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丙肝(HCV)的可信区间,探讨针对出入境人群有效的抗-HCV检测流程.方法 收集四川、广东、云南、辽宁、深圳等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7-2013年出入境体检者的部分血清样本183份,用ELISA、免疫印迹、RT-PCR的方法分别进行检测,对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免疫印迹试验共检出确认阳性152例,不确定2份,阴性29份;ELISA法阳性且确证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为152例,ELISA阳性确证不确定为2份,ELISA阴性确证阴性为29份,外籍人士和中国籍人士核抗原、NS3-1、NS3-2、NS4、NS5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丽珠试剂在S/CO值≥6时,阳性预测值为100%,丽珠试剂S/CO比值<3时,无确证为阳性的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83份样本的核酸含量,阳性共134例,阴性49份.结论 ELISA试剂检测S/CO值≥6时与WB确证阳性结果有较高的符合性,外籍人士和中国籍人士HCV阳性免疫印迹条带分布无明显差异,抗-HCV结果能部分反映HCV复制状态,但抗-HCV并不与HCV RNA结果平行或同步.根据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绘制出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HCV检测流程图.
作者:陈肖潇;田绿波;樊学军;石莹;高国龙;杨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口岸入境人员肺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现状,为确定国境口岸肺结核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对在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评估的境外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425份(其中男性占58.83%,女性占41.17%).入境人员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8.84%.来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境外人员在部分知识的知晓率(肺结核传播途径、早期发现病人和治疗病人好处、疑似肺结核患者在中国的佳就诊医疗机构)和认为肺结核能治愈的信念上明显高于来自非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境外人员(P<0.05).肺结核病知识及信念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已婚、年收入较高、年龄>35岁者,肺结核病知识及相关信念得分较高(P<0.05).信念得分和知识得分有关联性,相关系数r=0.261(P<0.05).结论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病在入境人群中的流行和传播,必须加强对这一人群肺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年轻人和低收人人群为重点,不能忽略来自非结核高负担国家的外籍人员,采取适合该人群特点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周娴;陆晔;王惟信;严刚;潘俊;孟成艳;华羚;方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13年首都机场入境旅客发热人员数量、来源和发现方式,研究入境发热旅客的人口学特征、三间分布以及发现方式,对旅客分类管理新模式的作用进行评估,为今后的旅客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 对入境发热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发现方式进行记录,对所有入境发热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入境时间、来源和发现方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入境发热旅客性别差异不显著,中青年为主,旅客数量在夏季和春节前大幅增多;确诊病例的旅客主要来源于非洲和东南亚等疫病流行地区且呈现不同特点;主动申报发现的发热旅客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主动巡查逐渐取代测温仪被动监测成为发现发热旅客的主要手段.结论 首都机场入境发热旅客呈现出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和时间/空间分布规律,未来的旅客检疫工作应当坚持旅客分类管理的思路,并且积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以适应新时代的旅客检疫工作.
作者:王璐;崔珊珊;陈富鑫;陶应宏;王正;洪炜;乌日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了解上海高校境外留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相关危险行为(KAP)的情况,探索适合境外留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上海5所高校的境外留学生520人,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艾滋病KAP调查.建立以“核心同伴教育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半年后,对原人群进行干预后调查.结果 干预后境外留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提高了1.6分,对艾滋病患者持正面态度的比例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危害行为的评估显示,干预后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提高了11.7%,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比干预前提高了14.8%.结论 在境外留学生中采取“核心同伴教育员”为基础的行为干预,能取得良好效果,能帮助高校境外留学生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树立积极态度,促进安全性行为.
作者:叶魏;孟成艳;王惟信;韩晓辉;章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福建口岸入境人群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2012-2013年福建口岸入境人员卫生检疫中发现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 2012-2013年共采集咽拭子样本232份,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57例,以甲型流感为主.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和季节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掌握福建口岸入境人员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谱组成,为口岸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王宇平;张建明;黄野能;郑燕平;李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COⅠ基因进行我国口岸常见蚊种分类鉴定.方法 在云南、广东两地采集常见蚊虫,提取单只蚊虫DNA,采用通用引物扩增其一段COⅠ基因序列.分析基因同源性及进化情况.结果 共测定了14种蚊虫的序列.同种不同地理株之间遗传距离在0~2.5%之间,种间遗传距离为6.6%~18.8%.对40只蚊虫的序列进行基因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首先聚类的是同种不同地理株之间,然后是库蚊属、伊蚊属、阿蚊属分别聚类,然后是3个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属则聚类为不同的分支,和形态学分类相一致.结论 COⅠ基因可以对常见蚊种进行有效分类鉴定.
