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境卫生检疫
  • 主办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际刊号:1004-9770
  • 国内刊号:11-3254/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00)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朝觐包机出入境检疫查验模式探讨

    朝觐是一项大型跨国群众性涉外宗教活动,朝觐人员的检疫查验工作既是检验检疫部门保障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的职责,也是落实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重大政治任务.2012年以来,北京口岸通过建立、优化朝觐包机及朝觐人员出入境检疫查验措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检疫查验模式,主要包括建立朝觐保障联防联控机制;前置检验检疫宣传工作,提高朝觐人员防病意识;包机停靠指定机位,实施登机检疫;多途径体温监测,确保有效测温;多方协作,做好医疗保障.在尊重宗教信仰,贯彻国家民族和宗教政策的同时,做好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

    作者:周燕楠;乌日嘎;王正;陶应宏;郎少伟;李景壹;杨超;张弓;张艳红;司元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江苏水运口岸检验检疫标准化建设探讨

    针对检验检疫核心能力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规范、设备配置不统一、社会公众识别度低等问题,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太仓港试点水运口岸检验检疫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水运口岸标准化建设标准,推进设施建设规范化、设备配置统一化和形象识别系统化,提升了口岸检验检疫的核心竞争力.水运口岸检验检疫标准化建设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检验检疫核心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为组织现代化的检验检疫作业流程创造了前提条件,为检验检疫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作者:梅霓;高晓丽;张波;尹小兵;黄坚辉;江红星;范英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寨卡病毒病的危害及防控

    近年的寨卡病毒病疫情波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指定紧急研究和发展计划.本文着重阐述了寨卡病毒的发现、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展及医学危害,以及口岸防控建议.

    作者:王巧黎;赵宏;李西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温气调处理对德国小蠊致死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气调处理对常见病媒生物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方法 将748只德国小蠊成虫随机分为50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置于持续通入不同温度99.99%氮气和空气的试验容器中进行处理,气体温度选取30℃、40℃、50℃、60℃和65℃共5个温度梯度,温度差在±1℃.每个温度分别处理2 min、4 min、6 min、8 min、10 min,试验后24 h观察德国小蠊的死亡率.结果 德国小蠊的死亡率随着通入99.99%氮气和空气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达到一定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后(50℃ 8min,60℃和65℃ 4min),德国小蠊的死亡率可达到100.00%;高浓度氮气和空气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温气调处理技术可有效杀灭德国小蠊,在有效性上可以成为探索航空器检疫处理化学防治的替代方法.

    作者:毕英杰;颜杰;谢宏勇;孙薇;何凤侠;林少佳;廖如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首都机场首次大规模诺如病毒感染事件的处置

    首都国际机场作为全球旅客吞吐量第二大机场,2016年全年突破9 000万人次,拥有国际航线120条.随着国际航班和客运人流量的不断增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大大增加,通过空港口岸是传染病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1].因此,在口岸一线实施传染病监测防控,合理处置传染病疫情,对于预防传染病扩散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天宇;杨华;汪洋;万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3-2015年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福州口岸的2013-2015年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疾病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口岸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出入境人员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福州口岸主要监测传染病梅毒、艾滋病、肺结核及乙肝的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参加体检的有30 171人,从每年传染病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看,乙肝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卡方检验可知,不同疾病的检出率、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非传染病检出率高于传染病的检出率.结论 加强出入境人员特别是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同时加强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宣教.

    作者:陈敏;高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06-2017年锦州口岸出入境人员HIV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锦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2006-2017年锦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确证的HIV抗体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对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7年,锦州口岸34819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6例,检出率为4.595人/万.其中入境人员检出率13.701人/万,高于出境人员的2.742人/万(x2=10.50,P=0.000327).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不同性别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6,P>0.05).感染者以20~30岁年龄段为主,检出率为8.122人/万.3名越南籍新娘检出 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3.540人/万.外籍留学生中检出3例,均为非洲籍留学生,阳性构成比18.75%.在中国籍船员和出国劳务人员中各检出5例和3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虽可排除母婴传播途径,但多数HIV感染者的具体传播途径、感染时间不详.结论 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联防联控针对高风险人群采取健康促进等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入和传出.

    作者:赵艳秋;牛文博;李学军;王宏权;金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张家口市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张家口市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提出建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张家口市2009年7月-2013年5月间的境外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7月-2013年5月,共确诊输入性甲型HINl流感病例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2.5±12.2岁.病例来自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等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美洲者多,占26.67%(4/15).入境交通工具以飞机为主13例(86.66%).有11个病例(73.33%)在口岸被发现,另外4个病例为自行就诊时发现.80.00%(12/15)的病例发病前7d内到过疫区.临床表现以发热(≥37.3℃) (93.33%)、咳嗽(60.0%)为主,另有6.67%的病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结论 张家口市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散发为主,临床症状较轻,病例中超过半数由口岸卫生检疫发现.

