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针对珠海口岸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 选择46株菌株(包括45株霍乱弧菌和1株弧菌属细菌),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Enterobacte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扩增细菌的基因组DNA,对产生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ERIC-PCR绘制的基因组指纹图条带清晰可辨且有一定的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ERIC-PCR将46株菌株分为22个聚类群,其中从珠海口岸供澳水产品中分离的30株O1群霍乱弧菌非流行株被细分成12个聚类群.ERIC-PCR能有效区分O1群、O139群和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清群,也能完全区分霍乱弧菌流行株与非流行株.结论 ERIC-PCR是一种有效的、具有高识别力的霍乱弧菌分型方法.本研究获得的霍乱弧菌分子分型数据为珠海口岸霍乱的防控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作者:莫秋华;滕勇勇;王琪;赵俊华;唐明慧;谭华;林继灿;杨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调查丽水口岸出境人员鼠疫F1抗体感染途径及其原因分析,掌握丽水口岸出境人员鼠疫F1抗体阳性人群分布情况.方法 从2005年至2012年出境人员留样血清中,随机选择不同年龄的出境人员5 278份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1抗体间接血凝试验;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5 278份不同年龄的出境人员的血清样本中,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I抗体,阳性样本3份,阳性率为0.057%.阳性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小58岁,大74岁;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除1例为历史鼠疫幸存者,其他均无明显的临床指征,但都有不同程度蚤类等叮咬史.结论 人群血清中鼠疫F1抗体血凝阳性和鼠疫历史疫区有关,并在人血清中检获高滴度鼠疫F1抗体.F1抗体阳性者不一定是现患鼠疫病人,不一定存在传染性,但在鼠疫静息期加强鼠疫F1抗体监测,可对鼠疫感染起到预警作用.
作者:麻慧君;傅圣勇;何晓翔;王彩书;蓝玉清;梅建华;石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输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HIV/AIDS)对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风险,探讨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上海口岸2003-2012年出入境人群HIV/AIDS监测结果,与全国艾滋病疫情情况比较,分析口岸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3-2012年上海口岸共对598 104名出入境人群进行HIV感染监测,共检出HIV/AIDS感染184例,总检出率为30.76/10万,男女比例为7∶1.其中,入境人群HIV感染总检出率为42.19/10万,年度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出境人群检出率为12.57/10万.20~ 50岁感染者占90.76%;性接触传播占77.18%,其中异性传播占43.48%,男男性传播占33.70%.入境留学生HIV感染率(54.65/10万)与入境就业人群感染率(45.01/10万)相当.结论 入境人群HIV/AIDS检出率较高,输入性HIV/AIDS感染存在人数增加、人员流动性大、高危行为机率高,易导致疾病向普通人群扩散等风险.应通过口岸把关、源头监管、协作保障等风险管理措施予以应对.
作者:陆晔;张晓航;贾哲甫;王健;方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口岸输人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特征及变异趋势,及早发现变异株.方法 选取广东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的64份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阳性样本,对其病毒N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代表株A/California/04/2009/H1N1的NA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进化树、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及蛋白分子结构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 NA基因进化树分为3个分支,其中2009年、2010年病毒聚集成簇位于分支1,2011年病毒则与部分2010年检出的病毒位于较远距离的分支2和3.检出的1例病毒NA氨基酸的抗原决定簇上发生Y155H的变异,部分病毒NA蛋白在42位点上新增了一个糖基化位点,在68、386位点出现了糖基化位点的缺失.氨基酸G41R、V106I、V241I、N248D、I365T、N369K等位点的变异较为显著,但未见耐奥司他韦病毒的出现.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随着突变的不断积累,病毒极可能会通过改变其抗原性和耐药性,从而引起新的流行.
作者:黄吉城;钟玉清;师永霞;刘丽珊;丁国允;郑夔;李小波;苏锦坤;幸芦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海员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相关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方式,了解海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应付方式.结果 海员人群在出海前阶段,心理健康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高中学历海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初中学历海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组(P<0.01),不同年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出海年限的增加,海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离婚海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已婚和未婚组,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组心理健康水平无差异(P>0.05).海员各种心理症状与自责、幻想、恐怖、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项应付方式呈负相关.结论 海员情绪与行为密切相关,对年龄偏大、长期密集出海、家庭出现矛盾的海员应给予特别关注.
