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若不积极治疗,预后不佳。糖尿病合并AKI的常见原因: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使用对比剂所致AKI等。现就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常见原因、诊断及治疗等做一阐述。
作者:汪年松;李军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发病率逐年增高。以往AKI的定义和诊断无统一标准,文献中AKI的概念及诊断标准有数十种之多,导致其发病率、病死率等流行病学结果存在很大差异,疗效判定也无法比较,影响了AKI诊治水平的提高。自2002年以来,先后提出了AKI的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DQI)标准、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及新的改善肾脏病全球预后(KDIGO)指南,以统一国际上关于AKI的定义及分期标准,这对于早期识别AKI患者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仍然以血清肌酐和尿量变化作为AKI的诊断和分期指标,而血清肌酐并非一个敏感指标,不能及时地反映肾功能变化,尿量也易受利尿剂、尿路梗阻等因素影响,二者作为诊断或分期指标,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寻找新的早期、敏感、可靠的肾脏损伤标志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就AKI定义形成、诊断标准的演变与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及展望。
作者:蔡广研;卜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急性肾损伤(AKI)在临床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死亡率高,预后差。改善AKI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传统的诊断指标血清肌酐和尿素不能在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且受到的影响因素多。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新型的生物学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肾损伤分子-1(KIM-1)、钠氢交换子-3(NHE-3)、肝脏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尿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 61)、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胎球蛋白A(fetuin-A)等能在早期反映肾功能的变化,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现就上述AKI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荣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常导致患者死亡或肾功能的丧失。血液净化是治疗AKI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一种肾脏替代技术,在重症患者中更发挥着多器官功能支持的作用。及时给予合理剂量的血液净化治疗,关乎患者的生存率、肾功能的恢复和预后。但目前对于不同的AKI患者应该选择哪种血液净化模式,何时开始和终止治疗以及给予多大的治疗剂量等问题仍存在较多争议。现就近年来关于AKI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新认识和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文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治疗疾病也可导致肾脏等器官损伤。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原有肾脏损害、老年人、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是药物性肾损伤的易感因素。药物性肾损伤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体征,或仅表现为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肾损伤分子-1、白介素-18等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在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药物性肾损伤。熟悉药物的特性和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身体状态、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坚持合理用药,可预防或减少药物性肾损伤。
作者:吴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急性肾损伤(AKI)的组织损伤与修复过程由复杂的多种机制、多种效应细胞共同参与。肾小管上皮、微血管内皮和炎症细胞是这一复杂体系的三个关键环节。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急性损伤的主要靶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免疫炎症反应,其增殖障碍直接导致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微血管内皮损伤后不仅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其修复不良还导致组织持续缺血缺氧,促进纤维化的发生;AKI后持续免疫炎症反应的失调特别是单核巨噬的持续活化亦为AKI后修复不良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或终末期肾病儿童的贫血方面,尚缺乏有关其疗效、调整和预后方面的信息。在30个国家前瞻性随访的1394儿科腹膜透析患者中,德国学者对其贫血治疗的方案、效果和预后进行了评估。其中25%的患者血红蛋白低于目标水平(2岁以上<100 g/L或2岁以下<95 g/L),并具有显着的区域差异;北美和欧洲的水平高,亚洲和土耳其的水平低。低血红蛋白水平与下列因素具有相关性:低尿量、低血清白蛋白、高甲状旁腺激素、高铁蛋白,以及使用生物不相容性腹膜透析液。92%的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s)。ESA的类型或给药间隔均未影响疗效。当按照体重计算时,每周ESA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而按照体表面积计算时,则没有相关性。ESA 的敏感性与残余尿量和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和铁蛋白呈负相关。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患病率随贫血程度加重而升高。患者的生存率与改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与ESA的剂量则呈负相关。结论:长期腹膜透析儿童贫血治疗的效果因地区而异。ESA剂量与体表面积有关,与年龄无依赖关系。ESA抵抗与炎症、体液潴留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贫血和ESA的大剂量需求均独立提示高死亡率。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膜性肾病20%以上的患者会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尽管免疫抑制疗法对一些患者有效,但在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中尚缺乏临床试验依据。在肾功能下降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英国学者对于免疫抑制疗法是否能够保存患者的肾功能进行了评估。英国的37个肾病中心参与了这项随机对照试验。入围患者年龄18~75岁,均经活检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在3个月里至少测量三次,确认:血肌酐浓度小于300μmol/L,并且入围前2年肾排泄功能至少下降20%。患者被随机分配为三组:支持治疗组,支持治疗加6个月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交替组,支持治疗加12个月环孢素组。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主要观察肾功能是否从基线进一步下降20%。该试验注册为国际标准随机对照试验,编号99959692。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近年来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功能,在治疗肾脏病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急性肾损伤方面。