    作者:刘彩霞;罗肖宇;陈勇;陈潮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3-2016年广东口岸输入性流感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2013-2016年广东口岸输入性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流感的监测及其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广东25个口岸有咳嗽、咽痛、发热、体温≥37℃等症状的入境人员的鼻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型,通过Excel、SPSS 22.0等软件对流感病例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广东口岸共采集14 566名流感样病例样本,检出流感病例2 984例,阳性率为20.49%.其中,2013年以甲型H1N1 (2009)流感为主,2014和2015年均以季节性H3N2流感为主,2016年2-4月甲型H1N1(2009)流感和乙型流感共同流行,之后季节性H3N2流感逐月增多,成为2016年下半年的主要流行株.检出的流感病例主要来自我国香港地区,共检出1 339例,占总病例的44.87%.各年龄组均有流感病例检出,以25~59岁年龄组为主,共检出1 712例,占总流感病例数的57.37%.结论 2013-2016年,广东口岸输入性流感以季节性H3N2、乙型和甲型H1N1 (2009)流感交替流行,各年龄组均有流感病例检出.

    作者:黎东红;孙芳芳;袁帅;范秀莹;郑夔;李小波;戴俊;黄吉城;师永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上海口岸赴美移民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及淋球菌感染监测及干预

    目的 了解上海口岸赴美移民人群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及淋球菌(NG)感染的认知情况和感染现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赴美移民体检的15周岁及以上申请入共4 076人,随机抽取500入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申请人均进行尿液样本CT及NG的PCR普查,CT阳性者采用阿奇霉素1g顿服治疗,NG阳性者采用头孢克肟400 mg+阿奇霉素lg顿服,均采取直接督导治疗.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G知晓情况平均得分为1.12±0.62,以41~50岁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得分较高;CT知晓平均得分为0.66±0.65,各年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被调查者现有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是电视网络(47.70%)和报刊书籍(34.73%),期望获取途径以电视网络(66.11%)和宣传材料(41.00%)为主,期望通过医生咨询获取知识的人数构成比(23.01%)明显多于现有情况(9.00%).检出CT感染者127例(其中2例CT/NG双重感染),检出率3.12%,21~30岁检出率高;多症状隐匿,且否认高危因素,发现8对配偶共同感染;126例(99.21%)完成治疗.检出NG阳感染者3例,检出率0.07%,多具有高危因素和临床症状,全部完成治疗.结论 中老年人对NG的知晓情况优于年轻人,CT的知晓情况远不如NG.人群获取性病知识的现有渠道以电视网络和宣传材料为主,期望增加医生咨询途径.赴美移民人群中NG感染检出率远低于CT,CT在无症状人群中隐性感染情况不容忽视,且移民人群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普遍不足,急需加强宣教、疾病筛查并制定干预措施.

    作者:王惟信;潘佳鸿;水晶;孟成艳;蔡蕾;陈磊;叶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2-2016年阳江口岸出境人员HBsAg检出率调查

    目的 分析近年阳江口岸出境人员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出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2016年阳江口岸出境人员HBsAg进行ELISA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3 560名出境人员中共检出HBsAg阳性584人,阳性率为16.4%,以劳务人员感染为主,男性阳性率略高于女性,30~49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38.17%).结论 应加强对中青年出境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出境人员疫苗接种率.

    作者:吴显成;刘观英;车世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5-2017年全国邮路口岸科研微生物菌种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全国邮路口岸科研微生物菌种检出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邮路口岸检疫监管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2015-2017年全国邮路口岸和浙江邮路口岸报告的科研微生物菌种检出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检出年份、菌种种类、处置方式、检出地区及来源地区等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7年,全国邮路口岸共检出科研微生物菌种27例,总重6 715 g,不同年份检出的菌种地区分布不一致(x2=34.002,P=0.005);不同类型、来源地区、处置方式的菌种在地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浙江邮路口岸共检出9例45支,总重2245 g,货值22 250元,在全国各邮路口岸中检出量第一.结论 邮路口岸科研微生物菌种检出日益增多,存在生物安全风险,应加强邮路口岸特殊物品检疫监管工作.

