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5年3期文献
  • 2013年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3年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监测传染病疾病谱,为预防传染病经口岸传播、加强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全面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上海口岸2013年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中疑似患者的样本,采用分子生物学、培养法、形态学、免疫学等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153份样本中,共检出58例阳性样本,涉及病原种类10种,检测阳性率为37.9%;病例来源以亚洲人群为主;其中呼吸道样本110份,阳性样本34例,阳性率30.9%;且第二季度后逐季提高.结论 初步掌握了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监测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病种以呼吸道流感为主.在口岸一线检验检疫人员中普及实验室检测基本流程对提高检测阳性率有较大意义.

    作者:贾哲甫;章琪;张晓航;叶魏;方筠;陆晔;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两种基因分析法在口岸沙门菌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估以沙门菌属肠毒素基因(Salmonella enterotoxin gene stn)为靶基因建立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在口岸卫生检验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的肉、蛋、奶、水产品、饮料等样本共计165份,采用沙门菌属stn基因LAMP技术、实时荧光PCR与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培养法同时检测,比较沙门菌属stn基因LAMP技术与实时荧光PCR的符合率和一致性,并以显色培养基培养结果为标准评价这两种基因分析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65份检验样本检测结果,LAMP检测方法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对比,一致率97.6%,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05);与显色培养基检测结果对比,一致性强(kappa=0.964),优于实时荧光PCR(kappa=0.952).结论 沙门菌属stn基因LAMP技术较实时荧光PCR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简便快速,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是一种适合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使用的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

    作者:王胜启;李爱华;郭琪;张蕾;李静;刘亚俊;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辛德比斯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辛德比斯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 人工合成辛德比斯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作为阳性对照模板,设计实时荧光RT-PCR引物、探针并构建反应体系,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结果 建立的辛德比斯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辛德比斯病毒核酸检测有高度特异性,与1~4型登革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3拷贝/反应.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对辛德比斯病毒的快速检验.

    作者:洪烨;袁帅;戴俊;郑夔;黄吉城;师永霞;李小波;苏锦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国境口岸常见11种蚊虫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国境口岸常见11种蚊虫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 Ⅰ)基因序列差异性,并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建立口岸常见蚊种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 设计l对扩增CO Ⅰ部分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东、海南和云南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等常见11种成蚊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依据CO Ⅰ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1种蚊虫的CO Ⅰ基因扩增片断长度均为650 bp左右,A+T含量为66.51%~69.97%.同源性比较表明,同一蚊种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8%~100.0%;不同蚊种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7.7%~91.8%.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从种的水平上看,白纹伊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等上述所有蚊种均聚集成簇,即同种之间呈明显的聚集,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在属的水平上,库蚊属、阿蚊属、伊蚊属等均聚集成簇,形成各自的单独一支;各属间,阿蚊属与伊蚊属先聚类,再分别与库蚊属、曼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属与上述蚊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本次研究中的COⅠ基因差异可作为国境口岸常见11种蚊虫分类鉴定的分子标记,为口岸常见蚊种的分子鉴定提供帮助,也可为口岸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作者:廉国胜;柯明剑;伍碧梅;汪海波;冯子力;杨泽;林继灿;王琪;苏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黑龙江口岸新发蜱传疾病的调查

    目的 调查黑龙江口岸地区蜱携带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针对黑龙江省5个中俄边境口岸,2014年4-6月采集蜱类样本188份,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5种新发蜱传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片段,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 共检测出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阳性样本11例,巴贝西原虫(Babesia)1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101例,巴尔通体(Bartonella)6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10例,感染率分别为5.85%、0.53%、53.7%、3.72%、5.32%.共发现8种病原体,分别是嘎氏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巴贝西原虫属(Babesia sp.)、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巴尔通体属(Bartonella sp.)、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结论 黑龙江中俄边境存在新发蜱传疾病多样性的特征,提示应重点关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并开展蜱及蜱传疾病的常态监测.

