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人工智能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在普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共使用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完成15例普胸外科手术,包括8例肺部手术,6例纵隔肿瘤手术,1例食管癌手术.结果 所有15例患者均成功运用达芬奇机器人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15例患者手术平均耗时120.9 min,术中平均失血75.3 ml,平均住院时间7.8 d.术后1例肺癌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术后第16天行支气管瘘修补术,修补成功后出院.无术后死亡,中期随访结果生存率与普通胸腔镜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虽然人工智能手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优势,但是我们的结果表明运用人工智能外科系统进行普胸外科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该文为进一步运用人工智能外科手术系统进行胸部肿瘤手术提供了初步经验.
作者:黄佳;罗清泉;方文涛;赵晓菁;茅腾;谭强;林皓;陈文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熟悉腹膜外入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12年6月的41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65 ~ 78岁,平均7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获确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3.4~45.6 ng/ml,<4.0 ng/ml 3例,4~ 20 ng/ml 30例,>20 ng/ml 8例.结果 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均由腹腔镜完成,手术时间65~24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80 ~700 ml,平均120 ml.术后轻度尿失禁6例,通过尿道括约肌锻炼后1~3个月后可满意控尿,术中保留性神经26例,其中19例术后勃起功能恢复,可以完成性交.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4~9分,切缘阳性1例,术后加用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6年,生化复发9例,予内分泌治疗后控制满意,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 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把握好关键步骤,仔细操作,可以达到安全、有效、创伤小的目的.
作者:粱朝朝;周骏;叶元平;刘明;张贤生;郝宗耀;方卫华;施浩强;王克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60例(292侧次)腹股沟疝患者行TEP的临床资料.直疝50侧次,斜疝232侧次,复合疝10侧次.单侧疝240例,双侧疝20例,其中复发疝16例.结果 260例患者共行292侧次TEP.手术时间45~190 min,平均单侧50 min,双侧120 min.术后使用镇痛剂10例.住院时间2~9d,平均(3.0±1.6)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20例,术后尿潴留18例,腹股沟区疼痛8例,膀胱损伤1例.随访2~ 40个月,术后复发3例,为早期手术病例.结论 TEP具有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疼痛发生少、远期舒适性好、复发率低等优势,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点.
作者:许邦文;贺登峰;霍宗红;刘竞;张志明;曹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LC)术后切口的情况.方法 2011年1~6月,对40例施行SILC(SILC组)和同期配对施行CLC(CLC组)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天和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时检查切口情况,并填写问卷.结果 术后第2天和术后1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切口明显程度、满意程度SILC组优于CLC组(P<0.05).术后1个月随访时,SILC组仍高于CL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切口满意程度均较术后第2天升高,但仅CLC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手术较常规腹腔镜手术具有瘢痕隐蔽及由此引起的切口满意度高的优势,但这些优势随时间推移而消失.就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而言,SILC并无优势.
作者:徐安安;胡海;戴国清;黄安华;何川琦;陈炳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胆道结石术后用研发胆道取石硬镜(或输尿管镜)经T管瘘道探查和治疗残余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利多卡因凝胶5 ~ 10 ml注入瘘道局部麻醉后采用研发的胆道取石镜(或输尿管镜)经T管瘘道探查和治疗42例胆道结石术后病例的资料.结果 全组42例患者中前期(2010年3月以前)20例中有10例顺利完成探查或取石术,另10例在探查胆总管下段时,腹痛明显而中止改用纤维胆道镜探查,后期(2010年3月以后)的22例有19例完成胆道探查或取石,有3例在探查胆总管下段时腹痛难忍中转纤维胆道镜探查.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52 d拔T管,经瘘道胆道取石镜探查发现瘘道未形成,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后开腹手术治愈,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胆道结石术后经T管瘘道常规使用研发胆道取石硬镜(或输尿管镜)探查和治疗胆道残余结石,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为临床提供一种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新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顾思平;蔡晓东;游志远;熊共鹏;周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应用DaVinci S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进行左肺下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其安全性,手术效果,以及相较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的优势.方法 应用DaVinci S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左肺下叶切除2例,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结果 2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52.5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术后住院时间5d.围手术期未输血,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结论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左肺下叶切除初步证明是安全有效的,相较于VATS,有更逼真的视野,更灵活稳定的操作,从而具备更宽泛的手术适应证,是新一代微创胸部手术的重要选择.