    作者:袁立;齐润姿;施露璐;孔宇;路吉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定性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收集出入境口岸传染病防控的相关文献,按疾病分类归纳其防控措施,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咨询口岸传染病防控专家,确定检索的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和检索关键词(口岸、出入境、检疫、输入性疾病、传染病、病媒生物等),检索时间限定为自数据库收录至2017年6月.经过文献筛选与严格评价后,对纳入的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定性系统评价.结果 共检索获得文献3 118篇,查重后余2 290篇,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后筛选余852篇,终通过阅读全文确定纳入47篇(英文2篇、中文45篇).定性系统评价显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虫媒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控的主要类型.根据其各自的特点,都有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完整防控措施.结论 根据不同口岸、不同传染病类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团结协作.

    作者:胡学锋;陈梦茜;陶必林;唐少文;吴松宸;李勃;翁赟琦;吴海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快速检测寨卡病毒

    目的 建立寨卡病毒一步法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检测方法(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 aid amplification,RT-RAA),为国境口岸提供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寨卡病毒基因组保守片段NS2a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寨卡病毒RT-RAA检测方法.用合成的含有寨卡病毒基因序列的质粒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灵敏度,用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黄热病毒、乙脑病毒核酸测试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寨卡病毒一步法RT-RAA检测时间短(<20min),对寨卡病毒阳性质粒检测下限为103拷贝/μl,重复性好,与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黄热病毒、乙脑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 建立的寨卡病毒一步法RT-RAA方法具有快速、特异以及灵敏的特点,适用于口岸现场快速检测.

    作者:袁帅;郑夔;洪烨;孙芳芳;黄吉城;李小波;戴俊;师永霞;康晓平;李裕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颜色判定的RT-LAMP技术检测HCoV-OC43冠状病毒

    目的 建立基于颜色判定的适用于国境口岸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方法检测人冠状病毒OC43(HCoV-OC43)核酸.方法 通过序列比对,选择HCoV-OC43(GenBank号:KU131570)为参考株,根据其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在65℃等温条件下扩增45 min.在扩增前加入钙黄绿素作为反应指示剂,以终反应颜色变化作为结果判断标准.对病毒核酸依次倍比稀释以检验该方法的灵敏性;同时,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和其他HCoV进行检测,以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通过引物筛选终选定了1组特异性引物,仅能与HCoV-OC43病毒核酸产生特异性反应并出现颜色改变,而与其他病毒均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常规荧光定量RT-PCR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达5.6拷贝/反应,灵敏度更高,且在短时间内达到对HCoV-OC43基因快速检测的目的.结论 建立的基于颜色判定的RT-LAMP方法可实现对HCoV-OC43病毒快速、灵敏、特异性检测,具有在国境口岸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和疫区现场推广应用的潜力.

    作者:耿合员;汪圣强;吴海磊;易海华;于九洋;孙悦;邢琛;丁均;秋雯;曹晓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口岸蝇类调查

    目的 掌握新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口岸蝇类种群构成、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4-10月,采用诱蝇笼法,臭豆腐为诱饵,对机场口岸航食配餐区、生活服务区、餐饮区3种生境的蝇类进行调查.结果 共捕获蝇类8 073只,经分类鉴定属于5科9属10种,优势蝇种为家蝇、铜绿蝇、黑尾黑麻蝇和丝光绿蝇;蝇类密度呈现双峰型,分别于5月和8月达到顶峰;3种生境中,生活服务区的蝇类密度高,平均达到92.1只/笼.结论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口岸蝇类季节消长明显,不同生境蝇类密度差别明显,应加强公共场所环境综合治理监管工作.

    作者:曹竹亭;刘戈;彭磊;李江;吾热古丽;梁建辉;万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山地区蚊类及其携带虫媒病毒调查

    目的 掌握中山地区蚊类的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及携带虫媒病毒情况,为蚊虫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人工小时法采集蚊类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无法通过形态学鉴定的蚊类,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鉴定.提取蚊类RNA,利用荧光RT-PCR和普通RT-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乙脑病毒、寨卡病毒及其他黄病毒属病毒.收集监测点附近不同水体中各龄期幼虫及蛹,用于种类调查,不计入季节消长和虫媒病毒检测.结果 共采集成蚊2076只,收集各龄期幼虫及蛹484只,经形态学鉴定隶属于3亚科6属13种.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总数的61.13%和34.06%.成蚊密度高峰期为6月,1月低.未检出虫媒病毒.结论 初步掌握了中山地区蚊类的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及携带虫媒病毒情况.应对中山地区蚊类及其携带虫媒病毒情况进行持续调查.

