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3年5期文献
  • 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抗体阳性者免疫印迹带型分析

    目的 研究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艾滋病感染者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3-2013年3月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WB带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例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阳性标本免疫印迹带型中gpl60、gp 120、p66、p51、gp41、p31、p24阳性率为100%,p55阳性率为78.3%,p17阳性率为95.6%;中国籍和非洲籍人员比较,非洲籍人员的p55阳性率高于中国籍人员;不同性别比较,p55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55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抗体阳性者gp 160、gp 120、p66、p51、gp41、p31、p24阳性率高,具备确证HIV-1的特异性条带,对于不同国家的出入境人员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岚;徐铁龙;廖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价

    目的 从影响行为的3个要素出发识别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建立并评价干预模式降低该人群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行为流行病学干预前后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所需数据.结果 干预模式实施后,保健中心医务人员较干预前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自我防护意识和标准防护技能应用的主动性提高,职业暴露防护资源数量增加,有关规章制度可操作性提高,防护资源可获得性有所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职业紧张,职业暴露风险行为发生显著降低.结论 干预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保健中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增加其标准防护资源的获取和标准防护利用.

    作者:王玉兰;付汝坤;杨录魁;王学军;杨慧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的胸部X线平片及CT影像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活动性肺结核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47例);病灶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34例),边界不清,密度不均;X线胸片22例可见病灶内钙化,呈散在斑片状或宽点状,而CT显示为36例;X线胸片9例存在薄壁或厚壁空洞,CT可见19例;X线胸片显示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灶者6例,CT可见14例;CT显示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15例,淋巴结钙化19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9例和12例;CT显示胸腔积液16例,胸膜增厚、粘连或钙化27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8例和18例.结论 胸部X线检查是评价肺结核的主要和常用方法,CT在发现细小、隐匿病灶,鉴别可疑病灶,确定病灶是否活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查期;张宏;方筠;续晋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福州口岸及出入境船舶鼠形动物及携带病原的研究

    目的 掌握福州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以及入出境船舶截获鼠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差别,对相关疾病的流行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在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之间,实施口岸鼠形动物调查及船舶鼠形动物笼日法监测,并对截获的鼠形动物携带鼠疫菌采用国标法检测抗原、抗体,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RNA,用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DNA.结果 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373只,年平均密度0.0326只/笼·d,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为优势种群.7-11月份鼠密度较高,其中9月份达到高峰,12月份低,鼠形动物活动为单峰型.鼠疫菌抗原、抗体均为阴性,肾综合征出血热RNA阳性55份,阳性率15.90%,钩端螺旋体DNA阳性14份,阳性率3.70%.结论 福州口岸鼠体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阳性率高,有传播相关传染病的风险,有必要对口岸采取灭鼠措施,并对鼠间、人间相应传染病感染情况实施监测.

    作者:周天喜;吴青;李小宁;李平航;郑峰;黄起翡;高博;张建庆;张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1年中越河口口岸入境发热人员呼吸道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中越河口口岸入境发热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11年采集入境发热人员咽拭子,用RT-PCR和PCR方法检测8种呼吸道病毒,将阳性样本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利用MEGA4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共采集中国籍和越南籍入境发热人员咽拭子样本66份,检出3型副流感病毒1份,人腺病毒3份,其中2份为基因2型,1份为基因7型;中国籍入境发热人员阳性检出率为10.53%,越南籍入境发热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26%.结论 初步明确了河口口岸入境发热人员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中越河口口岸入境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作者:孙肖红;杨晓东;白红岩;陈俊利;杨鹏飞;吴志坤;杨学兵;胡克林;胡孔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四重RT-PCR快速检测2013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

    目的 建立能快速准确检测发热病人咽拭子样本中2013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四重RT-PCR方法.方法 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M基因设计通用引物,针对2013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选择人源看家基因beta-actin设计质控引物,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一步法四重RT-PCR反应体系.与商品化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进行方法比对.结果 成功建立四重一步法RT-PCR筛查2013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技术.结论 该方法简便、实用、成本低廉,适用于2013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

    作者:莫秋华;罗宝正;杜田;赵俊华;祝琰;王琪;滕勇勇;林继灿;杨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梅毒螺旋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梅毒螺旋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依据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DNA多聚酶Ⅰ(polA)基因序列,设计MGB-Taqman探针和PCR引物,对TPPA法检测到的不同国家和人种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该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PCR产物测序证实新建的荧光PCR方法可以扩增到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区200 bp长DNA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检出每微升血液中10拷贝梅毒DNA.在31例TPP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中,有21例为PCR阳性.证明其中10例TPPA法阳性为非现行感染,可能不具有传染性.统计分析表明该荧光PCR方法与TPPA方法对不同国家和种族人群检测结果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 新建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排除TPPA法阳性梅毒患者中非现行感染的旅行者,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旅行者进行梅毒检测的新方法.

