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对口岸核生化涉恐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的思考

    当前,口岸核生化涉恐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存在着“演”大于“练”,以及演练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技能水平不足等问题,应紧密结合口岸特点与工作实际,着重于实战与“练”,克服“戏演”、“秀演”的弊端,确保演练的客观性、指导性和可推敲性,提升应急处置的领导指挥能力、提高反恐怖处置防范应急水平、完善反恐怖应急预案和强化反恐怖联防联控机制.

    作者:黄文金;宋诚本;张乃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的 建立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指标体系.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专题小组讨论、德尔菲咨询法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按照全面性、独立性、科学性、重要性等6项原则,对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初拟、筛选和确定.结果 经采取专家讨论、德尔菲咨询法等方法,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预警监测、应急处置、资源保障和事后重建),32个二级指标的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应急处置能力指标体系涵盖了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作者:梅霓;高晓丽;朱坚;黄坚辉;范英姿;周振清;蔡永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类型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为了探讨优化提升中小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选取深圳文锦渡口岸和浙江温州空港口岸为对象,比较大流量、新建口岸与中小流量、老旧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差异.与大流量、新建口岸相比,我国部分中小口岸存在检疫查验人员配置不足、设施建设落后、设备配置欠缺、信息化建设滞后、实验室建设薄弱的实际不足.建议中小流量、老旧口岸应借鉴大流量、新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经验,提升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实际水平.

    作者:陈亚珍;周李承;周映雪;沈若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国内外病媒生物控制法律及标准体系比较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繁荣,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也加速跨境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日益剧增.为应对风险,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病媒生物相关法律和标准体系,发现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法律及标准体系建设依然薄弱.应加大病媒生物控制法律及标准体系建设,以应对突发多变的国际病媒生物跨境传播的新形势,保障国民健康安全.

    作者:刘晗;张治富;王晓中;张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GⅡ.17型诺如病毒流行及进化特征的研究进展

    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NoV)是单链正股RNA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近几十年来,GⅡ.4基因型诺如病毒是全球主要的流行基因型,而GⅡ.17基因型很少报道.2013年以来,GⅡ.17基因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增多,并在我国及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引起暴发流行.研究显示此次GⅡ.17基因型诺如病毒的暴发流行是因其基因进化形成新的变异株导致,变异株在衣壳区P2结构域发生的突变导致其抗原性及组织血型抗原结合特性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回顾GⅡ.17基因型诺如病毒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流行及进化特征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会芳;靳淼;李宇宁;康慧慧;段招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出入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现状及实验室检测技术分析

    本文简要阐述了检验检疫部门针对出入境特殊物品的监管及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现状,介绍了北京口岸特殊物品的检疫监管流程,总结了可用于出入境特殊物品成分检测的5种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并对出入境特殊物品的无损检测和查验做了展望.

    作者:黄健华;王红球;王康琳;刘德臣;张楠;谭玲玉;孙晓东;石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物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质谱技术为核酸分析提供了一个高通量、高灵敏、准确、自动化的平台.以质谱为基础的引物延伸分析法和碱基特异裂解分析法能够灵活地用于基因型检测、群体中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以及基因定量表达等多种目的,在多种严重疾病、无创产前诊断、流行病监测等多个领域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者:李云峰;马文晨;方义亮;王景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新疆朝觐人群血压异常检出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朝觐人群血压异常情况,为高血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在新疆和喀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参加体检的6 593名朝觐体检人群的血压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朝觐体检人群血压异常为6033人(91.5%),其中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所占血压异常人数构成比分别为48.4%和51.6%,人群检出率分别为44.3%和47.2%.高血压人群中轻度和中重度高血压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3.9%和36.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检出率为18.6%.血压异常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区间分布存在一定统计学差异.结论 新疆朝觐人群血压异常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当针对新疆朝觐人群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吴熙然;王凌冰;廖玲;郭刚;李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09-2014年新疆口岸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新疆各口岸出境人员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4年,经新疆各口岸出境的193 526名境内人员,检测艾滋病毒抗体(HIV-Ab)、梅毒螺旋体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和肺结核,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HIV-Ab阳性138例,检出率为0.08%;梅毒464例,检出率为0.24%;HBsAg阳性8 590例,检出率为4.44%;HCV-Ab阳性458例,检出率为0.24%;肺结核299例,检出率为0.15%.交通人员、劳务人员和商务人员是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各项检出率均较高.HIV-Ab在伊犁地区和喀什地区的检出率较高;梅毒在乌鲁木齐市和塔城地区的检出率较高;HBsAg在塔城地区、乌鲁木齐市和阿拉山口市的检出率较高;HCV-Ab在阿勒泰地区和喀什地区的检出率较高;而肺结核病例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和乌鲁木齐市.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高危人群和不同地区高发传染病的健康监测,提高传染病监测工作的成效.