作者:刘春晓;师永霞;赵纯中;刘胜牙;史蕾;周红宁;郭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湖北口岸输入性疟疾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流行特征,为疟疾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在湖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疟疾检测的出入境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14年8月共采集血液样本590份,检出疟疾10例,阳性率为1.69%,其中恶性疟9例,间日疟1例;男性9例,女性1例.感染者主要是中青年、劳务人员为主,多数来自非洲地区,发病季节以5-8月居多.结论 湖北口岸地区疟疾发病呈现境外输入性传播的特点,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因此,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并应加强口岸出入境人员预防疟疾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疟疾的散播.
作者:龚睿;王汉华;何晶晶;秦红;郭晓萍;庄晓亮;程铭;罗静;李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糖尿病风险评估(eZscan)系统在朝觐人群中筛查糖尿病的价值.方法 在2013-2014年参加朝觐体检的382名受检者中,同时开展空腹血糖等生化检查和eZscan检测.以空腹血糖值为参考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筛查阳性截断值,四格表法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所有受检者中血糖≥7.0的有41例(10.73%),且随着空腹血糖的不断增高,朝觐人员手平均电导率及脚平均电导率也在逐渐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scan检测糖代谢异常的曲线下面积为0.67 (95%CI:0.59~0.69),为筛查佳截断值,对应的筛查糖尿病佳截断值取37.5%,灵敏度为65.9%,特异度为65.1%.结论 eZscan在朝觐人员中筛查糖尿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伊玲;范慧芸;茹淞;王志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悬液芯片技术的疟原虫检测和分型方法,对4种疟原虫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依据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开数据库上4种疟原虫的特异管家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并合成相关引物探针序列.抽提核酸DNA,经PCR扩增,产物与核酸探针微球组杂交后于BioPlex200检测荧光信号值. 结果 优化了PCR方法,间日疟原虫(Pv)、三日疟原虫(Pm)的悬液芯片检测敏感性约9DNA拷贝,恶性疟原虫(Pf)、卵形疟原虫(Po)的悬液芯片检测敏感性约90DNA拷贝.进而将本方法用于检测30份临床样本,其检测结果与分型特异荧光PCR方法完全一致,而且在混合感染样本的快速检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 建立的可同时检测4种疟原虫的悬液芯片方法特异性高,省时,无交叉反应.为快速筛查和鉴定疟原虫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史玲莉;闫冀焕;李云;罗明;沈军;韩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中越边境凭祥口岸鼠种、组成及其体表寄生虫和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选用夹夜法,采集凭祥3个中越边境口岸鼠类标本,收集鉴定体外寄生虫,血清学方法检测鼠感染病原体情况.结果 连续4年的监测共捕获鼠类1 604只,隶属于3目4科7属14种,褐家鼠、黄毛鼠、白腹巨鼠为各生境中的主要鼠种.自鼠体表采获螨类1 721只,蚤类503只.鼠体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莱姆病病原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依次为7.54%、1.56%和5.92%,鼠疫菌F1抗体未检出.结论 凭祥口岸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风险水平为中等危险度,莱姆病为低危险度.
作者:万道正;刘丽娟;梁中平;陈倩;杨会敏;张晓龙;于建国;郭天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以下简称“奥帆中心”)鼠、蚊、蝇、蜚蠊4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和季节消长等特征.方法 2012-2013年,分别采用诱捕器诱捕法捕获鼠、蚊、蝇、蜚蠊类医学媒介生物,并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2属2种;捕获蚊类17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4种,优势种群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东乡伊蚊,7-9月为高峰期;蝇类4 614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2属16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厩腐蝇,月平均成蝇密度为38.45只/(笼·日),5-9月为高峰期;捕获蜚蠊19只,经分类鉴定隶属1科1属1种.垃圾场和餐饮区为上述医学媒介生物的重要滋生区域.结论 本次调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青岛奥帆中心医学媒介生物情况,为积极开展该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夏玉刚;赵风源;吕昆仑;唐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越河口-老街口岸地区蚊媒分布情况.方法 2012年4月-12月,每月在中国云南省河口、越南老街省老街的口岸地区野外、人房、畜圈,采用畜诱法、人诱法和诱蚊灯开展双边蚊媒联合监测.结果 在连续9个月的监测中,中越双方共捕获库蚊、伊蚊、按蚊和阿蚊1.7万余只,经鉴定隶属于4属16种,中越分别监测到8个和12个蚊种,优势蚊种均为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中方蚊虫数量的高峰期在7月和9月,越方则从4月开始逐渐下降.虽然诱蚊灯捕蚊数量多,但是单位捕蚊数量以畜诱人工小时法高.结论 中国河口-越南老街口岸地区蚊媒种类多,季节消长规律不同,需加强监测.
