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6年5期文献
  • NLR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以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为基础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eucine rich Repeat and Pyrin domain containing,NLR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方法.方法 以20份健康人血液样本为对象,选择NLRP3基因的两个SNP位点(rs3806265和rs35829419),针对每个位点分别设计1对PCR引物和2条TaqMan探针,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对SNP位点进行分型.用常规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对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分型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用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分型法对20份样本进行检测,其中rs3806265位点发现Tr基因型3份,TC基因型8份,CC基因型9份;rs35829419位点发现CC基因型20份,无AC和AA基因型.分型结果与常规PCR及基因测序分型方法完全一致.结论 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简单、快速,可实现对NLRP3基因位点的分型检测.

    作者:刘胜牙;朱玉兰;甄胜西;谢聪贤;李微;刘健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近十年我国出入境人员HBsAg检出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评价近十年我国出入境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及HBsAg检出的三间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收集近十年我国出入境人员HBsAg检出率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0篇.近十年我国出入境人员HBsAg合并检出率为5.59%(95%CI:4.45%~6.84%);自2005年开始的近十年,我国出入境人员HBsAg检出率呈平稳下降趋势;在地区分布上,中部地区HBsAg检出率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HBsAg检出率高于女性,公/商务人员在各职业人群中检出率高.结论 我国出入境人员HBsAg检出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普通人群.

    作者:王文斌;石楠;张琳;杨益民;邵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南方3省173例HIV/MTB双重感染病例分子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 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结核分枝杆菌(HIV/MTB)双重感染病例分子分型及变异重组和流行特征研究,分析其传染源、变异性及其在人群中的传播特点和地区分布特征,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的管理与临床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4-2015年采集到的江西、广东、云南3省部分HIV/MTB双重感染173例患者115份确证的HIV阳性样本和105份鉴定的MTB菌株,分别用巢氏PCR方法和24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结果显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以男性为主,年龄以中青年(18~59岁)为主,职业以农民、无业、务工/商人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和肺部感染为主,其感染顺序为先感染HIV后感染MTB占95%.分子分型结果显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样本中115份HIV阳性样本成功扩增分型85份,共发现8种HIV亚型/重组型: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105份MTB样本成功扩增分型100份,结核分枝杆菌分为5个基因群(Ⅰ群、Ⅱ群、Ⅲ群、Ⅳ群、V群),共95个基因型.结论 我国南方3省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HIV主要流行亚型为CRF01_AE和CRF07_BC重组型;MTB主要流行株以Ⅰ群和Ⅱ群为主,与单纯感染HIV和单纯感染MTB的流行株类型一致.HIV与MTB主要流行亚型之间是否存在相互易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开明;赵明惠;马琳;刘阳;冉鑫;陈绛青;蔡卫平;杨欣平;万康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1-2015年合肥口岸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梅毒在合肥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感染状况及分布,为梅毒监测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合肥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监测出入境人员98 018例,检出梅毒感染者216例,检出率为0.22%.各年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境内劳务人员感染数高,占91.7%.检出率以境内商务人员高,为0.73%,其次是境内旅游探亲人员,不同人群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主要以25~54岁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90.3%.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73.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82.9%;从国籍分布来看,以中国籍为主,前往国家主要是非洲国家.结论 应加强合肥口岸梅毒监测和干预,从源头上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潘芳;胡林凤;石泉;叶向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1-2015年呼和浩特地区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

    目的 掌握呼和浩特地区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呼和浩特地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监测出入境人员27 667人,检出各类传染病1 307例,总检出率为4.72%;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检出率为3.37%,丙肝抗体检出率为0.72%,梅毒抗体检出率为0.62%,艾滋病毒抗体检出率0.02%;入境人员传染病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出境人群.结论 应加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

    作者:郭文秀;韩冰;云托娅;高艳菲;李震坤;李娟;赵宇;罗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黑胸大蠊转录组分析

    目的 利用转录组技术获得非模式生物黑胸大蠊的大量转录组数据,为今后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取阈值e≤10-10在Swiss-Prot、NR、KEGG、COG、GO和Pfam等公共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 获得黑胸大蠊转录组信息数据量13.63 G,39576个unigene,总长度32 297 597 bp,长27 693 bp,平均长度816 bp.共获得61 167个注释结果.发现黑胸大蠊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位点(SNP)置换33 955个,颠换16 561个,找到2 666个微卫星序列.结论 数量巨大的转录组信息为黑胸大蠊新基因的克隆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齐润姿;高雪萌;魏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2-2013年中蒙边境甘其毛都口岸地区蜱携带病原体调查

