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392X
  • 国内刊号:11-9288/R
  • 影响因子:1.14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shfbwk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2010年2期文献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0例体会

    目的 总结应用聚丙烯网状补片治疗腹股沟疝107例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聚丙烯网状补片对107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方法 、时间、术后患者自主能力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107例患者共施行116次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单侧疝及双侧疝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和90 min,术后2~6 h下床活动,术后患者疼痛轻,术后1例发生阴囊积液,1例发生皮下血肿,患者均于术后3~5 d痊愈出院,90%病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有手术方法 简单、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杨孝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焦虑来源及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6O例,统计焦虑来源.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仅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实验组住院期间除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外,针对个体采取相应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入院时和术后2 d焦虑程度的比较.结果 患者焦虑来源各异;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患者焦虑来源各异,应针对引起患者焦虑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及时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

    作者:沈海玉;姜永胜;郑春宁;刘玲;齐加芹;孙少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42体会

    目的 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2 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32例行胃底360°折叠术(Nissen术),10例行胃底270°部分折叠术(Toupet术).39例采用4号丝线缝合修补疝缺口,3例应用补片修补疝缺口.结果 42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38±22)min,失血平均(62±16)ml;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2±1.9)d.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2例(76%),好转10例(24%).结论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许峰峰;黄俐明;肖隆斌;谭进富;谭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43例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对43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行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 和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38~97 min之间,平均为42.9 min,术后疼痛轻微,未应用麻醉镇痛药物.近期并发阴囊水肿3例,尿潴留6例,皮下积液1例,无切口感染等.本组43例均获随访,随访4~44个月,1例术后异物感,无慢性疼痛,无复发患者.结论 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方式较简便、经济、易掌握、补片置入更加符合力学原理、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异物感和慢性疼痛轻微.是一种较理想、值得推荐的疝修补术.

    作者:郑幼伟;郑启昌;雷霆;张练;李四桥;苏晓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平片式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选择探讨

    目的 探讨平片式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两种术式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适用范围.方法 493例次腹股沟疝患者依据不同的疝类型,分别选择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巴德网塞补片)及平片修补术(戈尔软组织补片、贝朗平片及巴德平片).对手术方法 、手术指征、术后疼痛、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男性初发性腹股沟疝(疝环<2.5 cm)、女性腹股沟疝、复发性疝、嵌顿性腹股沟疝选用平片修补术,仅1例术后6个月出现迟发性感染.男性初发性腹股沟疝(疝环>2.5 cm)、尤其是直疝选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未见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病例. 结论采用疝环充填式修补与平片修补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应依据疝的类型选择术式及补片材料.

    作者:章阳;姚玉民;张伟;陈启;崔兆清;李蕊;关众;焦德;李文磊;孙善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老年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老年人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下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将我院2002年6月至2009年5月间共收治的32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局麻组(160例)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16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局麻组患者总费用(3628元),平均住院时间(2.6 d),术后恢复活动时间(2.2 h),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老年人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国;安伟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女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原则探讨

    目的 通过三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探讨女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原则.方法 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行腹股沟斜疝或直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女性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Lichtenstein平片无张力修补术16例,应用疝修补装置(PHS)无张力修补术20例,应用疝环充填式(Mesh plug)无张力修补术18例.结果 应用疝装置修补术效果好,无复发及遗漏疝病例,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网塞修补术较疝修补装置,遗漏股疝的发生率高.结论 女性腹股沟疝应当选用全耻骨肌孔修补的无张力修补术式.

