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CR检测技术对根据临床症状和抗体筛查结果已经确诊的病例进行进一步排查.结果 临床诊断的1例“阳性”病例和3例疑似病例的PCR检测结果都为阴性.结论 鉴于目前绝大多数实验室并不开展针对钩端螺旋体的菌体培养分离和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于钩端螺旋体病例,应运用PCR检测技术加以甄别,排除某些抗体检测试剂导致的假阳性,避免不正当治疗.
作者:汪海波;谭华;冯子力;唐明慧;史咏梅;莫秋华;杨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倍比稀释法在医学免疫学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传染病血清学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检测为实验项目,将倍比稀释法应用于医学免疫学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之中,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基础实验显示不同厂家试剂总阳性判断值和梯度区间存在着显著差异,7家实验室中有6家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总阳性判断值与基础实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基础实验梯度区间内.结论 倍比稀释法可以评估试剂灵敏度,动态综合评价实验室人员手工操作、试剂和仪器设备使用状况等因素对实验室检测质量与水平的影响,对改进免疫学室间质量评价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玉兰;李刚;王远忠;高娟娟;刘振波;宗春辉;郭廷;付汝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赴美移民人群精神疾病监测情况分析,探讨适用于出入境人群精神疾病筛查的方法与模式.方法 针对2009-2013年间在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赴美移民的人群采取了以线索调查、量表筛查、诊断性会晤组成的精神类疾病综合式筛查模式,并评估该模式应用效果和检出情况.结果 调查18561名移民申请人,其中量表筛查47人,诊断性晤谈47人,确诊40例.受检人群精神疾病检出率为2.16‰,以临床确诊为金标准,综合式筛查准确率为85.11%.检出率高人群为0~18岁的申请人(9.33‰),检出率高的精神疾病为器质性障碍(1.24‰).结论 精神类疾病综合式筛查模式应用于赴美移民人群的初步诊断和筛查中具有良好效果,可作为口岸医生进行精神类疾病筛查的参考.
作者:周娴;李俊;秦佳;王惟信;蔡蕾;孟成艳;严刚;方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基于目标特异性引物延伸(TSPE)技术的新型基因悬浮芯片,建立高通量、快速、准确、可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的方法.方法 针对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3型,冠状病毒SARS-CoV、CoV-NL63、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腺病毒B、E型,鼻病毒、人偏肺病毒、肠道病毒共13种/型经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13对引物和相应的特异性探针,经多重PCR扩增及TSPE反应,生物素标记对应基因片段,标记的片段与相应微球结合,悬浮芯片扫描仪检测.结果 悬浮芯片检测体系能正确检测13种/型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及其亚型,各探针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结论 建立了高通量、快速、准确的可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的技术平台,为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鉴定和检测提供技术储备,有利于及时应对传染病疫情.
作者:杨宇;张建明;王静;刘丽娟;赵婷婷;王旺;高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朝觐人群中血压和心电图(ECG)异常检出率的情况,分析血压和心电图检测在朝觐人群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宁夏地区2 382名朝觐人员的血压和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分别描述高血压检出率、ECG异常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以及不同级别的高血压与ECG异常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男性高血压检出率为26.18%,女性高血压检出率为27.21%,两者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57>0.05);男性ECG异常检出率为20.52%,女性ECG异常检出率为22.37%,两者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P=0.27> 0.05).不同年龄段人群高血压检出率不同,随年龄增大高血压检出率增高,71~80岁高血压检出率高为32.93%;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02,P<0.05);不同年龄段人群ECG异常检出率不同,以71 ~ 80岁年龄段检出率高为31.73%,不同年龄段ECG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1.51,P< 0.05).ECG异常检出率在各血压水平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4,P< 0.001).结论 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对朝觐人员身体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强朝觐人群的疾病监测与健康咨询,加强疾病防护意识.
作者:夏瑞;马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针对2013年我国赴中东朝觐归国人员集中开展呼吸道传染病抽样监测研究,重点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情况.方法 从新疆、甘肃、北京等口岸共收集511份朝觐归国人员呼吸道样本,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同时针对RNA样本开展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进行平行对照检测.结果 所有样本均未检出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其他4种病原核酸样本共检出阳性30份,其中甲型流感病毒20份,乙型流感病毒7份,偏肺病毒2份,呼吸道合胞病毒1份,总检出率为5.87%,甲流病毒检测率高,为3.91%.女性朝觐人员呼吸道传染病病毒检出率为8.29%,高于男性的4.81%,所有感染者均在51~70岁之间.结论 2013年归国朝觐人员大样本抽查未检出MERS病毒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为朝觐人员中主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其中女性和老年群体可能更易感染.
