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新疆口岸出入境人员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新疆口岸出入境人员肺结核检出情况,探讨控制肺结核经口岸传播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09-2013年在新疆各口岸出入境人员通过临床体检、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确定肺结核,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204 627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肺结核392例,检出率为0.19%;2013年检出率高于其他年份;中国籍及60岁以上老年人的检出率高;南疆地区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结论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是国境口岸控制肺结核传播的重要环节.

    作者:古丽努尔·买买提;比利克孜·加帕尔;王晓蓉;加娜尔·木西;周晓彬;王凌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0-2015年广东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特点,为国境口岸开展梅毒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同时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广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集到152 926名出入境人员的血液样本,其中595份样本检出梅毒抗体阳性,检测阳性率为0.39%.男性样本检测阳性率为0.49%,女性样本检测阳性率为0.21%:抗体阳性人员的年龄主要在20~60岁,占阳性总数的89.59%;检测阳性者以劳务人员为主,占阳性总数的61.18%.结论 应加强出入境人员梅毒监测,积极做好预防保健咨询和性病防治宣传教育,防止梅毒传播.

    作者:幸芦琴;陈建东;苏锦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4-2015年甘肃口岸朝觐归国人员呼吸道病毒监测

    目的 掌握甘肃口岸朝觐归国人员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14-2015年,采集朝觐归国人员中入境时体温升高(≥37.3℃)者的咽拭子样本,用荧光RT-PCR和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共22种/型呼吸道病毒.结果 在6 123名归国朝觐人员中,共发现337名体温升高者,采集337份咽拭子样本,检出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人偏肺病毒等共51份,检测阳性率为15.13%.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病毒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步了解甘肃朝觐人员呼吸道病毒病原谱构成,为保障朝觐人员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刘芳;高晓强;尹海萍;焦志刚;张芳;罗永;卢明珠;赵庆华;王宇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3-2015年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状况,为加强和改进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梧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境内人员以船员为主,占79.91%.检出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3 148例,其中非传染性疾病2465例,检出率49.3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587例,检出率9.18%;病毒性肝炎48例,检出率0.7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阳性24例,检出率0.38%;梅毒18例,检出率0.28%;艾滋病病毒抗体(Anti-HIV)阳性5例,检出率0.08%;活动性肺结核1例,检出率0.02%.境外人员以公务人员、来华定居和留学人员为主,分别占60.88%、15.68%、23.44%.共检出非传染性及传染性疾病56例,其中非传染性疾病45例,检出率7.59%;HBsAg阳性6例,检出率1.01%;Anti-HCV阳性3例,检出率0.51%;活动性肺结核1例,检出率0.17%;Anti-HIV阳性1例,检出率0.17%.结论 应重视对船员、公务人员和留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预防传染性疾病在梧州口岸的传人传出.

    作者:钟展航;曾威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海南省蚋科昆虫名录(双翅目:蚋科)

    目的 调查海南省蚋科昆虫的种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吸血蚋类传播的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2015年,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再制片、鉴定.结果 对海南蚋科名录进行修订,海南蚋类共4亚属26种.结论 该名录是目前海南蚋科昆虫的完整记载.

    作者:王崇财;安继尧;云小云;潘林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3-2015年京唐港鼠类调查

    目的 为有效地做好鼠类监测与控制,防止鼠传疾病在港口地区播散.方法 2013-2015年,在京唐港区选取4个监测地点,室外采用ELTON夹夜法,室内采用粉迹法监测鼠情.结果 共布放鼠夹10 800夹次,捕获鼠类71只,经形态鉴定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3属3种,其中褐家鼠为优势鼠种;春季为室内外鼠类密度高峰;年度鼠密度始终保持较低水平.结论 京唐港口岸鼠密度均在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

    作者:郭本龙;戴胜军;高建功;龚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4-2015年泉州港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调查

    目的 掌握泉州港鼠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体表寄生虫和携带病原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4月,采用鼠笼法调查泉州港鼠类,并对捕获的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检测汉坦病毒、鼠疫耶尔森菌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结果 共捕获鼠类58只,年平均鼠密度为1.25%,褐家鼠为优势种,占60.35%.19只鼠类检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2.76%,均为汉城型;未检出鼠疫耶尔森菌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在黄胸鼠体表检出印鼠客蚤2只、毒厉螨2只.鼠类活动高峰期为5-6月,以5月份为高,密度为3.3%.不同生境鼠密度不同,生活区高,鼠密度达1.7%.结论 泉州港鼠密度较高,部分鼠种携带寄生虫,鼠体检出汉坦病毒阳性率较高,应加强防控.

