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蝇类携带致病肠杆菌分离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 了解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口岸蝇类携带致病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通过布放蝇笼捕捉蝇类,使用添加有头孢菌素(20 μg/ml)的麦康凯平板从捕获的蝇类中分离其携带的致病肠杆菌,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实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测试及耐药基因型测定.结果 从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捕获的蝇类中分离到致病肠杆菌48株,其中大肠杆菌37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嗜水气单胞菌2株.对分离到的48株肠杆菌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实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和头孢呋辛耐药,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不耐药.所有菌株均对8种或8种以上的常见抗生素耐药.分离的大肠杆菌(n=37)和肺炎克雷伯菌(n=6)均产ESBL,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98.1%,对头孢他啶耐药率11.5%.对产ESBL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测试,TEM型为常见型(67.4%),SHV型(16.3%)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同时产生ESBL和AmpC的-超广谱层内酰胺酶(SSBLs)菌株.结论 从双流国际机场口岸环境内蝇类分离到致病肠杆菌多重耐药,且携带有产ESBL的耐药基因.

    作者:钟玮;杨雨;刘杨;赵锋;黄筱宇;陈琳;裴晓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7种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的纯化及血清学特性

    目的 分离纯化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38-kDa、16-kDa、Mtb81、ESAT-6、CFP10、Rv3425、Rv3391,并比较7种蛋白的免疫学特性,评价其在结核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评价确诊结核病人、非结核病人、健康人血清中7种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成功分离纯化了7种重组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表明,7种抗原均能有效区分确诊结核病人、非结核病人和健康人,其中阳性率高的是ESAT-6为47.3%,特异性高的是Rv3391为98.3%.联合抗原中阳性率和特异性高的是CFP10+ ESAT-6+ Rv3391抗原组合.结论 单一抗原中ESAT-6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联合抗原中CFP10+ ESAT-6+ Rv3391抗原具有很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在结核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潜力.

    作者:闫冀焕;史玲莉;韩伟;崔鹰;赵俊伟;张舒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深圳口岸首例入境人员HIV-1毒株近似全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目的 获得深圳口岸首例入境人员HIV-1亚型毒株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特征.方法 以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HIV确证实验室确证的1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提取病毒RNA,利用逆转录巢式RT-PCR技术,分两段扩增病毒近似全长基因序列,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全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获得了8 831 bp长度的近全长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HIV-1 CRF01_AE亚型参考株成簇,Bootstrap值为100%,通过与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的HIV-1 CRF01_AE亚型毒株比较,该毒株与泰国流行毒株的关系近.结论 该毒株是由境外传入的,应对入境人员HIV感染毒株的来源和变异进行密切监测.

    作者:刘胜牙;朱玉兰;甄胜西;古莉冰;刘春芳;李微;董瑞玲;刁慕言;张树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5-2012年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掌握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辽宁口岸2005-201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结果 2005-2012年共检出疟疾19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3.60/10万.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间日疟为主,其中11例患者有疟疾史.19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主要是中青年,多为劳务人员和船员,多数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结论 根据辽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作者:葛藤;姜卓;石静;王晓中;蔡鹏;李云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纳米磁分离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登革2型病毒

    目的 建立一种登革2型病毒的快速提取和检测的方法.方法 根据登革2型病毒的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套特异的实时荧光PCR的引物与探针,设计一对引物用于构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以建立登革2型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选用纳米磁微粒,建立纳米磁分离提取登革2型病毒RNA的方法,并对其核酸提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纳米磁分离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登革2型病毒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特点.在2.9× 102~2.9× 109 copies/μl的范围内循环阀值(Ct)值与病毒拷贝数的对数值存在线性关系(R2=0.99).结论 建立的纳米磁分离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登革2型病毒,在口岸卫生检疫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翌;孙宁;王飞;田茵;葛广路;邓丛良;张绍福;陆琳;汪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黑龙江萝北口岸鼠类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萝北口岸鼠类的种类组成和季节消长.方法 采用夹日法在耕地、林缘草地和口岸储存仓库生境中捕鼠.结果 2009-2010年在黑龙江萝北口岸共捕鼠107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8属9种.萝北口岸地区的优势种为褐家鼠(45.20%).3种生境中,耕地的优势种为黑线姬鼠(29.67%)和大仓鼠(26.60%);林缘草地的优势种为褐家鼠(32.80%)和大仓鼠(20.00%);储存仓库的优势种为褐家鼠(66.97%)和小家鼠(32.68%).4种常见鼠的活动季节分别为:黑线姬鼠12个月,小家鼠为9个月,褐家鼠和大仓鼠均为8个月;在整个活动季节期间,小家鼠在6月、褐家鼠在7月、大仓鼠在8月、黑线姬鼠在10月均仅出现1次高峰.结论 在黑龙江省萝北口岸存在着感染和发生鼠传疾病的潜在威协.因此,在该口岸应加强鼠类监测,防鼠、灭鼠和个人防护不可忽视.

