5%;将浓度为5×102~5×105TCID50的EV71和CA16样本进行定量范围实验,其相关系数R2值在0.982~0.998之间.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40份疑似临床样本,后检出31份肠道病毒阳性样本,检出率为77.5%,其中8例为EV71型阳性,13例为CA16型阳性.另外,实验数据表明内标对监控PCR抑制物的存在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本方法能同时快速检测所有肠道病毒并进行EV71型及CA16型的分型,并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扩增效率高,由于加入了内标,能有效地监控假阴性的出现,适合于手足口病的临床检测.

    作者:周冬根;孙大为;王燕;倪敏君;张升;翟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试剂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中连续监测法测定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方法 采用连续监测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样本ALT的含量,据此原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速率法测定血清中ALT的不确定度分析.结果 血清中ALT的扩展不确定度U=4.8 U/L,k=2.结论 本研究中分析了仪器本身和检测过程的几个不确定度分量,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一些思路.

    作者:朱晓强;史咏梅;杨泽;谭华;刘军卫;朱玉兰;唐明慧;叶立青;莫秋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11-2012年吴江通关点鼠形动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吴江通关点2011-2012年鼠形动物的监测,掌握鼠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制定通关点鼠类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2012年在吴江通关点范围内,采用夹夜法定点、定时、定人、定方法进行密度监测.结果 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12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2属2种.结论 通过的监测,基本掌握了吴江通关点鼠类本底状况,并通过日常的防制,使其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吴江通关点鼠类监测和防控能力.

    作者:沈荣方;王瑞元;肖荣堂;顾政;孙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空运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检验检疫监管体系的建立

    目的 研究建立空运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检验检疫监管体系,保障国境口岸卫生和出入境货物安全.方法 制定一系列契合实际、奖惩分明的监管办法,研究开发有效覆盖各相关方的信息化监管平台.结果 确立了科学合理的企业评价指标,以及切实有效的奖惩措施,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推动了口岸仓储企业卫生许可工作进展.结论 该体系提升了检验检疫机构监管效能,较好地服务于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并探讨了该体系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作者:顾甬海;胡亮;李平;江珊毅;王慧峰;徐国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国境口岸热带病检疫联防机制的作用及发展研究

    目的 研究和探讨国境口岸热带病检疫联防机制在口岸热带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方法 总结研究口岸热带病检疫联防机制的作用,结合当前形势,对检疫联防机制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 依托检疫联防机制,南方口岸热带病疫情检出、应急处置、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与防控、检疫交流合作、人才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取得很好成效.结论 口岸热带病检疫联防机制作用明显,要持续保持并深化机制建设,重点加强年轻卫生检疫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做好热带病检疫技术建设,促进机制长效可持续发展.

    作者:吕志平;李政良;周李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创建阿拉山口口岸5道鼠防安全监控防线实践的探讨

    目的 寻找、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保障口岸鼠防安全屏障监控防线,为及时发现、监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检验检疫机构在口岸出入境通道、城区、郊区、野外区等场所创立卫生检疫5道鼠防安全屏障监控防线.定人、定时、定点对动物、媒介、人间疫情进行监控.结果 在口岸出入境通道第一道防线中查获了邻国输入性重要医学媒介7目10科13属16种54批.在第二道城区防线、第三道郊区防线、第四道野外防线中发现了输入性鼠疫宿主、媒介、新种及重大疫情.在第五道口岸人群防线中报告与鼠疫相关疫情13例,居民报告自毙鼠情9起.7年来堵截了境外疫情的传人,降低了城区家栖鼠类、媒介优势种群密度,消弱了郊区鼠类向城区迁移、媒介的交换,掌握了口岸5道防线的宿主、媒介、人群疫情动态,及时控制了口岸疾情传播的隐患、风险.结论 口岸5道卫生检疫鼠防安全屏障监控防线的创建,具有多方式、多区域、多场所、多功能的综合监控优势,集5道防线之合力,填补了以往口岸卫生检疫鼠防监测单一的多项空白,是口岸鼠防监控工作一项意义深远的创新.