    作者:郭文秀;云华;毛兰英;孙志;陈宇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以质控品浓度为指标的ELISA室内质控方法研究

    目的 探寻更好的ELISA室内质控方法.方法 在每次ELISA试验时,同时检测临界标准品和质控品,依据所测得的临界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吸光度以及临界标准品的浓度计算出质控品的浓度.根据所得的质控品的浓度计算出其均值作为靶值,以普遍可以接受的CV15%设定控制线,建立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果 使用该质控方法不但质控结果变异小,更换试剂批号时无需更换质控图,而且可以直接反映出检测的灵敏度.结论 以质控品浓度为指标的ELISA室内质控方法明显优于以OD/CO为指标的ELISA室内质控方法.

    作者:杨寿旺;李睿;周振达;黄建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江苏地区尖音库蚊复合组种群组成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尖音库蚊复合组种群构成,为进一步防控蚊虫蚊媒病奠定基础.方法 于2012年采集江苏省连云港、常熟、张家港、盐城、泰州、徐州、南京、南通和无锡9个地区蚊虫,通过扩增mtDNA-COI基因、测序和基因比对,对上述地区尖音库蚊复合组进行分析.结果 mtDNA-COI基因分析显示,江苏地区的尖音库蚊复合组差异明显,进化树显示分为2支,南京、泰州、无锡、盐城、徐州地区为一支,与淡色库蚊同源性较高;连云港、南通、常熟、张家港地区为1支,与致倦库蚊同源性较高.结论 江苏地区尖音库蚊复合组存在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两类基因型,未发现尖音库蚊和骚扰库蚊基因型,亦未发现新的隐藏种.

    作者:吴炳耀;李敏;于金兰;刘国礼;叶松;孙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蒙古高原蚤类名录

    目的 掌握蒙古高原蚤种名录,为蚤类监测及疾病防控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搜集蒙古高原范围内公开发表的刊物和书刊等相关材料,以及既往蚤类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核对、补充和完善.结果 截至2010年底,蒙古高原范围内发现蚤8科42属189种(亚种).结论 蚤在鼠疫传播中有重要作用,在疫源地的监测和宿主媒介动物的检疫工作中应有足够的重视.

    作者:李彬;郝广福;孟传金;王建军;李宏;乔舜;李懿;张忠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国境口岸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科学、实用的国境口岸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体系.方法 应用文献梳理、专家评估方法选定口岸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指标,以风险矩阵的半定量法作为评估工具,将风险评估指标归类于口岸传染病传播风险和易感风险两个风险维度,同时设定判定规则.构建的风险评估体系应用区域或全球流行的经典传染病案例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合其实际流行与否的事实,来修正完善风险评估体系.结果 构建的口岸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体系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级,由疾病严重性、疾病超预期性、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具有特殊的事件背景、国际/国内流行态势、防控难度和易感度等9项风险因子组成,共覆盖到24个风险评估指标,以及对应的综合判定规则和配套的风险评估矩阵.同时,经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典型传染病流行案例的验证,评估结果与事实的一致度较高.结论 构建的口岸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体系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国境口岸传染病流行的风险预判,同时在此基础上,仍需组建风险评估专家组,配合应用该体系,以进一步提升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作者:裘炯良;郑剑宁;浦昀;施惠祥;张锜;卢岳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循证公共卫生与国境口岸卫生检疫