    作者:李亮;隋梁;吕国庆;刘铮;白植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0例体会

    目的 探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5 min,术后疼痛2例,阴囊积液2例. 随访2个月至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李荣霖;陈杰;刘素君;申英末;王明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例腹股沟疝患者疝囊充气造影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疝囊充气造影螺旋CT检查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例腹股沟斜疝和1例膀胱滑疝患者,实施气腹造影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影像特点,进行术前预判.结果 2例腹股沟斜疝清晰显示出卵圆形充气疝囊以及疝囊颈的大小和长度等特征.1例膀胱滑疝见部分膀胱组织突向疝囊内,无充气疝囊显示.所有患者影像结果和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结论 气腹疝囊造影螺旋CT检查不必待疝内容物充填疝囊后即可作出临床诊断,较传统的液体疝囊造影,敏感性好且干扰少,成像质量高,有助于术前疝分型的规范判别,并有望在早期疝,隐匿性疝等缺乏明确体征患者的诊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作者:蔡晓军;周卫华;叶道斌;韩承新;段亮;曹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开放TEP与传统前入路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前入路和开放式TEP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方法 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 ,对165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沿用传统前入路和开放式TEP术式行无张力修补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平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治疗费用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等指标,以评价开放式TEP术式修补腹股沟疝的疗效.结果 前入路组随访时间平均为(20.5±1.5)个月,开放TEP组(21.6±1.8)个月,完成随访率为98.79 %.前入路3例1年后复发(3.66 %),开放TEP组1例术后1年半后复发(1.20 %),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疝复发率和尿潴留发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腹股沟区疼痛、血清肿、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和缺血性睾丸炎等近、远期并发症开放TEP组明显少于前入路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开放TEP修补腹股沟疝可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的发生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军;张育超;赖东明;杨斌;江志鹏;陈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APP在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16例急性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体会,探讨其应用技巧及价值.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对16例急性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实施TAPP术,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37.5 min,平均住院时间5.13 d.术后1例发生阴囊血清肿,1例发生腹腔脓肿,1例发生皮下气肿.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熟练掌握TAPP的手术技巧,掌握好适应征,TAPP术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

    作者:吕尚东;方哲平;蔡柳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改良一孔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目的 探讨改良一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特制穿刺针腹腔镜下一孔法巧妙手术步骤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0例,其中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8例.术前诊断单侧斜疝中有6例存在对侧隐性疝,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结果 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2 min,双侧疝20 min.术后平均2 d出院.皮肤小戳口用皮肤胶粘合.10例有阴囊积气、腹膜外小血肿,1例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改良一孔法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可靠、创伤小、美观且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世龙;李君久;黎东伟;陈展辉;张小兵;张万宇;卢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积液的B超诊断

    随着外科手术学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补片材料在外科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腹股沟疝,成人患者已不再使用传统修补方法,均使用合成补片进行修补.其中浆液肿与血肿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对于并发症的控制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B超检查对于液体有高度敏感性,但临床上常出现B超诊断有积液,而抽不出积液,故B超结果是否为诊断腹股沟疝术后积液的唯一标准值得探讨.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应用B超检查的156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颖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负压引流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广泛应用,术后切口及补片感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起来比较棘手,总结我院近4年来出现的6例术后感染采用负压引流方式处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此方法作一分析.

    作者:檀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

    随着成人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方法治疗的逐渐开展和普及,其术后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切口感染就是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类切口感染的治疗与一般的切口感染不同,具有其特殊性.总结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来收治的12例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陈健民;陈亚柯;陈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术前诊断文氏孔疝一例

    患者男性,59岁.晚饭后4 h,睡眠中突然剧烈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排软便4次,2 h后于肠道科就诊.急查血常规:WBC 10.6×109/L,N 0.75,Hb 12.6 g/L,PLT12.6×1010/L;便常规(-),便OB(-);T37.1℃,P 90次/min,R 23次/min,BP 136/82 mm Hg.按急性胃肠炎对症治疗,共治疗48 h无效并加重,同时伴有停止排便、排气.于消化科就诊,急查立位腹平片,提示急性肠梗阻收入我院外科.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查体:T37.5℃,P 130次/min,R 30次/min,BP 70/50 mm Hg;神志恍惚、急性痛苦病容、面色稍苍白,胸膝卧位,呻吟、辗转;心率快、律齐,双肺呼吸音清;上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可见胃型,未见蠕动波,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未扪及明显腹部包块,肝脾未触及,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听诊消失.

    作者:王红;高瑷洁;韩俊泉;王冠群;石建华;刘斌;曲鹏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食道癌放化疗后行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一例

    患者男性,75岁.2008年6月发现左腹股沟可复性肿物,未予治疗.于2008年7月发现食道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化疗7疗程,同时放疗60次,后又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突出,患者于末次放化疗结束后45 d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入院查体:营养中等,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直立位双侧腹股沟区可见肿物突出,左侧突出肿物呈梨形,约8㎝×6㎝大小,未降入阴囊,平卧或按压后可自行还纳,外环口扩大可容纳一食指,按压内环口,增加腹压,肿物不复突出,阴囊透光试验阴性;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肿物约3㎝×2㎝大小.