    作者:梁慧杰;王凤山;刘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银川河东机场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银川机场口岸鼠、蚊、蝇、蜚蠊类4种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掌握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类调查采用夹(笼)夜法,蚊类采用人帐诱捕法,蝇类采用捕蝇笼诱捕,蜚蠊采用盒式诱捕法,对捕获的鼠形动物、成蚊、蝇类和蜚蠊进行分类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32只,经鉴定隶属于1目3科4属4种;捕获成蚊7072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2亚科3属4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70.86%,蚊类平均密度为110.5只/人工·h;捕获成蝇19017只,经鉴定隶属于3科7属11种,丝光绿蝇为优势种,7~9月为高峰期,平均密度为306只/笼;调查捕获蜚蠊670只,经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平均密度为0.93只/盒,优势种为德国小蠊.结论 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银川机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作者:茹淞;刘凤莲;黄杰;祁琳;黎祝凤;高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12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口岸蚊蝇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口岸的蚊蝇监测,掌握口岸蚊蝇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口岸蚊蝇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蚊类采取诱蚊灯法,蝇类采取捕蝇笼法,并对捕获的蚊蝇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此次监测共捕获蝇类478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捕获蚊类14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4种,优势种为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塔克什肯口岸首次捕获了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米赛按蚊和传播西尼罗热脑炎的重要媒介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口岸生活区首次捕获雨兆花蝇.结论 口岸区域蚊蝇新纪录的发现,说明新疆口岸具备蚊蝇传播传染病的流行条件,有必要加强相关传染病病原体检测工作.

    作者:陈胤瑜;杨晨光;阿不都扎依尔·阿不都卡德尔;田锋;买买提江·尼扎木;阿玛太;艾则孜·艾拜都拉;王卫红;袁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航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的成效及发展研究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在航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方法 总结“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在四川航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中的作用,结合航空口岸特点,对联防联控技术体系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 以风险预警为切入点,以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协作型管理制度、快速集成型检测技术、高效节约型资源配置为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在四川航空口岸的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成效.结论 “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成效显著,今后应重点加强疫情预警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和快速无创检测技术研发,促进联防联控技术体系的全面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发展.

    作者:常晓松;王志杰;何纬;谭玲;何建伟;余华丽;郭勇;刘洋洋;张祖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口岸卫生检疫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

    专业胜任能力是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深层次的特质,它包括知识、技能和特质或动机等因素.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对卫生检疫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口岸卫生检疫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做一综述,对有关部门开展卫生检疫人员培训提供参考.

    作者:富英群;葛黎明;李明;侯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蜱螨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蜱螨是分布广泛的病媒生物,在携带和传播人类致病因子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蜱螨形态分类学在技术和方法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子生物学和数值分类学的应用则促进了蜱螨分类鉴定工作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蜱螨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小建;杨庆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集装箱表面消毒效果现场评价研究

    目的 对集装箱表明消毒效果进行现场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法,通过对集装箱表面消毒前和消毒后30min棉拭子擦拭采样,对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菌落计数培养,比较消毒前后细菌种属和菌落数变化情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依照规程,应用消毒剂对集装箱表面消毒后,细菌总杀灭率为99.59%,符合消毒要求.结论 现有的集装箱表面消毒方法,满足口岸卫生处理要求.

    作者:孙立新;丁运昭;王童玉;吴炳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盐田港船舶压载水致病微生物入侵风险分析

    目的 了解盐田港港区海水及船舶压载水致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分析压载水致病微生物的入侵风险,为船舶压载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室技术对港区海水及船舶压载水水样进行检测分析,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x2检验、秩和检验等对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近处水域海水水质较远处水域海水水质差;船舶压载水水质明显较港区海水水质差;不同来源地压载水水质相差不大.港区海水共检出8种致病性弧菌,其中优势弧菌为溶藻弧菌(39.13%)、创伤弧菌(17.39%)、鲨鱼弧菌(13.04%).船舶压载水样本共检出12种致病弧菌,其中优势弧菌为溶藻弧菌(34.69%)、副溶血性弧菌(28.57%).结论 船舶压载水存在致病性微生物入侵性风险,必须采取预防性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港区海水日常监测主要采集浅层海水,增加对优势弧菌的监测内容.

