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建立适合国境口岸入境生物材料中快速判断是否含有人源基因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口岸出入境生物材料的检测,为入境生物材料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根据人线粒体ND2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并筛选适合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评估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建立快速、特异的人源基因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 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可在2h内完成入境生物材料的检测,并有效区分非人灵长类动物及常见哺乳动物基因.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对入境生物材料中人源基因的快速、准确检测,为口岸科学执法提供依据.
作者:黄吉城;黄惠敏;刘燕;李小波;郑夔;师永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单克隆抗体(McAb),为HCV抗原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 用纯化的含NS4抗原位点及NS5抗原位点的基因工程表达的融合蛋白(HCAg)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及骨髓瘤细胞按常规方法融合、筛选、克隆及腹腔注射,制备McAb,用ELISA进行特异性鉴定,使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结果 筛选出4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HCV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经多次复苏、传代仍能稳定分泌抗体,特异性强、效价高.间接免疫荧光显示,4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对HCAg具有特异亲和性.结论 获得了4株抗-HCV的McAb,为今后研发HCV抗原诊断试剂打下了基础.
作者:曹姗姗;张文玲;王瑾;周鲁林;刘留;汪琳;肖利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针对广州空港口岸非洲航班入境旅客个人基本情况、国内外生活和工作环境、个人在国外生活状况、传染病认知度、传染病防控主动获知意识等五大要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传染病罹患因素,探讨如何针对性强化境内外防控措施.方法 2010-2014年,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针对非洲航班中国籍入境旅客发放调查表并统一回收统计.结果 非洲航班入境旅客以男性为主,占94.23%;88.55%的旅客年龄集中在20~49岁之间;职业以劳务和商务人员为多,合计达68.14%;入境旅客在非生活地区以城市及周边郊区为主;传染病知识宣教和防护用品发放通常由当地政府、医疗机构提供,一般为驱蚊药物、口罩、手套等;52.07%的入境旅客声称身边有传染病患者,多为疟疾、登革热、流感等;入境旅客承认在境外期间有蚊虫叮咬史者多,达80.46%;仅有11.07%和13.47%的旅客能正确认知以埃博拉出血热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入境有发热等不适症状时,仅有27.24%的旅客选择将情况告知口岸检疫部门.结论 非洲航班入境旅客在境外受传染病威胁较大,自身传染病知识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知识、个人防护及主动配合意识有待加强,在境外感染传染病后输入我国导致本地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不容忽视.检验检疫、卫生、劳务等部门应通力合作,采取积极主动的针对性境内外防控措施,达到提前防范风险的目标.
作者:戴俊;张显光;洪烨;黄吉城;吴惠明;邓荆;陈艳玲;李小波;师永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合肥口岸出国留学生结核病流行及免疫水平,为有效开展结核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策略.方法 对合肥口岸2010-2014年2 308名出国留学生进行纯蛋白衍生物结核菌素试验(PPD),并做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PPD阳性1 117例,阳性率为47.75%,强阳性率为0.65%;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PPD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男、女生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PPD强阳性率呈上升趋势,提示高校作为人群高度密集、流动的场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吴瑕;张博林;石泉;叶向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结核病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分子诊断试剂盒(GeneXpert MTB/RIF)筛查出入境人员中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河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的297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涂片镜检、细菌培养、比例法传统药敏试验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果 与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比较,GeneXpert检测297份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0% (74/80) 、91.95% (80/87)和95.39%(207/217)、97.62%(205/210);与临床诊断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297份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0.37%(86/107)、98.95%(188/190);与传统药敏试验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87份标本诊断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4.74%(18/19)、100.00%(68/68).结论 GeneXpert MTB/RIF是一种快速简便、自动化、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出入境口岸人员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筛查.
作者:王胜启;马艳艳;李爱华;李辉;马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广东口岸出入境人员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口岸结核病监测、防控和直接面视下服药的全程督导管理(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DOT)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广东口岸出入境人员疑似结核感染者连续3d晨痰,采用液体、固体培养基联合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液体比例法(MGIT 960)对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进行一线药物敏感性检测,耐多药结核(MDR-TB)菌株进行二线药物敏感性检测.用Excel、SPSS18.0统计软件,对涂阳患者、初治和复治患者、输入性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和性别、年龄与结核耐药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广东口岸共发现8 755例肺结核疑似感染患者,其中489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完成一线药物敏感性检测.一线药总耐药率为18.61%,耐药率顺位依次为异烟肼(H)12.68%、链霉素(S)9.82%、利福平(R)4.91%、吡嗪酰胺(Z)3.07%和乙胺丁醇(E)1.23%.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顺位分别为乙硫异烟胺(ETH)15.79%、对氨基水杨酸(PAS) 10.53%、氧氟沙星(OFX)5.26%、阿米卡星(AK)5.26%、卷曲霉素(CM)5.26%.涂阳肺结核耐药率为19.57%,其中初治患者的涂阳肺结核耐药率为18.67%,复治患者的涂阳肺结核耐药率为23.53%.性别间耐药率(x2=0.10,P> 0.05)和耐多药(MDR)率(x2=0.9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59岁青中年人群分别占初治单耐药结核(SDR-TB)和MDR-TB患者的80.85%和76.92%.复治患者耐R率10.61%、耐Z率9.09%和MDR率9.09%,分别高于初治患者的4.02%、2.13%和3.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1,P<0.05;x2=9.31,P<0.05;x2=5.54,P< 0.05).结论 广东口岸存在一定耐药结核病传播风险,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性监测力度和高效的DOT,对预防耐药结核的跨国界传播十分必要.