作者:陈俊利;孙肖红;张琼华;白红岩;杨小东;吴志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中俄边境黑瞎子岛地区蜱种构成及其携带病原体状况.方法 于2013年5月间在黑瞎子岛地区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拖蜱,种类鉴定后进行11种病原体检测.森林脑炎、新布尼亚病毒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采用RT-PCR方法检测;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伯氏疏螺旋体、土拉杆菌、巴尔通体、埃立克体、无形体和巴贝西原虫均采用PCR方法检测.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并利用MEGA 5.0软件与GenBank中国内外已知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共拖蜱165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3属4种,即硬蜱科(Ixodidae),硬蜱属(Ixodes),全沟硬蜱(I.persulcatus),革蜱属(De rmace ntor),森林革蜱(D.silvarum),血蜱属(Haema physalis),嗜群血蜱(H.concinna)和日本血蜱(H.japonica),分别占总体构成24.85%、12.12%、23.03%和40.00%.伯氏疏螺旋体、土拉杆菌、巴尔通体、无形体、埃立克体、森林脑炎黄病毒属、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新布尼亚病毒阳性检出率均为0;立克次体阳性检出率为15.76%(26/165),贝氏柯克斯体阳性检出率为0.6%(1/165),巴贝西原虫阳性检出率为0.6%(1/165).其中有1例全沟硬蜱检测出巴贝西原虫和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经统计学分析得出蜱种与立克次体的感染有统计学意义(x2=84.1391,P< 0.05),以森林革蜱的感染率高.经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知立克次体以斑点热群劳式立克次体为主.结论 此次调查证明黑瞎子岛地区蜱种以日本血蜱为主,森林革蜱感染立克次体概率高,全沟硬蜱存在复合感染现象,因此应着重加强黑瞎子岛地区蜱种监测与防控.
作者:富英群;卢婷婷;侯咏;焦丹;梁惠杰;杨军;杨宇;蔡婧;刘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开展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简称“保健中心”)卫生检疫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研究,建立与口岸卫生检疫技术保障要求相适应的保健中心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探讨提升保健中心作为卫生检疫技术保障部门整体实力的具体措施.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比保健中心核心能力及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对35个直属局保健中心和103个分中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各保健中心人员配置与实际业务量需求不均衡,对口岸一线部门支撑力度不足,整体技术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 依据所辖口岸具体工作情况的不同,探索建立口岸融合、直辖市、省级、协同等4种管理模式,履行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检疫技术支撑两大职能,为卫生检疫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保障.
作者:章琪;叶魏;秦佳;韩晓辉;田桢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也在虫媒传染病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工具,本文就3S技术在蜱媒传染病方面的应用、方法及前景进行介绍.
作者:韩辉;谭克为;吴海磊;宋亚京;徐宝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增城口岸进口废纸再生产企业对口岸周围环境及人群造成的污染状况,分析评估污染风险,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卫生检疫工作,进一步制定口岸查验标准,明确防护机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抽取增城进口废纸企业从人员血液及尿液样本和企业不同加工场所水体及土壤样本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液、尿液、水体、土壤样本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情况.结论 加强口岸查验,做好劳动防护,有效“三废”处理,是减少对人员、环境污染的必要措施.
作者:明宏艳;陈晨;张艳超;史永刚;卫佳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放射科在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经验,确保放射科在出入境传染病监测中充分发挥把关与服务双重职能作用.方法 放射科在运行过程中制定切合放射科特点的规章制度,全面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投照质量和专业诊断水平.结果 湖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宜昌分中心放射科在2011-2013年中,实现完善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提供优质的X线影像和准确的诊断结论,检测出阳性病例481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疑似病例15例,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传人和传出.结论 放射科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持续的质量改进,提高摄片水平,提升诊断符合率,才能在出入境传染病监测体检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向俊;李玉娥;孙承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全国口岸检出和处置核与辐射有害因子超标事件的情况,为科学有效地开展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2010-2014年期间,全国口岸报告的核与辐射有害因子超标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全国口岸共检出核与辐射超标事件9 964起,来源于人员放射性诊疗7 078起(71.04%)、人员携带物635起(6.37%)、货物1 311起(13.16%)、集装箱860起(8.63%)、行李邮包30起(0.30%)和其他50起(0.50%).后续处置方式包括退运(5.56%)、排查后放行(87.95%)、交公安部门处置(0.04%)、交环保部门处置(5.46%)和其他(0.99%).结论 需结合检出核与辐射超标事件的特点,继续加强口岸核与辐射有害因子监测,同时应完善后续处置方式.
作者:戴雨;吴海磊;赵睿;路吉龙;慈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