    作者:程成;鞠文东;焦丹;付维明;王艳梅;王延禄;呼满霞;杨丽炜;崔永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霍乱弧菌外膜蛋白W基因(out membrane protein W,omp W)和拟态弧菌溶血素基因(Vibrio mimicus hemolysin gene,vmh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快速检测并区分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 建立了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双重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优化的反应体系中,ompW引物和探针的浓度分别为100 nmol/L和200 nmolL;vmh引物和探针的浓度均为100 nmol/L.对两种质粒模板的检测下限均为1.0×102拷贝/μl,扩增效率分别为100.9%和99.7%.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 基于TaqMan探针的ompW和vmh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且能够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两种毒力基因,为繁琐费时的传统检测方法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替代选择.

    作者:韩辉;毕玉国;祁军;胡群;谭绪良;吴海磊;王静;徐宝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4年石家庄空港口岸出入境有传染病症状人员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有症状出入境人员的分布情况,寻找更科学和高效的检疫手段,为传染病监测风险分析提供可靠资料,防止疫情传入传出.方法 对2014年石家庄空港口岸出入境有传染病症状人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4年石家庄空港口岸共发现有传染病症状人员52例,确诊6例,有症状人员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未发现性别差异,发现方式以仪器发现为主,确诊病例腋下体温水平高于未确诊病例.结论 随着石家庄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人数逐年上涨,有症状人员和确诊病例数量增多,传染病输入风险随之增高,因此,在保证体温监测检出的基础上,加强医学巡查和宣传教育,完善风险分析制度和疫情预判机制,防止各类传染病的传人传出.

    作者:王儒彬;李霞;沈红梅;张会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焦磷酸测序技术在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突变中的应用

    目的 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单、高通量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受体结合多突变位点的方法,以分析其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 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分离病毒,用RT-PCR扩增H1N1病毒血凝素基因中的HA1片段,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血凝素基因含有受体结合位点的序列,分别设计一套生物素标记的PCR引物和测序引物,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含H1N1病毒受体结合位点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同时分析青岛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株的受体结合位点基因特征.结果 建立了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多突变检测方法,实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受体结合位点的高通量检测.青岛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受体结合位点204、239氨基酸序列还没有发生变异.结论 本方法可准确、高通量、快速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受体结合位点突变,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晓光;郭宁;程琳;姜华;张瑾;金燕;梁洁;张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4年甘肃口岸朝觐归国人员呼吸道病毒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2014年甘肃口岸朝觐归国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重点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病原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甘肃口岸朝觐人员入境检疫查验中发现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84份,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病毒,同时针对病毒RNA样本开展甲、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H3流感病毒、甲型H5N1流感病毒、甲型H7N9流感病毒、冠状病毒NL63型、HKU1型、229E型、OC43型、人博卡病毒、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样本均未检出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有9份样本检出其他12种病原核酸的其中1种,分别为甲型H3N2流感病毒(5例)、冠状病毒(3例)、偏肺病毒(1例),病毒总检出率为10.7%,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高,为5.9%.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阳性病例以老年人(≥60岁)为主,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结论 2014年甘肃口岸归国朝觐人员未检出MERS病毒感染,具有流感样病例的朝觐归国人员主要以甲型流感病毒为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并以老年人为主,初步掌握甘肃口岸朝觐归国人员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谱组成,为开展朝觐人员健康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刘芳;高晓强;卢明珠;焦志刚;罗永;尹海萍;赵庆华;杨娅翎;王宇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种快速筛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荧光纳米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筛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荧光纳米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方法 以荧光纳米颗粒作为示踪标记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制备了稀土离子标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在紫外激发光源下判断反应结果.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样本检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所制备的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志贺菌、大肠杆菌、O1/O139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均无交叉反应.用该试纸条检测纯菌液和未经培养的粪便、呕吐物的灵敏度为7.2× 104 CFU/ml,检测经培养的模拟污染食物样本、粪便样本的检测限低为7.2× 102 CFU/ml,反应在15 min内完成.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荧光纳米免疫层析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食品、奶制品、呕吐物、粪便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便于开展现场快速检测.