作者:卓锦雪;陆勤;高锦平;张利纯;李雪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rugada波形出现在出国劳务人员的临床意义,提高Brugada波形的检出率,从而提高Brugada综合征诊断水平,减少境外患病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1例出国劳务人员心电图的Brugada波形、临床资料、家族史,及其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特征为典型的Ⅰ型Brugada波,心脏彩超未见异常,既往史以及家族史调查表明具有遗传史,终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结论 心电图检查对于筛查心电学异常疾病很有效.对于有特殊家族史患者,建议多次心电图检查;提高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吴志茹;闫冀焕;兰景;张苗;付晓昀;沈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出境劳务人员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苏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分中心随机抽取出境劳务人员进行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出境劳务人员每次和经常使用安全套的占19.01%,主要动机是避孕.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是否掌握艾滋病知识的人群之间安全套使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l).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动机是影响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 出境劳务人员使用安全套的动机仅为避孕;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才能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达到预防艾滋病效果.
作者:罗岚;吴海磊;胡云;朱军;杨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计算机技术提取鼠类头骨标本数字图片几何形态特征,探讨计算机自动分科鉴定的方法.方法 以鼠科、仓鼠科和松鼠科为研究对象,选取13个鼠种,用数码相机获取头骨标本正面数字图片,结合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技术,测量其几何形态特征作为分类变量,用逐步判别法筛选形态特征,非参数法进行判别分析,全部数据分析采用SAS 8.0软件.结果 逐步判别法筛选出12个形态特征作为分类变量:面积(x1)、周长(x2)、短轴长(x4)、偏心率(x6)、紧凑性(x7)、球状性(x8)、叶状性(x9)、圆形性(x10)、凸周长(x12)、和不变距hu1(x16)、hu3(x18)、hu6(x21).非参数判别分析能够有效的对13种鼠类分科,回判的正确率为100%,交叉判别的正确率为98.97%.结论 以鼠类头骨标本几何形态特征为分类变量,用非参数判别分析可以实现鼠类计算机自动分科鉴定.
作者:袁雄峰;胡红东;曾罗;何龙凉;闫正跃;朱佩思;马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研究首都机场口岸鼠、蚊、蝇、蜚蠊4类医学媒介生物,掌握其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类调查采用鼠夹(笼)法及粘鼠板法,蚊类采用CO2诱蚊灯收集法,蝇类采用诱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粘捕法,对捕获的鼠类、成蚊、蝇类和蜚蠊进行分类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20只,经鉴定隶属于1目1种2属2种,其中小家鼠17只、褐家鼠3只,平均鼠密度为0.28%;捕获成蚊11457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2亚科3属5种,以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年均蚊密度为39.78只/灯·h;捕获成蝇2 993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6属33种,以麻蝇、大头金蝇为主,平均蝇密度为14.25只/笼·d;捕获蜚蠊51只,经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平均蜚蠊密度为0.02只/张·d.结论 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首都机场医学媒介生物情况,为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作者:张楠;阎黎;刘远;陈晓龙;王德伟;陈亦农;于倍;朱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俄西部边境(中国内蒙古满洲里—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鼠类及其携带蚤类情况,为进一步掌握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的演变规律提供数据.方法 2008-2012年,每年8、9月对满洲里和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采用夹日法和夹夜法捕鼠,对捕获的各种鼠类进行疏蚤,对鼠类及其携带的蚤分类鉴定,并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中方满洲里地区捕获鼠类249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6科8属8种,蚤类3科8属13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优势蚤类为方形黄鼠蚤、光亮额蚤.达乌尔黄鼠的染蚤率(98.46%)及染蚤指数(12.66)高,其次是五趾跳鼠(12.50、90.00%).俄方后贝加尔斯克地区捕获鼠类324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6科8属9种,蚤类3科11属13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优势蚤类为方形黄鼠蚤、光亮额蚤.达乌尔黄鼠的染蚤指数高(5.86),其次是黑线仓鼠(2.05).五趾跳鼠的染蚤率高(100%),其次是达乌尔黄鼠(71.43%).结论 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鼠类及携带蚤类构成不同,鼠类染蚤指数及染蚤率均有所不同,中俄双方鼠类中存在汉坦病毒感染.
