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内疝9例患者临床资料(先天性腹内疝3例,获得性腹内疝6例).结果 1例术前诊断腹内疝,1例术前诊断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腹腔镜探查4例并确诊,其中3例行腔镜修复.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6 d.对照组术后伤口血肿1例,伤口感染2例,1例因ARDS死亡,实验组患者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52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内疝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较难确诊,而发生肠坏死后疾病可迅速恶化,即使已行手术治疗,诊断延误仍可导致严重的后果.腹腔镜在疾病探查及手术过程以其高效的诊断及微创的优势成为腹内疝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作者:杨佳;曾建挺;王继亮;燕普;赵翔;周豪;蔡开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开放式小切口术式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缺点.方法 对二种术式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阴囊肿胀、复发、慢性疼痛、血肿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二组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阴囊肿胀、复发、慢性疼痛、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小切口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经济,成熟的微创术式,可在各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曾国祥;毛艳平;黄修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illikan网塞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应用Millikan网塞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25~60 min,平均加min,45例(93.8%)于术后3 d恢复正常活动,3例(6.2%)在7 d内恢复正常活动.尿潴留1例(2.1%),术后疼痛、异物感6例(12.5%).随访7~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复发.结论 Millikan网塞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向毅;贾红生;吴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腹正中切口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r7年1月至2010年1月腹股沟复发疝患者48例临床资料,其中行下腹正中切口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实验组)28例,前入路修补术(对照组)20例.对阴囊血肿、缺血性睾丸炎、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异物感、复发进行研究.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二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阴囊血肿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性睾丸炎、术后疼痛、异物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可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的发生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雷;彭泉;赵成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轻量型网片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单侧腹股沟疝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轻量型网片腹膜前手术组和重量型网片疝环充填修补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轻量型网片腹膜前手术组与重量型网片疝环充填修补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疼痛、血清肿、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腹膜前手术组有2例患者,疝环充填修补手术组有8例患者手术区域存在异物感,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二组均无复发.结论 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使用轻量型网片进行腹膜前修补手术的患者术后具有更好的舒适性.
作者:林林;周保军;张占学;任鹏涛;李冬斌;宋伟庆;阎庆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胃肠外科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71例.所有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应用疝环填充法48例,PHS(Polypmpylene Hernia System)修补5例,UHS(Ultrapro Hernia System)修补18例.结果 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8 min.术后出现尿潴留6例,阴囊积液4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经治疗后痊愈.除1例切口脂肪液化10 d出院外,其余患者术后3~5 d出院,随诊6~32个月未见复发,失访9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疗效确切,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罗国德;张国虎;曹永宽;张林;王培红;龚加庆;王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预防对策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lO年5月106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随访时间3~13个月,术后出现3个月以上慢性疼痛不能缓解并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6例,发生率为5.66%.结论 局麻下熟练的手术操作、部分可吸收修补材料应用、腹膜外修补方式以及改良的补片固定方式可以减少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作者:李煜;滕安宝;查晓光;吴家照;张杨;孙春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方案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68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根据分型、分类、年龄、性别和全身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分别采用Lichtenstein法(平片)、Rutkow法(疝环充填式)和Modified Kugel(简称M-K)以及UHS法(超普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对术后并发症、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观察,随访3~18个月.结果 68例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50 min,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主要包括术后疼痛、异物感和阴囊血肿.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1.4%.UHS法舒适度佳(P<0.05),Lichtenstein法次之,Rutkow法相仿.结论 腹股沟疝的治疗采取个体化方案能达到手术后不适感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现代疝治疗要求.
作者:张裕方;梁海森;杨南南;雷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壁韧带样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6例腹壁韧带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6例患者均行广泛切除术,复发2例,复发率12.5%(2/16).结论 腹壁韧带样瘤呈侵袭性生长的特性,治疗应按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处理.治疗首选外科手术.