    目的 探索循证公共卫生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循证公共卫生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中的需求分析,从循证保健医学、循证检验医学、循证免疫规划、循证公共卫生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领域进行实践和措施的分析研究.结果 循证公共卫生将为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决策、技术方法与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保障,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循证公共卫生研究势在必行.结论 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应积极采用循证公共卫生理念及方法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温颖;赵久波;吴健;何洪涛;王向阳;张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戊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是由戊肝病毒(Hepatitis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HEV是一种单链、非包膜的RNA病毒,分为4个基因型,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戊肝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但欧美等发达国家亦有散发病例.戊肝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是目前用于检测血清HEV抗体常用的方法.HEV RNA检测可证实HEV感染.目前,HEV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E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2012年10月HEV疫苗上市.采用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可控制该病的流行,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戊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作者:陆敏;孙薇;潘德观;谭健;陈文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蓖麻提取物在病媒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病媒生物可传播鼠疫、黄热病、疟疾和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等多种重要的虫媒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病媒生物的防制意义重大.蓖麻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有望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应用于农业虫害的防治,但其在病媒生物防制中的应用研究甚少.本文就蓖麻提取物在病媒生物防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并阐明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黄恩炯;史灵梅;高博;张建庆;张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新型人兽共患病——人附红细胞体病及其病原研究进展

    本文对人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传播机制、流行情况、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发现动物与人群普遍易感附红细胞体,已造成畜牧业经济的巨大损失,同时也造成人群公共卫生的潜在危害,人群感染与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人附红细胞体病不容忽视.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对外贸易特别是畜牧业进口增长以及旅游产业等人员交流的增多,口岸卫生主管部门应对人附红细胞体进行研究,一方面为国际旅行卫生宣传、口岸卫生执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口岸卫生把关的质量.

    作者:方义亮;姜丽;张建庆;王宇平;房长天;黄野能;吴家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莱姆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经蜱叮咬人、畜所致多系统损害性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率高,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由于目前缺乏针对该病的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只能通过采取控制媒介传播、加强检测的方法来降低该病的流行和暴发风险.本文对莱姆病的检测技术作一综述,以指导国内开展对该病的检测.

    作者:韩辉;张杰;齐峻瑶;谭克为;王婧琦;徐宝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国境口岸航空器医学真菌污染分析

    目的 对青岛国际机场的出入境航空器携带病原真菌污染分布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 在航空器不同部位采集样本,采用传统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航空器携带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在出入境航空器中发现真菌258株,已鉴定出235株,共7个属种,分别属于青霉菌属(39.9%),曲霉菌属(35.7%),及其他检出率较低真菌(毛霉属、根霉属、枝孢菌、隐球菌属).结论 分析显示在机舱不同部位病原真菌检出率及类别有显著不同.

    作者:姜光域;薛晓宁;李正义;李伟才;马云;侯伟;贾俊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山东主要港口海域及入境船舶压舱水中病原菌调查结果的多维尺度分析

    目的 运用多维尺度方法将山东主要港口海域及其入境船舶压舱水中的病原菌进行分析,证实入境船舶压舱水水样与本地港口海域水样两两之间在细菌组成上的异同.方法 将青岛前湾港(编号B01-B04)、烟台港(编号B05-B07)和日照港(编号B08-B10)海域海水和三地港口压舱水分离出的59种(属)细菌进行非计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 三地港口海域细菌组成没有明显不同;入境船舶压舱水中细菌组成不同于港口海水中细菌组成;压舱水中细菌组成与入境港口无关,与船舶来源地密切相关.结论 三地港口海域均可能受到压舱水的外来污染.

    作者:赵丽青;贾俊涛;姜英辉;王树峰;李正义;李伟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硫酰氟熏蒸4种媒介致死顺序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硫酰氟对蚊、家蝇、蜚蠊和鼠熏蒸绝对致死顺序及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熏蒸致死效果的影响,以指导实际应用.方法 蚊、家蝇和蜚蠊每个浓度梯度选用50只供试成虫,小鼠、SD大鼠每个浓度梯度选用10只,熏蒸24h,进行连续观察,实时记录其死亡情况.固定硫酰氟的用量和熏蒸时间,调节环境温度、湿度,观察媒介的死亡情况.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观察蚊、蜚蠊不同种致死量的差异.结果 硫酰氟熏蒸蚊、家蝇、蜚蠊和鼠24h绝对致死顺序为:蚊(1.099 g/m3)<家蝇(1.520 g/m3)<蜚蠊(3.817 g/m3)<小鼠(3.874 g/m3)<大鼠(5.122 g/m3).温度、湿度影响硫酰氟对4种媒介的熏蒸致死率.硫酰氟熏不同蚊种和不同蜚蠊种间致死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对指导口岸处理集装箱个案化用药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李金有;王林;李西标;陈春田;慈颖;郭文静;刘明杰;孙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