    作者:史咏梅;何晖;谭华;冯子力;伍碧梅;朱海;涂承宁;唐明慧;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0-2014年河北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口岸2010-2014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河北口岸2010-2014年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疟疾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检出疟疾22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24.83/10万.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恶性疟为主,其中15例患者有疟疾史.发病人群以青、中、壮年男性为主,主要是境外务工人员,感染地均为非洲国家.结论 根据河北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在疟疾防控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赴非洲劳务输出群体,加强疟疾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大口岸卫生检疫查验力度,有效阻止输入性疟疾的传入.

    作者:李云;史玲莉;闫冀焕;沈军;吴志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凭祥口岸蚊类种群构成及监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了解凭祥口岸蚊类种群组成,比较不同监测方法对蚊类种群构成的影响.方法 用灯诱法、帐诱法、二氧化碳(CO2)诱蚊器法、灭蚊磁仪器诱蚊法等方法进行蚊类种群调查.结果 共捕获蚊虫67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6属11种.其中灯诱法调查共捕获蚊虫3属3种27只;帐诱法调查共捕获蚊虫4属6种94只;二氧化碳(CO2)诱蚊器法调查共捕获蚊虫2属2种27只;灭蚊磁仪器诱蚊法调查共捕获蚊虫4属8种528只.结论 在蚊类调查中,既要注意调查对象的生态习性,还要讲究取样方法,取样方法的合理与否可决定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万道正;梁亮;杨会敏;梁中平;叶海波;于建国;孙肖红;郭天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满洲里铁路口岸核与辐射涉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情况分析

    目的 为全国铁路口岸核与辐射涉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供参考范本.方法 模拟入境货运列车夹带高活度放射性物质,被检验检疫人员查获的情景,满洲里检验检疫局经请示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启动《满洲里口岸核与辐射涉恐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与公安、环保、卫生、边检、海关、铁路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对铁路口岸核与辐射快速应对和处置进行总结和探索.结果 应急程序、处置方法妥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提高了口岸检验检疫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及专业水平.结论 《满洲里口岸核与辐射涉恐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实用性得到检验.

    作者:张朝富;邓华;李懿;乔国强;田文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卫生检疫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基础理论研究

    目的 研究提出卫生检疫的基础理论.方法 分析我国卫生检疫理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局限性,借鉴传染病流行“三条件两因素”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卫生检疫的基础理论.结果 卫生检疫管理的核心是“卫生检疫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包括传染病、核辐射危害因子、生物危害因子和化学危害因子4类,具有有载体、可传播、能造成群体危害、能引起社会关注四大特征,其传播和扩散必须具备风险源、传播路径和易受危害人群3个基本条件,同时受人群、自然和社会3个因素的影响.结论 卫生检疫“三条件三因素”的基础理论能科学解释卫生检疫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发生、发展、传播、控制的机理,对卫生检疫防控公共卫生风险因子的传播、扩散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周李承;刘春晓;胡龙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国境口岸核与辐射监测设备的配置现状

    放射性监测是口岸核生化反恐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工作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各种专用检测设备设施.本文就国境口岸核与辐射监测配置的固定式通道辐射检测仪(RPMs)、个人用辐射探测器(PRDs)、手持式放射性核素识别装置(RIDs)及手持式中子搜寻探测器(NSDs)4类设备及配置要求进行综述.核与辐射监测设施设备性能参数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直接关系着口岸核与辐射反恐工作的质量,关系着国门安全.