作者:孙国志;王猛;朱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经手术证实8例闭孔疝患者,均为女性,其中7例为高龄、体弱、多胎生育史患者,1例为已婚年轻女性.结果 术后住院2~24 d,平均12.5 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死亡1例.结论 高龄、体弱、多胎生育史患者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鉴别诊断时应考虑闭孔疝可能,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华;张兵;董培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修补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老年巨大切口疝患者36例,使用单丝聚丙烯补片修补,其中肌鞘前修补(Onlay法)12例,肌肉与肌肉间修补(Inlay法)5例,肌肉后腹膜前修补(Sublay法)19例.结果 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6例,均为Onlay法,9例有不同程度异物感,但不妨碍日常生活.平均随访24个月,无复发.结论 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补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可取得满意疗效,采用妥善的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期经尿道前列腺超脉冲等离子双极电切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接受同期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双极电切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腹股沟疝临床资料.结果 3l例手术顺利并随访3~60个月,平均12.4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24±6)分下降至(10±4)分(P<0.001),生活质量评分由(4.3±1.0)分下降至(2.4±0.6)分(P<0.001),大尿流率由(8±4)ml/s上升至(19±8)ml/s(P<0.001),剩余尿量由(77±26)ml减少至(24±7)ml(P<0.001).结论 同期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双极电切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腹股沟疝,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熊林;邹茜;余书勇;沈宏峰;李威;何耿;康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72例共84侧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2例,单侧腹股沟直疝18例,双侧腹股沟疝12例;初发疝64例,复发疝8例.结果 72例患者共行84次TEP术,3例中转行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时间35~155 min,平均73 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5.5 d.术后并发症5例(侧),占6.9%,均为腹股沟区或阴囊的血肿或血清肿,随访3~63个月,无复发.结论 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费用相对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同其他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优势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作者:张练;和华;雷霆;苏晓通;户平安;李四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比较改良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改良TAPP疝修补术与50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二组患者均随访18个月以上,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出现血清肿4例、神经痛3例、伤口感染1例,复发1例;开放手术组术后发生血清肿3例、神经痛2例,复发2例.二组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TAPP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美容、复发率低等优点,是目前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刘德伟;吴礼武;袁庆培;许峰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绞窄性腹股沟疝肠坏死I期肠切除吻合并行传统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对1990年至2008年72例绞窄性腹股沟疝肠坏死I期肠切除吻合并行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疝修补法Bassini法28例,MeVay法16例,Shouldice法28例.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术后2~5 d肛门排气,切口7~10 d拆线,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及吻合口漏发生,平均住院10 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7例,心律失常5例.随访6个月至2年,无疝复发.结论 绞窄性腹股沟疝肠坏死I期肠切除吻合并行传统疝修补术是可行的,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低张力疝修补术,积极防治并存疾病,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疝复发率.
作者:郑正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免钉合补片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9月全麻下施行的免钉合补片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25例(27侧)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患者出现非严重并发症,占8.0%;平均随访12个月,无复发,随访患者中无远期不适感.结论 免钉合补片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且不明显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周少波;褚亮;程凯;张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善释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善释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264例.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65 min,术后1 d即下床活动,住院时间4~7 d,切口疼痛轻,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排尿困难32例,阴囊积液3例,切口皮下积血1例,切口异物感6例,术后随访4~28个月,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腹股沟疝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同时国产善释补片价位低,适合基层医疗机构使用.
作者:李光学;杜波;方承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与超普疝装置无张力疝修补术(ultrapro hernia system,UHS)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行UHS和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uHS组相比,TAPP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快(P<0.05).二组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尤其对复发性疝、双侧疝及隐匿疝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发热的特点及原因.方法 对1036例5岁以下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术后体温观测和分析.结果 术后出现发热582例(56.18%).高体温37.5℃~39.5℃,体温波动在0.8℃~1.5℃.开始发热时间平均术后9.7 h,发热持续时间平均4.3 h.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发热多不符合典型吸收热的特点,其发生几率高、开始早、持续短、多呈中度不规则发热.其原因除考虑吸收热和感染性发热外,更要考虑麻醉药物引起发热的可能性.