    作者:杨烨;王凌冰;吴熙然;杨屹;叶可本;廖凌;安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国境口岸严重精神病攻击性行为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目的 筛查精神疾病患者攻击性行为的有效预测因子,建立精神疾病患者攻击性行为风险评估数学模型.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接受治疗的各类精神疾病患者800例.根据目标危险因子编制出入境人群精神类疾病攻击性行为风险评估问卷,对80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等30项指标与攻击性行为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收入、精神分裂、暴力史、睾酮(>10)、精神疾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得分(≥25)、6项生存质量量表(QOL-6)得分(≥20)、治疗依从性(<6)、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疗效总评(CGI-GI)得分(≥4)是攻击性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模型样本数据分析显示,当危险评分界值为28时,危险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7%和72.4%,该公式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结论 建立的评估模型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性行为风险进行评估有一定意义.

    作者:秦佳;韩晓辉;叶魏;方筠;李俊;周启明;章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苏州市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为丙型肝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2份HCV抗体阳性血清样本,通过核酸液相芯片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CV基因型的组成及其与性别、年龄和地域的关系.结果 苏州市HCV基因型有1a、1b、2a、3a、3b、6a和1b+2a混合感染,1b型占32.20%,其次为2a型占25.00%,未见4型和5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苏州地区HCV基因型呈多样性,以1b型为主.

    作者:周有良;何佳;王萍;扈罗全;葛斌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15年山东口岸截获特殊物品案例

    目的 对山东口岸入境截获特殊物品案例进行汇总分析,为加强特殊物品的检疫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年山东济南、青岛、烟台、日照、威海等5个口岸截获的特殊物品案例进行数据统计和原因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 2015年,山东口岸共截获非法入境特殊物品88批13 587支,货值超1 500万元,美容用特殊物品约占99%,来源以韩国、日本为主,途径以旅客携带和邮寄为主,原因以恶意闯关、法律意识淡薄和不主动申报为主.结论 非法入境特殊物品检疫风险不容忽视,需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通报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作者:张涛;于滢泉;侯伟;李继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国大陆24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现特点,为寨卡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2-9月发现的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的公开信息,分析其三间分布和发现方式.结果 共发现24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男性15例,女性9例;病例中来自委内瑞拉16例、玻利维亚1例、苏里南2例、萨摩亚3例、危地马拉2例;50.0%为口岸卫生检疫发现,16.7%为疾控部门健康随访发现,33.3%为医疗机构诊察发现.结论 口岸卫生检疫、地方疾控部门健康随访、医疗机构诊察构成我国输入性寨卡病毒病防控的“三道防线”,加强联防联控是输入性寨卡病毒病防控的核心策略之一.

    作者:李勃;吴海磊;贺晨;韩辉;张倩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结核分枝杆菌通用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41)基因为靶点设计多对引物和探针,用BLAST软件分析其特异性,优化PCR反应条件,用国家标准品(阴性参考品15份、阳性参考品15份、低检出量参考品4份及重复参考品10份)和124份经培养鉴定的临床样本(结核分枝杆菌阳件75份)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国家阴性和阳性参考品的符合率均为100%,低检出量参考品为不高于1×102 cfu/ml;10份重复参考品均呈阳性,对临床样本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0%、97.96%,总符合率为96.77%,一致性好(Kappa值=0.933;x2=104.21,P< 0.001).结论 建立了结核分枝杆菌通用型核酸检测方法,适用于卫生检疫系统和临床实验室应用.

    作者:孙菲;贺理;戴佩希;万向阳;李丹;唐连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扩增后分析的单管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单通道双重荧光PCR方法检测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为探索超多重荧光PCR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TOCE原理,首先在寨卡病毒的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基础上,设计两条含有不同标签序列的杂交探针,通过寨卡病毒毒株选择合适的标签序列,再根据合适的标签序列设计合成两条理论上解链温度不同的检测探针,同样用寨卡病毒毒株评估两条检测探针;接着按相同原则设计合成基孔肯雅病毒的杂交探针和检测探针,进行单管内单通道双重荧光PCR试验.结果 标签序列的选择结果表明,只有当标签序列的解链温度低于荧光PCR的退火延伸温度时,阳性样本才能获得相应的扩增曲线;根据合适的标签序列设计合成的两条理论上解链温度不同的检测探针,实际检测时可以在同一检测通道中通过融解曲线分析准确区分.单管双重荧光PCR可准确检测出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的毒株和阳性样本.结论 建立了一种针对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的单通道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为后续多种虫媒病毒超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借鉴.

    作者:郑夔;袁帅;孙芳芳;李小波;师永霞;戴俊;黄吉城;康晓平;秦成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HCV RNA载量、HCV抗体及ALT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液中HCV RNA载量、HCV抗体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 经ELISA法检测的HCV抗体阳性血样,采用胶体金法检测HCV抗体,同时用荧光RT-PCR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用全自动生化仪定量检测ALT.结果 255份ELISA检测为HCV抗体阳性样本中,154份胶体金法阳性,139份HCV RNA阳性,59份ALT结果异常.HCV抗体高值组(S/CO值≥10)中HCV RNA阳性率为85.49%,胶体金阳性率为96.95%,ALT异常率35.88%,均显著高于S/CO低值组(1<S/CO<5)和S/CO中值组(5≤S/CO<10).胶体金阳性样本,HCV RNA阳性率(74.03%)显著高于胶体金阴性样本的HCV RNA阳性率(24.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阳性样本的ALT异常率(32.47%)显著高于胶体金阴性样本的ALT异常率(8.9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阳性者的ALT异常率(35.50%)显著高于HCV RNA阴性者的ALT异常率(8.5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异常率随着HCV RNA载量的增高而升高,有一定相关性(r=0.975,P=0.001),而ALT变化与HCV RNA载量无相关性(r=-0.26,P=0.63).结论 对人群HCV感染的筛查,可在ELISA法检测HCV抗体基础上,对S/CO高值人群进行HCV RNA的检测,提高检出率的同时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作者:张瑾;张娟;薛晓宁;徐翮飞;朱可;陈晓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首次从额尔古纳口岸草原革蜱中检测到贝氏柯克斯体

