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392X
  • 国内刊号:11-9288/R
  • 影响因子:1.14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shfbwk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中国人耻骨肌孔大小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测量中国人耻骨肌孔大小,为腹股沟疝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数据以及为补片大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耻骨肌孔的概念,测量47例50侧手术中男性患者的耻骨肌孔和腹股沟盒的大小,同时测量髂前上棘间距,评价其与耻骨肌孔的相关性.结果 50侧男患者的耻骨肌孔的平均长度为(7.6±0.4) cm,平均宽度为(6.5±0.4) cm.腹股沟盒平均长度为(4.4±0.2) cm,平均宽度为(4.4±0.7) cm.髂前上棘平均间距为(26.1±1.5) cm.腹股沟盒的宽度与髂前上棘间距无相关性(P= 0.052),耻骨肌孔宽度与髂前上嵴间距离也不呈相关关系(P= 0.062).结论 通过对腹股沟疝男患者耻骨肌孔的测量,我们认为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使用12 cm×8 cm大小补片可以完全覆盖耻骨肌孔,而对于精索后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来说10.0 cm×4.5 cm网片是合适的.

    作者:张继峰;周学鲁;周上军;袁小强;张剑锋;莫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横筋膜部分切开有利于正确分离耻骨肌孔的体会

    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分离出耻骨肌孔及其在腹股沟区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意义.方法 对47例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的患者扩大内环口,清楚暴露耻骨肌孔后平铺各层补片,并再次缩小内环口.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未出现血管、精索及膀胱损伤,术后4~7 d痊愈出院.术后阴囊轻度水肿1例,3 d后消退,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 扩大内环口有利于暴露耻骨肌孔,方便补片的放入,能够更好地达到全腹股沟疝的修补,并未延长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疼痛,适合在低年资医师及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林勋;吴新民;郭亚民;白延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脐内侧襞瓣加强内环口疝修补术在儿童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脐内侧襞瓣加强内环口疝修补术在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腹股沟斜疝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从2001年10月至2005年1月,我院对110例(140侧)儿童实施了疝囊高位结扎术(A组).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对于300例(405侧)患儿疝囊高位结扎术(B组)中,对有疝复发危险因素的47例患儿,加做脐内侧襞瓣覆盖加强内环口.结果 B组具有疝复发危险因素患儿47例,经腹腔镜脐内侧襞腹膜瓣加强内环口疝修补术均顺利完成.A组随访2~122个月,平均56个月,4例复发(2.8%).B组随访5~74个月,平均34个月,尚未见复发.二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合并脐内侧襞瓣覆盖内环口疝修补术是安全可靠的,对有选择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以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有进一步降低疝复发的作用.

    作者:李晓军;刘嘉林;毕建钢;田恒宇;陈阳;李明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直肠癌合并腹股沟疝经同一切口一期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经同一切口同时行直肠癌手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1999年至2007年直肠癌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共27例,分成二组,A组(对照组)10例,为1999年至2005年,患者均行肠道手术半年以上再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B组(观察组)17例,为2005年至2007年,患者均行直肠癌手术前先经下腹部正中切口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A组与B组相比,无论在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一期经同一切口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直肠癌手术符合无菌及无瘤原则,在技术上是合理的.

    作者:李亮;隋梁;吕国庆;吴日钊;白植军;刘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股沟斜疝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60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用腹股沟管后壁修补对防止疝复发等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采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均行平片式无张力修补,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60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未复发;手术时间为31~76 min,住院天数5~14 d,所有患者术后1~5 d均出现不同程度伤口疼痛,除1例予以镇痛治疗外,其他均未做任何处理.结论 腹股沟斜疝行腹股沟管后壁修复构成完整腹股沟管后壁手术操作简单,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异物感、预防疝复发等其他并发症.

    作者:朱三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微型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

    目的 探讨微型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采用微型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2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8~20 min,平均11 min;住院时间6.5~24.0 h,平均10.3 h;皮肤切口微小隐蔽,无需缝合.术后随访3 d至6年,平均3.1年,1例一侧术后1年复发,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微型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损伤轻,恢复快,费用低,切口微小美观,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治疗小儿斜疝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瞿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嵌顿性腹股沟疝并肠坏死行肠切除并一期无张力疝修补可行性探析

    目的 对嵌顿性腹股沟疝并发肠坏死的坏死程度分级,探讨不同坏死分级下行一期无张力疝修补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嵌顿性腹股沟疝并发肠管坏死患者,依据嵌顿时间、肠管形态、疝囊及周围组织炎性程度以及有无腹膜炎体征对肠坏死程度进行分级,对22例1级坏死患者,4例2级坏死患者根据个体化原则的综合治疗下行肠切除吻合并一期无张力疝修补.结果 选择性26例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患者没有死亡病例.术后阴囊血肿2例,切口感染3例,其中1级患者1例,2级患者2例,经换药未除去网片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排异反应发生,复发1例.结论 正确评价坏死的程度,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个体化原则的综合治疗是嵌顿疝肠坏死切除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始业;段升军;盖学银;王春祥;张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复发疝治疗中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采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平均住院时间3 d,切口无感染,术后出现阴囊积液16例,需穿刺抽液.切口无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应用TAPP行腹膜前疝修补治疗复发疝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势.

