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6年3期文献
  •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敏感检测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 分析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S基因片段核酸序列的保守性,设计实时荧光RT-PCR引物和探针,优化引物和探针浓度,确定佳反应体系,并进行灵敏性、重复性、特异性检测.结果 建立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实时荧光RT-PCR方法的检测灵敏性为7.26× 102 copies/μ1,重复性好,与汉坦病毒等无交叉反应.结论 建立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实时荧光RT-PCR法能准确、快速地检测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作者:袁帅;郑夔;黄吉城;戴俊;丁国允;师永霞;李晓波;李淑芬;黎东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Real-time PCR方法在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PCR (Real-time PCR)技术应用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以钩体rrs基因作为靶基因,合成1对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建立致病性钩体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进行灵敏性、特异性验证.用建立的方法对90份鼠肾样品进行检测,并与普通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的致病性钩体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较好,灵敏性比普通PCR高100倍,能特异性检出致病性钩体:对鼠肾样品的检测与普通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7.78%.结论 以rrs基因为靶基因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时效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致病性钩体的快速检测.

    作者:张建明;王凌冰;黄野能;高博;王宇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老口岸出入境人员重要虫媒传染病血清学监测

    目的 了解云南中老口岸出入境人员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抗体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抗体水平,为制定有效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老磨憨口岸采集出入境体检人员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DENV和CHIKV IgG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健康体检人员血清182份,其中有42份DENV或CHIKV IgG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24.08%(42/182).DENV IgG阳性率为1.65%(3/182),CHIKV IgG阳性率为21.42%(39/182);检测阳性率差别和年龄、性别、职业相关,51~60岁、男性、后勤人员的阳性率高于其他人员.结论 中老磨憨口岸健康人群中存在DENV和CHIKV的隐性感染,应加强口岸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的监测.

    作者:卢云兰;刘宇夫;纪仁春;罗忠鑫;张琼华;周麟;杨学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宁夏朝觐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回族老年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及其分布特征,为老年人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2014年参加朝觐体检的3454名60岁及以上回族人群的心电图资料和其他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检出心电图异常966例,检出率为27.97%,其中男性26.65%,女性29.50%;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10.39,P=0.006).检出异常心电图主要是:T波改变(5.62%)、ST-T改变(4.89%)、束支传导阻滞(4.17%).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高收缩压、高血糖是回族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心电图异常在回族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与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显著相关.

    作者:罗伊玲;范慧芸;王志忠;林青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05-2015年陕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掌握陕西口岸出入境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口岸防控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标准,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对2005-2015年陕西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HIV感染的初筛和确认,对确认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共检测167 126名出入境人员,检出HIV阳性54例,总感染率为3.23/万人,其中,男性51例,女性3例,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占阳性总数的70.37%;以出国务工人员为主,为30例,占总阳性的55.56%;文化程度以大专及大专以上为主;以中国籍人员多,其次是非洲籍人员.结论 陕西口岸检出的HIV感染阳性者以输出的劳务人员为主,文化程度较高,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防止艾滋病境内外传播.

    作者:金子懿;吴迪;王渊;刘永杰;付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东口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基因库建设及应用

    目的 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掌握降压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法原则,对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提取患者血样DNA建立基因库,利用TaqMan-MGB探针荧光PCR检测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家族的3个基因4个位点(CYP2C9基因rs1057910位点,CYP2C19基因rs4244285/ rs4986893位点,CYP2D6基因rs10658523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 共采集298份血液样本,5年以上高血压病史患者占58%,患者集中在60岁左右.降压用药仍以钙离子拮抗剂、普利类(ACEI)和沙坦类(ARB)为主.检测到CYP2D6*10纯合突变54例,占18.1%,杂合突变166例,占55.7%;CYP2C9杂合突变24例,占8.1%,未检测到CYP2C9纯合突变;CYP2C19*2纯合突变37例,占12.4%,杂合突变123例,占41.3%;CYP2C19*3杂合突变25例,占8.4%.结论 医生可依据个体基因型的差异,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作者:幸芦琴;苏锦坤;张建明;王冰;陈建东;王向阳;秦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4年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病媒生物监测

    目的 了解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蜱等病媒生物种群构成.方法 2014年1月-10月,在中哈边境线及阿拉山口口岸的城区、郊区、野外,分别采用夹夜(昼)法和布旗法捕获鼠类和蜱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经分类鉴定,该地区鼠类有3科2亚科7属9种.捕获的360只鼠中,大沙鼠141只,占39.2%,是优势鼠种;红尾沙鼠91只,占25.3%;褐家鼠58只,占16.1%;小家鼠37只,占10.3%;子午沙鼠、小五趾跳鼠、柽柳沙鼠、小林姬鼠、灰仓鼠等数量较少.共采集蜱虫551只,鉴定结果为1科5属8种,其中优势种为亚洲璃眼蜱,占72%;其次是短垫血蜱占12%;银盾革蜱占8%;其他蜱种则数量较少.结论 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蜱种类丰富,应密切监测该地区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及变化.

