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392X
  • 国内刊号:11-9288/R
  • 影响因子:1.14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shfbwk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2011年03期文献
  • 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初期的术式选择

    目的 探讨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初期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初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28例,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14例,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结果 14例TEP中 8 例完成,6例中转为开放TEP手术,28例TAPP全部顺利完成手术.TAP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EP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及中转率TEP均高于T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TEP和TAPP均无复发.结论 对于初期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初学者应该首先从熟练完成TAPP术式开始.在熟练掌握TAPP之后再过度到TEP术式才是是安全的,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比术式选择更为重要.

    作者:司徒升;张世杰;周沛华;余建雄;方万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盆底腹膜疝的12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盆底腹膜疝的诊断与治疗,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在1988年8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2例盆底腹膜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行蹲位模拟排便动作B超检查,有9例确诊.3例在首诊中误诊,误诊率高达25%.3例误诊患者行排便造影,其中有2例并行盆腔动态MRI检查确诊.10例经腹途径手术治疗,2例复发性盆底腹膜疝经腹会阴途径修复,随诊3~12年,平均5.3年,无复发.结论 盆底肌层损伤或发育不良、肌层薄弱是盆底腹膜疝常见病因.排便造影是诊断盆底腹膜疝可靠方法.B超检查也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MRI检查有助诊断盆底腹膜疝.治疗应针对病因,纠正异常解剖,经腹途径入路手术修复效果良好,复发性盆底腹膜疝宜经腹会阴途径修复.

    作者:林维浩;王天宝;叶志君;石汉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未执行临床路径及2010年执行临床路径行腹股沟疝手术在手术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无切口感染、血肿及其他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2009年平均费用(5348±312)元.平均住院天数(10.5±0.5)d.抗生素使用天数(6.0±1.0)d;2010年平均费用(4298±256)元.平均住院天数(6.5±0.5)d.在平均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是可行的,医院和患者均可获益、值得推广.

    作者:江平;焦学信;黄和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聚丙烯平片腹膜前修补法在成人脐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聚丙烯平片腹膜前修补法在成人脐疝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在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外科采用聚丙烯平片进行腹膜前修补的34例成人脐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34 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52 min,平均住院日7 d(术后平均住院日4.6 d),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皮下积液2例,随访2~3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无术后异物感和慢性疼痛发生.结论 采用聚丙烯平片进行腹膜前修补治疗成人脐疝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安全、经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张巍;申英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三维疝修补装置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的病因及三维疝修补装置(UHS)补片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对28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UHS补片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28例患者全部治愈,伤口1期愈合.平均住院3~4 d,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 UHS补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

    作者:张建国;陈秉魁;王东君;周轶冰;申贺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平片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与传统的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比,探讨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点.方法 腹膜前疝修补组(以下简称腹膜前组)43例,平片疝修补组(以下简称平片组)59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反应、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腹膜前组手术时间、伤口疼痛及伤口异物感例数显著低于平片组(P<0.05),平均恢复自主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平片组(P<0.01),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平片组(P<0.001).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8~36个月),无复发.结论 与传统的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相比,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疼痛轻、异物感轻、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徐瑞新;刘强;杨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人腹壁疝和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腹壁疝和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腹壁疝和复发性腹股沟疝共2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手术后无皮下积血、无切口感染,出院随访6个月至4年无疝复发.结论 腹壁疝的手术方式很多,对于老年人复杂、巨大腹壁疝和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采用创伤小、效果确切的个体化手术方法.

    作者:富锰;刘介甫;黄永南;李振派;高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开放式双侧腹股沟疝腹膜前修补术防治血清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放式双侧腹股沟疝腹膜前修补术后血清肿对患者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43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治疗组术中于腹膜前间隙放置引流管,对照组术中不放置引流管,分别观察、统计治疗组腹膜前间隙引流液性状、引流量及术后两组病例的体温、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分析讨论术区血清肿对患者的影响及治疗组中血清肿的防治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比较,术后体温情况、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住院时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而术后异物感、紧缩感、疝复发、疼痛程度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侧腹股沟疝行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留置腹膜前间隙引流管可防治腹股沟区血清肿形成及预防因血清肿可能引起的切口愈合不良等.