作者:高颖龙;温颖;何洪涛;王向阳;吴健;黄红敏;史敏;黄少英;谭家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温州七里港口岸在综合防治后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活动规律,为医学媒介生物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采用鼠夹法调查鼠类,采用CO2诱蚊器调查蚊类,采用诱蝇笼法调查蝇类.结果 在温州口岸共捕获医学媒介生物4 548只,经分类鉴定鼠类2科2属2种,蚊类2科3属5种,蝇类4科12属15种.因开展口岸综合防治,各类医学媒介生物种群数量降低.结论 为开展口岸医学媒介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作者:高雪萌;陈建国;谢建雄;刘峰;齐润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合肥新桥机场口岸鼠类、蚊类及蝇类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4月,对合肥新桥机场口岸的鼠类使用夹夜法进行调查,鼠肺样本用于汉坦病毒核酸检测;2014年5月-10月,使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对蚊类进行调查;2014年1月-12月,使用笼捕法对蝇类进行调查.结果 共捕鼠77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2科4属4种,年平均鼠密度为2.60%,黑线姬鼠为优势种.捕蚊1 959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亚科4属8种,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5月~7月为高峰期,蚊密度为27.21只/人工·h.捕获蝇类24 758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5科18属25种.结论 应定期开展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掌握其变化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李建;郗文青;周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现代卫生检疫的功能定位进行研究,指导卫生检疫政策的制定和口岸防控.方法 分析传统卫生检疫的功能定位,研究现代卫生检疫面临的形势,结合实践案例,提出现代卫生检疫的功能定位.结果 传统卫生检疫功能定位于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对象有限、功能单一,不能满足防控全球公共卫生风险的现实需要.现代卫生检疫的功能应定位在应对全球各类公共卫生风险,发挥“抵御、预防和控制”的作用.结论 现代卫生检疫应以“抵御、预防和控制”为功能定位,差异化制定检疫政策、策略,全覆盖监测公共卫生风险,分类别实施口岸卫生检疫.
作者:周李承;颜平;李政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2014年在西非地区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是白1976年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大的一次暴发,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此次疫情表明,人类很难在短时间内战胜新发传染病,预防仍然是第一要务,而口岸防控是阻击疫情跨境传播的主阵地.无论从历史沿革、国际关系还是社会经济层面来看,口岸卫生检疫都是防控疫情在国际间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今后应抓住契机,加大口岸卫生检疫投入,构筑中国特色口岸公共卫生体系,筑牢口岸疫情“防火墙”.
作者:花晓川;朱兆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沙门菌(Salmonella)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近年来,食品中沙门菌检测与鉴定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初的传统分离培养法到免疫学方法,以及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都不断得到更新.本文综述各类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新技术,为更好地了解食品沙门菌检测方法奠定基础,同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更有效地保障人类健康.
作者:张小平;吴忠华;魏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重要的病媒生物,分布范围广、危害大,不仅能传播登革病毒,还能传播基孔肯雅病毒、黄热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等.不同地理区域的白纹伊蚊,其生物学特性及对疾病的易感性和传播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出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本文就白纹伊蚊的分布、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综述.