    作者:尹小平;田延河;梁臻;巴特;张江国;阿不都扎伊尔;曹晓梅;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庆口岸入境航空器活鼠鉴定

    目的 对一只航空器截获的鼠类进行鉴定,确定其可能的来源地.方法 提取芬兰入境航班捕获鼠(20150904)肝脏DNA,用PCR方法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ytochromecoxidase I,COⅠ)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相似鼠种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到入境鼠肝脏的CO Ⅰ和Cytb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鼠为小家鼠MUS种群,与北欧(芬兰)和中国(北方)小家鼠属于同一种群,但不能确定该小家鼠的具体来源地.结论 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是对截获病媒生物种群鉴定的有效方法.

    作者:骆星丹;文海燕;彭彦卿;王董;周岚;张华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面提升口岸核心能力水平,严防黄热病疫情传入

    2016年3月12日,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引发广泛关注.在历时近3个月的黄热病疫情口岸防控中,中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成果再次得以显现,在已报告11例病例中,由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发现并通报的占6例.中国卫生检疫也籍此次防控,首次走出国门,创造了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重视和强化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监测和评估,完善和强化口岸传染病防控措施,建立和完善境外检疫防控模式,口岸传染病疫情的“防火墙”才能坚固、有效.

    作者:宋诚本;朱兆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海洋量子”号邮轮群体性腹泻事件调查

    目的 通过调查“海洋量子”号邮轮食品生产及消费全过程,寻找导致其群体性腹泻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进一步提出预防性控制措施.方法 彻查该邮轮食品采购、储存、制备、消费等各个环节,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 该邮轮食品储存、制备环节存在问题,生制食品消毒及防止交叉污染环节存在缺陷,可能为系统性偏差.结论 邮轮方需加强对生制食品消毒环节的重视,需要进行全面整改,以防止相关问题的再次发生.

    作者:周启明;周璇;秦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循环微小RNA在肺结核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结核病是我国口岸卫生检疫机构实施检疫的重点传染病之一.近研究发现,血循环中存在丰富而稳定的微小RNA (MicroRNA,miRNA)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概述了循环miRNA的发现、特点、检测方法及其与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展望了其在出入境卫生检疫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晓光;滕新栋;郑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5年河南陆港口岸蝇类及其携带病原体监测

    目的 对河南陆港口岸蝇类及其携带主要肠道致病菌情况进行分析,为口岸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5-10月,采用笼诱法对河南陆港口岸不同生境的蝇类进行监测,对捕获的蝇类进行种类鉴定,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大肠杆菌O157:H7、霍乱弧菌、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菌.结果 共捕获蝇类50批3137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9属13种,其中以家蝇为优势种群.共检出蜡样芽胞杆菌5批,霍乱弧菌非01/O139群1批,金黄色葡萄球菌1批.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和志贺菌.结论 应加强河南口岸蝇类的防控工作.

    作者:张勤;王丽;王晓梦;张芳;王凯;高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口岸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研究

    目的 掌握广州口岸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方法 采用点滴法,使用微量点滴仪,分别将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ES-生物烯丙菊酯5种杀虫药液点滴于试虫第2、3对足基节间的胸部腹板上,每个药物浓度处理10只试虫,正常饲养条件下,24 h后记录死亡数.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新沙口岸德国小蠊对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ES-生物烯丙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63、5.17、2.87、3.47、2.42;芳村口岸的德国小蠊对5种药物的抗性倍数分别4.27、9.77、3.40、3.87、4.88.两个口岸的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出中度抗性,其余均表现为低度抗性.结论 国境口岸应加强对德国小蠊抗药性的监测,以便有效地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作者:廖如燕;何凤侠;裴景超;李家祺;胡佳;梁文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起死因不明外籍船员尸体入境卫生检疫监管案例的探讨

    2014年3月13日,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泉州局”)肖厝港办事处接到代理公司申报:利比里亚籍“翠娜”轮在航行途中有一名船员因不明原因死亡,预计于3月21日上午抵达泉州肖厝口岸检疫锚地.泉州局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妥善处理了该起事件.

    作者:何家庆;郑朝晖;柯永忠;唐志忠;余云森;李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驻加纳劳务人员疟疾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用实验研究法评估疟疾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疟疾的预防与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量表,对干预组、对照组劳务人员的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统计疟疾发病率,对同一类人群的行为进行干预前后的测量.结果 干预组疟疾知识知晓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疟疾预防和治疗的态度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疟疾相关防护行为正确率(77.1%)明显高于对照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发病率为25.4%,干预组的发病率为12.2%.结论 针对出国劳务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建议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与地方卫生部门共同商议制定防控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政策措施.