    作者:李小洪;刘文正;杨燕秋;赵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汕头口岸入境空箱检验检疫情况分析及检疫监管对策研究

    目的 掌握汕头口岸入境空箱携带有害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规律,研究入境空箱的检疫监管对策.方法 对2010-2011年汕头口岸入境空箱检验检疫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汕头口岸共受理入境空箱报检293 117标箱,查验12757标箱,不合格804标箱,不合格率为6.30%.各类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出数量与季节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检出的不合格空箱中,以截获“生活垃圾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类多,共255标箱,占31.72%,其次是“土壤、动物尸体等禁止进境物”,共186标箱,占23.13%.入境空箱不合格率排前三位的国家是新加坡、菲律宾、越南,不合格率分为0.95%、0.64%、0.64%.结论 基本掌握汕头口岸入境空箱携带有害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总体情况及主要规律.入境空箱检疫风险不容忽视,需采取科学的检疫监管对策.

    作者:王丽萍;肖鹏;蔡耿民;谢永生;许玲;马卫华;蔡雪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马德拉蜚蠊

    2012年8月1日,西藏检验检疫局在西藏樟木口岸生境中捕获2只蜚蠊成虫.经西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鉴定,鉴定为马德拉蜚蠊(Leucophaea maderae).经浙江检验检疫局医学媒介生物检测中心实验室鉴定,确定为马德拉蜚蠊.标本现存于西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编号:LS-MJ-2012-001.该蜚蠊主要分布在北非和东南美洲,属于昆虫纲、蠊螂目、葡蜚蠊科Oxy-haloinae属、Rhyparobia种蜚蠊[1],在西非和纽约是常见种[2],在我国罕见报道.此次西藏樟木口岸捕获该蜚蠊成虫,属区内首次.马德拉蜚蠊作为一种对植物和动物组织[2]喜好的杂食生物,它的入侵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生态危害.为使口岸检验检疫人员和昆虫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鉴别此种蜚蠊,现将其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作者:冯娟;郑伟;索朗卓玛;常春;达拉;邱红;丹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接种麻腮风减毒活疫苗偶合麻疹及腮腺炎案例分析

    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1].偶合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它与预防接种无因果关系,纯属巧合,无论接种与否,这种疾病都必将发生[2].麻疹,腮腺炎及风疹疫苗(MMR)是减毒活疫苗的联合疫苗.自从他被批准上市,尽管通常认为不良反应是轻微的,但是该疫苗已被广泛质疑,围绕其安全性产生争议[3].

    作者:徐惠芳;田睿;杨静;朱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邮轮旅行相关健康指导和旅行建议

    近年来随着邮轮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选择乘坐国际邮轮作为一种休闲度假方式,随之与邮轮相关的各种旅行医疗问题也逐一显现,旅行医学工作者应针对这一特殊旅行群体给予详尽的健康指导和旅行建议,大程度保护国际旅行者、船上从业人员及国民的健康,从而促进邮轮旅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周璇;李平;方筠;章琪;邹毓文;周启明;李俊;叶魏;周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型的LMX肉汤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的快速单增李斯特菌(LMX)肉汤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增菌效果.方法 对目标菌株的灵敏度、生长率、选择性及生化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判断新型培养基的增菌效果.结果 新型培养基与国标推荐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的增菌效果相当.结论 此液体培养基可以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用增菌液.

    作者:高世光;陈晓东;林天闻;刘洪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吉木乃口岸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调查

    目的 研究吉木乃口岸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的情况,为口岸卫生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采用梅花采样法采集吉木乃口岸7处土壤样品,利用γ能谱分析方法得出放射性水平并采用Beck公式法估算出离地面1m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并计算外照射年有效剂量.结果 吉木乃口岸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镭226、钍232、钾40和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铯134含量均值分别为:87.48 Bq/kg、37.32 Bq/kg、44.78Bq/kg、848.84 Bq/kg、1.65 Bq/kg、1.25 Bq/kg;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均高于新疆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年有效剂量率低于世界平均值.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铯134含量水平较低.结论 吉木乃口岸土壤的放射性危害较小,对当地居民和进出境人员不会产生辐射伤害.

    作者:张晖;储成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