    目的 了解地处中蒙边境地区的甘其毛都口岸蜱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 2012-2013年在甘其毛都口岸采集的亚东璃眼蜱采用RT-PCR法检测蜱传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PCR方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土拉菌、巴尔通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果 采集的178只亚东璃眼蜱中,24只检出贝氏柯克斯体(13.5%)、3只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9%)、37只检出土拉菌(20.8%)、5只检出立克次体(2.8%)、2只检出蜱传森林脑炎病毒(1.12%),布尼亚病毒、巴尔通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新疆出血热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甘其毛都口岸蜱样本检出多种病原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作者:杨宇;王静;王建成;张胜;李宏;李月明;郝广福;马志立;王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5年额尔古纳口岸及毗邻林区蜱类调查

    目的 掌握额尔古纳口岸蜱类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5年5-9月,采用布旗法调查额尔古纳口岸及毗邻林区蜱类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等.结果 共捕获各蜱类54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5种,优势种是全沟硬蜱,5-6月为蜱数量高峰期;调查的不同时间,不同植被类型均有不同蜱种分布.结论 初步掌握了该地区蜱类分布的本底情况.

    作者:朱金国;徐连贵;陈美超;李荣魁;李楠楠;姜娜;郝海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和栖息蚊虫捕捉法成蚊监测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和栖息蚊虫捕捉法捕获成蚊的差异,探索两种方法在成蚊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5-10月在四川双流国际机场范围内4种生境,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和栖息蚊虫捕捉法进行成蚊监测调查.结果 二氧化碳诱蚊灯法捕获成蚊225只,其中雌蚊214只,占95.11%;栖息蚊虫捕捉法捕获成蚊322只,其中雌蚊282只,占87.58%.统计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捕获的致倦库蚊雌蚊、三带喙库蚊雌蚊、白纹伊蚊雌蚊数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在机场住宿区、候机楼入境关口、国际货站货运区捕获蚊类数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污水处理厂办公区捕获蚊类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捕获成蚊种类来看,二氧化碳诱蚊灯法没有捕获骚扰阿蚊、中华按蚊等当地稀少种类.两种监测方法监测的蚊虫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二氧化碳诱蚊灯法比栖息蚊虫捕捉法更稳定,更适用于监测;在本底调查时,应采用多种方法,互相配合.

    作者:赵锋;陈琳;王俊贤;杨雨;樊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大数据时代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发展前景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科技的发展,数据信息数量快速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本文立足于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结合大数据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实际应用,论述了大数据时代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在疫情预警、检疫模式、传染病监测、检疫决策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祉怡;史方;侯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经验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结束,我国口岸检验检疫部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零输入”和“零感染”的成果.广州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结合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的要求,总结在防控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拓宽视野,动态、精准和持续地推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建议.

    作者:毕英杰;张显光;林少佳;陆敏;陈艳玲;孙薇;吴惠明;陈展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国境口岸卫生检疫行业引入OHSAS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比较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sessment series,OHSAS)文件,发现两个管理体系在体系文件结构、指导思想和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及使用的名词术语方面具备一致性,为国境口岸卫生检疫行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OHSAS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行业建立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OHSAS是可行的.同时,探讨了两个管理体系在操作层面上的注意事项,从建立体系应该持有的态度、经验借鉴以及坚持原理和方法3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强调通过顶层的科学设计,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调研,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行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OHSAS,使口岸卫生检疫工作在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下进行运行,从而保障口岸卫生检疫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保障口岸卫生检疫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刘洁;周燕楠;乌日嘎;田洁;张锡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动态风险评估的全链条入境人员检疫查验模式的应用

    我国入境口岸众多,入境人员检疫查验很难适用统一标准.重庆机场检验检疫局实施的动态风险评估全链条入境人员检疫查验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动态风险控制理论上的全新入境人员检疫查验模式,具有风险管控高效、防控体系全面、联防联控完善等优点,口岸检疫效果良好,符合口岸卫生检疫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于磊;彭坚;汤俊;杨稳;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和特征

    肺结核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感染,结核杆菌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不同于单纯肺结核.本文通过介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新进展,阐述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征.