    作者:吴日钊;隋梁;李亮;吕国庆;雷云鹏;李冠;李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13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应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本组13例患者中,死亡1例,其余12例行确定性关腹,暂时性腹腔关闭平均11.6(7~48)d;确定性腹腔关闭后,切口的愈合时间为(15.3±8.4)d.出现切口疝1例.结论 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是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作者:赖东明;张育超;张建龙;杨斌;江志鹏;杨一增;陈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2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0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并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并结合B超可初步诊断,术后病理确诊,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万晨东;魏方方;郑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46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6月应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手术全部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5~145 min,平均104.6 min,术中出血10~40 ml,腹膜撕裂率19.6%(9/46).4例阴囊血清肿,均未做处理,自行吸收.术后10 h恢复饮食,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4 d,2例术后1周内复发,出院1个月后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愈,余44例随访1~16个月,无复发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作者:江涛;李平;周旭坤;李栋;马晗;李永刚;姚德炯;李永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超普疝装置与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肿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超普疝装置(UHS)的手术和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后血肿发生的差异.方法 对同期采用UHS的15例患者和接受TEP手术的20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血肿的发生率,血肿部位的差异.结果 UHS组术后发生阴囊血肿1例,TEP组发生阴囊血肿1例,直疝假疝囊血肿1例,腹壁穿刺孔周围血肿1例.经穿刺抽液或皮硝外敷后均痊愈.结论 采用UHS和TEP手术后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TEP术后易发生血肿的部位更多.

    作者:朱雷明;高淳;周欣峰;朱建斌;金志伟;龚亦群;顾永刚;钱文良;郑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壁疝修补术中引流应用的探讨

    补片修补因其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势,已经取代了传统疝修补术,成为腹壁疝修补的主流,但在临床实践中,对补片修补是否放置引流,仍存在争议,对此,我们回顾分析近2年来在我院所作的腹股沟斜疝、腹白线疝、切口疝、脐疝患者的资料,一组术中放置引流,另一组未放置引流,进行观察对比,以期明确引流在腹壁疝修补术中的作用.

    作者:陈军;曾国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59例治疗体会

    传统疝修补术存在10%~15%的复发[1],人造网片及网塞的临床使用,使疝修补术向无张力方向发展,被誉为疝手术的里程碑[2],已逐步为我国广大基层医院普外科医师所

    作者:魏俊雄;熊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脐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腹腔镜联合手术的病种和治疗范围愈加广泛.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共完成腹腔镜联合脐疝修补术1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9~70岁.体重指数(BMI):26.3-34 kg/m2,疝环直径大小:1~3 cm,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脐疝修补术9例,腹腔镜腹腔探查术联合脐疝修补术2例,腹腔镜腹腔内置网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联合脐疝修补术1例.

    作者:赛甫丁;克力木;张成;艾克拜尔;牛伟亚;阿里木;凯塞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善愈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应用体会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其中腹膜前修补手术是符合生理解剖的修补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O月,我们应用善愈补片施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2例腹股沟疝.

    作者:胡立军;王磊;胡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善愈补片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体会

    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接受,我科在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采用善愈补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恩田;庞润明;王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股沟Richter疝致急性肠梗阻一例

    患者女性,89岁,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并停止自主排气、排便7 d为主诉入院.在外院诊断为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37.O℃,P:93次/min;R:20次/min,BP:158/86 mm Hg,SPO2:9l%(吸氧3 L/min).腹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无反跳痛与肌紧张.右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见大小约2 cm×2 cm包块,张力较大伴轻触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7次/min,有气过水声.肛诊未及异常.X光立位腹平片提示:小肠积气、扩张,并见多个液平.

    作者:吕赤;李瑾;张忻平;张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引流管护理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也都有应用.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临床上的腹腔冲洗、切口引流管冲洗、膀胱冲洗、鼻饲管及空肠营养注人营养液等专科操作,琐碎繁杂,护理上如果出现疏忽,就可能造成重大事故[1].因此,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沈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诊嵌顿疝致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护理

    肠套叠或嵌顿疝使肠管受挤压引起局部肠黏膜缺血损害,复位好发再灌注损伤.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诱发休克的重要因素.加上肠道内细菌增殖产生肠内毒素经局部损伤肠黏膜大量吸收,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1].休克状态和腹内高压进一步损害肠黏膜血供,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少数肠套叠或嵌顿疝患者,尤其手法复位后出现超高热、抽搐,并发脓毒性休克,如果患儿处理不当,延误了抢救时机,就会导致患儿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现将3名患儿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28例腹壁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

    腹壁切口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自腹壁切口突出的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ll%[1].美国每年大约有40万~50万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就诊患者约在10万例左右[2].引起腹壁切口疝的主要因素是严重的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很多因素能导致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如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腹水、慢性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和术中处理不当、腹内压升高等.一般认为术前周密的护理准备、术后积极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制订积极主动的护理干预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现总结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12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涂发妹;武彪;刘治华;杨萍萍;聂林华;吕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打造疝修补的金标准——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型术创始人之一爱米德博士

    2005年7月22日~25日,应贝朗医疗(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蛇牌学院邀请,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型术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疝学会主度爱米德博士(Dr.Amid),分别在北京、天津、广州和上海进行了5场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型术巡回讲演和手术演示.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