    作者:张庄熠;吴荣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4年中尼边境樟木口岸蜱类初步调查

    目的 掌握中尼边境樟木口岸蜱类的种类和组成,为口岸开展蜱类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 014年3-12月,在樟木口岸帮村、立新村、电站沟和尼泊尔塔托帕尼镇采用布旗法与家畜体表捕捉法采蜱,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捕获游离蜱1只,为微小扇头蜱.在樟木口岸捕获寄生蜱553只,经形态学鉴定为1科4属8种,其中微小扇头蜱为优势种,占95.84%;3月开始蜱类数量逐渐增多,4月达到峰值,5月以后逐渐减少.在尼泊尔境内捕获蜱3种124只,微小扇头蜱为优势种.结论 基本明确了樟木口岸蜱类种群构成,为今后蜱及蜱传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胡刚;唐林桥;达娃央宗;文黎兴;索朗扎西;施汉琼;岳巧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方法 在口岸地区采用鼠夹和鼠笼捕获鼠类.用PCR方法检测鼠类肝脏中伯氏疏螺旋体核酸,对阳性样本的核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在108份鼠类肝脏样本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核酸阳性样本30份,阳性率为27.8%,阳性样本序列的同源性为99.1%~100.0%,系统进化分析证实阳性样本均为Borrelia.burgdor型,属于较少报道的型别.结论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作者:尹小平;陈倩;王静;田延河;梁臻;巴特;徐宝梁;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2-2014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口岸病媒生物调查

    目的 了解双流国际机场病媒生物(鼠、蚊、蝇、蜚蠊)的种群组成、季节消长等情况,为病媒生物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成蚊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幼蚊监测采用集卵器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板法.结果 2012-2014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2科2属2种,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数量为34只(69.39%);蚊类1科4属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数量为961只(88.33%);蝇类4科19属31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数量为2144只(36.79%);1种蜚蠊为德国小蠊,共捕获1577只.结论 应依据病媒生物的季节消长规律,加强病媒生物的防控工作.

    作者:陈琳;赵锋;倪蓉;田绿波;樊学军;刘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天津口岸首次截获随人入境外来蜱的形态学及分子鉴定

    目的 对天津口岸首次截获的随旅客人境的蜱类进行鉴定.方法 对一只澳大利亚入境旅客携带的蜱类进行形态学鉴定,再提取蜱DNA,扩增线粒体中包含ND4、ND4L、tRNA-Thr、tRNA-Pro、ND6及部分cytb在内的基因并测序、比对,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对鉴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该蜱符合花蜱属的形态学特征,分子鉴定表明其基因序列与澳大利亚本土花蜱A mblyomma triguttatum Koch,1844 (kangaroo tick)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鉴定为Amblyomma triguttatum.结论 该蜱是国内首次发现且由旅客携带入境的外来花蜱.

    作者:赵丹云;孙毅;陈卫军;郭强;张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运用ISO 31000建立广东口岸传染病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ISO 31000理念,运用回顾性研究、数据分析、头脑风暴、实地调研、专家会商等方法,建立了广东口岸传染病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沟通和协商、监测和检查等5个部分,可提升广东口岸传染病防控的科学性、有效性.

    作者:邹海滨;孙珞;白静;李建林;林嘉;宋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新建港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

    在国际国内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新建港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工作面临探索与创新的迫切需求.本文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结合黄岛口岸新建港区的实际情况,对用新的发展理念如何指导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对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于滢泉;白媛媛;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建设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初探

    目的 探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转型建设和发展思路.方法 调研江苏检验检疫系统17家保健中心实验室和1家省级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对设备、人员、业务种类、业绩和效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江苏检验检疫系统17家保健中心实验室在设施、设备和业务种类方面差异不明显,在人才结构、技术能力和绩效方面有一定差异.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相比,保健中心实验室的资源配置充足,但在技术能力和业绩方面存在差距.结论 保健中心建设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将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技术能力,符合当前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改革的趋势.