作者:李论;曹琼芳;张克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成人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其修补术式不断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修补方式.大连市友谊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采用美国强生公司超普网塞(ULTAPRO plug)对56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方毅;杨国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高.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有效的方法.由于同时行双侧疝修补可能会增加术后疼痛,伤口并发症和复发的发生率,目前仍多倾向于分期手术.我们针对双侧腹股沟疝同时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术后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胜君;祁燕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腹股沟嵌顿疝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巨大嵌顿疝也不少见,巨大嵌顿疝合并肠梗阻、坏死、穿孔是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危急生命.急诊手术行复位、高位结扎及一期无张力疝修补常可减轻患者痛苦,又避免了再次手术,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2006年8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腹股沟疝246例,其中巨大嵌顿疝23例,均急诊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国稳;秦科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其近些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的问世以及对腹股沟解剖结构的认识更新,使得疝修补技术发展迅速.Stoopa修补成人腹股沟疝作为众多手术方式中的一种,以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疗效肯定等优点,已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掌握和运用.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成功应用善愈补片修补成人腹股沟疝4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刚;朱利辉;赵佩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借鉴改良Kugel补片在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成功应用经验,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普外科应用改良Kugel补片修补成人脐疝2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明辉;董玉宁;刘建洛;宋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切口疝是腹壁外科常见疾病,需要手术治疗,但其手术后疝复发率可能高达30%~50%.我们使用仿Kugel手术治疗切口疝2例,近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浩;陈进才;高波;李鹤;王丹;陈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应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腹股沟疝术后感染很少见,一旦发生则是灾难性的.由于充填材料属异物存留在感染灶内,处理原则就是取出异物通畅引流,所以一旦感染预示手术失败.我院开展无张力疝修补10余年仅发生1例感染,经积极保守治疗(未取出充填材料)痊愈,报告如下.
作者:高建军;胡志才;孙纲;张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白线疝(herrnia of lillea alba)系指发生在腹壁正中自线上的疝,因绝大多数发生在脐上,又称为腹上疝.临床上罕见,由于体积比较小,症状也不突出,诊断不易,常被误诊为腹壁良性肿瘤,常待手术探查时才能明确真相.近我院收治1例巨大白线疝伴嵌顿患者,经应用补片修复治愈,报告如下.
作者:高建军;马勇;张雪梅;蒋俊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腹外疝是腹腔内器官组织经腹壁薄弱处突出而形成的疾病,其处理方法是手术修补腹壁薄弱处.疝修补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引起复发疝或其他问题.为了避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除了无菌操作技术、患者营养状况、术中精细操作等方面需要关注以外,重要的就是熟悉局部解剖.本文就疝修补术相关的局部解剖谈谈并发症预防的启示.
作者:王金萍;王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因腹膜鞘状突未闭合引起,大部分均为斜疝,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腹股沟管的疝囊高位结扎术.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的广泛开展和提高,目前很多医院都采用腹腔镜下外科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我院2008年6月至今3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等.
作者:倪耳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腹膜前间隙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已经被国内外很多外科医师接受,我院结合基层实际情况,从2008年开始,应用善释D10补片行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共5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董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采用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9例,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9例腹股沟疝患者中,均为男性,年龄65~81岁,中位年龄71岁.斜疝5例,其中3例为难复性疝,直疝1例,斜直复合疝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5例,高血压病4例,前列腺增生5例,冠心病6例.
作者:韩松;吕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材料学的迅速发展,各种疝修补材料也广泛应用于临床,疝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外科医师要做好疝手术,只有掌握各种修补材料的理化性质,才能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实施手术.根据材料学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征,可将疝修补材料分为:不可吸收材料、可吸收材料、复合型材料.
作者:时德;赵渝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