作者:张朝富;李懿;乔国强;邓华;田文智;高艳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蝇类的本底情况,为口岸蝇类防控、完善蝇类传播传染病防控机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蝇笼捕集法调查蝇类的种群结构、密度和季节消长等情况.结果 2011年8月-2012年7月共捕获成蝇23 657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7属33种;其中优势种为大头金蝇(49.23%);蝇类年平均密度为53.52只/笼·d;珠江水域广州口岸总蝇密度无明显高峰期,但黄埔港、河南港、萝岗、新风港4个口岸有不同的高峰期.结论 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蝇类的本底情况,为口岸蝇类防控、蝇类传播传染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宋卫;邹海滨;林厚炳;李建林;王玉芳;孙珞;梁慧懿;黎子强;梁文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自行研制的极低频电磁场和超声波装置驱鼠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驱鼠装置,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驱鼠效果观察.结果 超声波对鼠类摄食活动有明显影响,低频电磁场对鼠血象有明显影响.室外和仓库内驱鼠实验表明,该装置有明显的驱鼠效果.结论 装置性能可靠,技术成熟,有良好的驱鼠效果.
作者:顾大勇;刘春晓;赵纯中;史蕾;徐云庆;何建安;吴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完善旅检口岸“体温监测+健康申报+医学巡查”的传染病监测模式,提高监测效率.方法 罗湖口岸2009年防控甲型H1N1疫情期间,在健康申报和红外测温措施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开展了针对重点人群的第二道红外测温岗和特别查验通道,通过对疫情防控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监测措施的筛查效率.结果 2009年5月2日开始至2009年12月31日,罗湖口岸共筛查出16677名高危旅客,终确诊5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通过健康申报发现3例,第一道红外测温岗发现18例,第二道红外测温岗发现25例,特别查验通道发现13例.健康申报筛查效率低(0.1%,P≤0.001);疫情早期阳性病例主要通过第二道测温岗及特别查验通道发现.结论 第二道测温岗、特别查验通道等针对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措施是对传统传染病监测模式的丰富和完善,应进一步制度化和科学化,在疫情早期投入使用.
作者:杨家琦;赵辉;何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适合口岸发展要求的传染病监测新技术模式,以达到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要求.方法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利用现有业务系统的后端Oracle数据库,整合图像存储和通信系统(Pictures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功能,借助成熟的3G网络技术和云存储技术,构建基于Oracle数据库的数字化远程诊断平台.结果 实现口岸传染病“随时随地”的远程诊断和监测,大限度地发挥保健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极大地提升口岸传染病监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结论 该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对确保口岸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姜华;郑健;郭宁;梁洁;陈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对黄热病病毒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黄热病病毒的检测技术对该病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接种人群血清抗体的有效监测意义重大.正确快速地检测出黄热病病毒对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发展均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淑丹;吴忠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低温条件下集装箱熏蒸硫酰氟气体浓度变化和分布规律.方法 在低温条件下,对40英尺集装箱进行熏蒸处理,按12 g/m3硫酰氟投药,对空箱和废塑料集装箱实施密闭熏蒸处理,检测投药24 h内,对箱体内不同部位药物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熏蒸24h内,空箱内水平、垂直浓度在投药4h后均衡,实箱(废塑料)投药12h后箱体水平、垂直浓度均衡,获得空箱和实箱(废塑料)硫酰氟气体浓度变化和分布规律曲线.结论 在低温条件下,通过空箱和实箱(废塑料)硫酰氟气体浓度变化和分布规律曲线,动态的了解了硫酰氟从投药、扩散、平衡、衰减的全过程.
作者:慈颖;苏海滨;王林;乔德福;李金有;吴鹏飞;陈春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提高口岸卫生处理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货物通关速度,促进港口发展.方法 分析口岸卫生处理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不足,结合当前科学技术进步,展望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在口岸卫生处理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结果 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促使各项程序更加合理,使其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达到佳的利用效果.结论 随着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口岸通关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加快通关速度又要确保卫生处理效果,必须依托卫生处理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
作者:杨承峰;黄柏山;金朝荣;刘毅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国际航行船员黄热病疫苗接种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宁波口岸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的黄热病疫苗接种情况资料,同时对船长实施问卷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受调查的423艘入境船舶黄热病疫苗接种率为98.30%,其中来自黄热病流行区或易感区的与来自其他地区的船员接种率分别是99.72%和97.3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船舶总吨(β=0.252,P<0.01)、船长受教育水平(β=0.162,P<0.05)、船长任职年限(β=0.355,P <0.01),船长对《国际卫生条例》熟悉程度(β=0.485,P<0.01)对黄热病疫苗接种率有影响.结论 宁波口岸国际航行船舶船员黄热病疫苗接种情况基本良好,但存在不均衡性.船长因素对黄热病疫苗接种有重要影响,应加强黄热病疫苗接种监管力度及对国际航行船舶船长的教育培训.
作者:花晓川;李红;张继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