    作者:刁雅欣;李婷婷;单振菊;邱德义;岳巧云;刘环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云南河口口岸吸血蠓调查

    目的 调查云南河口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方法 2017年在云南河口口岸地区牛舍、鸡舍、猪舍和鸭舍,采用诱虫灯采集吸血蠓.结果 在河口口岸地区共采获吸血蠓2属20种122 622只,其中库蠓属19种,蠛蠓属1种;中国新纪录1种(卢特库蠓Culicoides luteolus Wirth et Hubert,1989).河口口岸地区的优势种为卢特库蠓(60.37%).牛舍、鸡舍和猪舍的优势种均为卢特库蠓,分别占62.98%、60.65%和58.56%;鸭舍的优势种为无害库蠓(43.29%)和卢特库蠓(36.43%).4种生境中吸血蠓的吸血率分别为:鸭舍59.14%、猪舍48.11%、牛舍46.75%、鸡舍43.96%.结论 为云南河口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种群构成和蠓媒疾病研究提供参考了依据.

    作者:杨军;张明;王泽;周麟;张琼华;陈俊利;普丽娅;张春梅;刘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7年中蒙边境乌拉斯台口岸地区鼠类携带病原体调查

    目的 了解中蒙边境乌拉斯台口岸地区鼠类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2017年在中蒙边境线及乌拉斯台口岸的生活区、联检大厅周围、野外、边境区,采用夹夜(昼)法捕鼠,进行形态学鉴定;采集鼠脾脏、肺组织,采用PCR或RT-PCR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Ehrlic hiae)、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巴尔通体(Bartone lla)、汉坦病毒(Hantavirus)核酸.结果 共捕获96只鼠,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5属5种,其中黄兔尾鼠53只,为优势种.从49只鼠类中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率51.0%(49/96);1只鼠类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率1.0% (1/96).鼠疫耶尔森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伯氏疏螺旋体、汉坦病毒均未检出.结论 乌拉斯台口岸鼠类携带巴尔通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应密切监测.

    作者:田珊珊;郑玉建;陈兴华;顾健;阿不都扎伊尔·阿不都卡德尔;马兰章子;吕新刚;夏昕;田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国际航行船舶船员埃博拉出血热知晓率及相关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国际航行船舶不同国籍船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知晓率及相关态度情况,提出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 542名船员进行调查,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 中国籍船员的埃博拉出血热基础知识知晓率为71.5%,非中国籍船员为55.4%,中国籍船员明显高于非中国籍船员(P<0.05).趋势卡方检验显示,随着船员学历的升高,基础知识知晓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非中国籍船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关注比例为91.6%,明显高于中国籍船员(82.9%)(P<0.05);中国籍船员更愿意将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与他人分享(P<0.05);不同国籍船员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态度均不相同(P<0.05).结论 国际航行船舶中国籍船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中国籍船员,但应重点关注中国籍船员关注程度低的风险.

    作者:张治富;白晓杰;高建功;龚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黄热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事件及其监测

    黄热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南美洲热带地区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自然疫源地的灵长类动物体内长期存在.黄热病不定期暴发人间流行,15%的黄热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重,病死率达20%~50%,无特效治疗药物,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人类罹患黄热病的有效措施之一.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已在全球用于预防黄热病多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广泛证实,但接种后不良反应事件仍时有报道,某些人群接种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后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内脏疾病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对黄热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的监测,将有助于黄热病疫苗在黄热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张敏;张瑾;张建明;陆晔;孟菁;曾智娟;何洪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河南口岸出境人员国际旅行卫生健康知识需求分析

    目的 为提升出境旅行者预防境外旅行相关疾病的能力,对河南口岸出境人员的旅行卫生健康知识需求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间河南口岸出境人员536名,用自行设计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知识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口岸出境人员以男性为主(75.6%),大多数为青壮年,文化程度以大专及本科居多,主要出国目的是劳务输出(52.1%),旅行目的地以亚洲和非洲国家为主,境外旅行时间超过1年的占65.1%.大多数出境者(68.5%)对于国外旅行中可能罹患疾病或者受到意外伤害的风险认知程度较高,62.1%的人担心身体检查不合格而被拒绝入境,84.5%的人希望获得国外防病知识,60.6%出境者表示会随身携带个人防病药剂或医疗器械,而74.6%的人表示需要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提供专业的防病药剂或医疗器械服务;52.2%的出境者知晓出国预防接种能预防疾病;71.1%的人对于出国旅行可能罹患疾病有心理认知;79.7%表示愿意在归国之后做健康复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国际旅行卫生保健知识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大专及本科学历者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知识需求度是高中及以下者的2.179倍(95%CI:1.334~3.557)(P<0.05).结论 应重点在文化程度较低的出境旅行者群体中普及国际旅行卫生保健知识,做好相关健康教育.

    作者:王永亮;廖衍;钱成;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