目前多项研究都证实了MSC对急性肾损伤具有治疗作用。现就近年来对MSC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罗从娟;张利;陈香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在CKD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瑞金医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慢性肾脏病患者82例,行肾穿刺活检术前收集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NGAL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Ccr)、尿肌酐和NAG活性。采用尿蛋白电泳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和尿免疫球蛋白G (IgG)。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 ±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四分位数(P75,小值-大值)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KD患者尿NGA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0.36(0~33.58)μg/L与0.23(0~0.39)μg/L,P =0.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尿NGAL变化不同,其中糖尿病肾病(U=30, P=0.04)和小管间质性肾炎(U=37, P=0.01)患者尿NGA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尿NGAL水平与尿α1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99, P=0.02)。不同分期CKD患者中,CKD 3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GA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4, P<0.01)。CKD患者中尿NGAL升高患者比尿NGAL正常患者24 h尿蛋白(U=247, P<0.01)、尿微量白蛋白(U=330, P<0.01)、尿转铁蛋白(U=351, P=0.01)、尿免疫球蛋白G(U=278, P<0.01)、尿α1微球蛋白(U=231, P<0.01)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t=3.04, P=0.00)明显增加。结论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尿NGAL水平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损伤,并一定程度反映肾小球的损伤。
作者:李丹彤;顾飞飞;朱云帆;郝旭;王伟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住院患者AKI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如何防治AKI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当前肾脏病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和热点。重视AKI病因疾病谱等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方法、临床治疗的基础研究,开展全国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AKI防治的循证医学研究,对我国AKI的预防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目前国内外AKI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诊治现状进行述评。
作者:陈香美;冯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作者:《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1篇文章已以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作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作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仲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以及撤销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发表;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作者:《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Gitelman综合征是罕见的原发性肾小管疾病,低镁血症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之一。低镁血症可导致假痛风。国内尚未见Gitelman综合征合并假痛风的病例报道,现报道一例如下。
作者:高延霞;肖静华;王晓慧;张菲菲;邵乐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发生率仅为5%~9.2%[1-2]。2013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同时并发急性视网膜病变,已在外院透析2个月,到我科后经肾活检明确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合并TMA的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哲毅;邢海涛;王远大;张雪光;邱强;魏日胞;陈香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DVD-ROM)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新出审字[2011]814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9325/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3216。本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专业性电子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之一。本刊于2012年10月创刊,为双月刊,逢双月中旬出版。《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以从事肾脏疾病相关专业医务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采用图文声像多种形式,反映肾脏病学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信息与成果,宣传介绍肾脏病防治措施,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肾脏病学研究与临床工作发展。主要栏目包括述评、讲座(视频)、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科研简讯、会议信息、读者?作者?编者等。
作者:《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DVD-ROM)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新出审字[2011]814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编辑部设在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总编辑为我国著名肾脏病专家陈香美院士。本刊于2012年10月创刊,双月刊,逢双月中旬出版。本刊主要刊登肾脏病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信息与成果,宣传介绍肾脏病防治措施,报道国内外新研究简讯,解读有关肾脏病的重要指南和规范等。主要栏目包括述评、讲座(视频)、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科研简讯、会议信息、读者?作者?编者等。本刊欢迎肾脏病领域临床工作者及科研人员投稿,尤其是多媒体形式的稿件,包括视频讲座、幻灯、临床病例讨论视频、手术操作录像、动画及照片等。对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将优先、快速登载。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考《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稿约。
作者:《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