作者:林皓;黄佳;谭强;罗清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一、腹腔镜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腹腔镜技术发展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1902年Kelling首次在动物身上成功引入腹腔镜的概念,随后瑞典科学家Jacobaeus进一步做了首例人体腹腔镜手术并应用其进行了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确诊.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设备水平的飞速发展,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也逐步成熟起来[1].20世纪70年代,腹腔镜技术初步应用于妇科良性疾病的诊治中;到了8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经腹妇科手术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2].尤其是1989年美国科学家Harry Rein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金子宫切除术,其灵巧的操作设备和清晰的手术视野,使得复杂的经腹手术顺利完成,实现了真正的微创,这为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作者:童晓文;祁小龙;李怀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00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正式批准了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研发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临床外科治疗,在此后几年中,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继开展了胆囊切除术、胃底反折术、Heller 肌切除术、胃旁路术、结肠切除术等腹部外科手术[1-2].在胃癌外科领域,2002年Hashizume等[3]首次报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此后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学者亦有零星散在报道[4-6].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尝试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进展期胃癌行D2根治手术[7-8].
作者:余佩武;郝迎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子宫脱垂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问题,但在年轻妇女,尤其是产后妇女中也有发生.未产的年轻女性发生子宫脱垂的概率在2%左右[1].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子宫脱垂患者尤其希望能够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大程度地保护性功能,同时避免大的手术创伤.1997年,Wu等[2]首先报道了在腹腔镜下将子宫高位悬吊于宫骶韧带治疗子宫脱垂,这一术式此后逐渐被认识,并在临床得到应用.我院自2007年起,成功施行了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同时行宫颈截除术数十例,临床结局良好,现介绍如下.一、手术过程
作者:朱兰;孙之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妇科腹腔镜手术发展至今,技术日臻完善,但也面临着如何追求更微创、带给患者更人文关怀的问题,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surgery,LESS)是基于近年来兴起的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基本理念,即减少或隐藏手术瘢痕、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而开展起来的,现已能够完成包括全子宫切除在内的多种妇科手术.一、命名
作者:孙大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子宫颈癌腔镜技术属于技术创新,虽然并未改变子宫颈癌外科学的本质,但已从多方面改变了现行子宫颈癌手术技术的面貌,提高了子宫颈癌外科医师的手术治疗效能.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以其特有的微创优势和临床效果,正在改变着子宫颈癌医师的传统理念,作为子宫颈癌外科新的、重要的诊治手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梁志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大网膜扭转是临床上较难诊断的一种急腹症,由于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大网膜扭转的诊断率明显提升,国内有过多篇腹腔镜下大网膜扭转治疗的报道.单孔腹腔镜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其微创、美容及全腹腔探查等优势将已往腹腔镜技术进一步提高.尝试对急腹症患者开展单孔腹腔镜下探查并顺利完成手术的大网膜扭转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坤;吴硕东;苏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2例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并探讨操作技巧.结果 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患者均治愈.结论 有上腹部手术史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术者和持镜者需密切配合,术者需要有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水平及经验.
作者:郑建瑞;徐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诊治非急性阑尾炎性右下腹痛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19例以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19例病例中大网膜扭转并坏死3例,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4例,盲肠脂肪垂化脓性炎3例,盲肠憩室炎2例,克罗恩病1例,阑尾假粘液瘤3例,输卵管积脓3例.所有病例中,1例克罗恩病和2例盲肠憩室炎终止手术行内科治疗,1例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中转开腹行回盲部切除术,其他病例在腹腔镜下行以下手术:大网膜部分切除3例,回盲部切除2例,盲肠脂肪垂切除3例,阑尾切除2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妇科治疗3例.术后出现腹腔炎性肉芽肿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右下腹痛往往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腹腔镜可以减少盲目探查和明确诊断,同时可以完成相应治疗;腹腔镜可作为右下腹痛患者诊治的理想选择.
作者:程书榜;朱量;黄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脐在腹部手术中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为了达到腹壁微疤痕的效果,腹腔镜外科手术已从多孔入路向单孔入路发展,这是微创外科研究的热点,也是临床外科医师不断追逐的目标.本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相关文献,对经脐单孔腹腔镜外科技术应用于胃肠手术的发展和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邓亨怡;杨薇;黄雄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