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宁波口岸出境留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出境留学期间的健康风险因素,提出留学生卫生保健建议.方法 统计分析2006-2012年期间宁波口岸出境留学生体检人数及其变化趋势、留学目的国及留学生年龄构成比等特点,并对学生出境留学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2006-2012年,宁波口岸出境留学生体检人数以年均超20%的速度快速增长,留学目的国以美、英两国为主,留学生年龄分布以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高中生和初中生日益增多.危害出境留学生卫生健康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变化引起的不适、交通意外事故和暴力事件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疾病复发、感染传染病等.结论 在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长和留学生年龄低龄化日趋明显的今天,有必要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关注,专题研究留学生旅行卫生保健需求,检验检疫机构应有针对性的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旅行卫生保健服务.
作者:李红;裘炯良;孙大为;卢岳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深圳口岸出入境交通员工高血压病干预效果的研究,了解出入境交通员工高血压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行为干预治疗的方法,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增加行为干预,观察综合性行为干预措施对降压疗效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各项问题的知晓率、生活方式改善、血压水平降低、血压控制率和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提高了深圳口岸出入境交通员工高血压控制率及治疗依从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甄胜西;辛本强;谢聪贤;刘春芳;刁慕言;叶健忠;李微;刘君;孙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福建口岸出入境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方法 应用《出入境人员心理精神卫生测评系统》可操作性软件平台中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化版艾森克个性问卷(EPQ-48)两量表对出入境人员进行测评.结果 SCL-90量表9项因子得分结果显示:6项因子均分>全国常模;除了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因子与常模标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PQ-48量表中,精神质P和性格内外向E两项分值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交通员工和劳务人员性格内外向E分值低于常模,则性格偏内向;出入境人员SCL-90量表各因子分与EPQ-48量表中精神质P、神经质N呈显著正相关,与性格内外向E、掩饰性L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出入境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加强心理健康保健咨询,使出入境人员保持身心健康以适应国际旅行环境.
作者:史灵梅;何华忠;吴家晟;张述铿;陈翰林;林少炜;杨艳;郑华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口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建立检出率趋势预测灰色模型(GM).方法 以2004-2012年江苏口岸检出的214例HIV感染者及出入境人员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流行特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口岸艾滋病检出率的预测模型.结果 口岸HIV感染者以男性中年人为主,学历层次较低,2004-2012年检出率平均值为总体平衡在0.0002210,需要努力加以控制.经性途径传播是出入境人员主要的HIV传播方式.GM(1,1)预测检出率效果好,2011、2012年检出率分别为0.000246、0.000230,预测检出率分别是0.000210、0.000230,预测准确性高于85%.与实际检出率平均差异为7.48%.结论 口岸HIV感染者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在GM方法的基础上,要提高社会支持力度,实施唾液快速检测,注重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翁赟琦;陆永昌;吴海磊;张纯;钱吉生;罗岚;殷竹君;沈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安全、方便适合口岸现场应用的嗜肺军团菌检测方法.方法 分析嗜肺军团菌基因组序列,选择特异性基因片段设计引物,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MAP)方法,并优化反应条件.结果 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可达103cfu/ml,检测能力与荧光定量PCR法相当.结论 应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建立的嗜肺军团菌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作者:张晓航;陆晔;周娴;周启明;李俊;田桢干;章琪;吴凡;杜正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发病、诊治和流行情况,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流行3个环节的影响,提出疫情控制措施.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三间分布情况及组合等资料,分析流行特点、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结果 共收集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134例病例,死亡43例,分布11个省市,沪皖苏为多,占发病数的79.1%;4月发病108例,占80.6%,3、4月发病占96.3%;收集到年龄、性别、接触史等资料的病例为128例,平均年龄为56.8岁,51岁以上达91例,占71.1%,>60岁65例,占50.8%;男性发病是女性的2.2倍;入院重症病例占患者的75.6%;收集到86例病例职业信息,农民和退休人员占统计数的61.6%;收集到1737名密切接触者均无发病;气温升高,湿度降低、雨水减少、停止活禽交易等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结论 人感染H7N9禽流感又是一起新出现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is diseases; EID)EID的典型案例,传染和流行特征未明,要加强疫情监测,研究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作用,提出防控措施.
作者:李宗;张勇;李熠;陆正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07-2012年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2年广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2007-2012年共检出67例HIV感染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38.9岁,以30~50岁年龄段为主,其人群主要是以初中文化、已婚人群为主,主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结论 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以劳务输出为主,后续随访中失访病例较多,应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工作重心仍然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务输出为主,并且加强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减少性传播乃至家庭内传播仍然是口岸HIV防控工作的关键.
作者:黎湘娟;吴文旺;覃杨光;甘洁;潘光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根据线粒体Cytb基因部分序列,对从入境集装箱中截获的疑似鼠样本进行鉴定种类.方法 提取样本中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线粒体Cytb基因扩增,对目的片段测序,通过blast比对进行同源性比对.从Genbank获取宁波口岸常见8个鼠种24个样本的Cytb基因序列作为参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S.0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样本DXR1110与小家鼠同源性高,DXR1203与褐家鼠同源性高,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鼠种间形成独立分支.结论 Cytb基因分析是进行鼠种鉴定的有效手段.