    作者:徐荒;张文玲;康澍;夏萍;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型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人数排在全球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检测技术如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涂片镜检等,虽然具有很高诊断价值,但也存在检测时间长,检出率低等缺点,因此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开始逐步得到研发和大量应用.本文从细菌学、免疫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共3方面对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陈钰;罗力涵;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山东口岸首例输入性猩红热合并甲型流感病例调查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高发和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有报道可通过食物传播[1-2].猩红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3],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4].猩红热主要侵犯0~15岁儿童,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导致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败血症性关节炎及心肌炎等并发症.

    作者:侯伟;孙健;杜辉;于长友;邵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上海空港口岸1起餐饮企业未及时清理库存过期食品的案例

    1 案例介绍2015年6月24日,上海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上海机场局”)检验检疫人员对某餐饮企业A公司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于该企业职工食堂的厨房货架上查见腐竹1袋,生产日期为2015年2月5日,保质期为3个月.监督记录描述该产品尚未开封,存放区域未查见待处理等标识.检验检疫人员现场责令A公司将该袋过期腐竹自行封存,不得擅自处理.

    作者:王慧峰;卢雯晶;凌蔚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4年四川口岸长期外派非洲务工人员传染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在非洲长期务工人员境外罹患传染病情况及回国后传染病检出情况,为科学监测提供依据,有效保护外派务工人员健康.方法 对2014年到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长期外派非洲务工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情况、传染病病原体检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92名长期外派务工人员归国后体检,以男性为主,占93.75%;88.54%的人员年龄集中在20~49岁之间;以初中文化者为多;在26个非洲国家中,外派人数多的为安哥拉.有80人(41.67%)曾在境外罹患疾病,其中3人曾先后罹患两种疾病.疟疾是感染人数多的传染病,有75人发病1~5次;登革热、伤寒和丝虫病的患病人数分别为3人、2人和1人;还有2人被不明种类蚊虫叮咬后出现皮肤病变.共有7人在保健中心实验室疟疾快检阳性,其中1人涂片镜检阳性.未检出其他病原体.结论 长期外派非洲务工人员是境外罹患传染病的高风险人群,应监测其回国后患病情况.

    作者:孟菁;倪蓉;王俊贤;金璐;邬丹妮;田绿波;高国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连云港口岸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连云港口岸出国劳务人员实施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连云港口岸978名出国劳务人员开展本底、出国前专业干预后和出国期间新媒体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比较3个阶段AIDS知识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出国前经专业人员健康教育干预后,劳务人员AIDS知识、态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境外劳务期间由于新媒体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回国后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本底调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劳务人员采取出国前专业健康教育与出国期间新媒体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对出国劳务人员AIDS防控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静;孟国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上海口岸赴五国出境人员结核病筛查策略及筛查结果比较

    目的 了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5个发达国家对入境人员结核病的筛查策略以及在上海口岸的应用情况.方法 查找文献对5个国家的结核病防治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收集2014年上海口岸赴5个国家的出境人员中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细菌学检查报告,比较痰检阳性率.结果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5个国家的结核病筛查策略原则相同,都是将筛查前置至入境前,制定详细的技术指导,由授权的健康评估机构和医生严格执行.通过比较2014年肺结核筛查情况,美国的痰细菌学检查标准高,阳性率也低.英国痰细菌学检查标准较松,阳性率高.结论 美国的技术指导严格,操作性也强,可以为制定我国口岸的结核病筛查标准提供建议和指导.

    作者:孟成艳;周娴;蔡蕾;陈磊;潘佳鸿;潘俊;叶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国际航行船舶卫生学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

    目前,国际航行船舶存在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应对知识缺乏、病媒生物数量超标、食品药品管理混乱、持有涉嫌伪造船舶卫生证书等多种卫生学问题,直接威胁口岸公共卫生安全.本文通过分析岚山口岸国际航行船舶中涉及卫生学问题的4起典型案例,发现以上卫生学问题主要是由于船舶运营公司对于卫生问题的重视不够、缺乏责任意识、管理松散、监督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建议通过公司间的合纵连横提高航运市场整体的风险防控意识及管理水平,通过强化检疫监管手段,改善入境船舶卫生学状况,降低给口岸公共卫生带来的风险.

    作者:段寅生;王汉斌;王玉兰;卜宏磊;王强;付汝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