    作者:刘增亮;安会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肠梗阻致腹腔室隔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性,90岁,因右侧腹股沟区难复性包块3年收入院.右侧腹股沟包块初为4 cm×5 cm,常在站立与行走时出现,平卧后消失,因无疼痛症状,未进行诊治.此后包块日趋增大,且平卧按压不能完全消失,伴有坠胀不适,影响行走.既往有青光眼及糖尿病病史,无慢性咳嗽、便秘及前列腺增生症病史.体检:T 360C,P 80次/ min,R 18次/ min,BP 140/85 mm Hg,营养一般,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右侧腹股沟区可见 25 cm×20 cm巨大肿块,向阴囊延伸成为一体,阴茎缩于皮内不可见,无红肿,触之软,压痛不明显,但可闻及肠鸣音,经按压大部分可还纳腹腔,透光试验阴性.

    作者:刘丹丹;康骅;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壁间型腹股沟斜疝二例

    病例1 患者男 ,47岁.因右下腹可复性肿物20余年,膨出不能还纳2 h伴疼痛,以嵌顿疝于2006年5月1日住院.查体见右下腹约12 cm×11 cm肿物,质软边界欠清,局部有压痛.右侧阴囊空虚,皮下环不大.B-us右下腹可见.5.9 cm×1.9 cm疝囊,疝环2.0 cm,囊内可见肠管回声,未见异常血流.住院后即刻行手法还纳.于48 h后行选择性手术.术中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见到一质软肿物于内环的内上方,与内环呈偏心状.

    作者:孙惠军;孟祥朝;石俊忠;刘晓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提高腹股沟疝患者的满意度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医院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种医护人员共同认可的诊疗模式[1],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按照该模式来接受治疗和护理.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应用范围较小,但作为目前新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已显示出其良好效果[2].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我院普外科对腹股沟疝诊治实行临床路径管理.针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特点,我们制定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制定规范的护理服务流程,经对出院患者调查分析,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加芹;王晓红;刘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负压引流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中的应用造口旁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造口旁疝是指肠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临床上不少见[1].常见的主要症状是造口旁出现肿块,伴有局部疼痛不适或坠胀感,影响造口袋的使用及体形美观,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发生嵌顿、绞窄致肠梗阻甚至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造口旁疝患者12例,行无张力修补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作者:李钰;包维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从解剖和力学原理浅谈腹股沟疝修补术理念的演变

    疝是一种为古老、常见的外科疾病.西方医学中,对疝疾病的描述和治疗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时代,我国对疝有文字记载的是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肠积>,距今也约2200年.在如此漫长的医学发展史中,疝外科术式经历了至少200多次的演变(有文字报道的),这在整个外科治疗史上也是罕见的.如何解读疝修补术如此繁多的术式和如此频繁的术式更迭?

    作者:程若川;刁畅;张建明;苏艳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

    一、前言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自1887年作为现代疝外科治疗鼻祖的Bassini首创了经典的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在这期间,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随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从初的有张力、低张力发展到今天已被广泛接受的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以下就对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的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庄哲宏;刘嘉林;余小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常见原因及治疗对策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11%[1].患者常伴肠梗阻症状、腹腔内容物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腹腔内容物嵌顿绞窄后发生肠坏死危及生命.大多数腹壁切口疝需手术修补,随着近年来疝修补材料的发展和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切口疝手术的并发症也有一些变化.

    作者:靖昌庆;李乐平;石玉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10年北京第四届疝和腹壁外科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0年3月24日至28日,北京第四届疝和腹壁外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万达铂尔曼酒店隆重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联合举办.

    作者:申英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普疝装置(UHS)修补腹股沟疝的操作方法

    超普疝装置(UHS)是在美国疝外科专家Gilbert所创立的普理灵疝装置( prolene hernia system,PHS)的基础上发展而成.PHS是由不可吸收的聚丙烯材料制成的三合一疝修补装置,目前应用已比较广泛.然而,不可吸收的人工材料均存在着相似的缺点,会造成异物存留人体,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患者术后异物感和不适感.近年随着材料学的发展,美国强生公司对PHS进行了改造、升级,发展成UHS.它在PHS的基础上增加了近等量的可吸收成分,大大地减少了异物的存留;且其质量更轻,网片伸展性更好,增加了医师在手术操作中的容易度.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UHS修补腹股沟疝操作方便,疗效确切.

    作者:江志鹏;陈双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