作者:高国龙;马雪征;陈胤俞;王飞;刘芳;甄维;阿不都扎依尔·阿不都卡德尔;赵锋;田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荧光偏振试验(FP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ELISA试验(iELISA)、竞争ELISA试验(cELISA)等6种血清学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应用FPA、RBT、SAT、CFT、iELISA、cELISA对采集的321份牛血清样本进行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以cELISA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别统计FPA、RBT、SAT、CFT、i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321份样本中有26份为阳性,295份为阴性.FPA、RBT、SAT、CFT、i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6.15%(25/26)、65.38%(17/26)、65.38%(17/26)、38.46% (10/26)、80.77% (21/26);特异性分别为100.00% (295/295)、100.00% (295/295)、99.66% (294/295)、100.00%(295/295)、100.00% (295/295).FPA、RBT、SAT、iELISA、cELISA 5种方法间经两两比较,其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CFT检测灵敏度明显低于iELISA、FPA、cELISA(P< 0.05).结论 FP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FPA可用于布鲁氏菌病抗体临床检测.
作者:王玉玲;王可;张俊哲;杨春江;谭绪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中俄边境地区蜱类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ickettsia japonica)的状况,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集鼠类寄生蜱,研磨后提取蜱DNA,利用PCR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 A基因,对阳性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满洲里地区,鼠类体表采集到的蜱类样本,均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从8只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2号标本中检出的斑点热立克次体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注册的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98%~99%).结论 应加强对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防止蜱传疾病的发生.
作者:邓华;高艳菲;程晓兰;高玉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蚊类的本底情况,为口岸开展蚊类防控、完善蚊媒传染病防控机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法、紫外灯诱蚊法调查成蚊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采用勺捞法、集卵器法调查蚊类幼虫的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结果 共捕获成蚊7008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4属6种;优势种为致倦库蚊;成蚊年平均密度为15.81只从工·h(人工小时法)、0.20只/灯·h(紫外灯诱蚊法);季节消长呈单峰型,3~6月密度较高.蚊类幼虫年平均密度为0.03条/勺,季节消长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5-7月和11-12月;年平均诱卵指数为0.33,高峰期在8月.结论 本次调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蚊类的本底情况.
作者:邹海滨;宋卫;林厚炳;李建林;王玉芳;黎子强;梁慧懿;郑振武;于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根据国际邮轮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规律,判断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的风险程度,确定合理高效检疫模式,为妥善处理国际航行邮轮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提供指导.方法 基于国际邮轮传染病暴发快速评估方法,结合目前已有的处置指南,针对国际航行邮轮的特点,研究确定合理高效的邮轮呼吸道传染病现场检疫模式.结果 根据疫情评估,制定了邮轮呼吸道传染病现场检疫管理模式,包括处置队伍组成、处置方式和是否继续航行的建议.结论 初步确立了国际航行邮轮呼吸道传染病紧急状态下科学有效处置的基本模式.
作者:刘茂华;戴炎焱;顾立乾;高军;钟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毛细管电泳具有高效、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用于核酸、蛋白、细胞等分析检测,在生命科学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就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宇平;张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08-2013年航空食品微生物检验情况,掌握双流国际机场航空食品卫生现状.方法 对双流国际机场内两家航空食品公司所生产的不同类型航空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细菌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霉菌和酵母菌.收集2008-2013年双流国际机场航空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使用SPSS15比较不同航空食品公司、不同样本类别、不同季节产品的合格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8-2013年共对1158份航空食品进行了微生物检验,航食企业A平均合格率为99.23%,航食企业B平均合格率为98.43%;生菜类样本合格率为100.00%,冷荤类样本合格率为98.62%,热食类样本合格率为99.10%,糕点类合格率为99.65%,冰块类样本合格率为94.41%;1-3月份样本合格率为99.31%,4-6月份样本合格率为97.91%,7-9月份样本合格率为99.30%,10-12月份样本合格率为98.63%.不合格项目包括1 1份样本细菌菌落总数超标,3份蜡样芽胞杆菌超标.结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航空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总体良好,但仍存在检出蜡样芽胞杆菌超标的情况.冰块类样本检验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食品.因此,应加强相关产品的监管.
作者:钟玮;刘杨;黄筱宇;魏灿;邓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境外来华人员的预防接种及旅行卫生保健需求、对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疗服务的需求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疗服务的合理设置,构建与国际旅行者需求相适应的口岸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4年1-4月期间上海口岸入境并于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完成法定入境体检项目的外籍人员2 000名,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该群体开展调查.结果 共计1 970名外籍人员入组(应答率98.50%).境外来华人员有或可能有旅行计划的占84.56%,50.34%的旅行者知道中国有合格的旅行门诊,选择中国政府机构下的旅行门诊者仅占23.90%.影响境外来华人员选择医疗机构进行旅行保健服务的因素中,大的是专业水平,其他依次为就诊环境、服务质量、医疗设备等.境外来华人员想获取的旅行医学咨询为食物、水的预防措施,旅行者腹泻,疫苗接种推荐等;认为在中国易暴露的疾病依次为禽流感、流感和乙型肝炎等.旅行者中,63.29%的成人及72.07%的儿童希望在中国进行疫苗接种,仅有8.54%的旅行者希望选择中国政府机构下属的旅行门诊.旅行者想在中国进行接种的三类疫苗分别是流感、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疫苗.结论 境外来华人员的预防接种及旅行卫生保健需求处于较高水平,但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疗服务利用度较低.境外来华人员具有一定人群特征,且对旅行卫生保健服务和预防接种的需求具有一定特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根据需求调整业务方案,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给境外来华人员带来便捷高效的旅行卫生保健服务.