    作者:段宣旺;赵学飞;陈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聚L-乳酸修饰的聚丙烯疝补片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将聚L-乳酸修饰的聚丙烯补片应用于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补片的防粘连效果.方法 聚L-乳酸修饰的聚丙烯补片置入腹腔并覆盖腹腔缺损,同时与聚丙烯补片为对照组,通过腹腔内粘连面积、粘连程度、组织病理学改变等检查了解补片粘连情况.结果 单纯聚丙烯组术后死亡率高,剖腹探查发现补片表面与腹腔脏器发生直接粘连,粘连面积广泛,粘连程度重.聚L-乳酸修饰的聚丙烯组补片表面亦有粘连,主要集中在补片边缘粘连面积、程度较轻.结论 聚L-乳酸修饰的聚丙烯平片是可行的,动物实验表明聚L-乳酸修饰的聚丙烯补片可以减少动物的腹腔内粘连.

    作者:周荷妹;嵇振岭;张志刚;李俊生;蒋小华;张天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普疝装置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轻量型部分可吸收超普疝装置(UHS)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总结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UHS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7例全部治愈,随访115例,随访率90.5%,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发生腹股沟区慢性疼痛5例,阴囊水肿3例,皮下淤血2例,脂肪液化2例,无感染、疝复发、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轻量型部分可吸收UHS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补片能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增强腹横筋膜前后壁,UHS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方法.

    作者:周义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抗生素对降低聚丙烯材料植入疝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价值探讨

    目的 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否降低聚丙烯材料植入疝修补术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2011年1~12月我院择期聚丙烯材料植入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396例,选择年龄≤75岁,未合并糖尿病、肺部感染、肾脏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339例,分成未用抗生素组(A组)165例,应用抗生素组(B组)174例,比较二组术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 二组患者全部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访,A组术后发生局部血清肿4例,B组术后发生局部血清肿5例,均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局部抽吸及加压包扎后缓解.二组均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降低聚丙烯材料植入疝修补术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并无价值.

    作者:任明扬;黄斌;邓思寒;蒲敏;杨思芸;周冬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原因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 2011年1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85例临床资料,其中436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49例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结果 术后发生多种并发症,急性尿潴留87例,阴囊水肿54 例,阴囊积液14例,阴囊血肿1 例,疼痛4例,术后感染1例,复发8 例,经再手术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无张力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可以通过手术技巧的提高而减少.

    作者:曹龙;杨文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预防性内减张缝合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腹部手术应用可吸收缝线行预防性内减张缝合的方法,并评价其优越性.方法 将249例患者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29例.二组均使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行分层腹壁筋膜连续缝合法闭合腹壁切口,试验组加用1号Dexon可吸收缝合线行预防性皮下内减张缝合.观察对比二组患者术后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皮下血肿、切口疝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切口裂开、切口疝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9,P=0.037;χ2=8.029,P=0.030);二组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771;χ2=0.015,P=1.000;χ2=0.421,P=0.610).结论 Dexon可吸收缝线预防性内减张缝合可以有效地防止切口裂开,减少切口疝,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群;李斌;于安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评价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随访2~30个月,手术后无切口及腹腔感染,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崔兆清;章阳;孙善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难复性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围手术期的腹腔内压控制

    目的 探讨难复性巨大腹壁切口疝治疗中围手术期腹腔内压控制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3例难复性巨大腹壁切口疝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切除大网膜,切除体积735~1 130 ml,平均893.3 ml,同时行术中肠内减压.3例患者全部采用Bard composix复合补片及聚丙烯平片行腹腔内修补加腹膜前间隙修补.结果 3例患者手术时间85~140 min,平均113.3 min;术后住院时间11~14 d,平均12.3 d;无呼吸衰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及切口裂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亦无血清肿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采用围手术期综合腹压控制的方法 可以有效降低难复性腹壁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腹腔内压,减少呼吸衰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作者:曾玉剑;罗华友;舒若;田衍;孙亮;陆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临床研究(附10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 采集我院1996年3月至2011年3月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100例,其中右侧60例,左侧30例,双侧10例.术前挤压积液变少50例,积液无变化40例,积液能完全挤入腹腔1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及积液抽出术或积液挤入腹腔内.结果 手术时间单侧平均5 min,双侧10 min,术后平均1.5 d出院,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及积液抽出或积液挤入腹腔内,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无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疗效满意等特点.

    作者:李学春;鲁成军;王世军;王亦农;梅芙蓉;田玉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股沟嵌顿疝腹膜前间隙Ⅰ期修补临床体会

    腹股沟嵌顿疝是普外科急腹症,多发于老年患者[1-2].一旦发现,需急诊手术,而手术过程需探查肠管,如肠管坏死、破裂,则需根据情况先行肠破裂修补或切除吻合术,而术中对于疝的处理,由于考虑到创面污染重,Ⅰ期修补会增加补片感染风险,可能导致修补失败,故多选择Ⅱ期无张力修补,需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对12例腹股沟嵌顿疝采用腹膜前间隙Ⅰ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无张力,早期活动减少了心肺血管等并发症,避免了二次手术,节省医疗资源,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明华;翟超;段建峰;陈亮;肖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均需切开腹股沟管,但前者需完整游离精索显露耻骨联合,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仅需解剖内环口即可.对我院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的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伟;周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伴大网膜扭转梗死一例

    腹股沟复发性嵌顿性斜疝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合并腹腔内大网膜梗死却不多见[1],而大网膜自发扭转梗死则更是一种罕见疾病[2].本例复发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并大网膜扭转梗死患者于我院尚属首例,国内外杂志仅偶有类似病例报道.