作者:胡群;马思杰;邹春颖;童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以下简称“奥帆中心”)蝇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生境分布等特征.方法 采用诱蝇笼捕集法捕获蝇类,每月调查2次,对捕获的蝇类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利用圆形分布法验证蝇类是否有季节性聚集趋势,并估算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期.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蝇类4614只,隶属于4科12属16种,优势种群为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厩腐蝇、家蝇和棕尾别麻蝇.成蝇密度和气温、降水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蝇类消长有季节性,呈单峰分布,高峰时点为7月18日,高峰时期为5月29日-9月12日.垃圾场和餐饮区为蝇类的重要滋生区域.结论 本次调查填补了青岛奥帆中心蝇类本底资料的空白,为积极开展该口岸蝇类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夏玉刚;吕昆仑;唐灿;赵风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入境货物中截获未知种类的蜱进行种属鉴定.方法 抽取蜱DNA,用特异性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Ⅰ)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NCBI进行BLAST比对.结果 蜱样本CO Ⅰ基因序列与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 Say,1821)CO Ⅰ基因匹配度达100%.形态学上,该蜱符合肩突硬蜱的形态学特征.该蜱种在我国尚无检出报道.结论 该蜱为肩突硬蜱.这是国内首次报道从进口货物中截获肩突硬蜱.
作者:江莉;龚劲聪;胡龙飞;匡维华;杨少团;曹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实现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全过程的信息化,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现场与卫生检疫实验室间的信息共享.方法 集成采用条形码、证件识别和光纤技术建立信息系统并应用于口岸现场和实验室.结果 本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全过程的信息化和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现场与卫生检疫实验室间的信息共享.结论 本系统在深圳五个口岸应用以来,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实验室检测效率大大提高;系统的应用为国境口岸传染病症状监测的开展和输人性传染病早期预测预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作者:叶健忠;刘春芳;谢聪贤;徐媛;林勤丰;史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把握船舶检验检疫关键控制点,以提高海港口岸防控流感的能力.方法 总结分析深圳大铲湾等海港口岸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经验.结果 探讨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中船舶检验检疫的关键控制点,能够显著提高海港口岸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应对突发疫情、开展流感防控工作的能力.结论 海港口岸流感防控工作中船舶检验检疫关键控制点的把握对于指导海港口岸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许炜炜;林方炽;李永学;施华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卫生安全形势下,为了有效保卫国门卫生安全,应逐步重视风险分析在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卫生检疫风险分析首先要确定风险因子,在收集资料后,以Delphi等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进化神经网络等模型量化风险因子,以AHP等方法确定权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对口岸入境大型船舶等交通工具、出入境特殊物品监管等工作的风险分析,提高了查验的针对性;对疟疾等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等国际关注的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口岸截获媒介生物等的风险分析,有效降低了公共卫生风险.卫生检疫部门按照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并持续改进风险评估方法,结合风险评价和风险交流,有效保证了卫生检疫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
作者:于畅;黄琳;王晓中;宋锋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LAM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恒温核酸扩增技术,与传统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本文就LAMP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常见传染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罗力涵;张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全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流行多种HIV-1病毒亚型,并且存在跨境传播的现象.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个国家(省)的HIV-1感染情况和流行亚型.另外,对该区域流行的主要HIV-1亚型:B亚型、C亚型和CRF01_AE的跨境传播以及CRF07_BC和CRF08_BC在中国境内的跨省传播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该区域,特别是云南省和我国HIV-1的病毒起源、传播路线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该地区艾滋病(AIDS)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鑫;庞伟;周衍衡;郑永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检大厅生物气溶胶粒子数及气溶胶携带病原体情况,为改善机场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以廊桥人口、过道、行李提取处为监测点,自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对机场旅检大厅的生物气溶胶粒子数和气溶胶携带病原体进行监测.结果 比较旅客群体通过3个监测点前后不同粒径气溶胶粒子数量显示,在过道处粒径≥5.0 μm的气溶胶粒子数显著性增加;大厅气溶胶检出唾液链球菌、麻疹孪生球菌、猪丹毒杆菌、粪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抗辐射不动杆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藤黄微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尚未发现霉菌及呼吸道病毒.结论 机场出入境检疫部门应加强旅检大厅的卫生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做好环境清洁工作,预防疾病传播.
作者:苏锦坤;李小波;李金有;方盛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赴美移民预防接种情况,探讨多种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现场随机调查问卷和电话反馈两种不同方法,收集和分析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结果 2009年7月-2012年12月共接待赴美移民体检者13 510人,完成1针及以上疫苗接种者共12633人,接种各类疫苗共计40704针次.其中2009年9月到2010年12月,采用现场随机调查问卷方法得到总体不良反应率为5.93%,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联合接种针次和接种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电话反馈方法得到总体不良反应率为0.20%.结论 在赴美移民申请者中开展多种疫苗联合接种是安全的.
作者:孟成艳;周娴;潘佳鸿;潘俊;陈磊;叶魏;方筠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