    作者:田睿;谢铮;李琼;李景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应重视对输入性疟疾的血液学检查

    目的 分析疟疾的血液学检查结果,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断水平,避免输入性疟疾的漏诊及误诊.方法 对1例间断发热,逐渐加重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外周血及骨髓涂片、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做出正确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发现恶性疟原虫,外周血粒细胞与红细胞两系血细胞减少,诊断为输入性恶性疟疾.经青篙素治疗1周后,患者意识恢复,无发热、咳嗽、咳痰,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恢复正常.结论 对疟疾疫区归国伴发热人员,应及时行外周血涂片查找疟原虫,必要时做骨髓涂片检查,可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

    作者:宋学东;尹蕾;李守霞;张书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输入性传染病“四道防线”在北京口岸黄热病防控中的应用

    为证明国境口岸检验检疫措施在黄热病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黄热病防控要求的说明,明确了口岸输入性黄热病疫情防控重点,阐述了北京口岸建立的输入性传染病疫情境外、途中、口岸、境内“四道防线”具体措施,分析了涵盖出入境全流程的疫情防控“四道防线”的有效性和建立建议,为其他输入性传染病全流程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参考.

    作者:王康琳;上官文学;戴晓理;田睿;张楠;黄健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在寨卡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硅胶膜法和磁珠法在寨卡病毒核酸检测中的使用效果,以选择适合的核酸提取方法用于临床样本的寨卡病毒检测.方法 对北京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尿液和唾液样本同时用硅胶膜法和磁珠法提取总RNA,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实时荧光RT-PCR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比较检测效果的差异.结果 在一步法中,用硅胶膜法从尿液中提取RNA,寨卡病毒检测阳性;用磁珠法从尿液和唾液中提取的RNA,检测均为阴性.在二步法中,用硅胶膜法从尿液和唾液中提取的RNA,检测均为阳性,而磁珠法提取的样本均未检出.结论 硅胶膜法提取核酸比磁珠法更适合于寨卡病毒荧光RT-PCR检测.

    作者:刘建礼;刘翌;王飞;田茵;孙福军;乌日嘎;张绍福;祁晓丽;李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北京口岸5例输入性黄热病检疫查验分析

    北京口岸通过登机检疫、红外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健康申报等方式加强对黄热病的检疫查验.截至2016年5月,在北京口岸入境的5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中,4例由口岸检疫人员发现并处置.经分析5例输入性黄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情况,并追踪随访其就医、确诊和预后状况发现,经口岸检疫查验发现的黄热病病例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1例未经口岸检疫查验的病例则延误治疗时间而死亡.由此可见,口岸检疫查验对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作者:刘婉瑜;李景壹;周燕楠;乌日嘎;王康琳;张傲;韩恺;刘翌;司元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北京口岸黄热病疫情防控措施和实施效果

    通过分析北京口岸黄热病疫情防控的措施和效果,为口岸传染病防控提供经验.北京口岸采取了加强出入境人员宣传教育,设置专用通道,加强医学巡查、接种证书查验、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等防控措施,提高了出入境旅客的健康意识和口岸黄热病检出率.2016年3月16日-5月3日,北京口岸共查验来自安哥拉的入境旅客5125人次,检出输入性黄热病4例.无黄热病预防接种证书的入境人员比例呈下降趋势,无证人员主要集中在40~49岁,以福建、四川等省份居多.下一步将加强对40~49岁福建、四川籍入境人员的检疫查验,同时加强与疫情发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杨文;周燕楠;乌日嘎;程宇;王俊侨;洪炜;曾毅;张弓;张言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随机引物在黄热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将随机引物应用于黄热病毒核酸检测,为口岸快速准确地检测黄热病毒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引物和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分别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探针和参考文献的引物、探针,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6份黄热病毒阳性尿液样本进行黄热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特异性引物逆转录相比,随机引物逆转录的实时荧光PCR Ct值差别不显著(F值=0.11,P>0.05).结论 随机引物可直接应用于黄热病毒检测,也可在口岸传染病监测中发挥其他作用.

    作者:田茵;刘翌;王飞;孙福军;张绍福;刘建礼;王正;乌日嘎;祁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完善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保障国门生物安全

    在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生物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生物安全风险的多种表现形式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以及我国口岸公共卫生管理现状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主要表现,提出建立完善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国境口岸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口岸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和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体系共5个子体系,更好地保障国门生物安全.

    作者:张际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