    作者:戴雨;慈颖;路吉龙;徐宝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资源配置的分析与评价

    目的 深入了解检验检疫系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简称“保健中心”)现有资源配置情况,以期为保健中心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及技术保障职责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全国31个省、市检验检疫系统直属保健中心及部分分中心,通过对基本情况、专业人员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使用、实验室检测能力、口岸技术保障能力等内容的调研,排摸各地保健中心资源配置基本情况.结果 共计138家保健中心被纳入研究,其中直属保健中心35家,保健分中心103家,按照地区将其划分为沿海、沿边及内地3类.109家保健中心的科室配置齐全,占被调查保健中心总数的78.99%,不齐全的保健中心大部分是缺少采痰室.沿边及内地保健中心采痰室配置率及相应的结核杆菌检测能力均较低.沿海、沿边及内地地区具有医学背景的在编工作人员数占全体在编职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9.55%(922/1159)、70.99%(186/262)、74.30% (185/249).被调查保健中心中,人员资质齐全的保健中心占全部被调查保健中心的90.58%,人员资质不齐全的保健中心主要是缺少妇科和咨询岗位医生.共计131个中心(94.93%)未配备精神科医生.保健中心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占13.74%(415/3020);具备中级职称的人员占37.02% (1118/3020);具备初级职称的人员占38.25%(1155/3020).结论 全国现有各地保健中心配置存在一定不均衡现状,资源配置不足现象仍存在,保健中心需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制建设等多方面提升各级保健中心作为卫生检疫技术保障部门的整体实力.

    作者:叶魏;李俊;陆晔;孟成艳;秦佳;方筠;周启明;章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东呼吸综合征与国际旅行

    自2012年9月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MERS)病例在沙特阿拉伯报告以后,MERS已随着跨境国际旅行播散至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其绝大多数病例发生于沙特阿拉伯境内,因而MERS是否会随着朝觐等国际旅行活动全球范围扩散,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MERS与国际旅行相关数据进行综述.

    作者:张敏;王静;何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沪九直通车内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沪九直通车车内空气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3年5月-2014年3月沪九直通车车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 夏季各项目合格率普遍高于冬季;同一车厢内的空气状况差别不大;随着行车时间的增加,温度、CO2、噪声、可吸入颗粒物、甲醛与行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席别车厢中,CO2、噪声、可吸入颗粒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沪九直通车的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状况有待提高,席别不同、季节、变化和行车时间的增加对车内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具有一定影响,而同一席别车厢内部的空气状况则大致相似.

    作者:陈昭君;孙玥;吴嘉平;厉文华;许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出入境货物滋生螨类硫酰氟熏蒸抗性初步调查

    目的 初步调查出入境货物滋生螨类硫酰氟熏蒸抗性情况.方法 采集江苏张家港、南通、盐城、吴江、南京、常州等口岸经硫酰氟熏蒸处理后集装箱样本72份(其中装有废纸的集装箱样本42份,装有原木及木片的集装箱样本13份,其他货物集装箱样本17份),采用振筛分离法、Tullgren电热集螨法、直接镜检法对72份样本及97只箱内采获的蝇类体表携带螨类进行分离、鉴定.用平皿将实验室饲养的粉尘螨1 391只置于集装箱中用硫酰氟12 g/m3熏蒸处理24h后计算死亡率.结果 在入境货物中,共分离出螨类14种,经分类鉴定隶属7科9属;采用硫酰氟熏蒸处理现场后,粉尘螨死亡率仅为3.81%.结论 出入境货物中滋生螨类对硫酰氟产生了抗性,应加强对出入境货物滋生螨类的防治,以防虫媒传染病的国际间传播,保障人类健康.

    作者:杨庆贵;陶莉;朱国强;孙立新;吴炳耀;汤建平;杨朝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赴美体检中的应用方法讨论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是结核病筛查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结合赴美体检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资料,梳理出一些在赴美体检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TST读取结果时间、TST结果测量方法、TST有关的特殊人群等)及处理办法,以期更好地为出国人员提供旅行医学服务.

    作者:刘春燕;吴思远;刘翌;王瑾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