作者:钱茜茜;方义亮;张建庆;高博;陈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蝇类、蜚蠊是国境口岸出入境交通工具中常见的医学媒介生物,可机械性或生物性传播多种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对蝇类、蜚蠊携带病原体情况进行监测检测,可保障口岸卫生安全、降低传染病在国境口岸间传播的风险.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核酸检测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媒介生物领域的研究中.本文就核酸检测技术在蝇类、蜚蠊携带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高玉峰;王光;张琦慧;姜陆;程晓兰;董平;宋锋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江苏口岸进境海运集装箱空箱不合格情况,据此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2011-2014年进境的海运集装箱不合格空箱的种类、来源地区、时间及箱属公司的分布状况.结果 江苏口岸进境海运集装箱空箱不合格率为52.07%,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携带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生活垃圾、动植物残留物及病媒生物,主要来自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和韩国,以6-10月不合格空箱箱量多.结论 进境海运集装箱空箱卫生状况不佳,有毒有害物质携带率高,来源广泛.应加强进境集装箱空箱检疫查验,确保进境集装箱空箱卫生水平,防止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
作者:黄振鑫;吴建峰;马培原;陈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天津空港口岸中央空调冷却塔水是否被军团菌污染,并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14年8月,采集中央空调冷却塔水2份,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对水样中军团菌进行定性检测;用血清凝集实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群和血清型鉴定;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Sequence based typing,SBT)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通过军团菌分离培养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份中央空调冷却塔水均为军团菌阳性,含菌量为600 CFU/ml.分离的军团菌为嗜肺军团菌1型,SBT型别为ST1型.消毒处理后采集的水样未检测到军团菌.结论 该机场中央空调冷却塔水被军团菌污染且含菌量高,有感染人群的可能.消毒措施有效地消除了冷却塔水中的军团菌.提示应定期对冷却塔进行消毒处理并开展病原学监测.
作者:韩辉;左锋;吴海磊;钟响;胡群;赵增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出入境留学人员麻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在江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出入境留学人员体检高峰期,随机抽取500名留学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麻疹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72.51%的调查对象听说过麻疹,但对其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预防措施的回答正确率低,分别仅有10.96%、2.81%和7.02%.对麻疹的认知情况在年龄、地区和现有麻疹知识不同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者对麻疹相关内容了解的越多;出境留学人员听说过麻疹的人数明显高于入境留学人员,但对麻疹传播途径的认识明显低于入境留学人员;入境留学人员中,来自非洲、欧洲以及西太平洋地区的留学人员对麻疹相关认知了解很少.结论 留学人员普遍缺乏对麻疹的认识,应加强麻疹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
作者:罗岚;朱军;胡学锋;杨国平;张慧;吴海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科学、实用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急救能力评价体系.方法 应用文献梳理、经验分析法选定保健中心急救能力评估指标,应用德尔菲(Delphi)方法对检验检疫系统内10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分析咨询结果.结果 初步建立了保健中心急救能力评价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48个二级指标.所有指标的总认可率均≥80%,均数在3.80~5.00之间,变异系数在0~0.19之间.结论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急救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急救能力,为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对促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系统急救能力的提升和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作者:周璇;秦佳;李俊;章琪;方筠;周启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出国人员在咨询前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旅行医学咨询工作.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在14个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随机选取即将出国的旅行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性别、年龄、地域、受教育程度、是否首次旅行等不同组别,对预防接种知识和信息获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 800份.出国人员对预防接种的平均知晓率为75.2%,受教育程度和过去的旅行经验对知晓率有正向影响.旅行相关预防接种信息的获取方式,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签证要求是旅行者寻求接种咨询的主要原因,旅行社或中介公司是旅行相关预防接种的第二大信息源.出国人员对疫苗的副作用认知度介于73.3%~83.1%;仅51.1%的人了解在出国前应提前4~8周进行旅行医学咨询和接种相关预防.对单项疫苗的认知调查显示,除对乙型肝炎及其疫苗的知晓率较高(53.7%)外,出国人员对其他旅行相关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知晓率仅为17.3%~36.5%.结论 出国人员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尚可,但仍有必要开展预防接种以及接种的咨询、宣教活动;宣教活动不应忽视现阶段中国旅行者的信息获取习惯.预防接种推介时需关注旅行者的受教育程度、旅行经验、居住地域和性别的差异.
作者:张敏;颜杰;张建明;吴迪;贾翠英;车红;张孟璋;刘伟;鞠文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石家庄空港口岸放射性有害因子分布情况及常见放射性元素的参考本底值范围.方法 根据石家庄空港口岸具体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定期进行放射性监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石家庄空港口岸T1航站楼内射线的放射性本底值为0.193 μSv/h,靠泊航空器上γ射线的放射性本底值为0.076 μSv/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掌握了石家庄空港口岸放射性本底值,为今后口岸入境旅客及行李的核辐射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何亚星;王儒彬;张会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提升,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急剧上升.很多国家或学校要求留学生提供疫苗接种记录,不同的国家或学校要求提供的接种疫苗种类各不相同;不同留学人员的免疫接种情况也不同;且由于行程安排紧,很多留学人员不能在国内将要求的疫苗全部接种.本文从如何在短时间内安全合理地为留学人员实施出国前预防接种进行探讨.
作者:王嫱;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