作者:周璇;秦佳;李俊;华羚;章琪;邹毓文;方筠;周启明;叶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北京口岸输入性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口岸监测的重点航班、重点人员范围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年1-4月北京口岸入境人员采取红外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传染病监测措施,分析输入性虫媒传染病传播情况.结果 共发现输入性虫媒传染病共144例,其中疟疾阳性病例123例,登革热阳性病例21例.来自非洲的病例114例,占79.17%;劳务人员69例,占47.92%.乘坐ET604、SA288航班入境人数为142例,占总数98.61%.年龄在30~50岁之间,共96例,占总数66.67%.26例体温高于正常体温36.8℃,9例同时伴有不同的症状体征,以头痛、恶心、面色潮红为明显.结论 非洲地区和中国籍外派劳务人员已成为我国输入性虫媒传染病疫情的主要来源地和重点人群.ET604、SA288两架次入境航班应列为重点监督对象.输入型传染病易感人群为青壮年,符合虫媒传染病的一般特征.外派到非洲国家的劳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在非洲沿海地区感染及传播虫媒传染病风险较大.
作者:王俊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首都空港口岸蚊类种群构成、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为防治口岸蚊类和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02诱蚊灯法对首都空港口岸不同生境蚊类进行调查,进行种类鉴定和病原体检测,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成蚊11457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3属5种;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88.59%,为首都空港口岸优势蚊种,背点伊蚊为首都空港口岸罕见蚊种;平均密度39.78只/h·灯,低密度0.73只/h·灯,高密度71.9只/h·灯,呈现双峰波浪型变化;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首都空港口岸成蚊密度处于较高水平,季节消长规律明显,不同生境蚊种构成和平均密度存在一定差异,淡色库蚊为首都空港口岸的绝对优势种,应成为今后防治的重点;应在监测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析系统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
作者:陈晓龙;刘远;王德伟;曹建中;陈亦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首都机场口岸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口岸疟疾防控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 对首都机场口岸2013年1-11月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年龄、职业、既往史、地区分布等诸多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11月首都机场口岸共检出59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年龄在20~50岁之间者52例,50岁以上者7例;男性55例,女性4例,职业以建筑工人为主,从安哥拉入境的病例多.结论 口岸疟疾防控应加大赴非洲劳务输出群体的关注力度,重视疟疾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大口岸医学筛查力度,建立部门间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阻止输入性疟疾的传入.
作者:崔强峰;杨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提高口岸检疫查验能力及改进和提升检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选取首都机场2013年入境人员检疫数据,将国家质检总局疫情公告和警示通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列为重点关注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普通地区,将来自重点关注地区的入境人员列为重点关注人群,其他入境人员作为普通人群,将具有发烧、呕吐、咳嗽、腹泻等疑似传染病症状的入境人员定为阳性个案,从阳性个案排查比例、阳性个案检出途径、症状分布、确诊结果等方面,对重点关注人群的检疫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从阳性检出率来看,重点人群要高于普通人群;从疟疾和登革热病确诊人数占阳性检出个案总数的比例来看,重点人群高于普通人群;从检出方式看,重点人群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别;从重要国际中转枢纽抵京的阳性检出中有25%都来自重点关注地区,重点关注人群经由重要国际中转枢纽入境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应进一步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疫情公告和警示通报加大检疫查验力度,进一步加强口岸健康教育,将重要国际中转枢纽纳入重点关注地区.
作者:谢馨艾;李豫;陶应宏;魏虹;万晓楠;舒妍;李钦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首都机场高端旅客携带物的特点,提出有效开展高端旅客携带物检疫查验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统计、汇总、分析首都机场公务机旅客检疫现场2013年携带物的检验检疫情况,总结首都机场高端旅客截获物特点.结果 首都机场口岸出入境高端旅客携带禁止进境物有以下特点:航程近的截获率高于航程远的,植物制品截获率高于动物制品,春秋季节截获率高于冬夏季节,此外,与普通旅客相比,高端旅客的携带物截获率更高,品种也更加集中.结论 根据高端旅客的特点,提出两项有针对性的检验检疫措施.
作者:谢馨艾;李豫;万晓楠;李钦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罗湖口岸2012-2013年入境特殊物品的相关情况进行风险分析,为加强特殊物品的检疫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2-2013年罗湖口岸入境特殊物品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并采用定量风险矩阵法对旅客携带物的认知情况、旅客是否知道需要申报、特殊物品储存运输情况、特殊物品包装情况4个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罗湖口岸特殊物品检疫风险不容忽视;旅客不知道需要申报、特殊物品的运输储存不规范是其高风险因素,旅客对携带物认知情况低下以及特殊物品包装不全是中等风险因素.结论 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建立特殊物品风险评估体系以及改变管理模式将减少特殊物品检疫风险,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作者:颜昌洲;叶卫翔;石鹏;黄怡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