    目的 了解额尔古纳口岸蜱类自然感染贝氏柯克斯体的状况,为Q热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用套式PCR方法检测野外采集的蜱类携带的贝氏柯克斯体.结果 在额尔古纳口岸地区采集的210只蜱中,从3只草原革蜱中检测到贝氏柯克斯体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GenBank中贝氏柯克斯体序列同源性为99%.结论 首次从额尔古纳口岸地区草原革蜱中检测到贝氏柯克斯体.

    作者:姜陆;徐连贵;朱金国;陈美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16年佛山陈村国通物流城鼠类及其携带病原体调查

    目的 掌握陈村国通物流城鼠类种群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为物流城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2-10月,采用鼠笼法捕捉鼠类,采用PCR方法检测汉坦病毒和鼠疫菌.结果 共捕获鼠3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2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鼠类种群构成的56.25%;以绿化带的鼠捕获率为高,为62.50%;平均鼠密度为1.78%.检测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鼠4只,阳性率为12.50%,未检出鼠疫菌.结论 应加强鼠类监测,有效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李科伦;郑则珊;谢亦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一例口岸截获陈旧鼠的鉴定

    目的 对口岸截获的陈旧鼠样进行物种鉴定.方法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深圳盐田口岸入境,来自津巴布韦的集装箱内截获的腐败风干的鼠类残骸进行物种鉴定.分别从鼠眼周皮毛、腿部肌肉提取基因组DNA进行COI部分序列扩增,将扩增产物测序并比对,确定该样品物种.运用Mega 5.05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经COI基因序列比对鉴定,截获鼠样为黑家鼠(Rattus rattus),与日本黑家鼠(GenBank号:AB752806)的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近,值为0.003.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用于陈旧鼠样本的物种鉴定.

    作者:普丽娅;王董;赵欣;刘春晓;张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08-2015年辽宁口岸鼠类及其携带汉坦病毒的监测检测

    目的 掌握辽宁口岸鼠类种群结构及其携带汉坦病毒情况,为辽宁口岸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夹夜法等对辽宁口岸鼠类进行监测,采集到的鼠类分类鉴定,利用RT-PCR方法检测鼠肺样本中的汉坦病毒.结果 2008-2015年,在丹东港、东港、大连机场、沈阳机场等19个口岸共捕获鼠类2目2科4属4种965只,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及小麝鼩的构成比分别为83.42%(805/965)、11.50%(111/965)、4.56% (44/965)和0.52% (5/965).从787份鼠肺样本中检测出汉坦病毒阳性样本120份,序列分析表明均为汉城型汉坦病毒,汉坦病毒感染率为15.25%.结论 辽宁口岸鼠类优势种为褐家鼠,鼠类中汉坦病毒携带率较高.应加强辽宁口岸地区鼠类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等鼠传疾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高玉峰;宋桂荣;谭泽;姜陆;程晓兰;宋锋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内蒙古奇乾地区蜱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的调查

    目的 了解内蒙古奇乾地区媒介蜱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4月,在内蒙古奇乾地区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用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媒介蜱样本中SFGR的感染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 共采集媒介蜱320只,其中全沟硬蜱293只(91.56%)、森林革蜱22只(6.88%)、嗜群血蜱5只(1.56%).媒介蜱SFGR总阳性率为47.50%,其中全沟硬蜱阳性率为46.42%,携带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CRT)、拉欧蒂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R.raoultii)和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ii,R.hei)3种基因型;森林革蜱阳性率为59.09%,携带CRT和R.raoultii 2种基因型,嗜群血蜱阳性率60.00%,携带R.hei基因型.结论 内蒙古奇乾地区全沟硬蜱为优势蜱种,媒介蜱中携带SFGR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应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周磊;汤芳;栾进;刘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15年度珠海拱北口岸蝇类监测

    目的 掌握珠海拱北口岸2015年度蝇类的种群分布和活动规律,为病媒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4月,采用诱蝇笼法对珠海拱北口岸的蝇类进行调查,每月监测3次.结果 在拱北口岸共捕获蝇类24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0属13种,优势种为大头金蝇,密度高峰期为4、9月.结论 珠海拱北口岸的蝇类密度符合入出境检验检疫蝇类控制标准,夏季应加大防蝇灭蝇的力度.

    作者:吴启欣;祝琰;张建芳;王苑;孙晓东;阮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