    作者:田恒宇;刘嘉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补片固定方式的演变与进展

    疝是普通外科范畴内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其概念是指人体的组织、器官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孔隙或缺损,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到达另一部位.疝所涵盖的内容较多,可在人体的多个解剖部位发生,其中多见的是腹股沟疝,人群发病率1%~5%.疝的发生不但出现局部包块影响美观,且能够造成局部坠胀不适甚至疝内容物嵌顿坏死,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作者:赵学飞;申英末;陈杰;田茂霖;杨硕;刘素君;王明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研究进展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凭借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复发率低等优点逐渐替代传统疝修补术,成为腹外疝主要的治疗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对于复发疝更为首选.但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是否应用抗生素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合理性也饱受争议.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无张力疝修补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实验研究进行回顾,并探究其合理性.

    作者:赵晨辰;梁存河;谭嗣伟;陈志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盆底疝中闭孔疝的手术治疗

    闭孔疝是指腹膜外脂肪或肠袢由闭孔膨出,偶尔疝沿闭孔血管和神经由闭孔疝出,是一种少见的腹外疝,仅占疝的0.05%~0.70%[1-2].在三类盆底疝(坐骨疝、闭孔疝、外阴疝)中,闭孔疝发病率略高于其他二类.

    作者:陈革;唐健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腹膜内置网修补法防粘连补片基础研究进展

    自从1991年,腹腔镜下腹膜内置网修补法(intraperitioneal onlay mesh,IPOM)技术首次开展以来,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切口疝和造口旁疝.与开放路径相比,其主要优势是创伤更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降低了复发率.除了术者的技术能力以外,该技术的成功取决于补片材料的5个特性:补片生物相容性好,不与宿主发生免疫排斥;补片防粘连性能佳,能减轻或者消除补片与腹腔脏器粘连形成、肠管侵蚀以及肠瘘形成的风险;补片有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且组织长入性能好,能使补片得以永久固定;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不利于细菌黏附且有利于对侵入补片的细菌免疫清除;补片皱缩率低,从而使疝复发的风险达到低.众所周知,传统的补片(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补片)并不具有防粘连性能,因此也限制了其在腹腔内的应用.目前,对符合这样的性能要求的防粘连补片的基础研究在不断进行,并已经在临床得到应用拓展.

    作者:胡天平;郭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腰椎骨折经前入路手术预防切口疝的经验

    随着脊柱外科的进步与发展,经前入路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长,脊柱前入路术后腰疝的发生率不断增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完成80例腰椎骨折脊柱前入路手术,积累了一定的切口疝预防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车立新;张成;克力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的局麻配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条件、技术的不断改善,高龄腹股沟疝患者要求手术治疗的也日益增多.局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而充分的术前准备也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有力保证.临床观察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腹股沟疝,并择期在局部麻醉下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式的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爵辉;张成;克力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镜下诊断食道裂孔疝探讨

    食道裂孔疝的诊断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胃镜诊断.但诊断往往受到医师的经验限制,有时会出现漏诊与误诊.胃镜与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对食道裂孔疝的诊断各有优缺点.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电子胃镜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滑动型食道裂孔疝的106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胃镜对该病诊断的经验.

    作者:黄晓玲;木尼拉;高峰;张成;克力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开放性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76例治疗体会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外科手术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疝修补术的迅猛发展只是近二十余年[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腹股沟区解剖的深入认识和人工合成材料科学的巨大进步,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已成为疝外科治疗的热点[2].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应用疝修补片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76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海洲;吴峰;冷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壁膨出的诊治

    腹壁膨出在临床上较少见,在国内外文献中多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分析或个案报道.其少见原因是临床医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腹壁膨出患者常被误诊,即使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亦可能想不到本病.加之本病与侧腹壁切口疝、腰疝在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故常误诊为侧腹壁切口疝或腰疝而盲目行手术治疗.甚至还有部分临床医师在手术中也不能正确辨认而误为腹壁切口进行治疗,故在术后常导致复发,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而且造成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

    作者:肖乾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谈腹股沟疝前路修补手术的路径解剖

    腹股沟疝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如果将Bassini手术作为现代疝手术治疗的开端,其手术治疗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随着对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原理认识的逐渐深入,如修补层面、修补方式、修补材料等方面,外科专家学者设计了多种术式.以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无张力修补概念来说,就包括Lichtenstein,Kugel,PHS,mKugel,Millikan等多种术式.前路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由于此术式可在局麻下完成,损伤小,便于医师学习和操作,因此也将是今后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式.

    作者:周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