    作者:田延河;尹小平;彭定希;骄娃;阿布都扎依尔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和评估软件研究

    目的 分析出入境特殊物品可产生传染病等危害的各个风险因子,建立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评估的风险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并编写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方法 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特殊物品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因子权重,使用Expert Choice 20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Visual Basic软件和Access数据库系统编写软件.结果 研究建立了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指标评估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采用数学模型对特殊物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综合评估值≤0.019为极低程度风险;0.019~1.374为较低程度风险;1.374~2.352为较高程度风险;≥2.352为极高程度风险.结论 出入境特殊物品分类的复杂性是造成开展风险评估困难的主要原因.开展风险评估是提升出入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效率的重要途径.当前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评估关键在于风险的识别和量化.

    作者:尹军;黄坚辉;丁永健;陈亨赐;陆永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伤寒的现状分析及预防控制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严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伤寒杆菌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人类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伤寒与环境和食品卫生状况密切相关.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伤寒的抗生素治疗日益复杂,因此严格遵守饮食和饮水卫生及接种伤寒疫苗仍是预防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本文就伤寒的疾病特征、流行分布、多重耐药情况、预防控制及疫苗应用等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何莓;王惟信;华羚;张宏;许震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梅毒检测方法新进展

    梅毒是人类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病程复杂,可威胁全身各个器官,危害性极大.同时由于梅毒不能在体外培养,严重限制了梅毒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因此,针对不同时期症状病人的准确检测,明确其传染性和致病性程度在梅毒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应用于梅毒实验室检测的暗视野显微镜检(Dark field)、基于反应素的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动聚焦显微镜(Focus-floating microscopy,FFM)等新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总结.通过比较各种检测方法在发病的不同时期敏感性,综合分析影响检测的各方面因素,总结了以FFM为基础的梅毒综合检测流程.为梅毒的早期诊断,准确诊断以及梅毒的分期检测和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郭文秀;孙志;云华;陈宇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85家废金属加工利用企业放射性监测与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废金属加工利用行业放射性监测与管理现状,有效评估放射性污染随废金属进入我国生产生活领域的风险.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全国各地的85家废金属加工利用企业2008年放射性监测与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 该行业整体上对废金属放射性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较低,放射性监测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较低,自主监测能力较薄弱,放射性监测硬件条件不足,辐射防护措施缺失.结论 我国废金属加工利用行业整体放射性监测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放射性污染随废金属进入我国生产生活领域的风险仍然存在.

    作者:陆地;雒书鸿;刘明杰;于长友;郝怡磊;宋春雨;王正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基于SAS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在国境卫生检疫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反向传播(BP)人工神经网络在国境卫生检疫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采用18×5×1结构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07年到达宁波港国际航行船舶中的媒介阳性船舶170艘和对照船舶680艘进行数据训练和验证,并以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到港的船舶外来媒介携带率.结果 经过100次的迭代运算,训练过程的误判率为0.1647,验证过程的误判率为0.1824;训练过程的平均误差为0.3668,而验证过程的平均误差为0.4550.通过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船舶携带外来媒介情况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达到83.3%,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针对高度不确定的非线性系统,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可实现相对精确的预测功能,为国境卫生检疫风险评估及预警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裘炯良;郑剑宁;施惠祥;张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安徽省麝鼩属新记录

    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在分类上属于食虫目鼩鼱科麝鼩属,同时也是重要的医学动物,与流行性出血热、恙虫及钩体病的传播有关.2011年9月5日,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东郊许家村捕获3只鼩鼱科动物,经分类鉴定为鼩鼱科(Soricidae)麝鼩属(Crocidura)大麝鼩(Lasiura).以往安徽省未曾有过大麝鼩的报道,此次在当涂县发现大麝鼩为安徽省新记录.大麝鼩广布于上海、江苏以及鲁南和浙北,是当地鼩鼱科动物中的优势种.

    作者:丁鲁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