    作者:孙笑飞;朱磊;汪圣强;毛源;张军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青岛空港口岸东南亚廉价航空入境航班检疫风险分析

    目的 探讨和识别青岛空港口岸东南亚廉价航空入境航班的检疫风险,明确监管重点.方法 结合青岛空港口岸东南亚廉价航空入境航班登机检疫和卫生监督的结果,聘请相关领域专家,采用危险因素评估法、风险矩阵法和德尔斐(Delphi)评价法,对其检疫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青岛空港口岸东南亚廉价航空入境公司航班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为高危险度风险,粉蚧、实蝇等植物疫病为高危险度风险.结论 多因素导致青岛空港口岸东南亚廉价航空入境航班的检疫高风险,需加强监管.

    作者:侯伟;邵柏;王丽丽;于长友;杜辉;孙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黄埔口岸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

    目的 了解黄埔口岸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船舶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为检验检疫执法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对黄埔口岸256艘次的国际航行船舶进行卫生监督并采集船舶生活饮用水进行金属指标、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微生物指标、无机非金属指标及消毒剂指标检测,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56份样品水质检测不合格率高达38.67%,不合格项目以菌落总数超标(30.1%)与铁含量超标(5.5%)为主.经统计分析,不同船舶类型和不同国籍的船舶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船舶船龄、吨位与船舶管理公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埔口岸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卫生情况不容乐观.

    作者:麦晨;唐涌;柯积强;琚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上海出境人群旅行者腹泻预防行为干预的研究

    目的 分析上海出境人群旅行者腹泻认知情况及预防影响因素,为建立规范的健康宣教及预防干预积累经验.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在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健康评估的出境人员,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43份,问卷回收率100%,回访成功率98.9%.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和出国目的是影响人群预防意愿的主要因素,影响差异显著(P<0.01),接受预防干预的人群腹泻发生率为4.54%,低于未接受预防干预人群(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出境人员对旅行者腹泻预防知晓率较低,但预防意愿较高,主动宣教可有效提高预防意愿.

    作者:王宇鹏;严刚;查期;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检出1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的思考

    通过回顾北京口岸发现、处置1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的过程,总结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国际旅行医学服务中的事前咨询指导、事中免费检测、事后流行病学跟踪调查的工作模式,为旅行者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医学咨询和专业服务,更好地体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今后应创新旅行医学服务模式和国境卫生检疫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保健中心的口岸技术支撑能力.

    作者:陆琳;田茵;田洁;孙福军;吕欣阳;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毒感染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 对从安哥拉归国的l例传染病疑似病例开展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体.方法 采集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测:从样本中提取核酸,同时使用实验室建立的荧光RT-PCR方法及两种商品化试剂盒,共检测14种传染病病原体核酸.结果 血液生化检测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UN)、肌酐(CRE)指标均异常升高;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和两种商品化试剂盒在血清、尿液、唾液样本中均检测到裂谷热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确定该归国疑似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毒感染病例.

    作者:刘建礼;田茵;王飞;田洁;刘翌;陆琳;乌日嘎;祁晓丽;李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黄热疫苗接种风险评估

    黄热病是一种严重的国际检疫传染病,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疫苗是防止感染的有效方法.接种黄热疫苗存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在接种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受种者的感染风险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尤其是对黄热疫苗接种慎用症的人群,准确进行接种风险评估,才能科学、合理地评判是否应进行疫苗接种,大限度地保护国际旅行者.

    作者:田洁;张宏;田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构建服务型口岸传染病疫情防控模式

    国境口岸传染病防控是卫生检疫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际传染病流行出现新特点、我国出入境人员数量日益增多,给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为更加有效地防控口岸传染病的传播,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构建了服务型疫情防控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旅行医学的优势,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延伸了传统的口岸疫情防控战线,提高了口岸传染病检出率,将在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福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5年满洲里公路口岸入境旅客禁止携带物截获情况分析

    目的 总结满洲里公路口岸截获入境旅客禁止携带物的特点,提出陆路口岸入境旅客携带物检疫查验的建议.方法 对2015年满洲里公路口岸入境旅客禁止携带物的截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截获禁止携带物1 861批次2 360.5 kg,以蔬菜水果、肉制品和奶制品为主,占截留物总批次的82.0%;以自用为携带目的的截留物占88.7%;截留物中小杆线虫检出批次多,占85.7%.结论 应结合口岸实际情况,加强“重点季节、重点人群、重点携带物”的检疫查验.

    作者:赵真真;万军;于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